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任沁沁) “接二連三的招聘宣講會和面試,結果卻還是不盡如人意。”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北京某高校計算機專業06級碩士研究生李衛無奈地感慨着,臉上帶着倦容。
李衛説,學校設置的專業課程“重理論輕實踐”,面對用人單位的“拷問”,才發現自己實際操作技能不足,和市場需求較多的“網絡工程師”要求相差甚遠。
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對從事網絡建設、應用、服務等新型網絡人才的需求將達到60萬—100萬人。然而,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李衛卻仍然在職場上碰了釘子。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日前介紹説,2007年中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有一部分沒有找到工作,這種情況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而隨着新的大學畢業生不斷走向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將更加突出。
李培林指出:“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將是繼逐步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之後面臨的一個重要的難題。”
中國於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共招收27萬名大學生;2007年,中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招生規模分別達到570萬人和42.4萬人。30年間,招生人數增長逾20倍。如今中國高校在學人數位居世界第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茅認為,中國已跨入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他透露,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計劃招收本專科生599萬人,研究生44.9萬人,分別比2007年招生數實際增長5%和6%。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目前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比例還很低。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鄭功成説,從5%的比例和快速發展對未來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來看,教育部門培養更多的大學生顯然是符合中國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求的。
責編: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