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甘連喜:萬里之外赤子心

CCTV.com  2007年12月15日 09:50  來源:CCTV感動中國  

甘連喜正在為當地一女患者診療。(資料圖片 來源:水母網)

    萬里之外赤子心———記援外醫療隊模範隊長甘連喜

    特約記者 孫宏 蘇衛紅

    本刊記者 王仲宇

    2005年10月31日,省衛生廳隆重表彰援外醫療先進集體和個人,一位最引人矚目的領獎人缺席了———這是他第三次被評為“援外醫療隊模範隊長”、第三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他叫甘連喜,棗莊市立二院黨支部書記、中國第十二批援坦醫療隊分隊長、第十五至十九批援坦醫療隊隊長。8月下旬,甘連喜24位隊友結束了兩年的援外生活,告別了乞力馬扎羅山頂的皚皚白雪,告別了廣袤而美麗的非洲草原,也告別了隨時可能感染惡性傳染病的危險。惟獨他這個隊長被坦方和中國大使館留了下來,繼續擔任第十九批醫療隊隊長。

    中國援坦醫療隊是從山東省各級醫療機構中選拔的醫療專家和衛生骨幹組成的。在這個群星閃爍的隊伍中,甘連喜格外耀眼。在長達近10年的援外工作中,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一腔愛國熱情,化為對坦桑尼亞人民的深切關愛,為中坦兩國的友誼不斷注入新的內涵。

    “不完成使命,我決不回國”

    2001年春節剛過,甘連喜接到省衛生廳緊急通知———因第十六批援坦醫療隊隊長和部分隊員提前離職回國,由甘連喜接任隊長,儘快赴坦。

    坦桑尼亞是聯合國公佈的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氣候炎熱,乾旱少雨,經濟落後,國家財政40%靠外援,生活、工作條件都十分艱苦。特別是當地疾病肆虐,惡性瘧疾、結核、傷寒、黃熱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發病率極高,而且醫療條件差,醫生、藥品、器材都十分缺乏。從1968年開始,我國政府以兩年為一屆,不間斷地向坦桑尼亞派出醫療隊。

    1991年和1997年,甘連喜曾兩次援坦,歷時4年。他知道,援外醫生身在異國他鄉,生命健康隨時受到各種疾病的威脅,染上惡性瘧疾對隊員來説是很尋常的事。尤其是當地病人中20%以上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手術中醫務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很大。工作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需要有不怕吃苦、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

    這突如其來的任務,在甘連喜的內心和家中引起強烈的震動。正上高三、面臨高考的兒子首先反對,年邁的父母説:“你一走就這麼遠,萬一我們有個三長兩短……”連一向通情達理的妻子也投了反對票:“1999年第二次援坦時,得的那場惡性瘧疾差點要了你的命,現在身體都還沒徹底恢復,你又要走……”甘連喜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多年的援外工作使他格外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但在親情與責任之間、在舒適生活與艱苦奉獻之間,他還是毅然選擇了後者。

    4月的中國還是乍暖還寒的春天,坦桑尼亞卻是悶熱的雨季。急促而短暫的一場雨過後,熾熱的陽光照在山林中、田野上,熱氣蒸騰。甘連喜到達後顧不上休息,立即熟悉工作,開展調查研究。隊員分為4個醫療組,分散在坦桑尼亞的4個城市。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到前總統尼雷爾的故鄉木索馬,從西北邊陲塔寶拉到議會駐地多多馬,甘連喜驅車幾千公里,跨越大半個坦桑尼亞,凡是有隊員的地方,他都要去,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白天,甘連喜走訪當地政府的衛生官員,到醫院看望工作中的隊員;晚上,他與隊員們一起做飯,一起座談,了解他們的想法以及實際困難。甘連喜忘卻連日奔波的疲憊,與他們促膝長談,他們一起開心、興奮、憂愁,有時一談就到深夜。

    甘連喜1973年從濟寧醫專畢業後,一直在基層醫院工作,並從一名內科醫生逐步走上領導崗位,先後擔任過山亭區人民醫院院長、市立二院黨支部書記等職務。有著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和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甘連喜,面對只有24人的醫療隊,不敢有一絲懈怠,他深知援外醫療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事關國家利益和國際形象。作為隊長,必須團結帶領隊員,做好各項醫療工作,當民間大使,做友誼的使者,責任十分重大。他一方面加強與坦方的協調工作,建立了雙方定期商討的工作機制,為醫療隊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方面加強醫療隊內部管理,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保證醫療隊工作健康開展。白天,他走訪坦方衛生官員、醫院工作人員,參加各種外事活動;晚上,他召集隊員座談,分析問題,研究情況,起草各種規章制度,常常忙到深夜才睡。針對醫療隊黨員接近半數的實際,甘連喜注重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加強支部建設,規範組織生活制度和每週政治學習制度,甘連喜經常驅車上百公里參加醫療隊的民主生活會,和隊員交流談心,及時化解工作生活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隊員雖身處異鄉,但心與家人緊緊相連,一個越洋電話,一封信,常常會引起隊員情緒波動。甘連喜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解決隊員在坦桑工作和生活上的具體問題結合起來,實施“暖心工程”,隊員合理的建議和困難及時向國內彙報,與坦方協調,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有的隊員妻子下崗,有的評職稱申報材料有困難,只要他知道就會一一過問,及時向省衛生廳有關部室彙報,協調單位幫助解決。為豐富隊員的業餘生活,休息日,甘連喜帶領隊員們整治環境衛生,自己動手鋪院子、砌水窖、養花種菜,改善生活,陶冶性情。

