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環球360):
蜜蜂與藝術的結合
主持人:如果你去烏克蘭,可能會覺得有些吃驚:那裏可是全民愛蜜蜂。説到這喜愛的程度,我們來舉個例子,據説總統尤先科在基輔郊外的別墅花園裏就擁有自己的蜂場,飼養有80群蜜蜂。從孩童時代起,尤先科就喜愛蜜蜂,而且總是親自飼養,不讓他的家人和傭人插手。怎麼樣,從這你就可以一窺蜜蜂在烏克蘭受喜愛的程度了吧。現在烏克蘭是世界第五大蜂蜜生産國,年産蜂蜜5萬噸。但愛蜜蜂愛蜂蜜的烏克蘭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獨具創意,用蜂巢和蜜蜂來做畫,竟然將蜜蜂與藝術完美的結合起來。
祖布是烏克蘭的一名養蜂人,與蜜蜂為伴已經十多年了。每天繁忙的養蜂工作讓他的生活很是辛苦。但祖布又能在苦中做樂,因為除了是養蜂人,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畫家。他説,是蜜蜂給了他創作的靈感,讓他能突發奇想,用蜂巢和蜜蜂入畫,將養蜂業與藝術創作完美的結合起來。
説到這個創意,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祖布偶然把用來畫畫的一片木板落在了蜂箱裏,等他發現回來取時,蜜蜂已經開始在上面安家駐巢了。看著蜂巢在木板上構成的奇妙形狀,聞着蜂蜜和木板混合散發出的甜香味道,祖布的創作靈感被激活了。從此,他開始潛心研究以蜂巢做畫。
這就是祖布的蜂巢畫,通常他先在木板上設計一個圖案,然後讓蜜蜂在需要的位置駐巢。説是蜂巢畫,但有時祖布也歡迎他的小蜜蜂參與進來。他戲稱,自己的蜜蜂都有藝術天賦。
養蜂人與畫家 祖布:
這是一串風鈴,花從上面垂下來着夏日的樂章,這裡是河流水流的聲音將和蜜蜂的嗡嗡聲相互輝映。蜜蜂不會離開,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了。
看著這些美麗的蜂巢畫,在感嘆之餘,你也許會好奇,祖布怎麼知道蜜蜂會不會聽從他的安排呢?還是讓祖布自己來揭開謎底吧
養蜂人與畫家 祖布:
蜜蜂對我的安排會很高興,如果它們不願(被安排在某個位置上),它們就會蟄我。這就表示它們不會按照我説的去做,(但總的來説)我們的合作很友好並且按部就班。
蜂巢畫不但畫面構思奇特,還因為蜂蜜的香味以及蜜蜂們嗡嗡的叫聲,讓畫真正和自然融為一體。祖布現在每週都會創作一幅蜂巢畫,他的畫經常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展出,並且每幅的售價都高達500美元。祖布説,他最開心的事就是別人欣賞他的畫作並且能買回家,因為買一幅蜂巢畫回去,就如同把大自然帶回了家。
主持人:如果有機會去烏克蘭旅游,我也要去買這麼一幅蜂巢畫,人們都説,藝術品是自然與生命的再現,但現在想想,其實鮮活的生命就是最珍貴的藝術品啊!
條型碼大變身
主持人:
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從問世的時候開始,就保持着一成不變的標準外觀。比如打印在無數商品上的條型碼,永遠是方方正正的,好象從來沒有改變過形狀。為什麼條型碼就一定是這個樣子呢?一個日本的設計團隊告訴我們:那可不一定,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創意吧!
