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戶外運動,探險遊還是冒險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0日 19:27 來源: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

  主持人:

  節日期間,一系列由於參加了野外探險活動而導致的險情引發了對一個群體特別的關注。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險情都有哪些?比如9月29號,西南交大有三名學生,徒步穿越了四川的四姑娘山,當時發生了意外,一個大學生掉下懸崖,不幸遇難。10月2號,一名登山者在浙江溫嶺一個山頂被睏了15個小時,後來經過直升機的營救,所以他才脫險。還有在10月3號,5名外出遊玩的大學生,被上漲的海水圍困在廈門鼓浪嶼附近的一塊礁石上,最後經過當地海警和漁民的搶救後才脫險。

  那麼,這是一群野外運動的愛好者,他們還有一個特殊的名稱,有人管他叫做“驢友”,哪兩個字呢?這兩個字。為什麼叫做“驢友”?因為他們經常是背著揹包共同出發,到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説沙漠,還有峽谷,包括一些險嶺。他們在進行這些旅行的時候,往往安全問題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

  他們這些人在旅行的過程中,曾經遇到哪些困難呢?我們就聯合新浪網做了一個調查,有一千多名“驢友”參與了我們的調查。曾經遇到過迷路的情況,體力不支,給養不足,遭遇自然災害或者惡劣的天氣狀況,意外受傷,還有通訊失靈種種情況。調查結果還是挺讓人吃驚的,因為您猜有多少?有75%的戶外探險者都曾經遭遇過或這或那剛才提過的險情,這不可是一個小的數字。由此可見,説“驢友”遇難、遇險並不是一個個例,因為剛才我們看到他們存在種種的情況,應該説他們或者輕則被困,重則有可能出現傷亡的情況。“探險”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因為你要探的是險,風險本身是存在的,這是客觀情況。除此之外,在之前的準備不足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呢?在十一以前,我們的記者就曾經對於準備出發的“驢友”進行過一次採訪,一起來看一下。

  十一前夕,記者來到北京朝陽區的一家戶外用品專賣店,店裏負責人介紹近來購買戶外用品的顧客每年比平時多了一百人左右,這對夫婦準備和朋友翻越雲南和亞丁等地的山峰。

  記者:

  事先有沒有做過專門的適應性訓練?

  市民1:

  沒有,問題不大吧。

  市民2:

  我覺得開車肯定不成問題。

  不僅如此,他們還沒有學習相關的急救知識,更沒有考慮通過4800米高山時缺氧的隱患。

  市民3:

  氧氣袋還是沒有必要的。

  記者:

  (同行的)其他人有沒有去過海拔這麼高的地方?

  市民3:

  我不太了解。

  與這對夫婦相比,這位也在挑選行裝的徐先生準備得要更充分些。他這次行程近13天,徒步穿越6座山峰,為此他和同伴準備了近六個月,包括事先打狂犬疫苗等等。儘管要穿越這麼多山峰,他們並不打算請一位當地的導遊。

  市民4:

  因為我們覺得如果找導遊的話,可能會太容易了。

  主持人:

  探險者通常會這樣想,如果什麼都準備好了,也有導遊,路上的一切都是安安穩穩的,那還有什麼險可探呢?這是他們普遍的想法。話雖然是這麼説,但如果就像剛才接受採訪的那對夫婦一樣,對探險路上的一切都缺乏準備的話,那麼與其管這次旅程叫做“探險”,還不如管這次旅程叫做“冒險”。對於這些“驢友”來説,在出發之前,他們都會在哪些方面做準備呢?我們接下來一下調查。你看,出發前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是有了解的,90%。還有出發前對目的地的地理環境狀況有了解,67%。會了解當地的天氣情況,58%。還有是否會找當地人做嚮導,有64%。從結果看,應該説是比較樂觀的,但是還有一些戶外運動者可不是像這些人一樣,他們在出發前是不怎麼做準備的,而我們説在出發之前,多做一些準備工作,那麼在旅途中就會多一些安全的保障。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發生在今年“五.一”時候的一個案例。

  2006年5月3日,一個徒步穿越內蒙庫布齊沙漠的自助遊小分隊在沙漠腹地遇險,一位27歲的女隊員小倩在暈倒之後,由於沒能得到及時地救助,最終不幸死亡。事後人們從小倩的博客中了解到,當時她的體能狀況並不適合參加這樣的沙漠徒步探險,只是由於她的強烈堅持,直到出發前的最後一刻,才被選為正式隊員。堅持要挑戰自我的小倩和她的同伴在進入沙漠的第二天遇到了猝不及防的高溫天氣,50多度的高溫炙烤,讓體力不支的小倩突然暈倒在地。同伴們馬上搭起涼棚,用各種方式讓小倩降溫,同時打電話向遠在北京的“驢友”求援。北京的“驢友”孫宏濤聽説小倩的情況後,馬上報警,但是報警並不是預想的那麼順利。

