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威懾策略及其在中國的實施(研究計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9日 14:51 來源:CCTV.com

    一、課題名稱(點30字)

    威懾策略及其在中國的實施

    二、課題論證

    1.研究的主要問題:(點200字)

    由於核武器的超強毀滅性及其使用的巨大風險,本課題主要研究常規威懾,而對核威懾給予較少關注。

    如果合作無望,衝突不可避免,威懾便是在簡單的和平主義和粗淺的戰爭行為之間另一條解決問題的道路。但是威懾結果造成和戰的巨大差異,使得威懾實施成敗的因素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同時,為了使威懾實施更具有效性,我們需要對歷史上各國經驗進行總結;

    考慮到威懾實施的主體和失敗的教訓,我們需要考察國家之間文化差異;

    鋻於我國和平崛起的戰略實施,為化解可能激化的衝突,需要對威懾理論和對策與時俱進。

    課題將對以上四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2. 重點和難點:(點200字)

    重點:威懾成敗的關鍵及各國的經驗;

    中國威懾實施的成效與文化差異造成的失誤;

    中國未來對威懾的創新和使用(分裂勢力)

    難點:歷史檔案不易獲得,這使得第一手資料的真實性有待考慮

    3. 國內外研究狀況:(點800字)

    中國史載最早的威懾行動應該是在春秋時期。

    齊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齊會諸國之師伐楚。夏,楚王使屈完將兵?齊。桓公矜屈完以其眾。屈完曰:“君以道則可;若不,則楚方城以為城,江、漢以為溝,君安能進乎?”乃與屈完盟而去。

    楚惠王四十九年(公元前440年),公輸班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墨子説楚,解帶為城,以牒為械,九攻九拒,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屈完説齊與墨子説楚,已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曉以利害”。

    孫武在《謀攻篇》中提出:“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應該是對威懾可見的最早明確表述。孫武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具體實施辦法又有了詳盡的論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概括起來就是綜合運用政治、外交、經濟、武力威懾等手段,制止戰爭的爆發,達到最終的政治目的。

    近代,威懾理論逐漸成熟和豐富,但西方國家和對西方國家的研究居多。

    非戰爭性質的戰略威懾,是和戰之間的中間性選擇,能否奏效取決於是否擁有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是否有使用戰略威懾力量的決心和意志,還取決於是否能夠通過一定的途徑使對方認識和相信以上兩點。

    同時,威懾的“中間性”意味著,在威懾成功的情況下將出現和平的局面;而威懾不成功,那麼衝突就會向戰爭演化。戰略威懾恰恰就是通過顯示實力和進行戰爭的決心,來達成避免戰爭之目的。

    尼伯格(H.L.Neiburg)認為,施用暴力造成痛苦永遠是國內和國際社會裏進行政治討價還價的有效手段。訴諸武力威脅表明,不滿的一方正在嚴肅認真地向滿足的一方、權力集團或現狀維護者提出要求,要麼進行調整,要麼冒暴力升級的危險。

    喬治(A.L.George)和斯莫克(R.Smoke)對威懾下了這樣的定義:“就其最普遍的形式而言,威懾不過是使敵手信服,他可能採取的某種行動路線所涉及的代價和(或)風險超過其利益。”

    被稱為美國國家安全思想庫的蘭德公司,在一批傑出學者帶領下,發展了威懾理論。沃爾斯泰特1959年1月發表在《外交季刊》的《微妙的恐怖均勢》一文指出,威懾是脆弱的,需要持續不斷地加強戰備才能使威懾得到保證。卡恩于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研究了威懾因素分類學,提出共44級階梯的“逐步升級”模式和確保一旦遭到核攻擊即自動回擊從而成為同歸於盡態勢的“末日機器”説。

    同時,蘭德公司將依據博弈論某些理論或模擬現實談判、危機處理和政治互動的“政治演習”應用於威懾策略,開拓了新的領域。

    1996年,軍事理論專家哈蘭-K-尤爾曼(Harlan K.Ullman)和詹姆士-P-懷德(James P.Wade)撰寫名為《震撼和威懾:迅速佔據優勢》的論文指出,迅速佔優的意圖是影響對手的意志、判斷和理解能力,使之符合自身的戰略政策,最終徹底地震懾對手。

    美軍的震懾理論,可以看作是對震懾理論的發展。威懾的基礎是實力,只有通過強大的實力和實戰震懾,才能迫使對方不戰而降。震懾依賴於癱瘓,癱瘓源於信息戰裝備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合理使用。

    有效震懾的原則主要把握兩點:一是要重視軟震懾力量的綜合運用;側重於心戰震懾,包括政治戰、外交戰、心理戰和信息戰。二是軟震懾必須有硬震懾的配合;側重於斬首突擊、精確打擊、地面突襲和特種作戰等。

    國內的威懾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清的海軍威懾戰略和新中國的威懾理論和實踐,包括朝鮮戰爭時期、中印、中蘇和中越邊界衝突時期以及海峽兩岸緊張時期威懾策略的實施。