無論在超級商場還是在雜貨店,當我們把選購的商品送到收款臺時,收款員將每件商品上的條型碼用收款機掃描儀掃過之後,收款機即刻就可打印出帳單,免除了收款員繁瑣的計算和顧客等待的煩躁,條型碼技術對商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給每一個去商場購物的人帶來了方便。無數商品上都打印着條型碼,就像他們與生俱來的印記。我們生活在形形色色的條型碼中,可是,我們卻很少注意條型碼的存在,因為它們實在是普通得沒有吸引人們眼球的靚點,印象中,條型碼總是方型條狀設計,仿佛從來沒有改變過形狀。為什麼條型碼就是這個樣子呢?在日本,就有這樣一個設計團隊告訴我們:條型碼也可以好玩起來。
設計師玩轉創意,給條型碼安上全新的造型,設計成不同的圖案。雖然變身後的條型碼依然都是由傳統的黑線條組成,但是各種各樣的圖案讓人看了都會忍不住喝彩:“原來條型碼也可以這麼花哨啊?!!”而且還可以按照産品的分類為不同商品設計出量身打造的專屬條型碼。
産品:麵條 條型碼:麵條圖案
産品:雨傘 條型碼:雨傘圖案
産品:游泳物品 條型碼:海洋圖案
産品:炊具-鍋 條型碼:炒鍋圖案
産品:護膝繃帶 條型碼:護膝圖案
你看,這裡有專為橡皮設計的條型碼,有特地為比薩餅打造的條型碼,有呼籲世界和平(no more guns)的條型碼,還有為地鐵量身定做的呢。這個條型碼的設計也堪稱經典:用的竟然是一個人後腦勺的頭髮,非常逼真生動。有些條型碼設計頗有藝術感和環保意識,這裡有音樂主題和樂器造型的條型碼,還有保護大熊貓,愛護森林,杜絕污染空氣的條型碼,還有這個背帶褲的條型碼,真佩服設計師的靈感,雖然全都是簡單的黑白線條構成,但不羈的創作靈感讓條型碼百變其身。對生活細緻的觀察和想象力的揮灑,讓每個條型碼就有了自己的個性和專屬,不經意間,讓商品的包裝多了層質感,錦上添花。
我們生活中的紛繁物品幾乎每一件都印着條型碼,但人們卻很少注意它的存在。而大變身後的條型碼充滿生趣和創意,很多消費者挑選商品時都喜歡翻到背面欣賞一下可愛的條型碼,簡單卻非凡的設計給商品增添了新意,讓人們在接觸到商品時多了份期待和欣喜。現在,這個日本的設計團隊正式將自己命名為:條型碼設計公司。因為表現突出,不少大公司和它們簽定了合作協議,而且他們憑藉着這個簡單的創意將多項設計創新獎收入囊中。
主持人:
什麼是高明的創意? 看過了煩瑣的設計作品,不得不佩服給條型碼設計全新造型的年輕團隊,他們發現創意的眼光和設計的靈感值得稱道。生活中不僅汽車,樓房,傢具這樣的大物件需要設計,很多日常使用和接觸的小東西更需要創意的設計,對着居家過日子的日用品凝視三分鐘,如果有簡單卻出彩的創意就趕緊告訴我們吧,創意不在大小,簡單的創意也可以散發無限的魅力。
最先進的通訊技術——4G
主持人:
手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已經成為我們熟之又熟的日常工具和娛樂工具。從時尚的外形到豐富的功能,手機每天都在變換模樣,令我們應接不暇。但是再繁花似錦的手機,如果沒有強大的無線通信網絡,也只能是一塊模型而已。從開始的模擬手機到現在的GSM數字手機,人們習慣稱1G到2G手機,而更先進的3G手機普遍應用也為期不遠了。雖然3G還沒有形成規模,我們現在已經能看到4G手機的模樣了。
眨一眨眼睛的工夫,你的手機下載了100首MP3。這不是神話,而是不久的將來你可能親身體驗到的事實。實現它的正是4G技術。
韓國的一家公司近日首次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4G,也就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通信技術。新技術展示在一輛時速60公里的公共汽車上完成的。這家公司對此次展示進行現場視頻直播,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同步收看,體驗4G移動技術的穩定與快捷。
主持人:
手機從2G走向3G,形象地説有點像當初電腦從DOS字符走向WINDOWS圖形影像應用。3G主要是移動多媒體的服務應用,例如收發影音短信、收看多媒體新聞、欣賞電影片段、MTV和天氣預報等。這需要無線通信網絡有2K到256K的帶寬,為增加的語音和影像傳輸提供基礎。那麼更為先進的4G手機特點在哪呢?
