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本週):剛才這個片子是湖北一個叫張以慶的編導拍的一個紀錄片,我們只是截選了幾個片段,看完這個片子您是不是也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跡。所以我想,當媽媽應該是一件特幸福的事,因為每個媽媽都孕育了一個奇跡,陜西的槐大姐有個叫姜波的兒子,今年16歲的姜波應該説是媽媽“創造”出的一個奇跡。
記者:他是誰啊?給我介紹一下。
姜波:舟舟。舟舟,了不起。
記者:他是幹什麼的?
姜波:他有指揮棒。
他就是姜波。兩歲的時候,姜波被醫院診斷為先天性愚型。因為智力低,姜波不太懂事,總給媽媽惹麻煩。
媽媽:他全部把你大衣櫃的東西拿出來,有時都能把你氣死。靜不下來,除非是姜波睡著了能安靜一會,只要姜波醒了那就不停地折騰。有時我在心裏,真是想過不想活了。
但是為了兒子,姜媽媽還是扛過來了。一晃姜波已經16歲了,但是他的智力也就相當於三、四歲孩子的水平。四年前,姜波的媽媽把他送到了幼兒園,想讓兒子跟著老師學點東西。
老師:美術。對,姜波哥哥讀得可好了,再來一遍,數學,體育。
跟一幫才到自己腰那麼高的小孩們在一起,姜波心裏其實一百個不樂意。不過老師們發現,每次上音樂課的時候,姜波就整個變了個人。
媽媽:姜波從小音樂感就好,到舞蹈班去跳舞的時候,正常孩子還沒學會,姜波就會了。
自從發現兒子對音樂有獨特的興趣後,姜媽媽就天天在家放音樂。看著兒子跟著節拍手舞足蹈的高興勁兒,姜媽媽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她把姜波送進了音樂班專門學習音樂。
但是音樂班的正規授課方式根本不適合像姜波這樣的特殊孩子。媽媽想放棄了,可是老師的一句話又讓她重新有了希望。
老師:他在音樂方面,特別是樂感,特別強。從我教二十多年琴感覺,我覺得他好像在這方面是個奇才,音樂方面的奇才。
聽了老師的話,姜媽媽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既然兒子上不了課,那就她先學,然後她再教給兒子。
媽媽:難度也挺大的,(我)五十多歲了,走路,回來做飯,領著姜波出去散步,成天這腦子裏都是曲子,學的曲子。
就這樣,姜波在媽媽的輔導和鼓勵下,琴技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兩年後,姜波第一次登臺演出了。
爸爸:他不怯場,人越多,場面越大,他的發揮能力越強。
媽媽:當時你都不知道,姜波還不知道害怕,我緊張激動得,都不行了,我好像站不住了,我這心臟跳得都控制不了了,也不知道是害怕,也不知道是激動,那就不由我了,眼淚流得,手腳都冰了,麻的。
那場演出,姜波發揮得特別好。這之後,姜媽媽又帶著兒子在市裏、省裏參加了不少演出,拿了大大小小不少獎。為了讓姜波更好地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爸媽還經常在家裏幫姜波練習颱風。
姜波:下面由四號選手姜波演奏,《花兒與少年》,《梁祝》,《在北京的金山上》,我市姜波,陜西省渭南市渭南小區。掌聲歡迎一下。這遍還可以。你怎麼不歡迎啊。
因為家裏有這麼一個特殊的孩子,姜媽媽長年操勞,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許多。姜波能理解媽媽的苦心嗎?
記者:你在畫誰啊?
姜波:畫媽媽。
姜波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媽媽的愛。
姜波:走吧。媽媽。
媽媽:這是媽媽?媽媽這麼醜嗎?
姜波:不醜。
媽媽:醜媽媽。
姜波:重畫一個。
媽媽:畫得太難看了。
姜波:趕快過來。
姜媽媽心裏一直有塊心病,那就是姜波的未來。但是姜波自己卻一點也不著急,他的世界裏好像沒有煩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姜波:我要去北京,彈琴,演出,表演。我要成為鋼琴家。我和朗朗一樣,到美國演出。
姜波總是告訴別人,他有兩個偶像,一個是朗朗,一個是舟舟。
姜波:“你是誰?”我是朗朗。“你叫什麼?”我是姜波。“你不是叫姜朗朗嗎?”我是朗朗又是姜波。是舟舟又是姜波。
媽媽: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姜波能走出去,如果能行的話,給孩子找個出路,讓姜波能生活到那個文藝團體裏,好好發揮他自己的特長,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就是説,我死了眼睛也能閉上了。
大人們總是愛問孩子長大了想幹什麼,大多數孩子都會説想當科學家、宇航員、大文學家,孩子們的夢想總是天馬行空,而且他們從沒想過,人這一生並不是所有夢想都能實現。姜波説到自己的夢想時永遠那麼自信、那麼驕傲、那麼幸福,從這個角度看,姜波既不幸又幸運,因為他是一個永遠都長不大的孩子;我們也應該祝賀姜媽媽,是您創造了這個奇跡。
一分錢不花週游五大洲,這事聽起來也夠神奇的,可有人偏偏做到了。
責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