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力量
章柏青:從這個片子裏,我看到了導演的個性,看到了人物的思考,我覺得影片應該是一部歷史文化片,他規模很大。不是什麼故事片,也不是紀錄故事片,而是歷史文化片。
單萬里:我先説總體感受:大氣、沉穩、理性、好看!
大氣的手法、大氣的篇幅面對的是大清帝國的題材;第二印象就是沉穩,不管是高科技手段的應用,還是文獻的使用,都很沉穩;第三理性。圓明園發生的災難,每個人在裏面都有一些情緒化,但是經過了150多年,再去渲染情緒,遠沒有理性思考來得重要。第四是好看,從頭到尾,我想去廁所都沒有去,我相信其他人也有這樣的感覺。
胡智鋒:如果我們把一些商業性的電影故事片叫做娛樂大片,我們不妨把《圓明園》叫紀錄大片。其實它就是個大片概念,只是非娛樂性的。第一氣派大;第二視角大,它不是狹隘的民主主義視角,而是非常龐大的人類視角,它還有一點史詩性的追求,我不敢説它已經是史詩性,這個視角非常大;三個製作大。所以大氣派、大視角、大製作就有了整體的一種氣質。
至於説是不是史詩性的問題,我覺得有三個字,一個是史,一個是詩,還有一個是思。
第一個史,我想歷史學家做得很嚴謹,有據可考。
第二個詩,應該説導演內在的心情是澎湃的,這個詩化的呈現,是我們能看到的。
第三個思,我覺得他們達到了紀錄片製作較高的水準。大家之所以看完以後沉默,説明影片給我們留下了思的空間。這裡最根本的是在於兩個矛盾,人類性的視角矛盾和民族性的思想矛盾。民族性的思考肯定是有,從全世界來講是個落後的體制,從民族的角度來講我們是沉重的。所以這裡人類幸的視角和民族性的視角怎麼去協調,這是非常複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