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政審門"暴露公民權利保障的漏洞

 

CCTV.com  2009年06月23日 09:5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工人日報   

  6月19日,因父親上訪被拘致報考遭拒的馮艷(化名)終於通過高考政審,獲得了河北隆堯縣公安局開具的高考學生政審合格證明,並參加了高校面試。派出所派專車送馮艷補辦手續。(見6月21日《新京報》)

  馮艷終於通過高考政審,可以報考心儀的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于她本人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于公眾而言也是值得欣慰的事。但這件事也讓我們清晰看到普通百姓權益申張缺乏足夠的路徑。

  “株連”,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詞彙,與現代法制“罪責自負”法理背離。從馮艷事件上來看,只因為“家庭背景不清白”,只因為其父參與過上訪,就要失去上學的權利和資格。因為上訪而會累及子女學業,這比因上訪被當成精神病人抓走,更易擊中上訪者的脆弱之處。

  事實上,這種令人心悸的“株連”並非孤例——幾年前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為建商貿城強制拆遷“株連”公職人員,在媒體曝光後,“誰影響嘉禾發展一陣子,就影響他一輩子”的“名言”從此廣為傳播;河南鞏義市杜甫故里景區升級改造時規定,如有人抗拒拆遷,親戚中有人當教師的,停課,有做工人的,停工;就在最近,浙江寧波也發生“家長有犯罪記錄,孩子不能上學”的“株連”事件:家長必須備齊包括“無犯罪記錄證明”、“無違法生育證明”等證件材料,孩子才有資格上學……“權利株連”的發生表明,一些基層政府部門在工作中存在著以“株連”治民的行政意識,而在這種意識之下,個體權利難以保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馮艷為自身權益申張的路徑也並不寬闊,在政審表格被基層派出所以其父上訪為由拒絕蓋章之後,她應該是有過向上申訴的經歷,然而最終卻靠媒體的介入報道,才得以“輿論維權”成功。假如不是媒體的介入,馮艷的政審會得到上級公安部門“特事特辦”的通過嗎?會有專車護送補辦手續嗎?類似在媒體輿論監督之後,行政作為才得以改善,公民權益才得以申張的事例,我們見得很多。

  無論是“權利株連”,還是“輿論維權”,都顯示了普通百姓的訴求路徑狹窄。這不該是民本社會應有的現象。公民人人權利平等,這是現代法治社會的要求。任何一個個體的權利本就該在權利受法律保障的正常軌道運行,而不該受到行政的“株連”歧視,或僅僅依賴輿論幫助才能維權成功。王槍槍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