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陌生人的微笑你習慣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3日 19:12 來源: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最近一個叫做抱抱團的活動,是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抱抱團簡言之,就是用擁抱的方式向陌生人去傳遞你的溫暖與關懷,但是很多人對陌生人的擁抱是非常的不適應,他們會詫異的走開,甚至有人説,這會不會是性騷擾呢?也正是因為很多人的不適應,所以這個活動現在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已經被叫停了。對這樣一個活動,我們先不去做評價啊,但是它至少給我們提了一個醒,讓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在這個社會當中,已經學到了太多對陌生人的防備,那麼是否需要用某種方式,對陌生人去展示這種善意和溫暖呢?

  我們跟新浪網就聯合做了一個調查,通過3707的調查,就發現有72%,絕大多數的人,覺得應該向陌生人去傳遞溫暖,當然接下去,只有2%的人同意用擁抱這種方式來傳遞溫暖。的確,中國人的社會文化和我們的行為習慣,是比較含蓄,那的如果不用擁抱的話,什麼樣的方式才更合適呢?

  經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更多的人願意用微笑、點頭、問好等方式來表達善意,那麼有超過一半的人覺得,應該去向陌生人微笑,但是接下去問,願意這麼做的人,突降,降為了37%,只有1/3多一點了。那麼真的做的,有多少呢?可能我們沒有辦法做一個詳細、精確的統計,但是從我們的社會經驗來説,真的會去向陌生人微笑的人,是少之又少。

  我剛有孩子,對微笑這個事情,我還做了一番觀察,我發現其實新生兒剛生下來,就會在夢裏微笑了。那麼這樣的一種感覺,這樣的一種本能,為什麼在我們的成人社會裏,被封閉起來了呢?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有人向你展示微笑的話,他是一個陌生人,你又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反映呢?我們在北京的一個電梯裏,做了一番實驗。

  我們的兩名記者帶著攝像機走進了電梯裏,向每一個進電梯的人微笑並問候,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回應。

  記者:

  你好。

  第一次實驗是一名女士,在我們記者友好的打招呼之後,她沒有做出任何反映。

  記者:

  你好。

  第二次上來了一個女孩,也沒有對記者的問候作出任何反應。

  第三次是我們的女記者打招呼。

  記者:

  你好。

  這位男士一下就愣住了。

  記者:

  你好。

  第四次這位男士微微地點了下頭示意。

  記者:

  你好。

  第五次,這名女士最沉穩,對於記者的問候完全不理會。

  記者:

  你好。

  第六次上來一名女士。

  市民:

  沒印象,不好意思。

  記者:

  沒關係。

  記者:

  你好。

  第七次,這名女士看都沒看記者一眼。

  記者:

  你好。

  市民:

  謝謝。

  第八次,上來一名女士,她用笑容和一聲謝謝回應了記者的問候。

  第九次上來一位阿姨,她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友好地並回應。

  記者:

  你好。

  市民:

  哎,你好。

  第十次上來抱小孩的一家人,熱情地回應並與我們的記者交談起來。

  市民:

  我就是想讓孩子坐這個梯子玩,跟叔叔説哪兒聰明,對,這兒聰明。

  主持人:

  你看,十個受實驗的人,結果是分成了4-4-2隊形,有四個人完全沒反映,四個人是愣了一下,作出了回應,有兩個人熱情的回應。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有節,很多人雖然回應,但是會抬眼偷偷看,這兒是怎麼回事,他們為什麼不回應,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我們看接下來的採訪。

  記者:

  剛跟我和您打招呼,您當時什麼呢?

  市民:

  我覺得您喊錯人了,因為我並不認識你。

  記者:

  所以説沒有給我回應是嗎?

  市民:

  對。

  市民:

  當時我想你可能是比如説公關或者是酒店之類職業的,一種職業習慣吧。

  記者:

  剛才想到要給我打一個招呼嗎?

  市民:

  當時想了。

  市民:

  我在回憶,我在哪見沒見你啊?就是挺簡單的,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我就想有可能是熟人。

  記者:

  剛剛我和你打招呼招第一感覺是什麼?

  市民:

  有點猶豫吧,因為我平時見的人也比較多,有可能有我記不住人的情況,有這種可能性,所以我,但是我確認一下,我覺得好像是,因為我記不住人名字有可能,但是不記得面孔應該來説情況比較少,應該來説,我肯定沒見過你。

  主持人:

  大家注意到沒捂著臉走進電梯,記者打招呼,還表示懷疑的這些人,真的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們的笑容其實是非常燦爛的,也就是説用者從採訪這種方式,打破了和陌生人之間的隔閡。

  那麼,為什麼和陌生人之間就不會有這樣的微笑,這樣的笑容呢?他們在闡述理由的時候都説到了一條,就是不習慣和陌生人微笑,那麼我們接下來在更大範圍裏做了一個調查,我們説,如果有陌生人向你微笑、點頭問好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有71%的人,説我馬上會抱以微笑,點頭問好,會有反應。有26%的人,這比例也不少,説這個人是不是認錯呀人了?有2%説的人,你這個人是不是有問題,有毛病吧。

  你看,這三種人其實是非常、接受不習慣和不接受,也就是絕大多數人覺得,微笑其實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那麼更多的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説,如果有一個氛圍,我也會微笑地回應。

  市民:

  因為可能很多人還不贊同這個,平白無故他為什麼要和你打招呼,目前這種社會,人與人之間這種戒備心太多了。

  市民:

  也是有一種從眾的心理,然後大家都不這樣,你這樣就覺奇怪,所以就隨俗了。

  市民:

  主要是一個氛圍,如果大家都這麼做,大家覺得很正常了。

  市民:

  恰恰我們有時候在生活中忽略了這種溝通,或者説我們可能是找不到溝通的方式,向實像對方微笑一下,或者點一下頭都是很好的溝通方式。

  主持人:

  其實説到氛圍這件事情,我想到了非典的那段日子,在那段日走進電梯的時候,雖然我們戴著口罩,但是我們的眼睛會抱以微笑,也許麼那樣危難的時刻,讓我們覺得,我們需要陌生人的支持和鼓勵,那麼氛圍很多時候不是等來的,是要你主動去微笑一下,觀眾朋友,你是不是今天可以嘗試一下,給陌生人一個微笑,相信我,你會覺得自己變得更加美麗。

責編:復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