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5月8日播出):
黃金周 繼續還是改變?
主持人:面對這些新的問題點,許多人在質疑黃金周的存在本身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實際上有一些已經言之成理的備選方案,已經擺在這兒,這些人提出一些方案認為應該改變現有的黃金週休假方式。我來看一個題板,上面列舉了一些方式,比如説有一個方案就是説黃金周應當讓出四天分別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除夕這幾個傳統的節日,建議人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還有一個方案二,將傳統節日捆綁雙修日,形成一個“長週末”,它的建議人是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還有方案三,增設一個“七一”黃金周,它的建議人是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王輝耀。另外一個是方案四,也就是説每週休息一天,減少一天的休息日,月末連休四天,也就是保證每個月都有一個小黃金周,它的建議人是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運行于發展研究室主任王曉廣。王先生,您認為這四種有些什麼共同的特點沒有?
王振中:共同的特點還是要想改變休閒的方式,但是大部分都沒有增加休閒,都是拉長,整個是分解一下,分解的話,這裡面幾個方案我比較欣賞的是第一個方案,為什麼?它和傳統節日在一起,像在日本,有一個日子就是咱們講的陰曆的7月15,就是中國人的鬼節,他叫“盂蘭盆”節。在這幾天日本公司都放假,大家幹嘛?去紀念自己的祖先。我非常驚訝,我説怎麼沒有人了,人家都放假了,像這樣重要的日子我們沒有放假,我們陰曆7月15小孩根本都不知道,我對紀寶成這個是非常同意。第一,不增加假日,因為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才1700美元,再增加假日對我們國家的整個發展是不利的,在這個框架之下我們分解一下,把分解的日子和幾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結合在一起,既有休閒的意義,同時形成我們新的價值觀的意義。
主持人:除了改變休閒方式之外,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思考一下,我們的休閒方式還應該有什麼樣的方式,來看一個相關的背景,其實上休閒方式也是需要多元化。
自我國實行“5天工作制”,推出“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長假以來,現在中國公民的法定節假日已達到110多天,這意味著大部分城市居民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休假。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顯示,去年北京市民平均每天的休閒時間為4小時42分鐘,比二十年前增加了43分鐘。雖然休閒時間增加了,但人們的休閒方式仍然沒有大的改進。
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王琪延: 這些休閒時間當中,三分之一用來看電視,可以看出人們的休閒方式依然很窄,休閒的質量依然很低。
調查還顯示,打麻將、打撲克等休閒方式在北京市民的休閒生活中仍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也説明很多人仍然抱有“主動工作、被動休閒”的生活態度。相比之下,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的休閒方式則更多樣一些。在德國,人們會提前好幾個月來計劃一年的出行計劃。還有一些外國朋友認為,休閒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心情,與時間和金錢關係不大。
澳大利亞遊客 約翰:我在其它地方休閒的時候,不會在意上馬路穿不穿鞋,也不會在意刮不刮鬍子,休閒就是休閒,在人們的心中,徹底安靜下來。
黃金周 期待多樣化的休假方式
主持人:節目的最後我想請二位談一談你們心目當中理想的休閒方式是怎麼樣的?
李強:首先我們要理解,休閒應該是符合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標的,我們過去強調整體性的模式太強烈了,忽視的每個個體的不同,所以我主張滿足人們個體的個性化的要求。
主持人:王先生呢?
王振中:我給休閒的定義是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器,因為任何東西只有平衡了才是美,作為人的生活方式也是這樣,他的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平衡,這裡面平衡的最基本動力就是休息。
主持人:剛才這位外國人提到了一點,我休閒的時候可以不顧我的形象,不用整天的西裝革履,這個是跟金錢沒有關係的,他提到這一點。
李強:我們過去對於休閒有太多的和金錢相關了,所以刺激經濟、刺激消費,今天中國人的生活開始有很大的質的轉變,從這條上看,中國更應該體現的是民生的觀點,就是説符合老百姓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休閒還是應該強調多元化和個性化。
主持人:好的,感謝二位來到演播室參與我們今天的討論。
我們今天的話題説的是黃金周,面對種種問題,有人對黃金周發出了質疑,不過問題是在黃金周本身嗎?也許黃金周給我們每個人出了一道題,那就是如何改善自己的休閒方式,同時它恐怕也給相關的職能部門也出了一道題,因為它正是測定我們公共管理水平最好的試紙。在黃金周依然存在的情況下,也許我們需要想的是在黃金周依然在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夠做哪些努力。
責編: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