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製造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的標誌,是國民經濟的母機行業。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動了行業整體的平穩增長。 [詳細]
60年來,我國實現了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偉大轉變。“一五”計劃的實施為新中國工業奠基,煤炭、鋼鐵等八大工業區的出現和長達15年的“三線建設”,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工業佈局。 [詳細]
昔日一窮二白的落後農業國,已經成長為工業大國,並邁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截至2008年,我國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産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産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産化率達90%。
60年,彈指一揮間,撫順石化卻已是日月換新天:年原油加工量從新中國初的8.9萬噸,提高到現在的971萬噸,正從新中國煉油工業的搖籃向世界級煉化生産基地邁進,總投資227億元的“千成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正在建設中……
我國工業經過60年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工業企業在改革中煥發出巨大的活力,在開放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初步確立了製造大國的地位,“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大步邁進。
數十載曲折荊棘,數十載進取發展。長春因汽車而聞名,也因汽車而發展。這座“汽車之都”在堅定發展的信念支持下,正不斷向現代化國際汽車城邁進,迎來新的輝煌。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企業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了工業現代化生産能力,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標準化體系,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工業標準總量52559項,提升了對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
中國重新啟動大飛機項目,不僅是為了在國際航空市場佔據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大飛機的研發,帶動國家整體工業實力的升級。大型客機是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技術含量極高的産品,被譽為“工業之花”。
30年改革開放,使我國工業躍上了新臺階。我國已初步確立“製造大國”的地位,併為實現向“製造強國”的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中國選擇了走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兩化融合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提升了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才能真正的去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新疆的信息化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G的建設和推廣加速了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尤其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3G國際標準TD-SCDMA技術的研發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國際移動通信標準上的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