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時評:“高明現象”反映了什麼?

CCTV.com  2007年09月03日 14:00  來源:人民網  

    一個二十齣頭的在校大學生,報名從軍,到最基層的導彈部隊去鍛鍊,不僅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在部隊發揮了特殊的作用。這個小夥子的名字叫高明。

    不久前到雲南某部採訪高明,我和同行的記者們聊了很多。高明是個先進典型,他在學校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到部隊又很快融入到戰士中,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這樣的人才確實難能可貴。同時,高明又是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在校期間入伍的學生,更有一點“新”的味道。即便如此,如果僅僅把高明當作一個先進模範來宣傳,可謂失之簡單。其實,通過高明現象,人們能夠悟出一些道理,為人才的培養和成長,為部隊的現代化建設積累寶貴的經驗。

    高明上的學校,是中國最好的學校之一,讀的專業也是目前熱門專業之一。憑著這兩點,他就可以輕輕鬆鬆讀完四年大學,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當國家首次在北京大學招收在校學生入伍的時候,他選擇了當兵,心甘情願地到部隊接受與學校截然不同的教育和艱苦的鍛鍊。實踐證明,高明的選擇沒有錯——他在部隊學到了一般學生學不到的本領,他在戰士身上學到了平時難以學到的優秀品質。這些寶貴的財富,將為他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收益。

    其實,我們不必過分在意高明讀的是名校還是普通學校。道理是一樣的,其他任何一所大學的學生,都應該盡可能到部隊、到基層、到農村、到艱苦的地方去鍛鍊,去磨練。學校教的知識是有限的,而社會這所大學校所蘊藏的知識是無限的。有些學生書讀得不少,但遇到實際就束手無策,被人稱為“書獃子”,説穿了就是缺乏實際鍛鍊,缺乏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作為大學生,高明到了部隊,與戰士相處,感覺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互學互補的道理。

    立志成材的人需要到部隊去淬火,部隊也需要補充優秀的青年。這是事情的兩面。人民解放軍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部隊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信息化時代向軍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毋庸置疑,目前,部隊兵源的文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基層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有知識的年輕人參與和加入。據介紹,西方一些國家軍隊的知識層面正在提高,士兵中大學文化水平的比例日漸增大。在這方面,我軍還有一定的差距。高明到部隊,之所以深受歡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為領導建言獻策。一個人假如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別説建言獻策,可能連問題都發現不了。

    看高明,人們不必把他當成英雄,把他的入伍軌跡當成一個現象即可。年輕的高明回答記者提問時坦率地説,如果宣傳中不提“高明”兩字,這個宣傳就成功了。當然,宣傳高明,不可能不提高明。但是我們可以做到:通過高明,我們去發現和追蹤高明現象,從這位年輕人身上,找到對年輕一代成長和進步有益的信息,找到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有利的密碼。

責編:田詩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