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環球360):
主持人:
十一黃金週到了,平日裏朝九晚五辛勤工作的人都希望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假日裏度過不同以往的七天。我們節目也特別精選出一些有意思的創意故事,製作了不同與往日的系列節目,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創意的來歷,和它們的精彩之處。今天給您奉上的這期節目有點像變魔術,生活中您最常見的每家每戶都有的日用品和小東西在這裡表演了一場變身秀,而且“變化”得意想不到。現在就跟我一起踏上精彩的變化之旅,一起去感受這些奇妙的變化,探究變化背後的秘密。
玉米變襪子 大豆變衣服
看看穿在美國小姐腳上的這雙襪子,它可是用玉米做成的。美國一家公司突發靈感,從玉米仁提取纖維製成的襪子、帽子等紡織品。這種玉米産品從顏色和品質上看絲毫不遜色于傳統紡織品。公司方面表示,他們用玉米還可以做更高檔的紡織産品,就是做晚禮服也沒問題。
沒想到吧,玉米除了吃還有這麼大的作用。其實玉米經過深加工後,除了可以製成衣服、被子,還可以做成各種瓶子、盤子,甚至是光碟……總之,原來化纖和塑料能幹的事,現在玉米也都能勝任,甚至做得更好。而玉米製品最為誘人之處在於玉米有著優異的環保和節能功效。我們來看一個由玉米材料製成的飲料瓶的降解過程(展示),埋在土壤裏的飲料瓶在75到80天內很快降解,變成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而肥料被植物吸收後,經過光合作用又可變成聚乳酸的起始原料澱粉。在這種週而复始的循環往復過程中,廢氣排放被大大降低了。
大豆是中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在東北、華北平原廣泛種植。大豆不僅産量高,而且富含蛋白質,就連榨過油的廢料“豆粕”中也有比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如果把作為廢料的豆粕中的蛋白質提取出來去紡絲,不是可以變廢為寶了嗎?經過科技人員十年的努力,終於從100公斤豆粕中提取出40公斤蛋白質,並製成可與蠶絲相媲美的大豆纖維。這是唯一一種由中國人自主開發的纖維。
大豆蛋白纖維發明人 李官奇:
這些都是用大豆纖維生産的,無論是毯子,還是內衣,只要是人造纖維能造的,大豆纖維都能造。
大豆纖維具有羊絨般柔軟的手感、蠶絲般柔和的光澤、還有棉的吸濕和導濕性、羊毛的保暖性,因此被成為“人造羊絨”。它還可以和其它纖維混紡或交織,開發出更豐富多彩的紡織品。而在大豆蛋白纖維生産過程中,所使用的輔料都無毒,提取蛋白後留下的殘渣還可以重新回收作為飼料,整個生産過程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比起普通的化纖産品,大豆纖維的生産成本降低了30%—40%,大豆纖維製品的價格也比普通産品要低很多。
土豆變筷子
田亞鑫 小學學生:
非常的好吃,味道美極了!
小姑娘這麼信誓旦旦地在説什麼好吃的呀?不會是它吧?可是筷子怎麼能吃呢?告訴您吧,因為它是土豆做成了,當然能吃了!
贏加 小學學生:
看見了薯條,就想薯條是細細長長的。它是用土豆做的,特別像筷子,不如我們用土豆來做筷子吧。大家都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開始動手了。
能吃的土豆筷子,創意真不錯!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順著這個點子邊玩邊幹,還真讓他們做成了。您看,除了原材料是土豆以外,外形上和普通筷子沒什麼兩樣。不過,這土豆筷子能好用嗎?
嚴麗瓊 指導老師 :
放入適當比例的麵粉和糯米粉所做出來的筷子,強度、韌性能夠使它作為筷子來使用,我們經過反復實驗,才能製作出這樣的筷子。
這樣的又能用又能吃還能節約森林資源的筷子,您想不想試試呢?
