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3月24日電(記者蘇萬明)山東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日前表示,人工增雨作業可提高降雨量10%-25%,山東20年間通過人工增雨已經增加降水252億立方米,相當於建造了一座“空中水庫”。
山東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高級工程師王慶介紹,目前,自然降雨過程對空中水汽的利用不足5%。也就是説,在一次自然降雨過程中,有95%的空中水汽白白地被風刮走,無法形成雨降到地面。人工增雨就是在適宜的天氣條件下,通過向雲層中播撒人工冰核,促使雲中水汽向雨滴轉化,達到增雨的目的。目前,人工增雨主要採用飛機、高炮、火箭發射裝置將碘化銀送入雲中,每克碘化銀可以形成100億個以上的人工冰核。
王建國説,按目前的技術手段,人工增雨作業可提高降雨量10%-25%。也就是説,如果一次自然降雨雨量為10毫米,那麼,通過人工增雨作業,最終可以使降雨量達到11-12.5毫米。
王建國説,1987年至2006年間,山東省通過人工增雨增加降水252億多立方米,這為緩解水資源短缺、增雨抗旱、防雹減災等做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人工增雨作業費用較低。山東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副主任趙建説,一次飛機作業3小時,只需花費3萬元左右;1989年至2006年間,山東飛機人工增雨作業累計飛行765小時,共增加降水158億立方米,投入産出比非常可觀。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