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明現象”告訴我們什麼

——“高明現象”告訴我們什麼

CCTV.com  2007年09月03日 12:59  來源:人民網  

    北京大學在讀大學生高明,帶著一腔報國熱情從未名湖畔攜筆從戎。他豐富的知識、活躍的思維,還有大學生特有的朝氣,給部隊這池春水帶來了蓬勃生機。但與此同時,隨著國民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在地方高校招收士兵政策的實施,高明作為當代知識型士兵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鮮明個性、前衛思想和價值體系,也將作為一種普遍現象,給今天的帶兵人傳統的思維觀念和帶兵方式帶來衝擊。而這些衝擊的背後,又正是基層帶兵人應以什麼樣的眼光、心態和素質,來帶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士兵所要正視和思考的。

    ●“當兵盡義務,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帶兵人切莫拿“過去的我”去複製“今天的他”

    2005年12月,高明一走進軍營就引來了大家的關注,一些同志還爭相來找高明聊天。這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第一位應徵入伍的士兵成了大家心中的“明星”。

    但新奇之後,大家又有這樣的疑問:高明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而且還連續兩年被北大評為“三好學生”、第二年就入了黨,他來當兵到底是來圖什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一畢業至少有十多萬元的年薪,他到部隊來拿津貼,這又是為了圖什麼?

    然而,這些疑問又恰恰是高明不屑回答的:“當兵盡義務,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其實,對高明有這樣的疑問也難怪。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價值觀念的確立,有的年青人社會責任和國防意識淡化,習慣拿金錢來衡量一切,有的戰士也把當兵當作是學技術、考軍校、轉士官的一種跳板。難怪有位作者曾撰文呼籲:“誰來保衛21世紀長城?”正因如此,把高明當兵是為了盡義務説成是“唱高調”,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高明究竟是不是“唱高調”?

    高明用事實作了回答:他用一年時間學會了六七年兵才能掌握的導彈專業知識,而且這門專業知識他可能今後永遠都不會派不上用場。帶了10多年徒弟的五級士官王忠心也這樣誇他:“高明是他帶的兵裏頭,學專業學得最刻苦也是學得最快的!”

    “按説,服完役就回學校繼續學業,學得差不多就行。而高明卻不這樣,每次考核不拿優秀決不罷休。就連離返校只有幾個月,他學專業的勁頭一刻沒有鬆懈。這一點是我們沒法比的。”曾經對高明當兵持異議的戰友也改變了看法。

    “高明是個合格的兵,他盡到了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旅領導也這樣評價他。

    透過高明的責任意識,我們看到的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正在逐步增強,當兵盡義務、用知識報效祖國已經成為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一種覺醒,成為一種自覺行動。而這,又以強勁的力量衝擊著“當兵就是有個人目的”的舊觀念。

    面對這種衝擊,帶兵人應該怎麼辦?旅政委劉佳給出這樣的答案:“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我們帶兵人摘掉‘有色眼鏡',看當代大學生士兵,要多用欣賞、肯定的眼光看待他們這種入伍動機,要積極為大學生士兵創造更廣闊的舞臺、更好的環境,充分把他們為軍隊建設貢獻青春的滿腔熱情迸發出來,幫助他們實現美好願望。”

    其實,高明這種有責任的有志青年並非個體。據該旅3年來的3份新兵情況調查顯示,這個旅大學生入伍數量以每年以15%的比例遞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士兵把“好男兒要當兵”、“當兵盡義務”,當成了自己追求的理想。而且,在高明的影響下,不少曾“帶著個人目的”入伍的戰友也淡化了單純為了學技術、轉士官而當兵的念頭,把盡好一個軍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首要的奮鬥目標。一位曾對高明“當兵盡義務”不以為然的戰士説:“以前總覺得‘當兵盡義務、保家衛國'是在‘唱高調',但殊不知,這正是我們有些年輕人所缺失的,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振興、國家和軍隊的強盛所需要的。”

    ●“愛提意見就是不服從管理嗎?”