主持人:
金黃的玉米搖身一變成了白色的襪子,圓圓的大豆成了細細的纖維絲,連大塊頭的土豆也變成了靈活的筷子。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對生活細緻而又與眾不同的觀察,這讓很多司空見慣的東西,有了無數“變化”的可能。
磁帶變衣服
這位女士名叫桑托羅,她手裏頭忙的可不是普通的針線活兒!您看見縫紉機上的這塊面料了吧,它叫“聲波織物”,是桑托羅的得意之作。穿上“聲波織物”做的衣服,感覺就是不一樣!
“聲波織物”發明者 桑托羅:
當人們知道它(聲波織物)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時,他們就徹底地喜歡上了這個把聲音穿在身上的主意。
“把聲音穿在身上”?這是從何説起呢?原來這“聲波織物”就是把廢舊的磁帶和普通的織線編織到一起,混合成一種全新的、可以聽得見聲音的織物面料。您瞧,只要用經過改裝的隨身聽在這面料上輕輕摩擦,靠著磁帶本身具有的磁性,面料就能發出聲音來!
其實,桑托羅很早就有了發明聲波織物的想法。在第一次用磁帶進行編織之後,桑托羅發現標準的磁帶能夠完美的契合織布機對織線的要求,隨即決定嘗試用磁帶和其他各種織線進行混合編織。這一大膽的嘗試産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結果:一種柔軟、耐用並且防水的面料就此誕生了。
目前,這種新奇的織物面料吸引了一大批時裝界和汽車製造業的人士。儘管事實上這種面料並不能産生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只是能發出一些斷斷續續的聲音,但是它的流行風潮還是很快就席捲了時尚設計界的各個領域。
口香糖變貼畫
被人嚼過的口香糖除了背負城市牛皮癬的惡名之外,難道真的沒有用武之地嗎?看了美國人傑米 馬拉西尼的口香糖藝術品,你就會得到答案了。
這幅名為“鬱金香”的畫就是用200多塊嚼過的口香糖製成的,仔細看,上面還留著藝術家的指紋呢。
馬拉西尼用口香糖進行創作已經有17年了。起初家人和朋友並不理解這個怪異的想法,但是現在他們都被馬拉西尼的藝術打動了。就拿這幅“婚禮日”來説吧,上面的口香糖出自160個人之口,不知道馬拉西尼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創作這幅畫的。
因為大部分是用自己嚼過的口香糖作畫,而且只能利用業餘時間,所以馬拉西尼的口香糖藝術品創作速度非常慢。這幅“舉小棍的手”花了5年的時間,用了4000多塊口香糖,上面的小人就是馬拉西尼和他的妻子。
到現在為止,馬拉西尼一共創作了30多幅口香糖藝術品。
把口香糖變成藝術品,或許有人會覺得不太衛生,但這個奇特的創意卻受到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還有不少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要,馬拉西尼製作了幾個口香糖套裝,把繪有草圖的紙板、精心搭配的口香糖和噴漆罐打包出售,讓普通人包括小朋友也能自己動手製作口香糖藝術品。
手機變向日葵
您有沒有想過買回來的冷冰冰的電子産品會是一個有生命的載體?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里正在舉辦一場名為“電子産品循環再生”的展覽,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英國華威大學設計的神奇手機。神奇的手機看上去並不特別,只是手機外殼上印著滿朵的向日葵,鮮艷的色彩彰顯手機的活力。但是如果把手機外殼埋到土中,過幾週以後您則會欣喜地發現,在手機的墓地上會開出一朵金色的向日葵!(添加神奇的音效)這不是只有在科幻小説、童話傳説裏才會出現的故事嗎?難道是哈利波特變的魔法嗎?
