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人類的生存具有毀滅性的威脅,其血腥殘酷令平民百姓惟恐躲之不及。然而,哪有戰爭,哪就有記者的身影。他們在離炮火足夠近的地方以生命為代價攝錄著目力所及的每一細節,他們將戰場上的流血與犧牲、殺戮與災難直接帶到了遠隔萬里的人們的眼前,雕刻著人們對歷史、社會和自身的認知。他們是硝煙裏的英雄,記者中的王牌。
記者中的王牌:戰地記者
★戰地記者又稱隨軍記者,是為採訪報道戰爭情況、工作于戰爭爆發地區的記者。其任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攝取戰地照片、拍攝戰地影片為主,另一類是以采寫戰地報道為主。
★戰地記者有近一百五十年的發展史。1854年2月,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威廉 拉塞爾隨英軍遠征馬其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名職業戰地記者。
★戰地記者是新聞行業中的高危族群。他們的的傷亡率通常高於戰場第一主人公??士兵。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消息報》有44名記者犧牲,佔報社記者總數的三分之一。越南戰爭中有63名記者殉職,薩爾瓦多內戰(1980?1990)中有40名記者喪生。在索馬裏內戰(1992?1993)中,至少有4名西方記者喪生,新華社的劉江在身中冷槍後死裏逃生。在波黑內戰的前兩年中,死於巴爾幹的各國記者已達68人,創下二戰以來記者年平均死亡率的新高。在1999年的北約對南聯盟戰爭中,投入戰鬥的北約部隊無一傷亡卻有記者喪生;中國記者也首次上了死亡名單。
卡帕攝影作品 共和國衛士之死
戰爭與戰地記者——以伊拉克戰爭為例
伊拉克戰爭打響前後,中國也派出了自己的戰地記者。此次的戰地記者中除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國家媒體派出龐大陣容外,還出現了多個地方媒體,包括《廣州日報》、陜西《華商報》、江蘇《現代商報》等報社的記者。在這批戰地記者中,出現了幾名引人注目的女戰地記者,她們是:中央電視臺駐埃及記者站首席記者梁玉珍;新華社中東總分社副總編輯50歲的張蘭華,以及鳳凰衛視年輕的女記者兵團沈玫綺、隗靜、閭丘露薇。
據美國保護記者委員會統計,自2003年伊戰爆發已來,共有71名記者在那裏喪生,而且這一數字中並不包括數十名死在伊拉克炮火中的媒體工作人員。對比越南戰爭63名記者喪生、朝鮮戰爭17人、第二次世界大戰69人的紀錄,該協會執行主席安 庫伯説:“很多有戰地經驗的老記者告訴我們,他們曾經歷過從越戰到波黑戰爭的多個戰場,卻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戰爭。”
國外著名的戰地記者
第一位戰地記者??威廉 拉塞爾 戰地記者這一職業是隨著近代報業的發育而出現的。英國人威廉 拉塞爾(1820?1907)曾因報道1853?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而長期被認為是第一個戰地記者。從克裏米亞戰爭起,拉塞爾就為全國矚目的媒介人物,他對英國遠征軍傷病、衛生狀況和傷亡的報道引起英倫三島的悲傷和震驚。他的文章産生了以下的巨大影響:英國內閣倒臺、英軍司令易人;南丁格爾小姐走上前線,創立現代戰地護理制度;英國桂冠詩人丁尼森在其作品中大段大段引用拉塞爾的文句。拉塞爾因他的戰地報道而成為“拯救一支軍隊的人”並被封為爵士。他一生採訪過十余場戰爭,最後一次從事戰地報道已是59歲高齡。
最偉大的戰地記者??羅伯特 卡帕 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於布達佩斯,原名安德烈。“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這是他最著名的一句話。 卡帕,最初成名于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他所拍攝的“共和國戰士之死”,捕捉到一個戰士中槍倒下的瞬間狀態,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戲劇性的戰爭照片,一幅不朽之作。二戰期間,他深入歐洲戰區的各個前線。在他親歷的歐洲戰場攝影手記《失焦》中,卡帕用鏡頭、用心靈、用生命曆險目擊、記錄、詮釋了自己的見聞和感受。1938年,卡帕與《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一同約定赴延安採訪,但是到了西安,受到國民黨的阻撓,卡帕未能成行。1944年,他隨聯合國部隊開闢第二戰場,參加了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的登陸戰,拍攝了極為精彩的報道照片。 二戰後,卡帕原本希望成為“失業的戰地攝影師”,但1948年他卻又跑到以色列去記錄那個新成立國家的鬥爭。954年,他在越南拍攝法國作戰部隊時被地雷炸死,終年41歲。
待在戰場時間最長的戰地記者??庫爾特 肖爾克 肖爾克40歲那年,突然決定成為一名記者。哪有流血衝突,哪就留下了庫爾特的身影。他把發生在斯裏蘭卡、庫爾德 地區、阿富汗、波斯尼亞、車臣、科索沃等地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時間裏告訴了世界。他待在戰場上的時間比任何人都長。 2000年5月24日,在距離弗裏敦80公里處, 他被炮彈擊中頭部身亡。在此前不久,他剛被授予自越南戰爭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記者的稱號。庫爾特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為他從來不把自己的職業看得比人的生命還高。美國派駐薩拉熱窩的另一位記者布蘭德回憶説,有一次他正在和庫爾特一起用餐,突然炮彈落到了距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布蘭德的第一反應是趕快逃命,而庫爾特的第一反應是開車向炮彈炸落的地方跑去。
鐵漢戰地記者??厄內斯 海明威 戰地記者中的硬漢——海明威中學畢業後,他因渴望赴歐參戰而不願上大學,但因為視力的緣故沒被批准,便到《堪薩斯明星報》做了見習記者。因在報道意大利戰爭中表現出色,剛滿19歲,他就獲得意大利政府頒發的十字軍功勳章和勇敢勳章。 他先後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報道,被炸成過重傷,膝蓋被打斷,身上所中的炮彈片和 機槍彈頭就有230余塊,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他曾在抗日戰爭期間以記者的身份走訪東亞戰場。1954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名著《老人與海》膾炙人口。
