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用“四心”做好人民公僕 > 正文
做一名人民的好公僕
吉林市委副秘書長 陳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陳淳,1968年參加工作,當過知青、工人、機關幹部,1989年走上領導崗位,現任吉林省吉林市委副秘書長。我的職責是協助分管書記抓經濟工作和國企改制工作,接待信訪並不是我的主要職責。但國企改革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有大量的群眾訴求和矛盾需要處理,這樣,我就不由自主地介入到了接待群眾上訪的工作中,並和信訪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吉林省是老工業基地,吉林市是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國有企業的比重高達80%。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一些企業陷入困境,許多職工生活困難。從1998年開始,我市先後進行了兩輪國企改革,這期間,我都擔任了企業改革辦公室常務副主任,2002年還擔任了市穩定辦常務副主任。這兩輪改革涉及企業3000多戶,職工達30多萬人,改革的難度和矛盾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一開始,企業改制職工上訪既找信訪辦,又找企改辦,為了便於處理問題,我就跟信訪辦商量,凡是涉及企業改革方面的上訪,全都由企改辦來處理。
剛開始,我也不知道怎麼幹,只知道群眾來了要接待好。經過10年多的接訪實踐,我體會到,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有“四心”,即“接待群眾要熱心,聽取意見要耐心,解決問題要真心,改正錯誤要有決心”。
群眾上訪,是因為遇到困難或者權益受到侵犯,想找黨委和政府討個説法、訴訴委屈,這是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信訪工作也是聯絡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為群眾挑擔子、分憂愁、暖心窩,這是我們黨員幹部的本分。所以接待群眾上訪首先必須有熱心。目前,上訪群眾意見最大的,就是想見相關的領導見不著。為了化解群眾的怨氣,所以群眾找我上訪,我從來不回避、推託,對應由我負責處理的事情我都向群眾承諾:“你們誰也不用找,盯住我就行,你們什麼時候找我都行,只要有時間,我保證來一次見一次,來一百次見一百次,來一人見一人,來一百人見一百人。”並且我説到做到,有時下班後接到群眾電話要我到現場處理糾紛,我要車就趕赴現場。有些群眾堵政府大門,在門口打電話要見我,我也都盡可能的應約而至。也有的群眾堵橋堵路要見我,我也沒有一次讓他們失望。有時候,上訪群眾路遠回不了家,又下不起飯店,中午就在接待室靠時間。群眾不吃飯,我就陪他們一起餓肚子,不能飽漢不知道餓漢饑。也許這些做法對於解決問題並沒有直接的作用,但只要你對上訪群眾做到熱心,就會使上訪群眾心裏暖和,讓他們體會到共産黨的幹部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他們同甘苦、共呼吸的。
對我來説,接待群眾上訪的歷程,也是磨練自己心性,考驗自己耐心的歷程。我接待上訪是從挨罵開始的。被當作人質扣押,被罵得狗血噴頭,面對各種威脅和叫板,這些情況我都沒少經歷。群眾找政府上訪,都是有問題著急解決,有的甚至是等米下鍋,所以大多數都心煩氣燥,態度衝動,甚至惡語傷人。沒有耐心,、接訪工作是做不好的。我經常提醒自己,面對上訪群眾的時候要換位思考,如果那些滿眼都是渴望的退休職工就是我的父母,那些下崗失業的職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該怎樣對待他們?如果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上訪時遭到惡語相告,被大聲呵斥,我會是什麼心情?有了這種換位思考,耐心自然而然就磨出來了。面對上訪群眾,必須和風細雨,不能和群眾動氣對著幹。接訪時有耐心,處理問題時才會有“耐力”。改革引起的上訪都很複雜,涉及的單位多,部門多,問題解決起來難度大,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得了的。我處理過的一起社會群訪事件,光是各種的矛盾就有10多個,解決問題牽涉的縣局級單位18個,科處級單位20多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我接待群眾上訪200多批次,到各部門協調也在100次以上,到企業現場辦公也有100多次,整整跑了三年,才最終解決了問題。
群眾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要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光有“熱心”和“耐心”還不夠,還要有真心,得把自己交給群眾,群眾怎麼方便就怎麼辦,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2002年,原吉林九站造紙廠的幾名退休職工來找我上訪,他們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腿腳不利索,家離市區又遠,大老遠跑來跑去很不容易,我就把自己的手機和家裏電話給了他們,告訴他們有什麼事不用再往市裏跑了,給我打電話就行。從那以後,凡是來找我上訪的,我都向他們公開電話。
真不真心,群眾不僅看我們的態度,更看我們的行動。吉林市昌邑區衛生紙廠等三戶企業1997年關閉停産時,沒有給退休職工接續養老保險,358名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全部停發。曾多次進京上訪,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當他們找我時,我當即表態,你們不用亂找了,這事兒就交給我,只要我接手了,就一定會負責到底。經過與區政府多次協調,接續養老金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但沒想到,資金落實後,又出現了更難處理的問題,由於企業管理不善,職工檔案在一場火災中都被燒沒了,沒有了參保依據。最後,我又同大家一起想辦法,用職工過去的工資表作依據。在徵得社保公司同意後,馬上組織人去企業倉庫廢紙堆裏找歷年的工資表。功夫沒白下,工資表大多找到了,使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信訪工作是反映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一面鏡子,也是社會和諧的“晴雨錶”。群眾上訪涉及的問題,有些確實同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失誤是有關係。我們真正要對人民群眾負責,就必須拿出改正錯誤的決心。在處理上訪中,凡是群眾有道理的,我都堅持實事求是地按法規政策辦事,做到有錯必糾。我不只改正別人的錯誤,和自己有關的錯誤也堅決糾正。2002年,我在穩定辦工作期間,吉林市燃料公司改制出現了毛病,引發了下屬企業職工上訪。我審查後發現不是改制方案有問題,而是在實施中資産處置走了樣。當我要求燃料公司改正時,他們不服,説公司改制是企改辦批准的,有錯也是企改辦的錯,有責任也是企改辦的責任。我當即告訴他們,我就是當時企改辦的負責人,企改辦有錯誤,有責任由我負!但即使是我的錯,錯了也必須改。實際上有了錯誤主動改正並不脫離群眾,真正脫離群眾的是發現了錯誤不承認而不改,主動改正錯誤不會降低黨和政府的威信,做到改正錯誤有決心,才會使群眾體會到我們是真正對他們負責,他們的心不會離我們更遠,反而會更近。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對群眾的事情這麼上心,這麼在意?”。我的答案很簡單:一是信仰,二是責任。我們這茬人,從小就是讀著《為人民服務》長大的,新時期又受著黨的創新理論的教育。多年來,黨教導我們最多最語重心長的就是要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就是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始終把為人民、為群眾服務當作自己工作和人生的最高職責,把聯絡群眾當作“根”,把“為人民服務”當作“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人民,不要脫離群眾。這幾年,群眾把能給予一個共産黨員和人民公僕的讚譽都給過我,還有些群眾給我鼓掌鞠躬,這讓我感動。有些群眾感觸地説,“關鍵時刻還得找黨找政府”,這讓我更加欣慰,因為群眾感謝黨和政府,比感謝我更重要,群眾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比給我的讚譽更有意義。
如果説我在吉林市的國企改革和社會穩定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那是因為吉林市委、市政府給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吉林市的改革攻堅之所以能夠順利完成並走在全省的前列,完全歸功於集體的力量,我只是做了一名黨員幹部應該做的事情。今後,我將繼續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盡心竭力為黨和人民工作,努力做一名受群眾歡迎的好公僕、好勤務員。
謝謝大家!
責編:劉亞姝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