“向日葵”手機發明者 彼得 莫理斯:
簡單地説,它是裏面放著一顆種子的可降解手機外殼,當手機壽終正寢你想扔掉的時候就把外殼埋在土裏,然後它就會自己降解,你則會得到一株向日葵。
普通的手機塑料外殼不能進行生物降解,填埋後數百年還是完整一塊。而這種手機外殼是由一種可生物降解的聚合材料製成的,外殼上的漆也是可以降解的。另外,上面還有一個透明的小圓窗,裏面裝著矮株向日葵的種子。種子密封在小孔裏,不會發芽。使用這款手機的人換新手機時,只要把手機殼拆下來埋進土裏,幾天后,外殼生物降解,種子就會發芽。降解後的物質還會釋放出硝酸鹽,給植物生長提供養料。幾個月後,花盆中就會長出這麼一株生機勃勃的花了。
不光外殼可降解,連內核都是“純天然”的。你能想象手機電路板,和我們平時吃的麵條用的是同一種原料嗎?當然電路板的原料不是美味的意大利面,而是100%的天然澱粉。除了天然澱粉,大豆,甚至是雞毛也可以用來做手機的電路板,“環保型”電路板一遇到水就分解開來,這樣,手機各個部件很容易拆卸下來,之後剩下的金屬和玻璃材料也就能輕鬆被分揀,等待再循環處理。被廢棄的手機不但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還能對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種在土裏就能長出向日葵的手機改變了我們對於手機回收的老觀念。
主持人:
磁帶、口香糖、廢舊手機,這三樣東西的變身是不是有點“灰姑娘變公主”的藝術感。看著好看,這也是解決這種頑固型廢棄物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嘛。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更好的方法,那就是讓這些廢棄物重新發揮作用。
酸奶盒變傢具
在英國西約克郡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理查茲夫婦經營著一家櫥櫃製造公司。夫婦倆都很喜歡喝酸奶,另外,他們還崇尚綠色環保。過去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喝酸奶和崇尚綠色環保對於他們的櫥櫃製造事業究竟意味著什麼,直到有一天......不知道回收材料究竟去了哪的理查茲夫婦開始設想:如果找到了這些材料,經過特殊處理後,或許就可以用它們來做櫥櫃,到時候再開設一個展示間,專門用來展示這些“綠色”櫥櫃。經過幾番嘗試,理查茲夫婦當初的設想變成了現實。你看,這個很像大理石材料的櫥櫃,可是全部用處理後的酸奶盒子等回收材料製作的。櫥櫃板的製作用了玻璃瓶的原料,而櫃臺的製作則是用了淘汰的咖啡杯,廢棄的手機面板也成了紋理獨特的櫥櫃材料。成果很完美,過程也並不複雜:首先將酸奶包裝碾碎,鋪在一個平板模型中,然後用高溫高壓的機器將這些碎末壓成板材。然後這些光滑、高密度的板材就可以像木材一樣製作櫥櫃了。這些板材可以被鋸開、鑽洞,甚至還能用膠水粘合,而價格只有其他材料的一半。漂亮的外觀,低廉的價格,使得這種“綠色”板材很快引起了政府機構和民眾關注,一些大學也已經向理查茲夫婦倆下了定單。
鐵軌變公路
在英格蘭北安普敦郡一條廢棄鐵軌上,橡膠路面的鋪設已經完成,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車輛行駛試驗。這是世界上第一條使用舊輪胎製造的橡膠公路。
這些像積木一樣拼接起來的橡膠板是用廢舊輪胎加工而成的,可以使用15到20年。橡膠板之間採用鎖扣式設計,使用方便快捷,一天可以鋪設1公里的路面,比傳統的水泥或者柏油路面快幾十倍。這種橡膠道路方便拆卸,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時拆除,重新變成火車道,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鋪設成一條應急道路,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
