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調控掀環保“衝擊波” “硬指標”叩問執行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3日 10:08 來源:新華網

專題: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

    “硬指標”叩問執行力

    ——2007年上半年節能減排行動透視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陳芳、叢峰)節能減排實行“一票否決制”、加徵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産品出口關稅、調高高耗能企業電價……面對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式,2007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嚴厲的整治行動。

    人們關注著:節能減排,碧水藍天,究竟需要多少“硬約束”才能撬動各級部門的執行力?

    調控風暴掀起節能減排“衝擊波”

    2007年的節能減排風暴,比以往來得更猛烈些。

    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然而,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

    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今年是關鍵。溫家寶總理最近鄭重提出,要把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重點,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各級政府要下大力氣、下真功夫,履行政府向人民的莊嚴承諾。

    今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和採取了一系列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的措施及相關行動:加快淘汰電力、鋼鐵等八大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今年實現節能315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40萬噸,減排COD62萬噸;要求各地清理自行出臺的發展高耗能産業的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8部委聯合開展全國性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專項大檢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節能減排風暴在各地相繼颳起:

    河南省提出“到2007年底,縣縣建有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目標。

    山西省對400多家高耗能企業執行高電價,從原來的每千瓦時0.05元調高到0.20元。

    成都市關停了擁有20萬千瓦級火電機組的華能成都電廠,為城市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9萬噸,煙塵8000噸。

    上海市淘汰600種落後工藝,對重點用能大戶實行能源審計,開展千家企業能耗“對標”管理……

    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赴一些省份採訪時發現,各地、各行業已不斷向高能耗、高污染宣戰,如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實施節能工程,實行“區域限批”,加強環保監督檢查等。據統計,僅山東省省、市兩級上半年就拒批不符合準入條件的此類項目186個。

    新一輪投資擴張再亮警示信號

    然而,人們注意到,在國家出臺的一道道調控“金牌令”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投資擴張依然未得到有效遏止。

    來自發展改革委的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投資增速達到25.9%,高於去年全年的24%。投資增長依然主要來自於高耗能的第一産業,尤其是重化工業。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主要耗能産品的産量增速明顯加快,是由於在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和資金等要素支撐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比項目、擴産能的意圖較為強烈。

    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禁止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的政策在一些地方貫徹落實得不好。有14個省份以實行發供電聯動、協議供電、大用戶用電直供等名義自行出臺了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減排工作檢查中,一些工業園區成了環保“重災區”。國家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組日前在對安徽省合肥、蚌埠等5市進行檢查時,就發現了23家企業超標排污,其中包括合肥海爾、合肥日立等一批知名企業。

    在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裏,企業環評多數項目由開發區管委會自行審批,屬於典型的越權審批。企業沒有按照“三同時”的要求建設治污設施,長期違法生産,污水的PH值嚴重超標;有的長期不徵收排污費,環境管理處於真空狀態。

    各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投資繼續高速增長的勢頭,給當前的節能減排工作亮起了紅燈。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周大地表示:“去年設定的節能減排目標沒有實現,今年前五個月仍沒有出現重大變化,節能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節能減排為何難以“傷筋動骨”

    4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時,連續用了六個“不”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

    這六個“不”深刻地概括了當前一些地方在執行節能減排任務時存在的頑症。正是由於以上原因,節能減排工作在許多地方仍停留于“小打小鬧”,遠遠沒有達到國家和群眾所期望的“傷筋動骨”的地步。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一些地方,為了局部利益甚至産生出一些對抗國家相關政令的六大“怪相”:

    ——紙上談兵。對於國家有關文件和要求,停留在“傳達、通知”的規劃層面,彙報上半年節能減排的效果多為含糊表述。

    ——抓小放大。今天關停一個小水泥廠,明天清理兩個鍋爐,對那些耗能和污染大戶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耍弄“礙眼法”。遇到各級部門的清理檢查,就把前幾年關停的小水泥廠、小電廠、小鋼鐵廠拿出來重説一遍,故意模糊時間概念。

    ——大搞“拖延術”。對於必須關停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能拖一天是一天,早晚都要關的,晚點關;限期可長可短的,設限長一點。

    ——害怕“啃骨頭”。對於一些級別高、效益好、“背景”深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採取遇到“石頭”繞路走的策略。

    ——頂風上馬。一些偏遠地區,對中央早就要求應當取消的地方優惠政策,仍然不予取締,繼續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發展。

    記者採訪一些地方領導時,談到節能減排的措施和效果,他們舉出的數據大多“截止到2006年底”。當記者問到今年上半年的情況時,他們往往“顧左右而言他”。

    “GDP看得見、摸得著,而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等,則需要較長時期才會顯露出來。”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葉如棠深感憂慮。他認為,之所以産生如此多的“怪現象”,就是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執行力不到位,而執行力不到位,緣于利益約束不到位。

    執行力到位”才能換來碧水藍天

    “經過幾輪宏觀調控,我們不能再簡單地停留在口頭貫徹調控措施上,而是要建立起保證經濟長期平穩發展的內生機制。要撬動地方政府的執行力,還需要更多的‘硬約束’和辦法。”中華環保世紀行執委會主任何嘉平説。

    一些經濟學者分析,長期以來,國家對資源實行低價政策,這意味著誰多消耗資源誰就多分享經濟利益。扭曲的價格信號對企業産生“逆導向”,使經濟增長中的很多突出矛盾難以解決。因而用市場力量“倒逼”企業節能減排顯得至關重要,提高資源稅是一種必然趨勢。

    據了解,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國家將在下半年採取以下三大措施: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暫停環評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綜合運用價格、收費、財政等政策,使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産品承擔起應當支付的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硬約束如何“硬起來”?全國人大環資委專家建議,應健全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完善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制度換約束;加強信息披露力度,定期向社會公佈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引入第三方評估,以透明換監督;三是對未完成節能減排指標的地方、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必須處罰到位。如“區域限批”“加大處罰力度”“限制提拔”等,以責任換執行。

    節能減排不僅是“十一五”規劃的約束性指標,更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專家認為,完成“硬指標”關鍵看地方執行者的“硬招數”,不動真格的換不來藍天碧水。
 

責編:荀志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