    在對朝鮮戰爭的研究中,中美因文化差異引起的信息誤解得到重視。

    在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已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新背景下,戰略威懾變得更為重要,戰略威懾實施的研究也有所發展。最大的轉變,在於基於傳統領土安全、同時更加注重安全邊界的戰略威懾。特別是在如何維護海外合法權益的問題上,中國要多用、善用非戰爭性質的武力行為,對外宣示中國的國家利益所在,以及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決心意志,以免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安全繼續受到侵害。

    同時,對分裂分子,要使其明白國家擁有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和足夠的決心與意志,即威懾成敗關鍵的第三條件。

    4.研究方法:(點100字)

    常規方法:描述、解釋、判斷、對策

    具體的説,威懾理論綜述;各國歷史經驗總結;文化差異分析;中國未來實施的策略。

    嘗試:建立威懾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這可以使文化差異造成的信息解釋失誤和溝通不暢得到明確體現。

    5.學術價值和課題創新:(點400字)

    威懾是一種避免戰爭的有效手段,能夠控制國際衝突的程度和規模,需要我們特別的注意。但威懾的“中間性”造就了其結果的巨大差異,和平與戰爭就在成敗之間,也需要實施者具有很強的駕馭能力。

    今天的中國,在謀求和平崛起、但國家間的矛盾衝突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會激化的情況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戰略威懾這種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作用。

    戰略威懾如何使用、使用效能如何,將直接影響中國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能力。

    於是,歷史經驗的借鑒和相關理論的指導尤為重要。

    此項研究,一方面是對國際優秀威懾理論及其歷史上實施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可以為國家威懾策略的實施提供借鑒。

    三、完成課題的條件(點500字)

    北京大學圖書館:

    《東西方文化差異與對外交流》,莊恩平著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德)馬勒茨克(Gerhard Maletzke)著,潘亞玲譯

    《文化的衝突與共融》,(英)理查德•D•劉易斯(Richard D.Lewis)著,關世傑主譯

    《語用原則與跨文化交流失誤》,封宗信著

    《800天三次出兵•布什領導核心決策揭秘》,(美)Woodward,Bob著,林祥銘等譯

    《戰後美國威懾理論與政策》,姚雲竹著

    《威懾與超越威懾--克林頓政府與小布什政府核戰略之比較》,王生才著

    《外交與威懾》,(美) Holmes, Kim R.,(美) Przystup, James J.主編,張林宏等譯

    《八十年代戰略威懾》,(美)斯皮德著,秦志高譯

    《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美)J.E.(Dougherty,James E.),R.L.(Pfaltzgraff,Robert L.)著,閻學通、陳寒溪等譯

    中國期刊網:

    《李鴻章對日海軍威懾戰略與甲午海戰》,蘇小東文,載《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論新中國建立後常規威懾思想與實踐》,袁正領文,載《軍事歷史》2002 年01期

    《論毛澤東戰略威懾思想》,鹿海嘯文,載《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我國新時期軍事威懾思想淺探》,吳瓊文,載《軍事歷史研究》2002年02期

    《美國對中國出兵朝鮮情報判斷失誤的文化透視》,于彥周文,載《情報雜誌》18卷第1期

    《美俄核威懾的演變及趨勢》,張現生文,載《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法國國防政策與核威懾》,卜靈譯自法國《今日軍隊》202期,載《國外核新聞》1995年11期

    《核試驗、“協同威懾”及重塑法國形象》,周國棟文,載《國際展望》1995年19期

    《略論二次大戰後英國的核威懾戰略》,于江欣文,載《軍事歷史研究》1996年03期

    《心理戰中的威懾方法》,張天、鄧紅梅文,載《政工學刊》1996年10期

    《試論空間威懾》,徐偉、常顯奇文,載《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EOC PSP全文電子期刊:

    《Restoring Rights:the Assault against Freedom and Democracy》,Chomsky, Noam:From《Peace Research》Abstracts 40,No.2 (2003):123-261

    四、課題框架結構(點1200字)

    前言:威懾緣起:戰爭與和平的妥協

    第一部分:先秦的兩次威懾行動和孫武的威懾思想

    第二部分:近代威懾理論(成功三要素)及其在西方大國的實施(包括核威懾)

    第三部分:中國的威懾實施成效及其失誤

    第四部分:威懾奏效的文化差異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第五部分:有效威懾,可否避開中國和平崛起戰略實施的暗礁

    後記:威懾,明智的選擇

    五、結論(點200字)

    威懾成功需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足夠的決心和意志、無誤的信息傳遞三要素齊備,其成敗造就和戰的巨大差異,使得實施者要有駕馭全局的能力。

    在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已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新背景下,需要有效實施基於傳統領土安全、同時更加注重安全邊界的戰略威懾。

    2005年1月

責編:田詩嘉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