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姚止平:刻在百姓心中的豐碑

CCTV.com  2007年12月06日 19:23  來源:CCTV.com  

央視記者採訪姚止平校長

央視記者採訪姚止平校長

    CCTV.com消息:這是一個平常的日子,這是一個哀傷的日子;這是一個讓江海大地為之震顫的日子,這是一個使無數網友扼腕痛惜的日子……

    2007年,10月23日,清晨7時20分,天色陰霾,團霧飄忽。寧通高速泰州段宣堡服務區附近的黛姚村境內,發生了慘烈車禍,十七輛各類汽車連環追尾。

    匆匆趕往南京參會的姚止平校長搭乘的桑塔納轎車避讓不及……沒有來得及趕到醫院,沒有留下片言只語,年僅53歲的他--遽然離開了88歲的白髮親娘,離開了深愛的妻子女兒,離開了心中的6000名師生,離開了眷戀的黃海大地。

    如東,掘港殯儀館內。從淩晨到深夜,拄著拐杖的老人、攙著小孩的婦女;天南地北趕來的學子、深巷僻壤奔來的百姓,長跪不起,哀聲動地。

    南通市教育局局長默默守在靈柩旁,夜深了、深了,還不肯離去;從小把他拉扯大的92歲的姑媽,一聲聲嘶啞地哭喊"止平,止平,你醒醒,你怎麼不答應我啊!"學生家長繆陽長跪在遺像前淚流滿面,他道出了當地農村成千上萬普通家長的心理話:“沒有你,我的伢兒就不能考上這麼好的大學,我一家就沒有任何希望,你是我們家的恩人啊!”

    中共中央委員、甘肅省省長徐守盛,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發來了唁電、敬獻了花圈;中央電視臺導演小崔因飛機誤班就改乘火車趕到靈堂,哭成了淚人;省直機關及南通、揚州、泰州等地趕來的領導,瞻仰遺容悲泣不止;數百前來弔唁的各界人士擠不進大廳,齊刷刷地跪在廣場上磕頭……

    在蕭瑟秋風中,靈車從掘港駛向?茶,讓古鎮的父老鄉親、學校的師生員工再最後看一眼姚止平,讓終生辛勞的姚止平再最後看一眼朝夕相處、難以割捨的親人。衛海大橋兩側哀樂低回,行人紛紛駐足致意;有的在路旁用小桌擺上水果、茶點,虔誠地點上一柱香,為逝者祈福--偌大的?茶鎮萬人空巷送別英靈。?茶中學的6000多師生整齊地排列在行道兩側,拉著挽幛:"校長,我們永遠懷念您","一路走好",哀音悽切天地動容啊!

    噩音傳出的短短十多天內,眾多網站數千網友撰寫悼文,發帖跟帖,情真意摯,哀思綿綿。

    一位偏遠小鎮的園丁,一位農村中學的校長,沒有顯赫的職位,沒有眩目的光環,為什麼卻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愛戴,贏得了全國同仁的敬重?

  

  姚校長的女兒姚佳琳深情地説,"爸爸他太忙太累太辛苦了,現在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

    在國家財政部工作的女兒的這段話寄託了多少哀惋痛惜啊!也許,用"夙興夜寐"、"夜以繼日"等任何語詞來描述姚校長的工作節奏都不為過。讓我們來追憶一下他殉職前三天的工作安排:

  10月20日上午 北京

    為了學校80校慶的籌備工作,姚校長特地赴京邀請中央軍委辦公廳的俞源將軍為母校撰文題詞,並請他擔任北京校友會校慶的聯絡人。因距離約見時間還早,姚校長與妻繆顯及女兒在軍委附近的蓮花池公園逛了一個多小時,拍攝了許多錄相:假山前、蓮池旁,其樂融融,其情濃濃。繆顯説:"結婚20多年,一家三口從沒一起遊過公園,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溫馨的錄相永遠定格了。"

    下午,趕赴天津報到參會。

  10月21日上午 天津

    "中國知名教育專家全國巡講活動"開幕了。姚校長援引自身的豐富管理案例,出色地詮釋了"平民?中、成功?中、文化?中"的辦學之路,激起與會代表的強烈興趣,會場沸騰了,搶著問、圍著問、追著問,他雖應接不暇,但卻從容對答。沒有來得及吃上中飯,沒有來得及回賓館取走衣物……

    中午時分趕往北京,下汽車,擠公交,倒地鐵,趕到西三環女兒家已是下午四點,匆匆衝了一下澡,五點又趕到了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飯店,邀約中央電視臺梅導和小崔、小劉等商談《異想天開》拍攝基地的掛牌事宜。(11月10日晚9時,中央電視臺在?茶中學拍攝的節目已成功播出,可是姚校長卻看不到了。)

    晚7點,坐上了開往南通的火車。她女兒佳琳回憶説:"我恰好出差去南通,與爸一趟火車,本想與爸在火車上聊聊天,但他太疲勞,一上火車就睡了,早上4點多,爸大聲咳嗽了一個多小時,我被咳醒了。"

