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布貼
主持人:
無論是養鳥、畫畫、跳舞還是練太極,老年人都想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今天我們也給您介紹兩位,他們找的這個樂子還真搞出了點名堂。
這兩位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81歲的張老和79歲的王老,兩位這是去幹什麼呢?
原來是來看畫展來了。
我們的畫展(今天)最後一天,我們就是想和大家一塊再看看
哦,可不是嘛!兩位原來就是畫展的主角。那咱們就跟著二老一起看看吧。哎?您發現沒有,這些畫怎麼都不太一樣呀?原來都是布貼上去的,是布貼畫呀!您看這眼睛、鼻子,不管多細小的部分都沒有任何用筆畫上去的痕跡。
到這您明白了吧,二老的樂子就是布貼畫,那我們就先簡單給您説説布貼畫是怎麼一回事。布貼畫是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起源於陜北農村,據説在紙還沒有發明出來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布貼畫的雛形。傳統布貼畫使用的布料以及顏色的運用都非常簡單、普遍,而且造型十分簡練,反映的內容大多與農家有關,展現出一種純樸的趣味性。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把它當作晚年的一樂兒。不過,張老和王老的布貼畫卻能開畫展,難道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華安 民間藝術家:
張老的布貼畫和原生態的布貼畫,有一個鮮明的對比性,它主要顯示了張老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城市的一些理念。
我們很準確地講,張老的布貼畫可以把它稱為城市的布貼畫,張老的布貼畫在形式感方面、在體裁方面,都非常廣泛、體裁非常豐富,有建築方面、有中國畫方面,有人物方面、有自然風景方面,有花卉方面,所以它的體裁非常廣泛。這樣他把布貼畫藝術、把布的材料,在他的理念、文化背景裏面發展到一個極致,把各種布的材料的形式都發揮得非常到位,為他的畫的主題來服務。
從簡單純樸的傳統布貼畫到精緻細膩的城市布貼畫,正因為有了不同,二老的布貼畫才被請到了藝術館來展出。很多人前來參觀的人都説,二老用布貼畫貼出了山水畫、國畫等繪畫的效果,讓他們非常欽佩!
王維捷 畫家 :
這種畫呀,張老處理得特別到位,等於説靜中有動。
等於把中國畫裏面有些比較重點的地方,經它體現出來,而且它有虛實一個對比的關係,對我們畫這個山水畫啟發也使挺大的,實際上整塊這是一塊布,他是利用這塊布上面剪了點小樹杈,而且剪的位置特別好,如果要是特別平均也不好看,就失去了那個疏密的關係。
您看,二老的布貼畫吸引了這麼多人前來參觀。雖然展出的地方只是一個社區的藝術館,但是參觀的人卻來自各個地區、各個省市、甚至還有外國人。
參觀者:
原來我也不以為然,不就是布貼嘛,這次當把這麼多作品擺在這之後,我又細細地去看了這個過程,確實跟從前的感覺又不一樣了,覺的二老真是不容易,真值得為他們叫好。
參觀者:
由淺到深、由深到淺、由明到暗,每一幅畫都能體現出一幅美麗動聽的故事來。
主持人:
我們編導在採訪的時候有個小細節,因為怕罩在布貼畫上的塑料膜反光,到那第一項任務就是把很多畫的塑料膜先摘掉了。後來問二老為什麼要罩這層膜,他們説怕參觀的人用手去摸,這樣很容易臟。後來編導回來告訴我,其實參觀者的心態她特別能理解,當時她就特想用手去摸,因為實在是想感受一下,這麼多層的布是怎麼貼上去的,而且表現出的效果還能那麼逼真!別急,我們現在就帶您去看看。
這裡是二老的家,我們趕快請他們揭開迷底吧。
于老:
在這按照這個線條剪下來、剪通,剪通了以後按照後面畫的這個線,按照這個剪下來,用尖兒把它彎過來,剪一下橢圓形的,在剪下來,這就出來一個孔,這不都有線畫的嗎!都這樣套這剪,粘的時候嚴絲合縫,這樣就讓人覺得像刻又不是刻,像剪又不是剪,這是平貼畫的基本功,然後把一隻鳥粘在背景布上,然後把鳥籠子往上套,這樣就是出來鳥在籠子裏。
于老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很難找到他需要的布的顏色,這就需要自己去染。
于老:
染布不是大塊布,這樣染是不行的 ,這樣染用不上,要根據表現的形狀來染,一塊白布兩頭染用來表現門檻,因為光從中間照過,中間亮,兩邊暗.染是按照需要染,不是利用布的情況隨著布定.這就變成主動了,就是想要什麼色兒的布、要什麼樣的過渡,要什麼樣的變化,就隨著我的意思,這是比較難一點的。
傳統的布貼畫都是平貼,很難創造出立體的感覺,這一點,也是張老正在研究的難題。
張老:
物體的表現能力是靠光線的襯托,唯有光線的襯托才能表現出立體,不是靠堆貼、越厚越顯得立體。也就是平面做出來,怎麼能顯出立體,所以就捉摸用光線的統一性、用方向的定向,所有的物體都用光線來襯托。
這幅畫就是張老運用光線的統一性創作出來的一幅《夏日》,光從屋外照到屋裏,各種影子的方向是一致的、紅色的塑料盆因為陽光的照射而發亮,這個筐則因為在影子裏而發暗,光影效果的結合使整幅圖立了起來。
主持人:
別看張老現在説起來滔滔不絕、很輕鬆的樣子,那可是他們花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動腦、動手的結果。不真正喜歡這東西,怎麼可能做得到?不過,那麼多可以學、可以玩的東西,怎麼就看上布貼畫了呢?
