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浴火重生的中國百廢待興,艱難地邁出經濟建設的第一步。60年後,日益強大的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勇敢地搶佔著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詳細]
60年,彈指一揮間。但正是在這60年間,中國為人類社會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巨大變遷,走過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造就了令世界矚目的“東方奇跡”。 [詳細]
一條60年的長路,一頭連著滿目瘡痍、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中國,一頭連著在改革開放的陽光下活力迸射、向繁榮富強快步邁進的中國……經歷無數風雨,熬過多少陣痛,60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著中國人民邁向偉大的復興。
半個多世紀的這一去一來,是歷史的滄桑變幻。在這一去一來之間,演繹了中國從夢想到光榮的輝煌。在這一來一去之間,更明示了中國從今天到明天的走向。在這一去一來變化的背後,是60年的人民共和國,以其卓絕的成就書寫了自己的發展奇跡,也正改寫著世界的經濟版圖。
經過60年的積累,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發展方式更加科學,經濟結構逐步改善。這一切,都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豐厚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國際交流合作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農業對外開放格局,有力服務了國家整體外交和現代農業建設,為推動世界農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老百姓的餐桌豐盛了,吃飯、穿衣、購物等消費,只需輕鬆刷卡,或是直接用鈔票付賬就可以。李秀芬和陳文亮記憶中的那些糧票、布票等各種票證,現在已經退出了流通領域,進入了收藏者的藏冊。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連上臺階,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由弱到強的巨大轉變。2008年,中國GDP超過3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從滿目瘡痍、積貧積弱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邁向總體小康,從封閉半封閉到直接關係全球經濟復蘇……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驚人跨越。
在舊中國廢墟上,走過六十年不平坦的路,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不凡成就,卻是一個不爭事實。國家統計局在共和國六十週年慶典來臨之際,用六大指標凸顯中國經濟不尋常的變化
打開中國統計年鑒,60年的中國發展凝結在一張張圖表、一組組數據中。 回首60年的風雨歷程,支撐著巨大成就與變遷的是一個個結實的數字……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極大改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以每年9.8%的速度在增長……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首都北京就是很好的例證。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生産能力顯著增強;市場機制日臻完善,各類市場發展壯大;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國際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