橡膠道路的另一大優點是成本低廉。在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平均1英里路基使用了35萬多條廢舊輪胎(換算成公里),成本約為140萬英磅,而一條常規的3 車道高速公路每英里就需要花費2800萬英磅(換算成公里),是橡膠道路的20倍。
其實這種鎖扣式的橡膠板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鐵路道口,它能夠提高汽車通過道口的速度,減少火車與汽車相撞的事故。為了把這項技術應用於整條鐵軌,holdfast公司已經研究了十幾年的時間。提起橡膠道路的優點,holdfast公司的項目經理史密斯是如數家珍。
彼得 科特斯 史密斯Holdfast Level Crossings Limited:
關於(橡膠)道路我們已經探討了15到20年,我們這裡沒有磨損的問題,沒有水泥路面的坑洼和裂縫。這是橡膠接橡膠的,車子開在上面非常安靜,但你又不會碰到在柏油路面上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
橡膠道路試驗是由英國廢品及資源行動計劃署(WRAP)資助的。這是英國政府支持的一個非營利性環保機構。計劃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橡膠道路的支持是基於這項計劃的環保價值。
英國廢品及資源行動計劃署 史蒂夫 懷特:
從環境的角度來説,我們認為它的好處是廢舊輪胎將不會直接送去填埋,也不會被扔在小巷裏。它們還有潛在的回收利用價值,能變成有用的産品,能做成有用的終端産品。
橡膠路面在達到使用年限後還能再收回利用,能最大程度地減輕對環境的危害。目前,英國境內共有9000英里(換算成公里)廢棄的鐵軌。許多地方政府都對橡膠道路的計劃表示出了興趣,準備實行該計劃。holdfast公司也表示,他們的橡膠道路已經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成功通過了測試,希望能在英國得到大規模應用。回收利用廢舊輪胎的方法很多,但經濟效益最佳,與環境親和性最好的應該算輪胎翻新。舊輪胎的翻新再利用是國際公認的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的主要途徑。據專家介紹,輪胎成本的70%在胎體上,磨損的只是胎面。如果每條輪胎翻新3~4次,能頂2~3條新輪胎使用,大大降低成本,節約資源。
即使是完全報廢的輪胎也能有用武之地。這種新型枕木是用再生橡塑複合材料製成的,它的原材料就是廢舊輪胎、廢油漆、廢塑料,但是用這種材料製成的枕木,比傳統的枕木彈性更好,而且“壽命”更長。這種彩色彈性地磚也是用廢舊輪胎經過機械粉碎後加工而成的,它的質地柔軟,富有彈性,具有防滑、緩衝、減震作用,非常適合於公共場所、運動健身場所和休閒娛樂場所。
主持人:
以上介紹的變化主角都是您經常接觸的事物,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它們多變的可能。這些意想不到的變化真的很像變魔術。不過“變”中沒有魔法,不需大師,你完全可以成為這些震撼“變化”的締造者。接下來給您介紹的一組“變化”和上面的有些不同:講得是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完全不相干的事物,卻在創意中相互融合起來。
步槍變吉他
吉他,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可是接下來這把産自哥倫比亞的吉他您一定還是頭一次看到。從遠處看,你一定認為這是把步槍!走近了仔細端詳,咦,這模樣倒有幾分像是吉他!沒錯,這不是普通的吉他,而是由AK47自動步槍改裝而成的。你看:槍管變成了電吉他的指板,而彈夾上裝上了音量控制旋鈕,槍托則變成了音頻線的插孔。這個步槍電吉他不僅樣子新奇,而且音質一流!
