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環球360):
盲人“看”戲劇
主持人:
不知道電視機前的您是否愛看戲劇,戲劇的歷史很久遠,沒有人知道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的,總之在電影、電視出現之前,去劇院或者戲樓看一場戲劇就像現在看大片一樣。儘管現在媒介豐富了,但是人們熱愛戲劇的傳統依然保留了下來。可是您知道嗎,我們身邊那些有視力障礙的人或許和您一樣喜愛戲劇,他們對戲劇的癡迷一點都不比視力健康的人少。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失明的人該如何“看”戲劇呢?
在戲劇的舞臺上,演員們要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臺詞和音樂等等手段來表達劇情,給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從這個角度講,盲人欣賞完整的戲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只能聽,頭腦中卻沒有相對應的形象幫助他們構造一個完整的情形。但在世界各地,對戲劇充滿興趣的盲人並不在少數。
這些愛好戲劇的盲人一般都要在別人的陪同下才能欣賞戲劇。陪同的人一邊看,一邊低聲向他們描述舞臺上的情景,盲人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完全依賴於這些描述和他自己聽到的聲音。而這時常會影響到周圍的觀眾。看來,盲人僅僅靠自己和一兩個人的幫助欣賞戲劇還是很不方便。
我們在過去節目中向您介紹過希臘雅典的盲人博物館,可以讓盲人通過觸摸名家雕塑的複製品,來感受藝術之美。現在,澳大利亞的一家劇院似乎也從中借鑒了經驗。
這裡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當地人對戲劇十分喜愛,尤其是當著名歌舞劇《獅子王》這樣的劇目上演時,更是大受歡迎。上演的這一天剛好是週末,劇院外面排滿了等候入場的人。不過就在大家等候的時候,劇院裏面早有人在享受著特殊的優厚待遇,那就是在後臺“觀賞”舞臺服裝和演員們佩戴的面具。而這些享有優厚待遇的人都是盲人或是弱視患者。您瞧,他們靠觸摸來感知那些舞臺形象,舞臺服裝的設計師在一旁為他們講解。
舞臺服裝設計師:
這個面具摸上去非常有棱角,摸一下上面的傷疤,這個面具是反面角色佩戴的。
吉納和雅基一個是全盲,另一個也只剩下微弱的視力,對這兩位盲人戲劇愛好者來説,接到製片人的邀請到後臺優先了解劇中人物的形象,真是再開心不過了。
雅基 盲人觀眾:
這太好了,現在我能確切地了解劇中人物都長什麼樣子。哪些部分是帶面具的戲,當他們宣佈某某角色上臺時,我就把那些靠觸覺感知出來的形象組合起來,這樣我的頭腦中就會形成一幅場景。
吉納 盲人戲劇觀眾:
這讓我覺得更容易了,我不必再去讓別人為我形容舞臺上的場景。
讓有視力障礙的人在演出前就了解舞臺上角色的形象只是幫助他們欣賞戲劇的第一步,就好比要完成一張拼圖,不僅要有所有被切割開的小圖片,還要具備把它們拼接起來的線索。吉納和雅基完成了她們的後臺之旅後就要步入觀眾席了,這時她們收到了一台由志願者提供的小裝置。
這臺裝置叫無線語音解説器,配有耳機、開關鍵和音量調節鍵。只要知道這幾個鍵的位置,掌握起來並不難。
語音解説器:演員穿著寬鬆的灰色連體服,上面有黑色的斑點
語音解説器裏發出的是解説員的現場描繪。這樣一些無法用聲音和語言表達的場景也能通過描述傳遞給盲人觀眾。
雅基 盲人觀眾:
這類似畫畫,解説員把所有背景細節都加入進來或者像拼圖。他們把所有的部分都組合在一起,那些你無法看到的場景 。比如當一個人把信放在桌子上或者有其他人上臺,如果沒有語音幫助你是不會知道的。
有了解説器的現場解説,像雅基這樣的盲人觀眾不再需要別人在旁邊低聲告訴她臺上發生了些什麼,也不會干擾身邊的觀眾。而且解説員都是訓練有素的,他們的講解更加細緻週全,便於理解。
主持人:
澳大利亞的這家劇院現在每週末都提供這樣的服務,當地的盲人從此就能幸福地享受這道文化大餐了。其實這裡沒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只有令人欣喜的改變。而推動這些改變的是那些善於發現問題,樂於為生活增添一些變化的人。
還記得剛才為盲人觀眾發放解説器的志願者嗎?聽一聽吧,解説器裏傳出的就是他們的聲音。
語音解説器:藍色巫師是一個濃粧艷抹,擁有美麗身材的女人,她蹣跚著 ,身後有一個大的凸起。
戲劇解説員瑪格麗特 特納是一個名叫“澳大利亞視覺”的慈善機構的志願者。她有一兒一女,不幸的是這對兒女都瘓有弱視,他們是聽著母親描述周圍的事物長大的。對於瑪格麗特來説,描述事物已經成了她所擅長的。現在,她還要描述給更多的盲人或弱視患者聽,為他們充當雙眼,幫他們了解世界。
瑪格麗特 特納“澳大利亞視覺”慈善機構志願者:
你不用去翻譯 ,你只是説出你看到的東西,你是這些人的眼睛。我們在描述之前看了三次表演,還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家裏把它們合在一起。尤其是跟那些不是很好理解的表演相結合,我們必須解釋得通俗易懂,這樣才能讓盲人觀眾腦海中形成顏色、形象以及劇情。
