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北大學子高明的從軍之路 > 正文
CCTV.com消息 (記者詩嘉)“北大自建校之始,興亡感與責任意識便成為一種自覺而內在的承擔,這種興亡感與責任意識促使每一位北大學子奮進。作為北京大學第一名義務兵,更是我的榮幸。”
每當有人問及高明為什麼放著名校不念,卻選擇來當兵,他總是像這樣堅強而有力的回應大家。他把當兵看作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報效國家的機會,也把軍營當成磨煉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
北大第一人:人生之路,因夢想而前行
“部隊的訓練雖然很苦很累,管理也很嚴格,但這正是培養我們毅力的絕好機會。就像5公里長跑一樣,當你跑到中途最難受的時候,只要這段時間挺過去了,剩下的路就好跑了,人生也是如此…”
面前的這個20齣頭的小夥子侃侃而談的雖然是些樸實無華的道理,但是他骨子裏有一種韌勁感染著他周圍的每一個人。
2005年11月17日,就在高明生日這天,他報名參加了北京大學武裝部組織的徵兵體檢。對於高明來説,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高明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大學第一個在校入伍的大學生,高明也被載入了北大的“史冊”,成為一個不尋常的人。
其實,高明就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每天做的都是類似出操、訓練、學習、勞動等最最普通的平凡工作,可是當我們看到那滿墻的榮譽證書,了解到那些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體會他那些深刻的文章的時候,我們感悟到這個翩翩少年正在實踐著他的夢想。
自古寒門出貴子
甘肅,一片紅色的熱土,革命老區;這又是一個貧窮的地方,山大溝深,經濟落後。而榆林子鎮榆家咀村又是這個欠發達地區的欠發達鄉鎮。高明就出生在這個窮山溝裏。這個1985年出生的男孩,天資聰穎,上進好學,自上學起就一直是年級的第一名,光獎狀和榮譽證書就有厚厚的一摞。他還非常懂事,主動承擔家務,給母親洗腳,給弟弟補習功課。只要一提起高明,父母心裏總是甜絲絲的,喜悅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高明的父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車毀人亡,家裏不但失去了頂梁柱,還欠下了一筆不小的債務。從此,高明家中的生活一落千丈。高明的母親精神受到巨大刺激,好長一段時間管不了家,後來身體恢復後也只能以打掃街道、收寄自行車為生,拉扯孩子上學。
家庭的變故,仿佛使高明一下子成熟了許多,儘管他當時只有12歲,但是作為長子,他明白自己肩上的份量。在學校,他刻苦學習,回到家裏,他主動干家務,為了節約費用,他捨不得使用電燈,常常到路燈下看書學習。靠著自己的發奮努力,高明從榆林子鎮初中到慶陽市一中,一直保持著班裏第一名的好成績。尤其是高明的遠大志向和奮鬥精神讓許多同學和學生的家長讚佩不已。他曾在中學的學生證上寫下自己的座右銘:“攀峰之高險豈有崖巔,搏海之明輝何來彼岸?前進不止,奮鬥不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8月,高明以甘肅省文科第八名、正寧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名牌院係光華管理學院錄取。消息傳來,鄉親們紛紛向他祝賀,爺爺、奶奶和伯伯、叔叔、姑姑們沉浸在喜悅之中,母親在開心之後更多的卻是憂慮。一個現實問題同時擺在面前:學費和生活費怎麼辦?要知道,在北京上大學,正常情況下,一年至少也要一萬多元錢呢。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高明找到市、縣有關部門,如實反映家庭實際困難,申請到了“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助學金,學費的難題才得以解決。不久,高明懷著激動的心情,跨進了他嚮往已久的北大校門,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北大學子!
