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揭秘街頭“職業丐幫” 朝九晚五“月薪”上千

 

CCTV.com  2009年04月24日 15:4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北方網  

記者貼身採訪楊臺村乞討部落 走近街頭“職業丐幫” 朝九晚五“月薪”上千

  每天9點上崗,17點下班,週末只上半天,月薪上千元。如果您以為這是打工藍領的工作,可就大錯特錯了。她們是走上“職業路線”的街頭乞丐,來自全國各地,分成多個“部落”聚集在城郊接合部。她們將乞討當成了“工作”。

  她們的一天

  工作 下班 回家 買菜

  職業乞丐作息時間

  09:30解放南路土城地鐵站佈置工作, “上崗”乞討。

  12:30小賣部購物,路邊吃午餐,花壇旁睡午覺。

  13:30路口乞討。

  17:30 “下班”,坐公交車回家。

  記者貼身採訪楊臺村乞討部落職業女乞丐:這活兒比打工輕鬆

  坐公交車上下班有人接

  “工作”“家庭”兩不耽誤

  18:00,一輛公交車駛入車站,3名婦女投幣上車,走到車廂尾部,操著方言有説有笑。公交司機説,“她們幾乎每天都在這個時間乘車,到同一個地方下車,像上班族。早晨總能見到有幾個男的到車站送她們,有的騎車,有的步行。”

  公交車駛到天山路附近停下,3名婦女下了車,一名騎車男子和一名揹包男子迎上去,接過她們懷中的嬰孩。一名婦女坐上自行車和騎車男子先走一步,另外幾人則步行沿成林道向外環線方向走去。記者跟隨他們步行1.5公里左右,找到他們的住處——楊臺村。繞過一段村路,幾人先後回家——沿著村路蓋的幾間低矮平房。安頓好了男人和孩子,一名婦女從院子裏的水缸舀出一盆水,將臉上的污漬洗去。18:35,街坊鄰居已開火做飯,這個婦女掏出口袋裏的零錢,將紙幣疊好放進一個信封,帶上硬幣直奔市場。

  農忙回家閒時來津乞討

  分工明確收入堪比藍領

  在市場的一個菜攤前,婦女見到了“熟人”,就是記者上周跟訪過的乞討老嫗,她們在用家鄉話説笑。

  老嫗住在婦女家隔壁那條街邊的平房,相比之下,居住條件差得多。這間房屋有5平方米上下,進門後,左右兩邊各有一張用石塊、磚塊壘成的床舖,上面鋪著已看不出本色的被褥。雖然説是床舖,可它的功能不僅用來睡覺,做飯時,它是“菜墩”,炒菜時,它是“爐架”,吃飯時,它又成了“飯桌”。

  夜幕降臨後,乞討婦女和老嫗來到街口聊天。當記者亮明身份採訪時,她們並沒回避。採訪得知,這些乞討者來自同一個地方——甘肅省岷縣。一名老嫗説,她靠種地生活了65年,家裏土地少,每年的收成除了口糧和種子,只能換回布料等必需品。為了多掙點錢,她春節後隨同鄉一起來天津乞討。“5月份就要回去了,麥子快熟了,雇不起工,只能自己下地收。如果農忙後家裏沒事,下半年可能還會來。”

  當記者問及行乞的收入時,老嫗説,比在老家強多了。而住在鄰街的乞討婦女也這樣認為。“起碼比男人們打工輕鬆。平時就像上班一樣,週六、週日一般半天,颳風、下雪也出去,但下雨天除外。每天乞討來的錢平分,算下來,每月能掙七八百,最好的時候能超過1千元。”按照幾名乞丐所説,她們每天“行動”的路線都是事先約定好的,有專盯南樓地區的,有專盯海光寺一帶的,分工明確,誰也不會搶“飯碗”,即使在一個地區乞討,也會相隔好幾個路口。

  每天工作滿8小時午飯午休定時定點

  解放南路與大沽南路交口,是城市乞丐出現頻率最高的路段之一,這是記者花了一週的時間探訪、跟蹤發現的。昨天9:30,3名身穿破舊衣服、懷抱嬰兒、蓬頭垢面的外地婦女,準時出現在解放南路土城地鐵站。3人商量一番後,“兵分三路”,奔向各自“執勤”的路段。每當紅燈亮起,她們便穿過車流,專挑高檔車作揖乞討,綠燈黃燈亮起時,她們便迅速回到路邊。

  路口執勤的交通協管員説,行乞的3名婦女最近剛在這裡“落腳”,一個月前,這裡還是3個外地大娘的“地盤”。“她們每天9點多準時到,趕在‘晚高峰’到來前就集合離開。”路口小賣部經營者還透露了一個“細節”,這些行乞婦女每天在這裡買水、買鹹菜,然後結伴用餐。

  果然,臨近12:30,3名乞討婦女來到地鐵站口集合,其中一人到小賣部購物,另外兩人從裹著嬰兒的衣服裏掏出饅頭、鹹菜、水壺,坐在路邊用餐。午餐結束後,她們躺在花壇外沿,就地睡了一覺。下午“上班”時間是13:30,3人先後到路口乞討。晚上“下班”時間在17:30左右,3人再次來到地鐵站集合,到中環線與大沽南路交口車站等公交車。

責編:樊靜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