4G的定義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待明確,它的技術參數、國際標準、網絡結構、乃至業務內容都沒有明確説法.不過世界各國的專家從理論上描繪了4G手機的主要特點:以移動數據為主;傳輸速率可達100兆;電磁干擾問題得到解決;支持高清晰度圖像、會議電視、虛擬現實等業務;隨時隨地獲得所需信息服務。
4G手機比3G手機更大的優點是速度。3G手機比現有手機的傳輸速度快40倍,而4G手機的傳輸速度則比現有手機快1000倍。3G手機從互聯網下載音樂,一張CD需要200分鐘,而4G手機只要數秒即可完成,而且,4G手機還能下載高分辨率圖片和三維動畫圖像。
公司發言人:
我們在示範4G技術,這項技術能在運動狀態下,通過“切換技術”(一種傳輸系統),使得傳輸數據的速度高達每秒100兆,而靜止狀態下則能達到每秒1G。
只要3秒鐘就能下載100首mp3.或者在6秒鐘內下載800兆的電影文件,這就是4G首先強調的速度。負責研發4G的專家們預料移動無線互聯網,在功能上將是無邊無際的,目前即將採用的3G的傳輸速度上限才2兆,很可能到不達用戶需求。而4G則能解決這個問題。除了速度,4G在業務上、功能上、頻寬上都有別於3G,它的智慧化程度更高。通話只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更多的功能體現在多媒體應用方面。
它還能更好地滿足每一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比如,用戶每次通話的時候,都可以根據國際、國內長途或互聯網連接費用的差別,以及服務內容的不同,隨心所欲選擇移動電話公司,享受最優惠的價格和最理想的服務。 選擇不同移動公司的時候,用戶不必更換移動電話卡,只要在撥打電話時按一下各公司的識別號碼,就能自動切換網絡。
主持人:
高端技術總是常常意味着價格上也高端,連3G技術都還沒有普及,4G技術會應用起來嗎?這其中經濟因素無疑是各大通訊運營商和手機用戶考慮的最大問題。
在用戶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4G與固定寬帶網絡在價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計費方式更加靈活機動,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確定所需的服務。現在歐洲的手機短信收費大約在每條0.15美元左右,而4G的多媒體通信收費將是每兆字節1美元左右,一般的多媒體短信都在150K字節,正好也是每條0.15美元,而其內容無疑將更加豐富。一家美國無線通訊公司的首席技術負責人對4G的發展前景很是看好。
通訊公司首席技術負責人:
現在美國市場上,我們大約有5千7百萬手機用戶,其中2千7百萬人會選擇能處理數據業務的産品或者其他服務,這項技術(4G)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增加和加強服務的機會。
這次展示的世界首個4G移動技術,為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4G標準化工作進一步奠定了基礎,有望在2010年左右實現商用化。
主持人:
4G時代還在未來,所以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東西可能需要您發揮一下想象的空間:未來,當你看見行人朝着手錶大喊“中國隊加油!”時,不要以為那人患了狂想症,他正在觀看世界盃決賽呢。當你看見一個人一邊騎着摩托車飛馳,一邊對着後視鏡哇哇亂叫時,也不要以為他不想讓後面人超過他,他那是在打電話呢。
龍尾橋
