北京奧運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凸顯社會效益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6日 15:16 來源:
新華社消息:(記者劉衛宏 高鵬)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改革開放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多數認同的結果。而在北京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中,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奧運效應”初步顯現,並開始發揮作用。
和其他國際化大型活動一樣,奧運會的助推效應、催化效應等“奧運效應”,更多是在籌備階段得以顯現,而且這種效益主要是社會效益。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前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魏紀中説,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成果不只是經濟,更多的是社會效益。他認為,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的方向與過程正確,已經有一些社會效益開始發揮作用。
北京奧運會成為我國現代化發展和法制化建設的加速器
魏紀中認為,在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社會效益中,政治效益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的很多工作都在與國際接軌,這説明我們越來越適應國際社會,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適應我們。”魏紀中説,“在這種交流與融合中,認同多了,摩擦就少了,這增強了我們國家的國際動員能力。”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偉説,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軌道上,在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奧運會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而且,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對政府而言,舉辦奧運會對以後政府職能的轉變有很好的作用。
王偉還説:“中國在快速向法制社會邁進,舉辦奧運會,比如在保護奧林匹克知識産權方面,採取了國家和北京市兩個層面立法的措施,而在以前,這些問題是通過行政措施來解決。”
北京奧運會的籌辦理念成為一種精神動力
魏紀中説:“奧運會留下的財富與遺産,主要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他認為,物質要貶值,比如“鳥巢”,過幾年可能就不再先進了,但是舉辦奧運會的精神財富可以長久留下,成為一種精神動力。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就生動展現了開放思想、創新精神和節儉理念,這成為全國人民的精神動力與財富。
“開放辦奧運”已經融入北京奧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鳥巢”等許多比賽場館的設計與建設,都有外國專家參與,開、閉幕式創作還聘請了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擔任文化藝術顧問。魏紀中説:“開放辦奧運,請外國專家參與,這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北京奧運會會徽、吉祥物和口號的徵集,都體現了創新精神。“水立方”等奧運場館的建設,也都堅持了自主創新,並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舉辦奧運會的目的不是拉動GDP,而是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魏紀中説,“從發展和長遠來看,這些效益會起到示範作用,輻射到全國,讓更多社會階層所分享。”
北京奧運會成為提升民族形象和素質的載體
北京奧運會開幕倒計時還有近兩年時間,各項籌備工作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魏紀中説,這説明國際社會越來越適應我們,這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形象,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在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以奧運主題為依託的各項活動,成為提升民族形象、提高全民素質的載體。魏紀中説:“為了迎接奧運會,北京的老太太在學外語。其實他們能學幾個單詞不重要,關鍵是這樣的活動成為一個載體,對提高市民素質起到推動作用。”
事實上,北京奧運會有很多這樣的載體,包括“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奧運健身社區行活動,奧運知識進校園活動等,而且多是在全國開展。北京奧組委向全國中小學校免費贈送了80萬套奧林匹克知識讀本,並開始向全國數十萬所學校免費發放奧林匹克知識挂圖,此外,到今年底還將在全國建成50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責編:王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