  孫宏濤 驢友 北京阜外醫院醫生:

  我就直接用手機撥110,打到這些電話,因為庫布齊沙漠處在交界的地區,對我們來説,一個外地遊客,對周圍的地理很不熟悉,甚至都説不清楚我們在哪,無法準確告訴(警方)我們的位置。

  此時隊員自己所帶的食物、水和藥品都很缺乏,手機信號又不好,加上遲遲聯絡不上外援,小倩已是命若懸絲。八個小時候,救援的當地醫生終於趕到事發地點,確認小倩已經死亡。

  主持人:

  對於探險這種活動來説,任何一個小小環節的紕漏,都有可能導致將來有可能發生的危險。接下來我們就聽一位多次曾經參加過救援活動的探險專家,他是怎麼説的。

  王力軍 中國定向運動學會、無線電運動協會:

  每次出現情況的時候,都是自認為很了解的,但是到了野外之後一看,跟自己想象的,和自己了解的還是不一樣。我們都説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知己,你自己到底有一種什麼樣的身體狀況,你的身體狀況適合在什麼樣的地形和環境中活動?哪些地形環境不適合?沒有了解,沒有切合實際的地去了解當地的情況和你自己。還有知彼,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的環境的惡劣情況嗎?你知道你到當地之後,什麼情況下,你能夠高高興興、順順利利、安安全全地能夠完成這次戶外之旅呢?不了解。所以最基本的這兩點沒有了解的情況下,那麼這出行是非常不穩定或者是不安全的。

  主持人:

  專家強調要知己知彼,我們在這裡強調要注意事前和事後。事前要做足了準備,那麼事後萬一要發生了一次意外情況的話,你了解當地的救援措施嗎?我們對此做了一個調查。出發前您是否了解當地的救援能力怎麼樣?不太了解,67%。比較了解16%,完全不了解,16%。非常了解,1%。由此可以看到,有八成多的“驢友”在出發之前,對目的地的救援能力怎麼樣是不大了解的。我們都知道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去找警察,但是要知道“驢友”們去的往往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在那裏別説警察了,什麼人都不可能迅速趕到,對於這樣情況的發生,他們到底有多少心理準備呢?接下來我們就繼續看小倩這個案例。

  庫布齊沙漠的名字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當地人也很少敢於穿行。5月3日,位於沙漠北邊一百公里外的杭錦旗公安局接到遊客沙漠遇險的報警電話後,無法確定遇險者的準確位置,公安局也沒有配備GPS定位儀,只好在趕往沙漠腹地的途中,打電話讓離沙漠最近的塔拉派出所,先去借能確定遇險者的GPS定位儀和能進入沙漠的交通工具。塔拉派出所,包括所長在內只有6名警察,但是它的轄區卻有兩萬平方公里大。

  公安人員:

  一個是組織駱駝,二一個在那個景點,有兩輛2020改裝成的越野車,我們準備開這個越野車進去,在考試的中間不到一公里,這個車已經高溫高的再不能往前開,車溫已經到100度,開鍋了。

  越野車不能開,所長只能找牧民組織駱駝,警方再次兵分兩路,一路用駱駝運載救援物資,一路不得不實施步行的沙漠救援方式。筋疲力盡的救援警方,在行進了8小時後,終於找到了遇險隊伍,而此時,遇險的小倩早已不治身亡。

  王力軍:

  戶外愛好者去的地方都是偏遠山區,因為自然景色最好的地方,都是人跡最罕至的地方,這是一個取向的問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我們的救援體系,或者説公安、森林消防等等救援體系最薄弱的地方。

  主持人:

  “探險”,顧名思義,必然要面對風險,但是探險卻決不等於冒險。如果我們在事前把準備活動做得很充足的話,還是可以把這個危險系數降到最低的,對此,很多“驢友”也已經意識到了,比如説他們曾經留下這樣的留言,“我們每次出行都應該選擇安全的路線,我們不做冒險遊戲。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相應的責任,我們要為自己的親人負責,家庭負責,我們也要為關心我們的人負責。”

責編:復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