    持續不斷地超負荷工作,使甘連喜本來就沒有完全恢復的身體經常處於極度疲憊之中。2002年5月的一個傍晚,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隊部,正想躺下休息,只覺得兩眼一黑,腹中一陣劇痛,一低頭,一口鮮血從嘴中噴出。身為內科醫生的甘連喜知道,這是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狀,他感覺天旋地轉,身體也輕飄飄地,好像要飛向遠方。恍惚中,他又回到了農村老家,和父母兄弟一起聊天、割草、收麥,他多麼想再回到家鄉,再回到親人的身旁呀。帶著強烈的求生願望,甘連喜緊緊抓住那一絲模糊的意識,堅持著……

    等到隊部的同志發現他時,甘連喜已奄奄一息。隊員們火速進行搶救,他們挽起衣袖,眼含熱淚,為他們的隊長獻血。坦桑尼亞醫療條件十分有限,看到身體十分虛弱的甘連喜,大使館的領導萬分焦急,報請國內批准後,決定送甘連喜回國治療、休養,並買好了回國的機票。甘連喜多麼想回到親人身邊啊,但考慮到工作剛剛走上正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他決定留在坦桑尼亞一邊治療一邊工作。他對趕來看望的大使説:“我的生命已經和隊員們融在了一起,不完成使命,我決不回國。”

    由於工作出色,甘連喜被一再挽留,連續擔任第十七、十八、十九批醫療隊隊長職務,從2001年4月赴坦,在長達4年的援坦工作中,他沒回過一次國,沒回過一次家,他把一腔熱忱全部奉獻給了援坦事業,獻給了一起工作的醫療隊員,獻給了坦桑人民。

    “人命關天,搶救豈能放棄”

    50歲的烏幹嘎患了急性壞死性胰腺炎,送到醫院時已生命垂危,坦方醫生稍作檢查即打算放棄搶救。當時已是深夜,窗外風雨交加。聞訊趕來的甘連喜厲聲制止:“人命關天,搶救豈能放棄?!”

    於是,搶救室裏剛剛熄滅的燈重新亮起,輸液、注射藥物……天亮了,烏幹嘎終於睜開了浮腫的雙眼,而忙了一夜的甘連喜卻靠在椅子上進入了夢鄉。

    作為當地人眼中能夠“起死回生”的“神醫”,甘連喜和他的同伴們一次次重復著與之相似的一幕。

    2003年的一天傍晚,醫療隊的電話驟然響起,我駐坦大使焦急萬分:“多多馬市發生嚴重車禍,近30名傷員正送往醫院,坦方要求中國醫療隊火速投入搶救。”

    有著多年援坦經驗的甘連喜知道,當地醫院不值夜班,晚上找不到醫生,緊急時刻,只有靠中國醫生。甘連喜立即拿起電話與多多馬市的醫療組聯絡,下達緊急行動命令,佈置任務。

    正在吃晚飯的隊員二話沒説,放下飯碗迅速趕往醫院……處理完最後一個病人時,已是淩晨四點。中國醫療隊的快速反應機制、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精湛的醫療技術又一次展現得淋漓盡致。

    尿瘺是當地婦女的常見病,坦桑尼亞婦女由於生育多,難産得不到及時恰當的處理,發生尿瘺就再所難免。這種病雖不致命,但令人身心痛苦,許多婦女因此受到家人、丈夫的冷落、遺棄。一天,多多馬醫院收治了一位病人,她是一位只有18歲的黑人姑娘,疾病的折磨使她看上去像個老太太。原來,她一個月前因滯産在當地做了剖宮産手術,術後刀口全部裂開,尿液和糞便經腹部刀口和陰道流出,當地醫院沒有一家肯收留她,抱著一線希望,她來到多多馬醫院。坦方醫生看後,放棄治療,讓她回家。她的家人不甘心,向中國醫生求助。中國醫療隊的醫生在國內也從沒治療過這種複雜的病例,甘連喜聽了隊員的彙報後表示:“為坦桑姐妹解除病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即決定收治這個可憐的黑人姑娘。隊員們查閱資料,認真會診,制訂出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醫療隊不僅免費提供治療藥品,每個隊員還捐出5000先令為這個姑娘購買營養品。醫療隊的行動感動了坦方醫護人員,他們積極配合,為病人提供較好的護理服務。經過3個月的艱辛工作,病人完全康復,出院時體重從入院時的不到40公斤增加到60公斤,黑人姑娘的臉上露出了少女應有的笑容。當地醫生佩服不已,稱讚道:“這簡直是奇跡,只有中國醫生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中國醫療隊團結協作、高度負責、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贏得了當地醫護人員的交口稱讚。