  10月22日 學校

    上午七時左右,他從海安站下車,趕回學校。8時許他已坐到了校長室,開始了一天緊張而有序的工作:通知當晚政治學習照常進行;備十七大宣講提綱;約請高三年級主任商討迎接2008新高考的相關措施;閱讀行政人員一週工作情況反饋表及建議;分別與鎮領導、教育局電話聯絡學校徵地及退休職工醫療補助問題;中午在食堂導護,調查學生對伙食的滿意度。

    下午一點半開始在辦公室"備會";與副校長交談上周聽課情況及十一月聽課安排;到會計室查詢2006年度津貼發放情況;與總務主任商定徵地的具體事宜;與一位老師一起將行政門廳的一塊宣傳板整理妥貼;接待浙江慈溪中學教育考察團並作彙報;花了10分鐘不到的時間,匆匆喝了一碗稀飯。

    晚六點半,準時趕到學校階梯教室,組織全校教職工學習十七大文件、點評上周聽課情況、部署下周工作。八時後,聽取副校長彙報高一年級工作,詢問了一位生病教師的身體狀況;理髮;巡查學生宿舍與值勤老師談話。十點半以後回家打理出差的行裝。十一時與女兒通電話,相約至省城開會後回?茶團聚。次日淩晨五時半搭車赴寧,不幸罹難。

    這三天,是他無數工作日中極平常的幾天,是他勤勉治校苦幹實幹的一個寫照,是他辛勞一生的一個縮影。

    --人們不會忘記:學校建校七十年校慶的那一天,他清晨就來到會場檢查席位卡等。七時許,家人匆匆趕來報訊,他的岳父病逝了。他怔住了,兩行清淚緩緩從面頰流下:為了準備校慶,他沒日沒夜地忙,沒顧得上為慈愛的岳父送飯喂藥,現在老人家辭世了,他理應陪奉在他身邊,但……姚校長不但強抑悲痛指揮若定,而且還説服悲慟欲絕的妻子堅持到校慶演出結束後才趕回家料理父親的後事;當天晚上,姚校長還趕到掘港,陪中央、省、市來的領導及著名校友用完晚餐才趕到岳父靈前。而這一切,當時誰也不知情。

    人們不會忘記:一直操勞的姚校長,卻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妻子繆顯心中有個深深的遺憾。姚止平校長患有尿道結石,發作起來非常疼痛,許多時候疼到能夠休克的地步。愛人叫他開學忙完後一定要去把它處理掉,可他一直忙一直忙,直到他去世也沒有來得及到醫院去就醫。

    人們不會忘記:2003年4月的一天,他在南京參加省重點高中校長會,接到父親病危通知,連夜趕到北京,官居副部職的父親看到小兒子,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拉著他的手久久不放。第二天,姚校長接到縣委通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回母校視察。他二話沒説,當天就飛回南京驅車回校,等他再趕到父親病榻前,父親已昏迷不醒……在中央黨史文獻辦公室擔任機關黨委書記的三哥不無感慨地對姚止平説,就數小弟你最忙,我們姐弟五個,幾十年來,只有在護送父親遺體捐獻給北京協和醫院時,才有機會聚全了一次。

    人們不會忘記:2005年11月20日,是姚校長最心愛女兒結婚的大喜日子。女兒品學兼優、蕙質蘭心,是他的驕傲與寄託,他理應在婚禮殿堂為女兒祝賀。可是"中國名校長論壇"在無錫舉行,會上他要作專題發言。權衡之下,他還是趕到了太湖之濱出席校長峰會,沒有趕到巴中市為愛女道喜。他至今也不知道女婿的家居何方,不知道親家公、親家母長啥模樣,他的心全部融入了他所鍾愛的教育事業。

    人們不會忘記:晨曦初露時,姚校長就會在校園巡視,一步跨兩級樓梯,走遍上上下下的所有教室;月沉西山時,姚校長或許在辦公桌上伏案工作,或許在檢查學生宿舍。辦公桌上,高高地疊著領導班子成員的聽課筆記和學生作文,他一本本翻閱、摘記;書櫥內擺放著他55份講稿,記錄了他治校13年的"校風育人"的精髓。高考信息發佈後,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指導學生填志願階段,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中央電視臺在校拍攝節目期間,夜裏十點以後,他總會來到現場,看到地板臟了,及時叫人擦乾凈;師生餓了,讓人送來夜宵;器材需要搬動,組織人移放妥貼。央視的導演説,走遍東西南北中,從沒見過這樣實幹的"拼命三郎"。

  二

  "沒有姚校長,就沒有我們兄弟倆的今天……"正在南大讀研的吳雙茂長跪靈前,號啕大哭,"您真是貧家子弟的大恩人啊!"