組織調查團調研家鄉經濟
由於高明是接受國家助學金的孩子,所以他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在學校擔任班長、團支部書記,他還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希望能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高明是北大“真誠回報社會,塑造精彩人生”服務總隊的一名活躍分子,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2005年暑假,幾個同學原本打算到北京一些大中企業作一次人力資源情況調查,可沒想到卻被高明説服了,和高明一起來到了他的家鄉甘肅。在高明看來,家鄉更需要這樣的“調查團”。
他們以商業中的中小企業發展作為實踐課題,不顧長途奔波的勞累,從甘肅的最東邊一直走到最西邊,在慶陽、天水、蘭州、金昌、嘉峪關、敦煌六市等地走一路,調研一路。白天搞調研,每天晚上高明還不忘帶領同學到附近的中小學校開辦知識講座,與中小學生交流學習心得,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用知識回報祖國。
經過一個多月的社會實踐,高明一行最終寫出了一份較為完整的《甘肅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報告》。
在北大讀書的時候,高明先後擔任班長、團支部書記,他總是盡心盡力的為同學服務。“年輕人應該多吃一點苦,多一些歷練,這樣才能做一個對大家、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這是高明在入學初競選班長時説過的話。
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師生的充分認可。在校兩年多,連續兩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成為同年級第一個入黨的人。
男兒何不帶吳鉤
“男兒何不帶吳鉤,好男兒就應該一身戎裝,揮戈上陣。”
高明之所以嚮往綠色,走進軍營,除了他對部隊的熱愛和對祖國的赤子之情,與他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明的家鄉在甘肅省慶陽市,屬於隴東地區,自古這裡就是征戰之地,也是中原地區通往邊塞必經之地,從戰國時就形成了尚武的傳統。因此,從小他就憧憬軍營的生活,渴望走入這片綠色的土地。而高明的母校,從五四以來就有一種傳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學校要求我們以務實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傳統,而不是高喊‘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口號。”
2005年11月17日,就在高明的生日這天,他報名參加了北京大學武裝部組織的徵兵體檢。得知高明參軍入伍的想法後,家人不同意。一些親戚朋友也勸他:“你家庭情況不好,不當兵可以早兩年就業,幫助家裏還掉欠債。”而高明卻毫不動搖,他寫信給哈工大工作的大伯説:“男兒意氣,無關富貴,人不能只為錢活著。”
一些同窗好友也勸他説:“憑你的學習成績和政治條件,完全可以直接保送研究生,花兩年時間去服役,不值得!”對這些疑問,他特意寫了一篇《記我為何南行從戎》作了解答:“北大自建校之始,興亡感與責任意識便成為一種自覺而內在的承擔,這種興亡感與責任意識促使每一位北大學子奮進。”他把當兵看作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報效國家的機會,也把軍營當成磨煉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
如今,高明在軍營裏茁壯成長,也引來不少同學的仰慕。一個同學在寫給高明的信中説:“你當初的選擇是對的,我為有你這樣的同學而驕傲!”
初入軍營:軍人沒有“稍等”與“不二過”
“原本以為軍人就是征戰廝殺,但是來了部隊發現軍人的工作是很艱苦的,因為他本身也是一種職業。艱苦主要體現在一種堅守,因為每天的訓練都差不多,而且很辛苦,每天都能毫不懈怠的做好所有工作,需要一種責任心…”
第一次訓話
作為一名軍人,入伍的第一課都是刻骨銘心的,高明也不例外。他的“第一課”是班長陸少華對他的一次嚴厲批評。這次批評,讓高明懂得了地方與部隊、學生與軍人的差距。
那是高明剛到部隊的第二天,班長給高明安排任務。由於一些生活習慣與平時口頭禪的影響,正在忙著疊被子的高明隨口回了一聲“稍等”。班長陸少華把高明叫了過去,以非常嚴厲的語氣對他説:“條令規定,當聽到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時,必須答‘到’,不要把你在地方大學裏的生活習慣帶到部隊。戰場上你説‘稍等’,敵人會等你嗎?”