    這是周恩來總理贈送的茅臺

    在完成醫療工作的同時,甘連喜帶著醫療隊積極開展民間外交活動,為總統、總理、部長等上層人士及其家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為他們查體。多多馬組還利用議會開會期間,為議員查體,診治疾病。年逾80的坦前總理卡瓦瓦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雖然已退職多年,但中國醫療隊依然關心他的健康。甘連喜經常登門看望,安排隊員為他查體,卡瓦瓦感動地説:“中國醫生的友善和關愛,是無法來衡量的。”

    2003年10月,坦桑尼亞總統姆卡帕先生患病,在會見大使時,他提出請中國醫療隊專家給予治療。在我駐坦大使的安排下,甘連喜親自帶領醫療隊骨外科、神經外科及中醫針灸科醫生前往總統府會診,提出了診療意見和治療方案,得到坦方專家和總統本人贊同。每天下午4點,甘連喜帶著醫生準時前往總統府,為總統推拿、按摩治療。經過近10天的按摩治療,總統先生的疼痛逐漸減輕,症狀好轉,總統風趣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説:“現在我的保健醫生可以不來,但中國醫生不能不來。”

    一天,甘連喜接到一份特殊的邀請,主人是坦桑尼亞開國總統尼雷爾。年邁的尼雷爾以少有的熱情招待了這位中國貴賓,他指著一瓶茅臺酒説:“這是專門為你打開的。這瓶中國酒我珍藏了幾十年,是當年周恩來總理贈送的茅臺。”甘連喜和他的醫療隊員出色的工作不僅得到了坦方高層的認可,也深深打動了普通民眾。不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只要遇見中國人,坦桑人老遠就打招呼:“旗那,拉菲克(中國,朋友)”。中國駐坦大使于慶泰高度評價甘連喜和中國醫療隊的工作,稱他是“不是外交官的外交官”,是名副其實的民間“白衣大使”。

    “我就是你們的大哥”

    中國醫療隊的隊部位於達累斯薩拉姆市中心。這是一座極普通的二層小樓,大門口,兩棵聖誕樹綻放著嬌艷的花朵,樓前與圍墻間的空地是一塊整齊的菜地,種著茄子、辣椒、白菜。

    在隊員們眼裏,隊部就是家,是一個讓自己放鬆地享受親情呵護的地方,一個能讓他們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工作的家。根據隊委會的規定,每個醫療組3個月一次輪流到隊部報賬,彙報生活費、藥品等開支情況。每半年召開一次由各醫療組組長參加的隊委會。每次隊員從下面醫療點上來,少則五六人,多則八九人。坦桑尼亞服務業不發達,旅館、飯店很少,僅有的幾家餐館,價格十分高昂,為節省經費,大家就吃住在隊部。這時的甘連喜就充當起家長的職責,每天親自下廚為隊員做飯,蒸饅頭、炒菜、煮稀飯,樣樣拿手。看著他在廚房裏忙得滿頭大汗,大家過意不去,要幫他做飯洗碗,他總是笑著但又堅決地把隊員推出去,他説:“到了這,就是到了家,客氣什麼?我就是你們的大哥!”

    身處異國他鄉,最怕的是孤獨,尤其是生病的時候。只要有人生病,不管多遠,甘連喜總是千方百計趕到隊員身邊。一位隊員在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手術時手被針扎傷,擔心感染艾滋病,情緒十分消沉。甘連喜得知後,立即買了抗艾滋病藥物送去,每天都打電話了解情況,鼓勵安慰他。副隊長李志海到隊部開會時得了感冒,甘連喜每天為他煮一碗雞蛋湯,親自端到床前。這樣的事,幾乎每個隊員都經歷過。

    援坦期間,不論帶哪批隊員,甘連喜都像家長一樣關心隊員的工作生活,把發自內心的關愛傳遞給隊員,隊員又把這種愛帶到工作中,嚴格自律,盡職盡責地為坦桑尼亞人民服務,為祖國爭光。這份愛超越了普通的同事之情,這是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2005年8月15日,完成兩年援坦任務的第十八批醫療隊員即將起程回國。回國前,隊裏為11名新黨員舉行了一個簡單而莊重的入黨宣誓儀式,11名新黨員和13名老黨員眼含熱淚,在異國他鄉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他們獻給黨和人民的一份答卷,也是獻給“兄長”甘連喜的一份厚禮。

責編:陳昌娥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