    帶兵人要從“盲目服從”的誤區中走出來

    “睡前搞體能訓練容易使人亢奮,如果取消就寢前的半小時訓練,戰士的睡眠質量一定能提高。”

    “當兵是來接受鍛鍊的,不能把我們當成溫室裏的小苗太嬌慣了,我建議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

    入伍沒幾天,高明就以愛提意見出了名。有時候還讓連隊的幹部、骨幹下不了臺。有的戰友提醒他,一個新兵還是少説話多做事的好。可他卻“濤聲依舊”,不管你官多大、什麼職務,只要他有不同意見,就會“竹筒倒豆子”,該提的意見一個不落。

    對他的這一做法,有人喜歡,也有人看不慣。喜歡的是,看中的是他有不一樣的見解。看不慣的是,覺得他太張揚。甚至,有些幹部骨幹還覺得高明是故意找他們的茬兒,破壞幹部骨幹的威信,把“愛提意見”與“不服從管理”劃上了等號。

    這也難怪,多少年來傳統的教育,似乎也已經給“好兵”作了個界定,老實本分、任勞任怨、多幹活少説話,似乎就稱得上是好兵。説到底,這樣的兵好管、好教,你説什麼就是什麼,不需擔心讓他們鬧得下不了臺,不需擔心他們會當眾“放炮”。

    但事實上,愛提意見的高明,卻又有著很強的組織紀律觀念。戰士不讓使用手機,他第一個將自己的手機上交到連隊;打掃衛生、種菜這些他原本不喜歡做的事情,都主動去做,而且標準很高。“別看這個‘學生兵'平時挺愛‘挑刺'的,但在遵守紀律和服從管理上,他比誰都做的好!”戰友們也納悶。

    服從紀律的是高明,愛提意見的也是高明。時間一長,上至幹部、骨幹,下至身邊的戰友,也漸漸轉變了對他的看法,接受了這個愛提意見的高明。

    “過去總覺得老實聽話就是好兵,但從高明身上可以看出,‘絕對服從',其實是‘盲目服從',這樣的兵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好兵,而愛提意見和服從管理並不是相互矛盾的。”營長董慧很看好高明。他認為,士兵提意見關鍵要看出發點,如果出發點不是為一己私利而為了部隊建設,就不能説是對幹部骨幹有看法,更不能説是不服從管理,他提意見是對部隊建設負責,更是對領導負責。

    沒有了“不服從管理”的大帽子扣著,高明也一身輕鬆,一條條對部隊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當兵一年多,在他的建議下,營裏教育課堂變得活躍了,因人施教、分組訓練的分層訓練法成為新兵訓練的主要組訓方法之一,人才激勵機制等制度機制相繼出臺。

    “每當我看到自己一條條建議被採納時,就有到一種特別的滿足感油然而生。”高明也嘗到了提意見的甜頭。

    ●“‘好為人師’就是不尊重幹部嗎?”

    帶兵人的素質硬氣了,帶兵才能有底氣

    教導員吳學軍是一名優秀政治教員,基層經驗豐富,在營裏威信很高。然而,就在吳教導員課後向官兵徵求授課意見時,沒想到被高明“上了一課”:

    “教導員,您的有些引文不準確,您講的恩格爾系數太抽象,您講課方式不靈活,應該多采取提問式、辯論式的互動教學方式……”不少戰友覺得,高明這樣提意見,有些不尊重教導員。

    “一個新戰士敢給教導員當老師,那其實是對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關心,體現的是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值得我們提倡。”吳教導員不但沒有責備高明,反而把高明請到了辦公室請教起問題來。新兵給教導員當老師,也給全營上了一課,不少幹部骨幹作了這樣的反思:“80後”青年戰士有思想、有文化、有見識,願意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身邊人共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積極為部隊建設作貢獻,已成為當代年輕士兵尤其是高學歷士兵的一種自覺行為。我們應該敞開胸懷去接納他們、鼓勵他們,為他提供更大的成才空間。

    “在基層有這樣一句口頭禪,‘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表面看是帶兵人魄力,其實是帶兵人面對素質強、個性鮮明的戰士的一種無奈,是對士兵主體地位的不尊重。這一句話,就有可能將戰士心中的火焰一下子澆滅了。”採訪中,吳教導員向記者表露出了他的憂慮。

    值得稱道的是,一年多來,高明成了旅裏名副其實的“編外教員”,先後10多次被請上講臺為幹部戰士授課,給剛入伍的新兵談當兵的感受,給全旅幹部講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講人力資源管理,每堂課都引起了良好反響。

