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10月30日播):點擊看視頻〈〈〈
這裡是海拔近5000米的巴顏喀拉山北麓的黃河源頭,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一支特殊的隊伍來到了這裡。
而這塊佇立了二十年的碑,卻已有了歲月的斑痕
這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激動?他們喊出的這些人到底是誰?這些人和他們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二十年過去了,黃河源頭的水依舊那麼清澈,而這塊佇立了二十年的碑,卻已有了歲月的斑痕,它把我們又帶回到了二十年前,也幫我們打開了一段塵封的記憶。
1987年5月,一群不甘寂寞的熱血男兒,經過艱難的跋涉,先後來到了黃河的源頭,他們要完成一次以無動力工具全程漂流黃河的壯舉。這成為了當年的一次轟動性事件。也曾經被譽為那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催化劑。
八十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各種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不斷涌入國門。而漂流探險活動在當時還是一個聞所未聞的事情。1985年,一個叫肯沃倫的美國人來到了中國,他出資30萬元要購買長江的首漂權。得知這個消息後,西南交通大學的堯茂書于當年的六月獨自一人駕駛“龍的傳人”號,北上長江源頭進行搶漂,不幸遇難。而這件事卻激發了很多人的愛國熱情。隨後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漂流熱潮。1986年,長江漂流探險取得成功。這是當年電視媒體對長江漂流後的一段報道。
馬雲龍:那個是充滿激情的一個年代,在那個時候一大批青年人,像我所接觸的這些漂流隊的這些人,包括已經死去的這些人,突然找到一個機會,開始釋放自己的理想都要做一些事,不管什麼事情只要能做就行,那麼漂流也就成了其中的一項。而且再加上剛才我講的那種背景,要為國爭光在那個大背景下包括中國女排贏一場,全國晚上那些大學生遊行遊一夜,就像在那種背景之下,真有點狂歡節的氣氛。
1986年的長漂,成為了當時民族精神的象徵。不久,又有人把目光落到了我國第二世界第五條大河黃河上。1987年,三支黃漂隊伍相繼成立。北京青年黃河漂流探險科學考察隊,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馬鞍山愛我中華漂流考察隊。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