    姚校長見父子三人穿著相同的"飼料廣告衫",看到三人急切的目光,心軟了:"這一對雙胞胎我收了……"

    幾年前,家境貧寒的孿生兄弟吳雙茂、吳雙盛,中考時一個離?茶中學的錄取分數線差10分,一個剛剛達到錄取分數線,按説只能錄取其中一人。吳父帶著雙胞胎兒子來找姚校長,他壯著膽子,向姚校長求助:"不讀書我們種田人就一輩子窮,這兩個伢兒是我家脫掉窮帽子的指望啊,你就把我們雙胞胎都收了吧!"説著説著,憨厚的老吳哽咽了。姚校長看到父子三人都穿著相同的雞飼料廣告衫,看到他們急切期盼的目光和手中捏著的零錢角票,雙眼濕潤了,他又一次讓貧民子弟破例入學,還特地吩咐學校減免他們的學習費用,給一定的生活補貼。一次,他看到兄弟倆打兩份飯、合一份菜,就丟下飯碗,找他們談心:"營養跟不上,身體垮了,什麼都沒有了!"隨即吩咐給兄弟倆就餐卡上每月打入200元。在他和老師的關心下,兄弟倆的學習成績進步神速,最終以610分和629分的高分,分別被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姚校長冒著酷暑,親自把兩份錄取通知書送到吳家。感激不盡的吳家人買來兩隻大西瓜,用井裏打上來的涼水冰著,燃放的一挂長鞭一直從院裏舖到路口……

    姚止平和兄弟倆在吳家門前的柿子樹下合了影,説了許多勉勵的話。開學前,?中首先拿出2000元的贊助費,又幫著聯絡了地稅局等幾家贊助單位,讓他們如願地進入高校學習,如今這兩個孩子都已在讀研究生。

    吳父好想請姚校長吃頓飯,他和校長約定:等孩子研究生畢業找工作了聚一聚,如今竟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茶中學像吳雙茂兄弟倆這樣的貧家子女還有很多,對這些孩子,姚校長總是要求班主任、任課老師和學校有關部門給予特別的關注,制定了一系列補助貧困生的措施:發路費、發伙食補助費等,學校每年要撥出50多萬元,用於救濟家庭困難或親人意外傷亡的學生。臨近春節,他總讓後勤部門準備年貨,親自送到貧困生家中。在這裡,真正做到了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他的關愛浸潤在每個無聲的細節中。

  "快去把熱水瓶的膽換一下,把開水衝好,天涼了,孩子們下自修要用的!"

    每年秋冬換季的時候,姚校長總會吩咐老師説:"最近天氣冷了,我們身上的衣服加厚了,可別忘了關心班裏那些穿著單薄的孩子。"在班主任會上,他説:"最近氣溫低了些,有些孩子還在洗冷水澡,這樣太容易感冒了,你們一定要提醒他們,孩子畢竟是孩子,爸媽不在身邊,你們就是他們的父母啊!"然後,他讓班主任上報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名單,然後讓學校後勤部門送去棉被、棉衣之類的禦寒物品。

    有一次政治學習前,門口砰一聲,驚動了正要主持發言的姚校長,他急忙詢問什麼事,原來是學生放在門口的熱水瓶被人碰倒了,他放下手頭的講稿,説:"快去把熱水瓶的膽換一下,把開水衝好,天涼了,孩子們下自修後要用的!"

  大學畢業已走上工作崗位的姜海斌,每當談起姚校長,總不會忘記那只溫暖的手。

    那是2001年秋開學不久的一天晚上,外面沒有一絲風,天氣十分悶熱,剛從縣城開會回來的姚校長,徑直來到高三年級教室,看望正在上自習的學生。天氣這麼熱,學生自習受不受影響?在高三(3)班,他悄悄地將手伸進坐在後排的姜海斌後背,摸出了一手的汗水。教室裏太熱了,學生怎能安心自習!回到辦公室,他就打電話給總務處的負責人,第二天給高三每個班級的教室都裝上電扇。他還關照,電扇未裝好之前,教室的地面要灑水降溫。當在電扇下享受習習涼風時,姜海斌總會想起姚校長摸自己後背的那只手,那只溫暖的手啊!

    2004年,學校開始分批安裝空調,首批安裝的,是高三年級的教室,其次是教師的辦公室,去年,直到全校其他所有的教室和辦公室都裝上了空調,姚校長才同意給自己的辦公室安裝。

  "這裡是你的第二故鄉,雖然現在住房緊張,但我會儘量想辦法的。"

    被愛澤被的人又何止這些孩子?

