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5日 15:47 來源:
手記??注:通“首跡”,意為:人類健忘的“首”部留下的點滴痕“跡”。(暈倒)
沒辦法,我是學古代文學的,經常和各種註釋打交道。嚴謹、紮實是此專業對人的最基本要求,可是我在劇組,因為經常丟三落四,劇組內設的“最不靠譜獎”好幾次險些成為我的光環。(多虧了另外一位仁兄啊,哈哈,他姓X,名x。)在香港拍攝期間,我和洪起大哥中途回過一趟北京。在飛機上百無聊賴,我逼迫身為製片主任的他説出我最不靠譜的三件事,沒想到這位大哥眼皮都沒抬一下:“還用想嗎,實在太多了,我大腦內存不夠用。”從那一刻開始,我決定改邪歸正,從今以後要做一個有條不紊的人。為此,本文將嚴謹地分成三部分論述我在香港三個月期間的點滴記憶,以三件隨身物品作為全文引線和各部分注腳,試圖探討“央視人在香港”這一跨時代、跨地域的課題。
工作篇??我那被遺棄了的NOKIA手機
在我們家最隱蔽的角落,擺放著一個嚴鎖著的抽屜,裏面裝著一件曾經讓我十分珍愛而後又讓我痛苦萬分的物品。很久了,我還是不想看見它??我那NOKIA1600的手機。用物美價廉形容這款手機真是恰到好處,去年11月為了去香港拍片,我特意買了這個電話裝香港的號碼。原來以為它將成為我和遠在北京的親人們溝通的工具,最後卻稀裏糊塗地衍變為劇組幾乎所有對外聯絡的要器。雖然我既不會説也不會聽那被許多北方人稱為“鳥語”的廣東話,但是導演認為我既然能在平時與同事交往中“把白的説成黑的,黑的説成白的”,我被光榮地賦予外聯的工作。目的就是讓所有採訪對象無條件地接受我們採訪,無條件地為我們提供各種背景資料。於是,我經常從早上起來就開始打電話,除了中間兩頓可有可無的用餐外(叉燒真膩!膩!膩!),一直打到晚上,經常一天打100多個電話。打到兩眼發直、口乾舌燥,連帶症狀還有腰酸腿疼,心情煩躁。結論:港人的普通話還需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香港這發達的資本主義城市,所有的辦事方式都異常規矩,接受一次採訪必須先確認身份、預設採訪問題、商討時間長短……比內地麻煩1000倍!在那些打電話的日日夜夜裏,我後半夜的工作就是查閱資料、撰寫各種預設問題,對於睡眠的渴望程度遠遠超過了我對CK揹包的渴望。
雖然打電話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是因為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以至於對打電話産生了極強的厭倦感。回京後,我就把這款手機束之高閣,以做紀念。
數據: 在港期間,我總共換了20張100元的充值卡,以每分鐘0.2元計,共通話X分鐘(留給數學系的同學吧)
小貼士:香港人幾乎不發短信,因為電話費很便宜。
生活篇??天啊,我的包呢?
一個難得休閒的夜晚,我們來到深水?電子街,滿街燈火閃亮,琳瑯滿目。幾位同事買完相機後,隨著遠處傳來的鄧麗君“甜蜜蜜”歌聲的引導,我們走入了一家生意紅火的中餐館,突然間仿佛置身於80年代,一切都那麼老舊,半土不洋,閒適。可能是太沉迷于這種氣氛了,走的時候我把隨身帶的包遺落在店裏。接著我們去了遠處一家賣鞋的店,足足逛了半個小時,我終於挑中了一雙藍色的阿迪運動鞋,想要付錢的時候才發現揹包沒有帶在身上!我當時就懵了,所有的證件和錢包都在裏面呢!“天啊,我的包呢?”同事聽到我的叫聲後,趕緊都過來,建議我趕緊回去找。我二話不説,直奔那家半個鐘頭前還令我感慨萬分而今令我心焚如火的中餐館。路上,我突然發現有兩個同事在笑,我有些懷疑,他們又説沒什麼,我越來越懷疑,終於知道了原來他們早已把我的包藏起來!我逼著他們拿出來還我,他們還是不肯,最後我生氣了,因為我實在太著急了。回來路上同事一直道歉,我還是覺得很鬱悶,一直回到了住的地方,大家一起吃水果,我心情就變好了,很快就忘了這事。此事後來自然成為被同事嘲笑的證據。
不過,説起我們在香港的相處,真是一個奇跡,在那麼大的工作壓力下,我們朝夕相處,異常地團結和開心,大家都能互相包容對方的不足,像親人一樣相處,至今都很懷念那段日子。那是一種真正並肩作戰、同舟共濟的狀態。
香港印象篇??從萬能的“青草油”説起
我從小喜歡用一種叫做“青草油”的中藥膏,驅蚊、治牙疼頭疼之類的,特別好。可是這種藥膏只有“南洋”才有,奶奶在印尼的親人每年都會給我們帶一些。上大學那年,奶奶去世了,我便再也沒有用過青草油,可奇怪的是,每次想起奶奶,都會想起這種藥膏,記得我們小時候因為吃零食經常牙疼,奶奶總是幫我們抹青草油,懷念那種淡淡的清香。
奇跡般地,我有一次在香港深水?中藥店閒逛,竟然看見了久違的青草油!我很激動,真沒想到竟然在香港找回了我兒時的記憶。我開始向身邊的同事推薦,説它如何如何好,同事在我的鼓動下,也紛紛購買,我又勸他們給親人也帶一點,可能是我潛意識中已把青草油當成親情的象徵。在我的鼓動下,劇組所有同事都買了青草油,有的甚至買了5瓶,估計5年都用不完。哈哈,中藥店的老闆每次都用感激的眼神看著我無償地為他們做宣傳,我也光榮地被同事授予“青草油亞洲代理商”的榮譽。
因為這種藥膏,我開始留心香港的整個中藥市場。説實話,在香港能看到的中藥比內地多多了,而90年代以來特別是回歸以後,香港的中藥開始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還花了5億港幣在港大建立“中醫藥研究中心”,越來越多人信賴中醫,希望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得到應有的地位和發展。而據我們了解,日前香港的中藥發展,出現了非常具有香港特色的方式??中西結合。對東方傳統的草藥原料採用西方現代化的生産流程,生産出新的中藥産品。無論是研究中藥的人員還是生産中藥的方式,都是很西化的,目的很明確,為了促進中藥的現代化發展。相信這會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吧!
在香港期間,認識了很多人,也去了很多地方,常常都有一種説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混雜感,似乎什麼都不是純正的,但卻又那麼獨具一格,自有風味。我想,這個就是香港的特色和這個城市的長處吧,也是它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的窗口的原因。
最後,知道我們憑什麼抗拒工作的疲勞嗎,請服用“小林牌青草油”。對了,我是《東方時空 百姓故事》欄目的,不是CCTV廣告部的,特此公告。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