二老跟布貼畫的淵源,還得從十幾年前説起。
就是我那個小外孫女她學習手工課,手工課有一個剪紙呀什麼的,我覺得這個東西做成布貼畫很好看.後來我們就給她試著做,小象踩著一個大皮球,結果做出來很好看、效果也好,就是用我們的碎布頭就給它做成了,拿到學校去同學和老師都很欣賞,從此開始我們就想學這個東西,挺有意思的。
二老對布貼畫産生了極強的興趣。為了能夠做好,他們當年七十幾歲的高齡還自學了好幾年的繪畫,提高這方面的素質。尤其是張老先生,他是位做事極為認真的人,一旦他喜歡上某樣東西,就一定要鑽下去。從最初傳統的布貼畫,到用布貼畫臨摹山水畫、國畫、油畫等,再到現在用布貼畫表現空間感,他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然後一個又一個地攻破。特別是最近兩年,張老的選題越來越難,難得讓老伴兒都覺得難以實現。
就説這幅《夏日》吧,原稿是一張照片,畫面和光影效果都非常複雜。因為做這個兩個人還激烈地爭吵過。
王老:
我覺得我們年歲都大了,要做簡單生動的畫面就完了,不要攻那些難關了,我們沒有時間了,他説你要想做好一幅畫因為難就放棄了,那你就叫不做。
最終,《夏日》的難題被張老用兩個星期攻下來了,兩位老人都非常高興。這也成為他們今後創作布貼畫的一個起點,如何把平貼畫更好地變成立體畫。如今,布貼畫已經成為他們生活很大的一部分,他們説不為別的,就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給這種美麗的傳統藝術做點貢獻,給社會再做點貢獻。
主持人:
一邊是兩為80歲的老人,一邊是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布貼畫,老人用他們獨特的思考和靈巧的雙手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布貼藝術也讓老人在晚年重新找到了年輕時的激情和幹勁,這樣多好!
海洋公園
主持人:
海洋公園是香港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它已經有29年的歷史了,但那裏給遊客的感覺卻是常變常新,除了不斷增添的新遊戲和新場館,海洋公園也逐漸樹立起了它標誌性的建築和特色,如果你來到這裡會被它營造出來濃濃的海洋味道所吸引,也會被許多新奇的東西所打動。
一走進海洋公園,迎接你的便是可愛的海獅--威威,作為海洋公園的代言人,他的形象可是無處不在。
山上用植物修剪而成的海馬造型、路邊特製的水母路燈、還有大大的鯊魚頭像和一個個藍色的標誌都給人強烈的信號,這是個充滿海洋味道的童話世界。
海洋公園依海而建,分為山上山下兩個部分,遊客可以乘坐高空纜車到山頂遊玩,纜車不僅是上山下山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更是觀看海景的最佳地點。252輛色彩繽紛的纜車飛翔在南中國海的上空,這也構成了海洋公園的標誌。
除了纜車,用電梯作為交通工具也算是海洋公園的一大發明。這是全世界第二長的戶外蓋扶手電梯,也是除纜車外連接山上山下的唯一交通工具。它共有225米,分為四段,在纜車關閉或者運力繁忙的時候,它能安全的將遊客送到山下,對於有恐高症不能坐纜車的人來説,電梯也是最好的選擇。
海洋公園還有一些很特別的小房子,它們造型可愛且很有人氣,裏面全是售賣零食和冰淇淋的小店!毫無疑問,這家是賣烤魷魚的,這家是賣PIZZA餅的,但這家。啊,難道是賣水母的?