    學校規模大了,外籍教師增加了,從周邊城市到邊遠省份,一些客籍教師紛紛慕名而來。有位地理老師,是泰興人,工作第一年,父親不幸去世了,他也馬上結婚了。他想申請一套稍微大點的房子接寡母過來同住。這位老師寫了情況彙報,忐忑不安地交給了姚校長。姚校長安慰他説:"不要擔心,這裡是你的第二故鄉,雖然現在住房緊張,但我會儘量想辦法的。"因為這一承諾,學校分房條款附上了"外籍教師適當照顧"的內容。現在,學校所有外籍教師都有了住房,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有一位教生物的年青老師,在他實習的時候,姚校長就決定將他留下來。這位老師留校任教後,他的愛人卻分在如東東南角的兵房中學,這便成了姚校長心中的一個結。他帶著愧疚跟這位老師説:"你們夫妻分居,是我工作沒有做到家。現在生物課不多,你愛人也是教生物的,進來有點困難,但是,你不要擔心,過不了多久生源就會增加,到時候,我一定設法讓你們夫妻團聚。"在去年的新教師介紹會上,這位老師愛人的身影終於出現在?茶中學的主席臺上。她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您讓每一位?中的教師有了溫暖的家,不再孤獨,可您卻拋卻了溫馨的小屋,拋卻了親人,孤獨地走了……怎能不讓人悲慟!"

    教數學的張老師深情地回憶:那次姚校長聽我的隨堂課,我上砸了;調看我的備課筆記,又沒認真備。我知道校長對"差課""廢課"特別認真,這次禍闖大了。我下午到他辦公室去負荊請罪。哪知道校長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作自我檢討。他説,你是個一貫頂真的老師,出現這一情況必有原因。我了解後才知道你媽生病住院,全靠你一人通宵照應,我這個當校長的工作不細,讓你受苦了。他當下就去去醫院看我媽,我媽緊緊抓住校長的手。老淚縱橫。回校後他又安排其他老師代我的課。這樣人本的校長打著燈籠也難找啊!

    平時,教工生病了,他登門探視;教工喪親的,他親臨弔唁;教工辦喜事,他到場致賀。每年的中秋節,他都要親自宴請客籍教師及部分教師家屬,並一一向他們敬酒問候……英語教研組組長繆海國至今不能忘記:2002年秋的一天,他剛剛向姚校長彙報了教學情況,正準備離開,又被喊了回來:“剛才天氣預報講明後天冷空氣南下,你們教研組那個湖北過來的女教師呂新宇,來校報到時帶的行李很少,可能沒有被褥,你去了解一下,趕快把結果告訴我。”繆海國了解的情況,果然如姚校長所料。當天下午,學校後勤部門根據校長室要求,緊急採購了嶄新的被褥,交到呂老師手上。每每説到此事,呂老師總是熱淚盈眶:“正因為有這樣的好校長,我們才能在這裡紮下根。”

  "來,老佘,我背你下樓!"

    二十年前,電影《牧馬人》的主人公許靈均的故事感動了一代人,而姚校長的經歷與許靈均又何其相似。1955年,姚止平出生在北京中南海一個高干家庭,父親曾在中央辦公廳和《紅旗》雜誌社任職,母親也是一位高級幹部。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母親因去中央黨校學習,便把他送到黃海之濱的?茶,寄養在姑媽家。從此,家鄉的水土養育了姚校長,他與千年古鎮結下了不解之緣,與樸實善良的鄉親結下了不解之緣。姚校長的平民情結深深扎駐在自己的心裏。在他的眼裏,人無等級之分;在他的眼裏,世無塵俗之染;在他的眼裏,平民的辛酸最關情。有一個故事是在他遇難之後,人們才從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那裏聽説的。佘俊榮是個殘疾人,幾年前在供電局做臨時工,後來出了事故,腿瘸了。後來,他參與組織了一個殘疾人歌舞團,在近處幾個縣搞巡迴演出。有一次,他去找姚校長談演出的事情。姚校長不但一口答應,安排得井井有條,還主動打電話聯絡其他學校,為他推薦。下樓的時候,他看到老佘步履艱難的樣子,説:"來,老佘,我背你下樓!"説完,他愣是把老佘從三樓背了下來。他彎下了身軀,卻在一個普通人心裏馱起了一座永遠的豐碑。

  

  姚校長堅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人們説,?茶中學是近年來殺將出來的一匹"黑馬"。學校雖地處僻壤,師資一般,生源二流,卻以良好的校風、驕人的教學質量飲譽社會,在姚止平任校長的十多年中,高考成績一直居全省八百多所完中、三百多所省重點中學前十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003年,高分段人數位居全省前10位,高考600分以上的31人,居全省同類學校之首,2004年更是創出了南通高考史的奇跡,生均總分593.5分,居全省第一,2005年生均總分582.57分,超出本一分數線22.57分,多項指標再創全省第一,讓教育同行們刮目相看。在他的領導下,?茶中學從一般農村中學升格為南通市重點中學,1998年躋身江蘇省重點高中行列,2005年被評為四星級高中。學校榮譽室內挂滿了國家、省、市、縣頒發的榮譽獎牌,學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省素質教育先進集體,並成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等院校優先錄取定點學校和優質生源基地。學生家長不遠千里把孩子送到這所校風正、質量高、孩子發展空間大的學校。