步槍吉他的創意來自波哥大音樂人西塞 洛佩茲,雖然這個想法在別人看來有些異想天開,不過洛佩茲還是執著地找到了吉他工匠帕雷德斯,將創意變成了現實。
路易斯 阿爾博多 帕雷德斯 步槍吉他工匠:
他(洛佩斯)來到我這裡,講述他要把步槍改造成吉他的想法,最初我覺得這是個荒謬的,瘋狂的主意,但是後來仔細分析之後發現,這個主意可行。我們可以做出來。(步槍吉他)
洛佩茲從小在戰火的陰影下成長,他深知,在動亂不止的哥倫比亞,人們非常渴望和平。為了傳達民眾的這種心聲,洛佩茲將具有毀滅性的槍支變成了傳遞音樂的吉他,他期望著能夠徹底改變槍支的作用,使它們從殘酷的武器變成能給人們帶來美好享受的樂器,從而呼籲人們放棄屠殺,追求和平。
音樂家 西塞 洛佩茲:
在2003年發生的一場酒吧爆炸事件中,我看到很多士兵挎著步槍從眼前經過,就像樂手挎著吉他一樣,但是兩者傳遞著不同的信息。
在親眼目睹了這場爆炸事件後,洛佩茲決定把兩支步槍改造成電吉他。經過改造,限量版的奇特樂器“槍吉他”終於新鮮出爐了,無論從音質還是外觀來看都是無可挑剔,因為步槍吉他的意義特別,也成了歌手們爭相收藏的目標。 洛佩斯希望一些世界著名的音樂人能來演奏他的步槍吉他,利用音樂傳遞和平。
洛佩茲父親:
我覺得西塞作為一個藝術家改造出的步槍吉他寄託了一種思想,通過它(步槍吉他)向全世界傳遞一個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平息那些好戰的靈魂,讓世界變得盡可能的和平。
洛佩茲決定將兩把步槍吉他中的一把作為禮物贈送給聯合國,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保存。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或了解步槍吉他的存在,喚起人們心中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使命感。通過這種方式呼籲人們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讓和平多一點,戰爭少一點,藝術多一點,災難少一點。還記得英國著名搖滾歌手約翰 列儂説過的一句話嗎:“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暴力,大家都舉起吉他該有多好。”
白天博物館 夜晚變酒吧
博物館和酒吧,一個靜一個動,一個莊嚴肅穆一個活色生香,一個屬於白天一個屬於夜晚。你可能要問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的地方,幹嗎要扯在一起説呢。誒,今天我們要説的這個地方就讓這兩件事情有了聯絡。在上海的街頭看到這麼一個巨大冰塊狀的建築,好奇的我們當然不會放過一探究竟的機會。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以琉璃為主題的酒吧,通體透明的外墻是用一萬兩千塊琉璃磚搭建起來的,從出口沿著一條狹長的走廊進去,才發現這裡真的是一個琉璃的世界。透明的背景墻、吧臺、酒杯、餐具,全部是琉璃打造的。就連衛生間也儼然是美輪美奐的琉璃世界。
不過,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酒吧還暗藏機關。四週的墻上挂著展櫃,在幽暗的燈光下,裏面擺著的物品無法辨認清楚,湊近一看,是琉璃藝術品。原來這個琉璃房子還是一個博物館,晚上的酒吧在白天是展覽琉璃藝術品的場所。但是,同一個場所是怎樣在博物館和酒吧的角色之間自由轉換的呢?
琉璃博物館館長 余為彥:
白天我們有很多的作品陳列,到了晚上會下降到桌子下面看不到,還有整個的燈光。白天就是展覽的燈光,到了晚上會有一些比較神秘的光線出來,你剛剛看到的琉璃墻白天它的顏色很淺
到了晚上會變成有一點點紫色。
博物館設計了一套可以升降的展櫃,到了晚上,玻璃展櫃在電動裝置的控制下慢慢下沉,上面擺上蠟燭,打上投影,就變成了一個吧臺。看不出來吧,這幾個吧臺也都是由展櫃變成的。我們印象當中的博物館通常都是比較清靜、嚴肅,陳列事實,儘量避免渲染。而這裡卻充滿了聲音、音樂,以及活動的影像。博物館通常白天開放,晚上關門,而這裡一天都開著,白天有白天的樣子,晚上有晚上的樣子。白天的博物館吸引的是藝術品的欣賞者,而晚上的酒吧向所有熱愛生活的人敞開。精靈般的琉璃藝術品與咖啡的幽香和悠揚的新民樂交融在一起,向人們訴説著藝術的魅力。除了跟更多的人分享琉璃藝術,店長更希望把藝術與美學注入日常生活中,改變大眾對文化的態度。而博物館和酒吧的結合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主持人:
説了這麼多“變化”的故事,您有什麼啟發?在這些精彩的變化之中,有些是完全逆向的變化,有些是前所未有的角度,但是變化總有一個基本前提:萬物皆有聯絡,在“相連”的基礎上演變著千姿百態的變化,這些“相連”或許明顯或許隱約,需要善於發現的眼光,需要顛覆性的思考。變一變角度,變一變思維,變一變觀念,變一變,生活才更美好。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