水母造型的吊燈、貝殼形狀的接待臺、海底顏色的地面,原來這是一家水母主題餐廳,在這裡不僅可以享受美食,還能夠近距離觀看水母,如果坐在窗邊,南中國海的怡人海景就在眼前啦。
在海洋公園裏所見到的一切都是絢麗而實用的,路邊的指示牌、地上所繪的路標,細微之處都能顯示出公園的人性化服務。
這棵大樹實際上是一個大垃圾桶,仔細聽,還有人在説話呢,它是一個宣傳分類投放垃圾的環保大使!再看這個大菠蘿,身上密布著的這些白色的小孔,從這裡散發出來的水氣包圍在巨型菠蘿的身邊,在炎熱的天氣裏能給遊客帶來濕潤而清爽的空氣。
海洋劇場被譽為海洋館裏最美的地方,不僅因為那裏有美麗可愛的海豚、海獅,這個依海而建的劇場以蔚藍的南中國海為背景,觀眾在這裡觀看精彩表演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最美的風光。
主持人:
獨特的創意、新穎的設計,不論是在大的設施上,還是在細小的服務上,都能體現出來,這讓人感覺整個公園充滿特色。既然是海洋公園,我們就別只呆在陸地上了,趕快去海底水世界看看,那裏有更多的驚奇。
海洋館裏最神奇的一個地方就是這個以太平洋珊瑚環礁為主題的海底水世界,這裡生長了近3000種色彩繽紛的魚類,還有很多是珍稀魚種。
這些漂亮的魚類生活在一個有幾層樓高的巨型魚缸裏,通過環繞其周邊的通道,人們能從不同角度觀看這些美麗的魚類。頂部的小島風情、遨遊在中部的海洋生物、和最下方被珊瑚礁環繞的海底,共同組成了一個美侖美幻的藍色童話世界。
看!在海葵中穿梭的小丑魚、天生擁有刀劍身型的剃刀魚、外觀特別的珍珠飛燕;還有巨大的海龜、珍貴的蘇眉等等;進入其間,你可以在柔美的音樂聲中,領略這神秘的深海世界。
變化莫測的海底是弱肉強食的世界,那在海洋館裏會不會也出現大魚吃小魚的情況呢?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在這裡,魚的種類和比例有所控制,在保證食物充足的條件下基本不會出現互相攻擊的情況,每天早上都有潛水員定時給這些魚類喂食,吃飽的魚兒基本上是相安無事的。
鋒利的牙齒、威武的身型,沒錯,我們已經來到了海洋公園裏最兇猛的魚類--鯊魚的家。這裡飼養了超過70條鯊魚,大約有十幾種,透過玻璃和這條透明的觀光隧道,人們可以近距離的欣賞這些海洋裏的霸主。
在海洋裏還有一種很小的生物,它沒有腦、沒有眼睛、沒有手腳,靠神經控制全身,這就是水母。您看這些水母配合著燈光、音樂還有特別的視覺效果,仿佛真的置身於“萬花筒”內,各種類型的水母都煥發著異樣的光彩,這就是香港海洋公園新增設的水母館。
水母館佔地面積並不大,但裏面好看、好玩的東西還真不少。在這個多媒體遊戲區域總會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耍,這些遊戲可以讓孩子們學到保護環境和海洋生物的重要性。
香港海洋公園憑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不斷打造新的娛樂項目和服務,讓遊人們只要置身其中,就會感受到如同清新海風拂面般的快樂和欣喜。難怪如今它的人氣指數還在不斷上升,截至今年五月份全年入場人次超過了四百萬,不僅創下歷史新高,還被評為去年世界上十大最受歡迎的主題公園之一。很顯然,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以海洋生態為主題的公園,更是會給遊人不斷帶來驚喜的夢幻之園。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有利於身體健康,比方説研究就表明每天吃一斤蔬菜,得腫瘤的幾率就下降三分之一。蔬菜中有很多我們人體內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但是不知您是否注意過,現在一些蔬菜比起過去是越來越飽滿,可營養價值卻未必比以前高。就拿現在的胡蘿蔔來説,蔬菜種植專家們就對它的個頭兒有點看法。