    盛名之下必引人關注,研究"?中現象"的人越來越多。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除台灣地區,全國各地的教育代表團接踵而至。幾乎周周都有,學校有時一天要接待數批參觀者。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正式訪問的達900多所學校,2萬多人次,非正式訪問的則難以盡數。

    參觀者聽介紹,走校園,進教室,上操場,訪教師,問學生,看資料,查作業。有不甘於一般了解者,從晨讀到晚自修全天候全程跟蹤,甚至有人以家長身份暗中探訪。他們總覺得?茶中學還有秘而不宣的絕招,否則不能創造那樣的高考神話。

    姚止平校長這樣告訴來訪者:"?茶中學無秘密,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簡單話語道出了"精緻管理"的深刻哲理。

  平凡的聽課顯示出不平凡的功效。

    在姚校長的辦公室裏,仍呈現著他遇難前一天的工作情境:辦公桌上疊著數十本備會記錄和整整齊齊的幾十本聽課記錄--最上面的那幾頁就是前一天的聽課記錄,字跡歷歷,墨香猶存。

    聽課,本是學校常見的平凡事,然而精緻管理的聽課,卻顯出不平凡功效。學校實行課堂教學情況逐周點評制,全體行政人員和教研組長都要到各年級各學科去聽課。聽課又分為指定課和隨堂課兩類,聽課後所有聽課者都要寫出詳盡的評述性意見,肯定成績,揭示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大家的聽課記錄、評課意見先由副校長歸納整理,再由姚止平校長在每週一晚的全校教師大會上評點,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新教師的課是指定課。新教師到校,第一週要上"亮相課",由聽課組對其全面把脈分析;一個月後上"過關課",亮相課上發現的明顯問題要在一個月內解決;一年內新教師還要上"彙報課""展示課"。?茶中學的新教師進步非常快,過了"四課關"再送高三畢業班,很快就成了教學骨幹。

    雖然有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但姚校長每年堅持聽課都在200節左右。近年來校試教的100多名教師的課他都一一聽過。每次聽課後他都與執教者交流,指出優點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即便不能親自聽課,聽課小組寫的課堂實錄他要親自過目,再根據課堂原始資料進行二次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在學校教工會議上一一點評。課上得好的,點名錶揚;差的,只點現象不點名。姚校長精通教學,點評精到,使人折服。十幾年來一直如此,成為學校一道亮麗風景線。他遇難的前一天,本可以從天津直達南京開會,為了參加這每週一評的教工大會而特地趕回。那夜的點評竟成絕版。他積累的這些聽課記錄、評課手稿,不僅成為精緻管理的重要資料,還成為學校永久的精神財富。

    從東北調來教化學的宋老師,談起姚校長的培養和自己的成長,言語哽咽:我新到校,每上一節課先都要去聽老教師的課。姚校長對我説:老教師也並不是每一課都能上得很好,並不是每一課的每一段都能上得很好;你聽課,一堂課只要有十分鐘的收穫,積累起來就很不錯了。2003年我接高三的一個化學班,接手時比本縣另一所重點中學還差十多分。我虛心求教,轉益多師,教了一年,2004年高考全班均分130多分。我現在也成了老教師,每次上課,教室後面都坐了一排。有人聽課,我要努力儘量上好,我不能耽誤那些聽課的新教師,不能忘卻姚校長那期盼的目光。

  沒有一流的"球星",必須有一流的"團隊"

    姚校長深知,要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首先要有一批熱愛農村教育、甘心紮根?中的高素質老師。?中地處三縣交界,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按常規很難吸引多少優秀教師,尤其是那些特別出色的“明星”教師。為了把具有真才實學、願意為農村教育事業奉獻的人才招進來、留下來,他使出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勁頭,求才若渴,禮賢下士。1998年暑假的一天,大雨傾盆。姚止平驅車幾十公里,來到如東縣湯園鄉胡港村,拜訪剛從如皋師範英語專業畢業的王俊飛。一路上,道窄路滑,泥濘不堪,汽車幾次陷進泥潭,姚止平與同行的領導只好下來推車,濺得滿身泥漿。鄉村道路泥濘,汽車不能直接開到他家門口。姚校長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水,走了好遠好遠。一進門,顧不上擦拭臉上的雨水和汗水,非常誠懇地希望青年教師到?中任教。家裏人被姚校長的誠意深深感動,對孩子説:“有這樣愛才的好校長,到這樣的學校當老師,肯定有出息”,當即就與學校簽定了合同。這位當年的中師生,如今早已本科畢業,勝任高三年級的教學,同時擔任學校團委書記。正是在姚止平一片赤誠之情感召下,一批又一批有志於農村教育的年輕才俊落足?中,組成了一支雖無耀眼“明星”卻可以匹敵群雄、賽場奪冠的“鐵軍”。