一番話,讓高明的臉紅一陣、青一陣。漸漸地,高明從緊張的軍營生活中感悟到:“軍營生活就像打仗,幾秒鐘可能導致一場戰鬥失敗。軍人的時間觀念,體現的是軍人的作風,時間連著戰鬥的成敗。”此後,不論是哪項工作,他都能做到雷厲風行。在新兵連隨後組織的緊急拉動中,每次都是班裏第一個跑到指定集合地點的。
軍人沒有“稍等”。高明將這句話寫進了他的日記本。他感謝班長給他上了生動一課。
第一次遲到
第一次早操,高明居然沒有聽到起床號,班長陸少華拍床連叫了他兩三聲,才睜開朦朧的睡眼,直愣愣地看著班長,還念叨著:“幾點了?這麼早就起床了?”這讓陸班長哭笑不得。
事後才知道,高明在學校基本上都是晚上兩點以後睡覺,早上一般都在七點多起床,而且對鬧鐘早已經麻木。面對班長和連隊幹部的批評,高明沒有作更多的辯解,而是誠懇地接受了批評,而且還向班長和連隊幹部保證下次不會再犯。
高明深刻的反省到:有些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不二過,相同的錯誤絕不能犯兩次。從此,高明像變了個人似的,無論是執行一日生活制度,還是各項訓練,他都以高出同年兵的工作標準來要求自己,樣樣做同年兵的表率。漸漸地,他也養成了守紀如鐵、律己如鋼的良好習慣。
第一個“47分”
下連後,營裏組織了第一次導彈專業理論考試,高明只得了47分,這是自小學以來歷次參加考試的最低分。高明的戰友告訴記者,當時還有一些風言風語,“諷刺”這個北大來的高材生。雖然都是些玩笑話,但是高明卻心情沉重。當我們提及此事時,高明突然臉紅了起來。“我當時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但是面對失敗,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知恥而後勇。當天,高明就借來了專業資料,逐章逐節的讀。由於專業書籍要按時上交,高明就將其中主要的部分抄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地學習。
由於高明在高中學的是文科,在北大讀的是經濟,只學過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的簡單原理,對放大、整流、濾波等電子原理是一無所知。為了彌補工科短板,他就從鄰班朱衛偉那裏借來了《電工學》、《電子電路》和《機械製圖》等多本與導彈相關的教材,老老實實地從頭學起。對於學習,高明經常勉勵自己:“不懂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積極的心態。我相信,‘學之,則難者亦易矣’。”很快,高明就掌握了電路圖的基本原理,專業水平走到了同年兵的前列。
在經歷過幾次挫折之後,高明不但意識到軍隊與學校巨大的差別,還暗暗給自己“加碼”。他給自己制訂了“三個100”,每天晚點名之後堅持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起立。就憑藉這種不甘於人後的堅定意志,在新兵訓練的第二周,高明就當上了副班長,還成為了全連的“內務標兵”、5公里長跑冠軍等等,不但給身邊的戰友樹立了榜樣,也為北大贏得了聲譽。
歷練與成長:青春與軍徽一同閃光
“大學是培養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而部隊培養的是一個品格堅毅的戰士。”
提及在部隊一年多的收穫,高明笑的特別燦爛。並不是因為他取得了多麼輝煌的成績,而是他領悟到、體會到了很多在學校永遠觸碰不到的東西。
“現在我身體裏流淌的不再是一個學生的血,而是一名軍人、一名戰士的血,這就是我與沒來部隊時最大的區別。而且經過部隊一年多的鍛鍊和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一種使命意識,這與原來對軍人、紀律和作風的理解完全不同。”
“毫不謙虛的説,我現在已經擁有了軍人的體能,但是卻沒有軍人的體格,這讓我有一點遺憾。”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其實我們能體會到高明當時的心情,同時也能了解到他對於軍人素養的深刻理解。高明所謂的軍人素養不單包括體能,更強調軍人的意識,這種意識指的是責任心。在軍人的意識裏有一種責任,比如站崗值班,短時間來並不難,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值好每一班崗是需要一種責任心的。而作為一名軍人,體能是前提,是基礎,是一切的根本。如果體能上不去,不但擺脫不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舊觀念,而且對於以後的部隊生活也很難樹立信心。因此高明來到部隊首先克服的就是體能關。由於原本身體素質比較好,所以位於部隊的訓練並沒有造成他特別大的困難。高明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國際關系裏有一個概念叫‘威懾’,指的是首先自己要有資本和實力,同時能傳達給對方。對於軍人來説就是有能力並且能夠做到。”
感受集體的力量