    部隊上下的認可,更激發了高明“好為人師”的積極性。他發揮專業優勢,利用班裏的小黑板,自願承擔起全連的業餘教員,為一些後進戰士補專業課;他看到戰士張帆愛讀歷史,就主動幫他買來相關書籍,幫他學習古漢語。時間一長,連隊流行起一句口頭禪:“有不懂的,找高明去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士兵步入軍營,帶兵人自身素質也應該水漲船高。該旅不少帶兵人都意識到,要想贏得士兵的尊重,就必須有過硬素質。素質硬了,帶兵人的底氣才足。如今,在該旅,“充電”、“自考”、“考研”成了官兵談論最多的熱門詞彙。每逢雙休日,圖書館、學習室裏自發來學習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學習風氣日漸濃厚,帶兵人都感到學習的緊迫。用吳教導員的話説:“沒有教授的水平,就難以帶好大學生士兵。我必須按照教授的標準去提高自身素質。”

    不能不説,這也是高明“好為人師”帶來的正效應。

    ●“‘愛表現自己’就是不謙虛謹慎嗎?”

    換個角度看高明,越看越有味道

    在高明所在營的官兵都知道,高明是個愛表現自己的人:

    連隊組織體能訓練,別人一次做10個引體向上,他非得做20個不可;別人一次做40個俯臥撐,他得做100個才罷休。大年三十,戰友都準備著過新年,他卻一個人到操場跑10公里。別人勸他這是何苦呢,而他卻一本正經地回答道:“我不能虛度每一天。”在不少人眼裏,這些,都是高明愛“出風頭”、“不謙虛”的表現。

    事事他都想衝在前面,凡事他都愛爭個冠亞軍。這應該是一種積極的表現。但受傳統的思維方式影響,多多少少給他添加了“愛表現”、“不穩重”、“不謙虛”的色彩,尤其是當一些帶兵人素質不如人時,就更容易産生這樣的偏見。

    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家都覺得不怎麼“謙虛”的高明,有一件事卻讓人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在一次導彈專業理論考核中,曾一直名列前茅的高明卻意外地敗給了一個叫耿慶新的同年兵。正當大家擔心高明想不開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拜耿慶新為師,虛心向他求教專業知識。很快,兩人成了好朋友。

    高明為何俯首稱臣呢?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高明,就會越看越有味道,就會發現另外一個高明:愛表現的他,同時也是一個不乏成熟和穩重的人。“從高明身上,我看到一個北大學子的內斂和謙虛。”耿慶新對高明的虛心學習更是佩服有加。

    2006年底,旅裏組織實彈測試。高明向營領導寫了請戰書,要求參加這次難得的機會。一個列兵參加實彈測試,這在旅裏從未開先河。雖然如此,但從營、連領導到旅領導,還是被他的勇氣所打動。經過研究討論,打破常規,將他的申請書遞交到基地。最後,基地領導考慮到任務的重大,最終還是沒能讓高明如願參加。

    高明的滿腔熱情被當場潑了一瓢涼水,身邊的戰友都他為鳴不平。可高明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後卻説:“其實上級領導的決策是正確的。進行實彈測試要講究科學,來不得半點疏忽和大意。單憑我的信心和熱情隨意‘拍腦門',讓我參加實彈測試,其實也是不科學、不嚴謹的舉動。”事後,他還是像以往一樣,精神抖擻地走上訓練場,沒有半點懈怠。

    此後,再也沒有人説高明不謙虛了,而且每當高明極力表現自己時,大家也都會投以讚許的眼光。

    去年6月,高明發現部隊現有的兩套不同版本的訓練教材有表述不一致,特別是一些數據還有差別。沒隔多久,他便向連隊幹部提出修訂教材的建議。這要是放在大家不了解高明時,肯定會招來“不知天高地厚”的議論,但連隊幹部知道,高明不是考慮得很成熟,他是不會提出來的。很快,他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大家的認可,也讓高明渾身來勁。歷時5個多月,高明利用業餘時間對兩本教材逐章逐節核對,將發現的問題整理成冊,呈送到上級機關。上級領導機關拿著高明的修訂材料也興奮不已:“這個小兵不簡單!”最後,根據高明提出的建議,旅裏很快對教材進行了統一和規範。事後,他告訴戰友,如果沒有大家的認可和鼓勵,不會有後來的結果。

    ●“士兵在操幹部骨幹的心,就是不務正業嗎?”