    集體備課,捆綁評價。由於地處僻壤,很少有名牌院校的畢業生分配過來。學校沒有"大牌球星",但卻能奪得團體金牌,取得超一流的高考成績。姚校長倡導的是勇於創優的的團隊精神,他要求教師發揮群體優勢,提高集體備課實效。教師榮辱與共,利害並存。集體備課有中心發言者先談方案,然後在備課組長的帶領下討論。備課組長是年級組內該學科的把關教師,責任重大。高考結果,備課組長所教班級即便全縣第一也不足為榮,而如果年級出現差班則要負責。整個年級考得好,備課組長即便自己的班級差一點也沒有關係。因此,在青藍工程中的師徒,師傅盡力教,毫無保留;徒弟努力學,一心上進。從高考成績看,班間差距往往只有零點幾的小數。

    1997年前後,暑假中本已排好課的7名高三數學骨幹教師,開學前突然有4名流動到蘇南。學校從年輕教師中臨時抽調幾位頂上。姚校長把這幾個新手召集在一起,很自信地説:"只要認真參加集體備課,你們就一定會成功。"正是靠集體的智慧和實力,這幾位新手所帶的班級在高考中都創出歷史新高,半數班級超過了"老高三"的班級。

    寧可教師多費時,不讓學生做廢題。高考復習指導中的練習和試卷質量把關是極其重要的,學生通過各種專項和綜合的練習,將所學知識整理運用,提升自己的應考能力。出版商編印出大量的高考復習資料,各地書店裏賣得很火。而這些以贏利為目的高考復習資料不少是粗製濫造、相互抄襲而來,不能切合學生實際,如果將這些資料拉過來就用,教師輕鬆了,學生卻苦了。姚校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可以為教師配發幾套甚至十幾套資料,而到學生手頭的練習只能選用一套質量最高、最適用的。其餘的習題、試卷都要由教師按照高考考綱要求,根據學生復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在審閱較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整合組編,特別倡導自編自創。這種由任課老師精選、精編出來的習題和試卷針對性強,學生負擔輕而效率高。

  把後進生當作寶貝,把個性培養看成職責

    姚校長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特別注重抓後進生。看一個班級的整體發展水平,我首先不是看你尖子學生,而是看你的後10名,後20名同學的學習情況,看你對這部分同學抓的怎麼樣。在?茶中學,後進生是教師手中的寶貝。高考錄取率的高位,其實就由每班後10名決定的。每年高考成績公佈,教師不是先看優秀學生,而是看那排在最後幾名的學生--這些學生都考好了,那些優秀生還用愁嗎?

    在姚止平校長的追悼會上,有好幾名學生家長是從數百里外自發趕來。一位家長説,她孩子在揚州聽説姚校長不幸遇難,要趕回弔唁;孩子學習緊,她代表她和她孩子前來哀悼。又一位家長説,他孩子本來自由散漫,到了?茶中學,晚自修教室裏沒有老師,他想找個同學隨便説説話,但沒人理他,個個專心研讀。這些家長説,他們家的孩子,如果不是在?茶中學上高中,是很難考取大學的。中考成績不行,自信心又不足,是受到?茶中學良好校風的熏陶,他們的孩子才昂首考進了大學。相比之下,他們那些初中的同學,甚至有原來比他孩子考得好的同學,因在其他高中就讀卻名落孫山。?茶中學,對於後進孩子,對於後進孩子全家,功莫大焉!

    新學期高三第一次班級教學質量分析會上,高三(7)班班主任對小張同學的情況分析引起了姚校長的重視。小張是學校藝術團的骨幹成員,説相聲、演小品是全校出名,但文化成績總是不理想。暑期之前班主任找他談心,讓他補一補文化知識。可暑期以後他的成績沒上升,反而下降了10多名。原來他暑期去外地報名參加了一個藝術培訓班。班主任要求學校再也不要讓小張參加文藝活動,而要專補文化課。姚校長認真地思考後説:我們要對每個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都能成人成才,但並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按照統一模式成長,學生的個性特長應該讓他充分發揮。我們應該慎重地考慮怎麼幫助他更好地成長。於是大家很快形成了共識:支持小張報考藝術院校,幫助他順利過好文化關。很快小張的學習成績達到了中游以上,表演水平也不斷提高。他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文化考試成績、專業考試都順利過關。面試的那天,恰好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親臨現場,看到他的表演後評價説:這個孩子天分好,有培養前途。考取上海戲劇學院後,小張參與創作和表演的一個小品節目在全國大學生小品相聲匯演中獲一等獎。畢業後擔任幾個著名導演的助理導演,參與導演了好幾部電視劇,受到同行好評,中央電視臺影視同期聲報導了對他的採訪節目。

  

  校長辦公室主任沈之樂説:"姚校長永遠穿著'正裝',他的'兩袖'散發的是正氣和廉氣"

    "學校新進了九十多名教師,要讓他們安心工作,首先要安排好住房,我住在舊房子裏,心裏踏實。"姚校長總是這樣説。

    踏進?茶中學的校園,人們都為學校優美的設計和深厚文化底蘊所陶醉,教師宿舍樓更是一幢幢花園式的建築,在小區石徑上散步的一位退休教師告訴筆者,學校近年為教工新建了120平方米的套房90套,93平方米的30套,可姚止平校長至今仍住著1987年建的50平方米的舊套房,最頂層,最西頭。學校為了留住人才,總是在不斷地新建宿舍樓,不少熱心人也看不過去,三番五次地勸姚校長換套新房,可他總是這樣説:"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在增加,教師在增多,僅近三年,學校就新進了教師九十多名,要讓他們安心工作,首先就要安排好他們住房,我助舊房子反而心裏踏實。"

  也有人不解問:"為什麼姚校長一直住在學校裏條件最差的教工樓裏?"