諾丁漢郡的科朗博公園裏有全英國最大的蔬菜園。過去,菜園負責為紐卡斯爾大公家族提供新鮮的蔬菜瓜果。如今菜園由國家基金會支持,專門種植一些稀有菜蔬。這裡同時種植各類老品種和現代品種的蔬菜,研究人員在這裡把它們進行對比。
過去幾百年中,菜農通過配種,不斷改進蔬菜品種,於是越來越多現代的蔬菜品種出現了。現代蔬菜品種的一大特點就是成熟期非常接近,這為菜農們提供了方便,因為他們可以在比較集中的時間內收穫成熟的菜。另外,抗病蟲害的能力強、産量高也都是現代蔬菜品種的優勢。但它同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消費者對現代品種蔬菜瓜果的普遍反映是:沒味道。
這是當地生長的一種胡蘿蔔,叫“比利時白蘿蔔”,這個品種是1852年從歐洲大陸引進英國的,它的特點是多纖維,嚼起來費勁,但是味道香甜。直到16世紀之後,才有了這種桔紅色的胡蘿蔔,這一品種最早産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桔紅胡蘿蔔糖分大,吃起來汁多。而現代配種出來的胡蘿蔔外觀好看、個頭大、顏色鮮艷,但是水分太多,沒有味道。特別是買賣蔬菜都按重量計算價錢,水分多對菜農有利,消費者就要做點犧牲了。
主持人:
許多菜農因為老的蔬菜品種收成小而不願意種植,時間長了,很多蔬菜的品種人們就淡忘了。像剛才説的那個白色胡蘿蔔,現在基本上在市場上就看不到。可是它的營養價值高,很有保留的價值,於是科朗博公園的菜園就承擔起了這項任務。
過去30年裏,兩千多個品種的蔬菜已經絕跡,因為菜農們已經不大喜歡種植收成小、投入高的老品種了。科朗博公園菜園的另一項任務是保護瀕危蔬菜品種。
奈爾 波提斯 科朗博園首席園藝師:
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的話,英國的植物基因資源將受到嚴重威脅,人們現在也許還意識不到這一問題的緊迫性,以為沒有某些品種也沒問題,但是一旦絕種 可供配種的基因就越來越少,嚴重威脅新品種的開發培植。
與此同時,當地一些菜農打破一貫的思維,開始看好這些瀕危蔬菜品種的市場。
東安格利亞是英格蘭主要的蔬菜産地,年産3.7萬多噸蔬菜。湯普賽特是英國最大的胡蘿蔔種植者。他這裡種的絕大多數是現代品種的胡蘿蔔,不過他也專門種了一些老品種。
賽爾蒙特 湯普賽特 胡蘿蔔種植商:
這個沒有那個長得好,不過兩個顏色都已經紫透了 ,你看!據説這些老種子長出來的胡蘿蔔對健康更有益,吃起來更有胡蘿蔔味,這個新品種可比不了.
紫色胡蘿蔔是15世紀時英國各地主要種植的品種,如今一家大型超市集團決定再次將紫色胡蘿蔔提供給消費者。由於種植者少、味道好、更營養健康,紫色胡蘿蔔目前在英國供不應求。
主持人:
因為不能帶來足夠的利潤,一些蔬菜被淘汰出菜園子,幸好科研人員認識到它們的價值,將這些物種保留了下來。但現代人消費越來越理性,對餐桌上的東西更是要求營養,所以眼光敏銳的菜農抓住了這個機會,先行一步把這些瀕危蔬菜請回菜園,於是贏得了市場。而對於瀕危蔬菜來説,這可能也是一種更好的保護。
主持人:
節目最後與您共享我們的創意徵集。天津觀眾張立煒給我們來信説,他想提一個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就是大街上的助力車急剎車時,總會發出十分刺耳的聲音,讓人很難受。他想能不能在助理車的閘上安裝一個濾音裝置,能將尖銳的噪聲過濾掉,甚至轉化為悅耳的聲音。
這個想法實際不實際先不説,首先敢想就是好的,説不定哪一天刺耳的剎車聲真能變成彩鈴。生産助力車的廠家也可以考慮一下這個點子,沒準就是商機。
好的,如果您有什麼好的創意和發明,歡迎您跟我們聯絡,讓更多的人分享您創意的快樂。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