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台灣地名與閩臺淵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1:52 來源:

  自古以來,海峽兩岸人民就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關係。早在130我年前,就有中國大陸先民入臺生息繁衍。而在這些大陸的先民中,以閩南人為數最多。

  台灣原是個茺島,本島上住的台灣原住民,俗稱為“山地人”,即現在的高山族同胞。從大陸遷移台灣的閩南等地先民,遷徙台灣後,與當地的高山族同胞一道以勤勞的雙手開荒拓地,開發礦藏和其它資源,逐步建立村莊和城鎮,使台灣變成一座美麗富庶的寶島。僅從台灣的地名,就可以看出台灣與大陸尤其是閩臺兩岸間的淵源關係,是何等的密切。

  大陸人遷徙台灣後,為緬懷自己的家鄉,以冠友好往來 地名或冠籍地名作為自己發祥地名來紀念。閩南人對於宗親血緣關係和同鄉地緣關係,一向是比較重視的。它同所有的精美文化內涵一樣,隨著大陸移民的拓殖台灣步伐,能極為醒目地表現自己親緣、地緣關係的無過於用“冠姓地名”和“冠藉地名”。因為冠姓地名,是大陸移民血緣結合的象徵,而冠籍地名,是大陸移民以地緣結合的具體表現形式。

  據台灣出版的《唐山過台灣》一書記載:台灣共有百餘個姓氏,有40多個地方用姓氏命名,分佈于台北、彰化、台中、台南、高雄、基隆、屏東等22個縣、市,共一百多個地方。閩南有“陳林半天下”之説,僅台北市叫陳厝、林厝的地名就有九處之多。其它姓氏也不少,如盧厝、何厝、洪厝、粘厝、劉厝等。這些人以姓氏為冠姓地名的大陸移民,其中大多數是閩南人,因為從大陸移民台灣,來到人地生疏的地方,需要有同宗同族的人能夠互相幫助,真誠相待。一旦邂逅相遇,只要得知彼此姓氏相同,都會無比親情地呼為“本家”、“阿同”,或説“同咱厝人”、“同咱兜(家鄉)人”。這種傳統的親情觀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個宗族群體,並取大家共同的姓氏命名村落,以便代代相傳。

  閩南人有較濃厚的鄉土觀念。他們有僅用祖地的地名來給新開發的地方命名,而且還保留了家鄉的民情和風俗習慣。 《唐山過台灣》一書還記載:台灣用臺胞祖籍地命名的地方有一百多處。福建的地名有51處,其中多數是閩南的地名,如泉州厝、漳州厝、漳州寮、安溪寮莊、同安厝莊、南靖裏、長泰裏、長泰三村、詔安裏、去霄厝、平和裏等。彰化縣以閩南地名命名的就有泉州寮、同安寮、同安宅、詔安厝、福興村等二十多處。台灣有許多地名與閩南的地名叫法也都一樣。如台中縣的大甲鎮有個“德化裏”,是閩南德化縣人初到台灣的立足之地,故以“德化縣”命名。台灣連姓祖籍地長泰縣枋洋鎮江都村,自宋代初至明清兩代,就有不少連姓族人生産方式台南定居,他們把祖籍地的石倉、溪洲、雙溪等村名作為他們移居台灣後的村名,就連台灣連氏祖祠堂“瞻依堂”也與江都連姓祖祠堂一樣,保持了家鄉的建築風格。毫無疑問:現今,台灣居民中有一大部分人的祖籍地在閩南,他們仍然講閩南話,生活中保留著閩南的風俗習慣。由此可見,閩臺關係歷史悠久,淵源深遠。

責編:朱春鳳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