    是的,作為重點中學的校長,他夫婦倆收入並不低,女婿女兒也是高薪,並不是買不起房。因為他喜歡生活在學生中--

    他住房的北邊有一扇窗,對著男生宿舍。只要他在家,學生回宿捨得時候,窗簾便會拉開,他就站在窗前,注視著變得熱鬧的宿舍樓。宿舍樓熄燈了,窗簾便會拉上,而燈光卻久久不熄。高三男生住在這棟學生宿捨得四樓五樓,男孩兒們回宿舍時,便會很自然地向那扇窗口看一看,看看那熟悉的燈光,那熟悉的身影。每每總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希望看到,又不希望看到……

    他住房的南邊是高三教室,早晨、中午、晚上,姚校長在家時總會站在前陽臺,用慈父一般的目光看著勤勉讀書的莘莘學子,充滿著期望,體悟著責任。

    2002年,姚校長被任命為縣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後,縣、局領導一直關心他的住房問題,最近為他在縣城預定了一套集資房。新房還未封頂,可他卻永遠、永遠看不到了。

  "養一輛車一年至少2萬元,假如把這筆錢用來資助困難學生,那將能讓多少個學生安心學習考取大學,讓多少個家庭擺脫貧困。"

    在利益分配上,他與學校行政一班人制定了津貼考核發放細則,大幅度提高了教師的待遇,而他堅持和其他副職一樣,津貼不超過骨幹教師,這在當地傳為佳話。外出開會、辦事沒有專車,很不方便。南通市教育局特地獎勵?茶中學20萬,讓姚校長買輛車。這次,他動心了,帶著會計和工會負責人等一行到南通車展去看車。可他專門看可以坐七八人的大車,他説:"要買的話,還是買輛大的,老師們可以多用用。"那次,他還破例和同事開了個"洋葷"--每人吃了一餐18元的快餐。在回來的路上,他又算了一筆帳:"養一輛車一年至少2萬元,假如把這筆錢用來資助困難學生,那將能讓多少個學生安心學習考取大學,讓多少個家庭擺脫貧困啊?買車的事,還是等等再説吧!"在他的堅持下,學校一直沒有買車,每次都是臨時租用外面的出租車,可是誰料到他竟因此而遭遇車禍而英年早逝。

  "一張紙裁成兩張用,像個當家人吧。"

    據知情人講,四星級高中舉債建設是普遍現象,有的甚至債臺高築、欠貸驚人。而姚校長一直堅持適度發展,量入為出。十年基建,學校舊貌換新顏,但不欠銀行一分錢,是真正的"殷實人家"。但他艱苦樸素、勤儉持校是聞名的。他經常告誡全體師生員工,好日子要當窮日子過,他要求夏天空調製冷溫度不低於26C,冬天取暖溫度不得高於16 C,這已成為全校教職工的用電習慣;學生上晚自習時間,必須關閉宿舍區所有樓梯、走廊燈(宿舍區是封閉式管理);一張答題卡多次利用,印刷資料、試卷紙張必須正反使用等等,也早已成為教職工的自覺行為,就連一張16K的信件紙在姚止平校長手裏也是算計著用的。一天一位副校長去姚校長辦公室彙報工作,見他正為一位學生家長辦理借讀手續,他在信紙下面的一半寫上安排到哪個班級,那信紙上面空了一塊幹什麼?只見他用手裁下寫好的那一半紙交給那位家長,又在剩餘的一半上為另一位家長繼續辦理手續。見到副校長進來,不無幽默地説:"你瞧,一張紙裁成兩張用,像個當家人吧!"