“我來部隊最大的感受就是集體的力量,一個人,一個個體,微不足道,一事無成,但是一個集體卻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就好像操作號手,並沒有主次之分,只有任務的輕重之分,只有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完成任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操作都會失敗。”
下連後,部隊第一次組織5公里考核,高明使出了渾身的勁兒,跑在全營的最前面,第一個到達終點。自以為很得意的高明卻沒想到,這次高明所在營總評成績卻不盡人意,只是拿了個第五名。原來,全營成績是以最後一名的成績為準。
營長告訴高明,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帶動整個營隊提高長跑成績。從此,每次長跑他都有意跑在最後面,一邊給落後的戰士鼓勁兒,一邊教他們長跑的跑步動作、呼吸要領和體能分配技巧。上等兵李潤智雖然比高明早入伍一年,但長跑成績總是上不去。下連後,高明就當起了他的專職教練,體能訓練場上高明和他形影不離。不到3個月,李潤智的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達到了優秀成績。在高明的帶動和影響下,全營先後有12名長跑成績不及格的戰士達到良好以上水平。
集體的力量遠遠超過個體的光芒,雖然高明再也沒有跑在隊伍的最前面,但是此後每次部隊組織5公里長跑,他所在的營都是冠軍。
新兵“改”教材
2006年5月的一天,高明參加專業理論考試。考試結束,他滿臉興奮地走出考場。按他的估計,這次考試是十拿九穩的滿分,冠軍肯定沒有問題。
令他沒想到的是,分數出來後,高明考了97分,全營第一名。要是常人,興許是很欣慰的事,但高明卻不相信自己答錯了,硬是找來試卷對答案。
有人勸過高明,那些是上面機關的事情,你一個小兵學好自己的專業就行了,沒必要管那麼多,但是高明感到,這是件關係到二炮部隊戰鬥力和作風建設的大事,而且以後肯定還會因為概念不清晰而出現問題,大家都有責任去關心關注。
但要真正做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教材屬於保密資料,高明當天從營部借來當天還,第二天再借,連貫性和效率受到很大影響。沒有電腦,他就用白紙把密密麻麻的文字、數據、公式、出處先記下,過幾天整理一次,工作量很大。高明以嚴謹的態度對兩本教材逐章逐句逐字地進行查證,有的一時搞不準,就向別人請教,找來幾本教材反復核對,直到清清楚楚。整整5個月,他寫成近兩萬字的詮釋材料和修改意見,呈送到上級機關後,引起高度重視。
三分之爭,爭出了訓練教材上的“大文章”。一時間,高明詮釋專業訓練教材的事,在所在部隊傳為佳話。
用行動證明‘80後’並非垮掉的一代
週末的夜晚,熄燈號聲剛落,連長就打著手電筒,挨個屋查鋪。就是不見高明。當他走進學習室,只見高明正在埋頭苦讀。明知2007年底就要退伍返校了,可高明的學習訓練勁頭卻一天比一天足,節假日也躲在學習室內苦學專業知識。他説:“我不想為虛度軍營的每一天而後悔!”
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他還借來了《電工學》、《電子電路》和《機械製圖》等書籍,從營部資料室先後借閱了全套20多本專業教材,加班加點的學習。入伍第一年,他就學完了別人用五、六年時間才掌握的導彈專業技術。
高明常常向身邊的戰友説:“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證實。‘80後’並非利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80後’的一代是值得信賴的!”
“我想‘求仁得仁’,當初想成為一名軍人,現在我做到了,而且養成了軍人所擁有的意志品質,我真的挺滿足的。”
現在的高明,不僅是連隊裏的精兵強將,更是部隊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他通過了極其嚴格的崗位資格認證考核,被破格安排擔任關鍵號位的操作號手。在他的帶動下,全旅興起了一股學專業、專技術的熱潮。這充分説明大學生士兵在掌握和使用現代化武器裝備中的強大優勢。
也正因為如此,一時間,高明“紅”了,高明現象“火”了,大學生入伍“熱”了……
在這樣的“光環”照耀下,周圍的人們不再懷疑高明當初的決定,而是豎起大拇指欽佩高明當時的決心。對於這些外力的作用,高明一如既往,愛國心,上進心和平常心依然是他最看重的東西,他還是像往常一樣的訓練和生活。“我希望在這次的宣傳中多強調‘高明現象’,而把我個人淡化了,那樣這次部隊的宣傳工作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當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中涌起的感受只有一種,就是發自內心的欽佩。在這樣一個年輕人的嘴裏能夠説出這樣深刻的話語,足以説明他的“少年老成”,他的胸有韜略,他的無悔青春。
高明北大的同學現在已經畢業離開校園,紛紛走上工作崗位,而高明也即將完成2年的部隊生活重返校園,他接下來並沒有什麼“宏偉藍圖”,並非憑藉什麼跳板出人頭地,只是想好好的完成學業,只是想腳踏實地的過好每一天,只是想認認真真地走完他的人生…
責編:田詩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