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章:善待大學生基層就業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7日 15:47 來源:《?望》周刊
幾天前,一張鄭州招聘會被大學生將大門擠倒、電梯擠變形的新聞照片,很直觀地刺激着人們的視覺,衝擊着人們的心靈。當下,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求職高峰。據稱,2007年全國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如此龐大的人群集中涌向社會,其壓力確實令人憂慮。
不過,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每年吸納幾百萬大學生就業,其實是有可能的。有關資料表明,所謂大學生就業難,只是東部大城市就業難,進機關事業單位及壟斷行業難。
顯而易見,鼓勵大學生到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去,到農村去,到基層去,無疑是目前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破解大學生就業困境的最有效的途徑。這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
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多年來,不論政府怎樣鼓勵,為什麼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始終難成氣候?有的人甚至寧可在大城市裏零工資就業,也決不到基層去?
有人認為是城鄉巨大差距使然,也有人認為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唸有問題,等等。應該説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以筆者之見,大學生拒絕基層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的確缺少了點兒前輩青年到艱苦的地方去的精神,可“人往高處走”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流動的規律。
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恐怕還得到作為“引導者”的政府身上尋找。我們總説要建立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激勵機制,可究竟拿出了多少具體的鼓勵舉措呢?
的確,自去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後,不少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大學生基層就業優惠政策,如一些地方規定“縣、鄉各類事業單位,有職位空缺需補充人員時,應拿出一定的職位專門吸納這部分畢業生”、“到艱苦地區可提前轉正”等等。在用人體制仍並行“雙軌制”的今天,這些能解決“進編制”問題的政策,應該説對大學生有不小的吸引力,可無奈太原則太籠統了,能否兌現太難確定,以中國目前的現實來看,恐怕很難讓大學生動心。
從這一點來説,大學生能否更多地把基層當作自己就業的選擇,至少在現階段很大程度上可能取決於政府激勵政策的進一步“做實”。比如,承諾多長時間、具體達到什麼標準就可以解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編制,讓到基層去的大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可以與留在大城市的“好處”作一番權衡的好處。只有這樣,基層在大學生心裏才會有吸引力,才會是值得去努力奮鬥一番的地方。而這些,以政府掌握的資源是可以做到的。(林蔚)
鼓勵去基層 陜西建立畢業生基層就業導向機制
專家提醒:大學生就業應看清自己的實力
鼓勵大學生紮根基層 陜西建畢業生就業導向機制
江蘇:今年前9個月有30.5萬名下崗人員再就業
責編: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