    校長辦公室主任沈之樂説,熟悉姚校長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平民情懷,貴族氣質。他特別注重自己的形象。從不穿T?、休閒裝,總是穿一身"正裝",一身西服雖不名貴,總是那麼熨貼,領帶總是打得那麼規範,可謂一絲不茍。在他"正裝"的兩袖裏,飄逸的是一股正氣和廉氣。每逢出差,只要不是會議統一安排,他總是挑便宜的旅館入住;出席市、縣人大代表會議常搭乘學校對門石油機械廠經理的車;有客人招待,都安排在本校食堂而不去飯店。按照規定,學校購置5000元以上的東西,要公開投標,可他硬是把標準下壓到2000元;學校工會組織教師旅遊,他先讓職能部門與旅遊公司侃價,最後由他"殺價"拍板,"殺"得旅遊公司直叫:"賺?中的錢太難了!"每年新生入學,總有一些家長自願想為學校捐助一些錢物,姚校長從不自己經手,總是嚴格按照財務規定辦理。眾多曾輾轉託人要求入學的家長説,要想給姚校長送進一分錢,真比登天還難。有一位建築老闆工程中標後,為感謝姚校長送去一些錢物,姚校長把這些錢物帶到辦公室,叫來那位老闆,説:"招標是嚴格按程序進行的,我沒幫上你的忙,是你公司自身實力強;這些東西,你今天不拿走,我就上繳,你以後別想再參與我們?中的工程招標了!"那位老闆詫異而又佩服:"這樣的領導太難得了!"

    姚校長常對班子成員説,利為民所謀,我們所有幹部都不拿回扣心裏亮堂,人家也敬重你。為了幾個錢,賣了自己的人格,太不划算了。據粗略統計,經他手基建的樓房面積達8萬7千多平方米,但從沒出現"樓房立起來,幹部倒下去"的現象。這種清廉家風也浸潤了他的家庭,姚校長遇難後,他的妻子和女兒決定,捐獻10萬2千3百元(暗合殉職日期)設立"止平助貧基金",以延續他的平民事業。

    “你完全有資格獲得這個榮譽,應當推薦你!”
在榮譽面前,姚校長想到更多的是別人。于萍老師是學校地理學科組長,今年6月下旬學校推薦她為“全國優秀教師”。對此,于萍非常吃驚。她不能忘記,2001年剛調來?中時,是姚校長親自聯絡,幫她女兒找到?茶最好的小學和班級;當年,丈夫患戊型肝炎,她縣城、?茶兩頭奔波,是姚校長主動批了她的假,讓她安心服侍丈夫;當於萍所教班級的學生産生了心理波動,是姚校長一邊幫助她尋找對策,一邊親自找重點生交談,創造了地理班高考本科錄取率超過90%的奇跡,這一奇跡離不開姚校長的關心支持。在她心目中,如此高的榮譽,只有姚校長本人最合適。於是,她找到姚止平,要求把自己換下來。姚止平説:“你平時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到了,你完全有資格獲得這個榮譽,應當推薦你!”當時,于萍的淚水奪眶而出。

  他的父親曾這樣的説:"當官我不希罕,在你的兄弟當中你官位最小,但你為百姓做的事兒最多,我佩服。"

    出生在北京高干家庭的姚校長,本來有很多進京的機會,他也並非沒有憧憬過與父母共敘天倫的喜悅。但一想到與他朝夕相處的親友與同事,一想到曾經哺育了他的這方水土,一想到農民生活的辛酸苦楚,一想到農村孩子們清澈的雙眼,他還是一次次的説服父母,硬是在農村紮根一輩子。2001年,北京某部委的領導看中他的管理能力,聘請他去部屬高中擔任校長,正值女兒大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拔到國家財政部工作,此時去北京是順理成章的事,但還是毅然謝絕了。他也清楚這是人生中最後一次進京工作的機會了,但他並不後悔,他離不開這裡,離不開養育了他的親人,離不開為之奮鬥多年的事業,更離不開情牽夢繞的?中6000余名師生。他就是用他的精神,感動了一個又一個?中人,促使他們紮根?中,在這方熱土上默默耕種,默默奉獻……"孩子,你不會離開這裡的,這裡需要你。"--《牧馬人》中老牧民對主人公許靈均説的這句話,也許是最好的詮釋。

    許多人都驚羨于?茶中學的輝煌,?中的神奇,可是姚校長卻用他的一生這樣述説--成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優秀卻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可以感召人、引領人、鼓舞人的巨大力量!難怪,他的父親曾這樣的説:"當官我不希罕,在你的兄弟當中你官位最小,但你為百姓做的事兒最多,我佩服。"他認為這是父親留給他最高褒獎。

    然而,2007年10月23日清晨,夜色遠未褪去,校園依舊安靜,姚校長寒舍那扇窗口的燈再一次亮起,又是那個匆匆而忙碌的身影從教工樓走出,連夫人前一天給他擦好的新皮鞋都沒來得及換上就走了,可誰也沒有想到,人們尊敬的姚校長這次再也沒能回來……

    人們在心裏等待,等待,他們相信,相信他們的姚校長每天還會拉開窗簾,凝視著他們的校園……

    因為,他在那裏,永遠沒有走。

    姚止平校長是一位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平民教育家。他雖然走了,但是道德的力量沒有走,人格的魅力沒有走,廉潔的佳話沒有走,平民的事業沒有走。他倡導的平民教育之路將越走越廣,他留下的平民教育事業將會恩澤更多的農家子弟……
他,就是一座精神的豐碑;他,永遠活在百姓的心中!

責編:劉英來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