主持人:問過一位去過很多國家的朋友,在她曾經到過的地方,最喜歡哪,她的回答是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她説因為在貫穿佛羅倫薩全城的阿爾諾河上,橫跨着很多座造型優美的古橋,每座古橋都記錄着一個昔日的傳説。她這樣的描述讓我怦然心動,古橋總給人浪漫的印象,比起如今以鋼筋混凝土建成的現代大橋,它們似乎更能演繹出古老而傳奇的歷史。不過,如今在歐洲,人們新建成了一座橋,這座橋與那些古橋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暫且不知道它有沒有演繹什麼新版的浪漫故事,但它的確堪稱為一座創意之橋。
這座新建成的大橋坐落在德國的圖靈根州。之所以説它與古橋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因為它雖然誕生在現代的歐洲,卻與昔日的橋梁用材相同,是用木材修建而成。遠遠望去,這座木橋形狀微微起伏,就像是一條逶迤的巨龍橫跨山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巍峨壯觀。因為木橋的形狀很像歐洲古代傳説中的噴火龍的尾巴,因此得名“巨龍之尾”。龍尾橋堪稱全歐洲最長的木橋,橫跨在25米深谷之上,全長超過240米。
生活在大都市裏,鋼筋混凝土建成的大橋見多了,才發覺這波浪式的木制橋梁頗有新意。龍尾橋的設計師怎麼想到在現代化程度很高的歐洲,來建造一座木橋呢?據説最初在設計時,設計師首先想到的是用碳纖維材料來修建,但用碳纖維材料來建橋的先例很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只好放棄。接下來設計師又想到了用鋼材,但如今鋼材的價格節節攀升,恐怕建橋的造價太高。在這兩種方案都被否定之後,設計師開始冥思苦想,到底用什麼材料來建這座寄託了很多人期望的大橋呢?
一天,設計師在山谷散步的時候,突然來了靈感。原來這山谷中生長着很多落葉松和雲杉木,用産量豐富的松木和杉木來修建大橋可謂就地取材的好辦法。於是,一座倣造古橋的木制天橋就這樣誕生了。雖然起支撐作用的橋塔是鋼材料製成的,但所有的橋板卻都是使用了當地出産的松木和杉木。這樣的工程不但環保,還使得木橋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多了幾分自然的氣質和情趣。遠遠眺望的時候,木橋與自然美景和諧統一,會讓人有渾然天成的錯覺。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這木材製成的天橋,怎麼能保證它結實耐用,不會像古橋一樣在風雨的侵蝕下留下歲月的滄桑呢?下面來聽聽專業人員的解釋。
德國國家園藝展覽總監 紐米勒:
木橋雖然是木制的,但它有永久的防護結構,它像鋼材建造的橋一樣能抵禦惡劣的天氣。
專業人員的話給出了答案,雖然都是木橋,但先進的技術畢竟會給誕生在今天的木橋以科技的保障。你看,整個橋面雖然是木頭鋪就的,但抗風能力和承重能力都經過了嚴格的測試,相當結識耐用。根據測試,它最多可以容納3600人同時通過。
主持人:這龍尾橋可是挺新鮮的,若簡單地回顧一下人類開發利用材料的歷史就可以發現,人們在建造這樣的建築的時候,最先是利用最貼近人們的土木材料,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逐漸發展到利用石材料、混凝土材料或鋼材。可龍尾橋的設計師卻返璞歸真,使用了木材。表面上看起來是倒退,可細想想,這才是符合生態發展規律的做法,因為就地取材最符合我們現在積極倡導的環保理念,而且木材還是可再生資源。
當然,除去用料獨特,龍尾橋的作用也不可小覷,除了本身自成風景,還是一個小鎮用綠色美化環境和家園的前奏。
