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豪華”裝扮吸引了不少眼球。
“孤要斬郭曖是假意……寡人立刻上殿去,再叫梓童聽仔細……一霎時與駙馬加官晉級……”(豫劇《打金枝》)近日,龍口西路至暨南大學西門的中山大道路段,經常能看到由3個或4個人組成的“豪華”賣藝團在唱豫劇。
之所以稱“豪華”,是因為這些路邊藝人和他們的其他“同行”有所不同——雖然他們的唱腔不是很專業,但都很注重對個人的“包裝”——他們不顧路邊條件的簡陋,竟都很“隆重”地齊齊身穿燙金邊的戲袍,耳挂髯須,臉畫濃彩。其中的一個年輕藝人表示,現在街頭賣藝競爭激烈,“比別人花心思才能多掙錢”。
豪華包裝只想吸引更多人
在崗頂一帶,很多經常路過的行人對這群“大陣仗”藝人都不陌生。一般的路人初聽這有板有眼的唱腔,還以為是在唱大戲,及至近看、細聽,才發現是街頭的賣藝者。
昨日,記者在華南師範大學附近又遇到了幾個唱豫劇的藝人,只見靠近路人的紙上寫著:我們從河南太康來到廣州,因所在豫劇團解散,來廣州討生活。
敲棒子的大嬸告訴記者:“上裝對我們來説不是難事,戲服是以前在豫劇團就有的,最主要是用上這些行頭,才能讓更多人捧場,掙更多錢。”
路人簡直被“雷”倒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急匆匆的路人對這些“豪華賣藝團”的態度會稍微同情和緩和。很多會停下來聽一會兒,放些錢在表演者準備的盒子裏,一元、兩元、五元不等,有的還拿出自己的相機或手機,選取角度拍照。而看到有人照相,唱戲的老人有時也會在某個動作停頓一下,配合拍照者。
“路過的時候,我簡直被他們的裝束‘雷’倒了,很少見到這樣盛裝的街頭藝人,這可是要有勇氣的,”做家教回來路過、就讀于暨南大學的黃同學説:“像唱戲這樣憑藉自己的技藝賺錢,我多半會給些錢。”
暨南大學的周同學看過表演者介紹後,知道是河南老鄉,往他們的捐錢盒裏放些錢後,建議大嬸給唱戲的老人準備一個喇叭,那樣他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 盧迎新 李婷婷 攝影報道 )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