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年味裏的十里秦淮值得傚法

 

CCTV.com  2008年02月12日 08:53  來源:新華網  

  李振忠 作者文集

  新華網南京2月11日電:美妙絕倫的秦淮燈彩、難得一見的秦淮民俗“絕活”現場表演、乘畫舫遊覽秦淮河夜景……春節期間,南京夫子廟地區成了最熱鬧的地方,每天吸引遊客30萬人次以上。

  十里秦淮,在古今眾多的詩文中一唱而三嘆,“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桃花扇》裏的紙醉金迷、愛恨情仇與亡國之痛,以及朱自清先生的《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所傳達出的人情味以及迷離美景,讓人們仿佛遊走在畫圖之中,十里秦淮,不去也能通過文學作品而品味出她的古味,她的人情味,以及她撩人的脂粉味兒。

  然而,今天的秦淮卻是凡夫俗子的秦淮,而非才子佳人所獨有的戀愛的場所,她之所以有鮮活的生命力,看來還是需要眾生的捧場,而非只是脂粉味兒裏的滋味,而這樣的滋味,才是吸引遊客的“看點”。

  春節少年味,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現代節日文化中的弊端,走親訪友已沒有農村大家庭的熱門喧嚷,春聯也幾乎被城市的人們所淡忘,年畫也早已經不合時宜,鞭炮也被環境的需要所限制,而最能體現年味的廟會、大集,城市中又實在沒有承載的地盤,有些城市有倣古一條街,也有寥若晨星的幾家古玩店,但僅此而已,看客只是幾個書畫愛好者,關民眾何事?關凡夫俗子何事?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年味越來越寡淡,寡淡到在這個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裏撈不起幾根文化味的絲絲縷縷,這不能不説是一種文化上的遺憾。

  在規模化的城市化建設中,老街沒有了,老文化攆到天邊了,現在卻又在城市的某一條街上硬生造出倣古一條街來,有什麼意味?打倒砸掉又重來,生造出的倣古又古在哪?沒有任何實際內涵的文化一條街、倣古一條街,又怎麼可能對人們有任何吸引力?

  由此,我們不得不對十里秦淮神往了,神往那裏的燈影,神往那裏的漿聲,神往那裏現場製作的民間絕活。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風光、燈景、民間藝術每晚都吸引遊客近10萬人次,難道這不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財富?難道這不是一筆巨大的文化和精神財富,難道這不值得各大城市加以傚法?而傚法並不是把秦淮河搬過來,也不是複製秦淮河,而是在保護本地區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把所有的地盤都蓋上高樓房子,把所有的民間文化藝術載體全攆到爪哇,我們還到哪找年味兒?

責編:唐亮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