龍尾橋橫跨德國龍訥堡谷地,谷地的兩側是兩座風光迥異的小鎮,容內伯格鎮和傑拉鎮。木橋落成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方便了山谷兩邊的交通,豈不知,它的修建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二戰前的容內伯格鎮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小鎮,松翠環繞,自然環境優美,二戰後卻變成了德國的採礦中心,人們在這裡開採礦山,嚴重毀壞了生態和自然環境。礦物開採結束,這裡也成了一片荒霾之地。環境被破壞以後,人們才意識到保護它的重要性,於是容內伯格鎮在此後幾十年一直致力於環保建設。明年這裡將舉辦全德國園林展,展會將持續半年的時間。時間跨度大能使游客們充分地欣賞到春、夏、秋三季植物的生長變化,從而加強人們關注綠色植物,以及用綠色美化環境和家園的意識。在龍訥堡谷地修建歐洲最長的木橋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時來這裡參觀。人們登上這座木橋後將能欣賞到展覽會展出的各種植物和盆景,同時更能體會到保護和改善周圍綠色環境的重要性。
德國國家園藝展覽發言人 :
這裡變換一新,就像50年前沒有採礦一樣。所以可以説龍尾橋連接起了過去和未來。
主持人:設計者説,龍尾橋連起了過去和未來,的確,它的取材和外型雖然都如同古老的廊橋,但它又超越了古老,有着現代深層的環保意義。希望這樣一座充滿創意的空中走廊,可以給更多的設計師聯想的空間,也能為未來的橋梁建築起到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騎車潛水賽
主持人:
在大海深處暢游,與魚兒同行,與海底生物來次親密接觸,是每個潛水愛好者的嚮往,但是在泥沼裏潛水可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嘗試的。如果還要在泥沼裏運動,比比誰更快,那就更加難以想象了。不過,最近在英國威爾士舉辦奇特潛水比賽,妙趣橫生,倒是吸引了不少潛水愛好者參加。
這裡是威爾士的小鎮 拉努蒂德韋爾斯,也是國際泥沼潛水比賽中心所在地。看到草地上這些山地車,您也許能猜到這會是一場山地車挑戰賽吧。恭喜您,答對了一半。但是再仔細看他們的穿着,又會犯迷糊了。怎麼山地車比賽,選手們全副武裝的卻是潛水服呢?
這位女士也是參賽選手。她正在調試自己的裝備。原來這是一場騎山地車泥沼潛水大賽。山地車、泥沼、潛水,一個都不少。這比賽比的就是,看誰在只是借助簡單通氣管的情況下,能在這個污穢的泥沼裏騎得最快。
場地就是剛才見到的這個池塘,長55米,池塘中央最深的地方達到了1。8米。選手們的任務就是騎車穿越池塘,到達池塘的另一端。要在這裡騎車,考驗的可就不只是選手的車技了。
選手們騎的山地車都是特製的,車的大梁、輻條等多處注滿了鉛,車輪胎裏面注滿了水而不是空氣,以增加車的重量。
比賽組織者 戈登 格林:
比賽者自己也必須在腰上繫上鉛制的砝碼腰帶,必須背上裝滿鉛的揹包,必須克服浮力才能在水下騎車。
儘管如此裝備,選手們還要克服輪胎打滑,速度和方向不好控制、以及在泥沼中能見度低等各種困難。
雖然挑戰者不少,但最終的勝利屬於一位名叫理查德 霍姆斯的選手,他僅僅用了56秒就完成了這次挑戰,比亞軍快了足足12秒。岸邊的觀眾都為他叫好。
霍姆斯不僅技術一級棒,他用的設備也非同一般。您看這身行頭,就跟電影《007》裏面的詹姆士邦德有得一拼。
冠軍 理查德 霍姆斯:
這是一次很棒的經歷,謝謝你們,是的。這運動就像午後的一杯雞尾酒一樣使你振奮。其他參賽者雖然沒有取得冠軍,但是這在水裏的體驗也別有一番滋味。
主持人:
這騎車比賽也能把池塘作為場地,讓我想起我們以前看過的泥地裏的世界盃和橄欖油摔跤比賽。其實都是最常規的運動項目,只是人們在其中附加了一點別出心裁的新意,就能讓平常的比賽顯得妙趣橫生了。那麼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們也試着加點調料,生活也會豐富多彩起來。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