中國人民的朋友——埃德加 斯諾 美國新聞記者、作家,生於美國密蘇裏州坎薩斯城一個出版印刷業主之家,就讀于密蘇裏大學新聞系。斯諾于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陜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採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採訪,離開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
中國著名的戰地記者
中國最初的戰地記者——《申報》記者 1882年7月朝鮮發生“壬午政變”,中日兩國都派兵入朝,《申報》特派該報原駐橫濱及煙臺記者各一人,趕往朝鮮作實地採訪,所寫有關朝鮮戰亂情況的報道,9月9日起,連續在該報發表。這是有關中國報人採訪戰事活動的最初記載。
跟隨紅軍的足跡??范長江 在中國的新聞記者中,范長江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范長江曾追隨著紅軍的足跡,記錄了中國偉大的抗日戰爭。他在1935年發表的通訊《中國的西北角》第一次報道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的震動。1936年,政局動蕩,戰火頻繁,范長江穿行千里戈壁,深入內蒙西部,對日寇覬覦這一地區的實際情況作了考察。12月,西安事變爆發,他不顧個人安危,直奔事變中心,對周恩來進行了採訪。接著他又進入革命聖地延安,與毛澤東作了通宵達旦的暢談。回到上海,他發表了震動朝野的系列報道,傳播了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政策。抗日戰爭爆發後,范長江想方設法到戰事最激烈的地區採訪,他在津浦路前線寫下了包括介紹臺兒莊戰役的大量通訊。周恩來曾經在給他的信中説:“聽到你報道的前線上英勇的戰訊,並帶著光榮的傷痕歸來,不僅使人興奮,而且使人感念。”
中國報道世界大戰第一人??肖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活躍著6名中國記者。他們是《大公報》的肖乾、《中國之聲》(又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陸鏗、《中央日報》的毛樹清和樂恕人、《新民報》的丁垂遠和《中央通訊社》的余捷元。1945年初,肖乾經申請,獲批准為盟軍隨軍記者。3月,肖隨柯林斯少將指揮的美軍第七軍挺進萊茵河,自法國東北部南錫城渡過薩爾河,他坐在裝有炸藥箱的軍車上進入德國凱澤斯勞滕。4月,正當第七軍追擊納粹軍將攻奪萊茵大橋時,肖乾接電趕返倫敦。
採訪朝鮮戰爭第一人??李莊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人民日報》當時尚未派遣常駐朝鮮記者。經有關方面多次商量,人民日報決定派李莊到朝鮮前線採訪。臨行前,人民日報社長范長江語重心長地告訴李莊:當記者,要儘量“前伸”,千方百計取得第一手材料。 李莊到朝鮮後隨人民軍主力採訪,部隊進到哪跟到哪。在不太長的時間,訪問了相當多地區的人、事,出了《朝鮮戰地目擊記》小冊子,深受讀者歡迎。李莊在為期三個余月的採訪中,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鮮為人知的事實材料,為國內廣大讀者了解、掌握朝鮮戰局提供了極為寶貴的信息。
戰地玫瑰??女性戰地記者
傳奇女性??法拉奇 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的勇氣和名氣是從當戰地記者開始的。她以《歐洲人》週刊記者的身份來到越南採訪越戰,多次受傷但都大難不死,並採訪到越戰的真實情況。後來她又去過中東戰場,在槍林彈雨中度過,親眼目睹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殘酷殺戮。多年的戰爭採訪經歷,使法拉奇接觸到那些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物,如越南領導人黎德壽、巴勒斯坦阿拉法特、當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沙龍等。她以尖銳,不懼權勢的態度,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成為了一代戰場女記者的楷模。
傑出的中國攝影記者??黃文 黃文1966年生於北京;1985?1989年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攝影專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89年8月入新華社攝影部任圖片編輯;1995年10-11月,作為中國第一位學員入選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大師班”;1999年3月?5月 作為中國第一位前往國際戰場的女攝影記者赴南斯拉伕聯盟,參加科索沃危機、南聯盟戰爭及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等一系列戰地報道。
戰地玫瑰??閭丘露薇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香港鳳凰衛視的記者閭丘露薇在這場戰爭中親歷炮火,成為全世界華人關注的焦點人物。 這位英文名字為“Rose”(玫瑰)的女記者是一個真正的“戰地玫瑰”。北京時間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打響。從鳳凰衛視傳來報道,閭丘露薇當日露宿約伊邊境,是全世界記者中惟一採訪到開戰後第一批逃離伊拉克難民的記者。3月21日有消息,閭丘露薇一行出了車禍。顧不上去醫院,又趕往約旦和伊拉克邊境繼續報道。當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在戰爭開始撤離巴格達時,閭丘露薇一行卻進入巴格達,這使華人觀眾通過華語電視臺了解到戰爭第一手資料,而不是美國CNN,或者阿拉伯半島電視臺的聲音和畫面。 作為戰地記者,閭丘露薇時刻都面臨著生命危險。對於生命,她説:“生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這是一個職業。作為一個記者,我首先想到是:這是你的職責,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來源:人民網)
責編:朱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