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農業交流從簡單貿易走向高新技術合作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1:2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汕頭8月16日電(記者 鄭天虹) 第四屆海峽兩岸(農業)高新技術産業交流與合作發展研討會16日在廣東汕頭開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曉鬱表示,海峽兩岸農業交流正在從簡單貿易走向高新技術合作。
以“發揮區域聯動作用,共謀海峽兩岸農業雙贏局面”為主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農業)高新技術産業交流與合作發展研討會16至17日在廣東汕頭舉行。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將就兩岸農業科技發展、農業領域交流合作進行探討。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徐小青介紹,兩岸農業領域交流合作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就開始了,是兩岸間合作時間最長的領域。
台灣互為主體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由於地區性差異,他通過“南果北賣”的貿易理念,與北京、天津、山東建立起了比較長期的合作。然而,與大陸南部省份如廣東因為地緣接近,農産品品種相似,而合作較少。他認為,與大陸南方的合作將在高新技術領域拓展,包括農産品精加工、建設物流中心、農業科技與機械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提升兩地農業的區域和國際競爭力。
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台灣農業正處於産業技術外溢的階段,這恰與大陸農業廣大消費市場形成互補。廣東省農業廳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臺商在廣東投資的農業項目已經超過了400個,總投資額超過3.12億美元。這些企業從事水果、養殖、農産品加工等行業,投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佔了大多數。
據介紹,台灣對農業技術研發的投入較大,其現代化農業技術對大陸的農業有參考借鑒作用。目前大陸農業産業結構中,種植業佔了絕大部分,約97%,水産和畜牧業佔的比重較小;而台灣在水産及畜牧業方面的技術優勢會推動大陸在該領域的發展進步。
徐小青説,僅靠貿易和投資層面的合作模式作用有限,兩岸應拓展科技合作領域,包括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合作。廣東汕頭市科技局經濟師張少龍説,汕頭將引進台灣農業專家、企業管理專家,對專項主導産業和企業進行分析指導,對有關科技、管理人員進行授課、培訓,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或示範點進行實地操作指導。
孫曉鬱説,大陸目前也正在大力推動兩岸間的農業技術交流合作。今年大陸新批准在廣東佛山市和湛江市、廣西玉林市設立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批准在福建漳浦縣、山東棲霞市設立兩個台灣農民創業園等。
責編:朱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