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記得家鄉的“人民廣場”?它不僅是休閒的去處,也是一座城市氣質的象徵。新中國成立75年來,位於各地的“人民廣場”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又見證了怎樣的時代變遷?
夜幕降臨,城市的街道被燈光點亮,利用衛星拍攝的夜間燈光數據,我們發現了在許多城市中心的繁華地段,都有一個夜晚明亮的地方。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廣場。
很多人的家鄉都有一條“人民路”。而全國最長的人民路在湖南長沙,現在是整個長沙最熱鬧繁華的地方之一。除了美食美景,這條路還串起了3個標誌性地點,楊開慧烈士就義的識字嶺、袁隆平院士留下的一片稻田和如今的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隨着城市不斷擴大,道路不斷生長,900多條人民路在新千年後被命名,佔總數量的40%。新時代的今天,有四成的人民路成長為城市的主幹道。當我們把能夠體現人們活動的手機信令,疊加在一條條人民路上時,2256萬生活在人民路上人們的手機信號産生的30.14億數據,繪製出了一幅火熱的脈動圖。
光影流轉,旋律起伏,文藝作品承載着時代的記憶與情感。新中國成立75年來,文藝創作紮根人民、深入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百姓的文化生活也隨之變得豐富多彩與高質量。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和生活用電嚴重短缺。75年後的今天,我國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全社會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我國是如何實現電力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的?
公園裏承載着無數老百姓的幸福回憶。大多數地區,都是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擁有第一座開放的公園,它們很多都有着相同的名字——人民公園。
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心情和狀態更好。這是最近在社交平臺爆火的“公園20分鐘效應”。你家門口有幾個公園?這20分鐘裏你會選擇發呆還是奔跑?今天的《共和國故事》,我們從“公園20分鐘”出發,來看中國人的公園變遷。
75年來,新中國在綜合國力、農業、交通、航天、製造業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成績,多領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展現萬千氣象。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走過75年,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滄海桑田,山河巨變。這是共和國的75年,也是屬於每個中國人的75年。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滄海桑田,山河巨變,時代前行的腳步中,總有些記憶歷久而彌新。總台推出特別報道《共和國故事》,史海拾貝,重溫難忘歲月,承繼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密碼。這是共和國的75年,也是屬於每個中國人的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