    對知識型士兵,帶兵人要“高看幾眼”

    “連續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關注‘三農',農業稅免了,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免了,中國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黨的好政策富了群眾也強了軍隊,作為一名軍人,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立足本職崗位履行好新使命……”看完《新聞聯播》,高明又一次向身邊的戰友搞起了時事教育。

    “腐敗問題並非中國獨有,是世界性的。但我們中國共産黨有信心、有能力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作為軍人,更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問題,看主流……”即使是在炊事班幫廚,高明也不放過幫助戰友張洪濤化解心中的疑惑。

    “高明這是不務正業,是搶幹部骨幹的'飯碗',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好就行了。”在有的帶兵人眼裏,作為一名戰士,安心本職工作、做好分內事才是首當其衝的,沒必要把手伸得那麼長。部隊建設沒有“旁觀席”,小兵為啥就不能操幹部、骨幹的心?旅政治部主任謝正國告訴記者,當前不少戰士屬於知識型士兵,在他們中間蘊藏著大智慧,讓他們在部隊建設中展示才智,是大勢所趨。況且,高明操幹部骨幹的心的同時,他的導彈專業學得很精。這一點,部隊上下都很認可。“如今的戰士見多識廣,學歷層次越來越高,帶兵人對士兵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應再尊重一些、高看幾眼。這樣,部隊有才有吸引力,才會有更多的高學歷青年投身軍營。”謝主任對記者談出了這樣的認識。

    怎麼個“高看”法? 營長董慧對記者説:“帶兵人在積極引導戰士幹好本職的同時,首先要對戰士管的‘正確閒事'給予肯定和支持,為他們‘管閒事’創造良好氛圍和條件,是龍就讓他飛起來,是虎就讓他躍起來。”

    有能力的戰士成為各級帶兵人的“座上賓”,如今在該旅已不再是新鮮事。每當碰到棘手問題,各級帶兵人總是發動他們“號脈配藥”,破解工作難題。今年年初,旅黨委就將10多名戰士代表請進了黨委會議室,就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如何“轉型”的問題問計于兵。不少戰士提出的“領導幹部要首先從思想轉變,切實按照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思路組訓”、“訓練創新不能新瓶裝舊酒,要切實從根本上研究出符合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具體招法”等想法,對旅領導抓訓練啟發很大。

    部隊惜才、愛才的舉措,也讓士兵真正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覺,部隊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一大批有為有志的士兵也成為這個部隊建設的“頂梁柱”。

    ●“思想太活躍,就是不穩重嗎?”

    帶兵人切莫把“烈馬”當“劣馬”

    有一次,營裏組織象棋隊,準備從戰士中選拔2名棋手。見高明來報名,負責挑選棋手的幹部卻直搖頭:“下象棋需要靜下心來思考,你太活躍了,不穩重,這不適合你。”名都沒報上,便被刷下來了。面對這名幹部的武斷,高明哭笑不得。

    高明確實很活躍,不論是課堂、訓練場,還是閒暇,只要高明在場,場面肯定很熱鬧。還有人調侃説他是活躍氣氛的“機器人”。

    有一天旅領導來高明所在的連隊座談,結果高明一講就是半個多小時。其間,連隊幹部向他使了好幾次眼色,非但沒有止住高明的談話,而且他越説越激動。事後,他跟連隊幹部直言不諱地説:“既然是來座談的,我就得把話説完。”當場給連隊幹部鬧了個“關公臉”。

    思想太活躍,就是不穩重嗎?當然不是。回頭看高明的成長經歷,他思想和行為上的活躍正是他進步的源泉。旅長胡明全作了這樣一個假設:如果高明沒有他思想上的活躍,他就不可能做出修訂導彈訓練教材的舉動;如果高明沒有思想上的活躍,他就不會給部隊提出那麼多的意見和建議,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創新火花。雖然這是假設,但就連高明也都承認,自己的每一次提意見或者是每一個新奇的想法,都與他的思想和思維活躍分不開。

    其實,説高明“不穩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帶兵人錯把“烈馬”當成了“劣馬”。高明活躍不假,也確實有他“烈性”的一面,但只要帶兵方法得當,他張揚的個性就能變成優點,

    “烈馬”同樣也能訓成“千里馬”。

    “之所以把‘烈馬'當成‘劣馬',除了有的帶兵人常常以個人好惡或者憑'第一印象'下結論的原因之外,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有的帶兵人沒有容人之心。對待高明這樣的‘烈馬',我們應該積極容納戰士的某些個性,全面地、理性地去看待每一名戰士,只要不脫韁,就可以讓‘烈馬'任意馳騁。要不然,戰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一定會受到影響,‘烈馬'真的會變成‘劣馬'了。”劉政委向記者談出了他的感悟。

責編:田詩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