瑪喬麗 韋斯特“澳大利亞視覺”慈善機構志願者:
我們的解説員都經過嚴格地訓練,我想他們確實熱衷於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一些變化。
因為志願者的努力而生活發生改變的還不止那些生來視力不好的人,很多看了一輩子戲劇的人可能因為年紀太大喪失了視力,就像這兩位老奶奶,一位是95歲高齡,她的同伴比她還大一歲,今年96歲了,視力的退化讓她們告別了劇院,現在這項新服務讓她們得以重拾年輕時的愛好。
多蘿西 伍德 盲人觀眾:
真是很了不起, 是的。
洛娜 西爾維斯特 盲人觀眾:
它確實幫助你更加清晰地形象化,我的視力相當糟糕。
語音解説:謝幕了 演員再次鞠躬致意
主持人:
盲人劇院的故事讓我想起一句話,它是這麼説的,“生活中總會有很多難題,但重要的是,人們總能夠不斷地發明各種富有創意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並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手語喜劇
主持人:
剛才為您介紹了澳大利亞的盲人如何“看”戲劇,接下來我就要為您講講南非的聾啞人怎麼演喜劇,而且還把喜劇演得大受歡迎。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吧。
您知道他們在説什麼?在笑什麼嗎?估計大多數人不明白。這就是南非近期頗受歡迎的情景喜劇《雷克斯的俱樂部》,專門為聾啞觀眾量身製作的。這不,整部電視劇都是由南非手語進行表演,包括演員、製片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創作人員都是聾啞人,就連劇中的包袱和笑料也都是根據聾啞人的特殊口味精心設計的。當然,這些都離不開該劇強大的後援力量——聾啞觀眾和聾啞組織的出謀劃策。
普爾森是這部情景喜劇的導演,是整個創作團隊中僅有的幾個健全人之一。
導演 普爾森 :
以前沒有為聾啞人製作的情景喜劇,因為幽默是與特定語言緊密相連的。比如對於英語中的幽默,聾啞人可能感受不到任何可笑之處,他們不懂這樣的幽默就如同我不懂聾啞人的幽默,所以我們做這部聾啞喜劇。我寫了劇本,並且請了一位聾啞導演將劇本改為手語,於是幽默出現了,聾啞人有了他們自己的情景喜劇。
拍攝這部情景喜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聾啞人群體對自己獨特語言和文化的自豪感,以及社會對此的認同感。這一點在這些聾啞演員身上有著很好的體現。
約翰是這部戲的主演之一,也是一名聾啞人,出演《雷克斯的俱樂部》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演員 約翰 :
這是我第一次表演,我們先拍一週 ,緊接著又拍了一個月,下個月還要進行第二部分的拍攝。雖然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現在能看到的成片真是太精彩了,這真是一段美好 神奇的經歷。
莫亞尼是另一位聾啞人演員,這部電視劇的拍攝增強了她的自信心,還讓她小有名氣。
演員 莫亞尼:
是的很多人認出了我,還説我跟電視上的角色看起來完全不同,表演時我就像變了個人。就像一個真正的金髮碧眼的啞女人,不過我很享受表演的每一分鐘。
據説,製作這部情景喜劇的公司在過去幾年免費培訓了200多名聾啞人,包括導演、演員等等,目的之一就是發掘聾啞人的才能。而這些聾啞演員也確實不負眾望。這部電視劇一經播出,立刻引起了聾啞朋友的強烈反響。
另外,因為全劇配有字幕,也受到了普通觀眾關注和喜愛。不過,做到這一點可並不容易。該劇的製片人摩根表示,把聾啞人的幽默和健全人的幽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這部情景喜劇最大的挑戰,畢竟兩種幽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儘管困難重重,但為了回饋觀眾的熱情,他們又開始忙碌起來,籌備接下來20集的拍攝工作。
主持人:
剛才提到的免費培訓聾啞人的那家公司,我覺得他們的做法很值得提倡。以前我們的節目曾經介紹過很多幫助殘疾人改善生活的先進的技術。不過,如果能有更多的機構像這家公司一樣,提供一個讓殘疾朋友施展才華的空間,給他們更多自食其力和自我展現的機會,相信殘疾人朋友一定會獲得更多的自信,也會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並受到更多的尊重。
找羊的故事
主持人:
接下來要為您講一個小故事,故事發生在澳大利亞一個偏遠的小鎮,那裏的人祖祖輩輩都以畜牧業為生,幾乎家家都有牛羊。牛羊多了當然是件好事,但有時也會帶來些麻煩。誰讓這些牲畜在我們人類的眼裏都長得差不多呢,你家的羊到他家的羊圈裏串個門兒,誰還分得清哪只是你的,哪只他的啊。所以在這個不大的小鎮上,鄰里之間因為這種事兒鬧彆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誰都不願看到自家的羊丟,那該怎麼辦呢?
這裡就是澳大利亞那個偏僻的小鎮,它叫默裏維爾。這個鎮很小,小到只有一家客棧,幾間店舖,小到鎮上所有的人都彼此認識。
在人們的記憶中,小鎮周圍的牧場一直都是牛羊成群,每一個牧場主都小心看護著自己的牲畜,因為那是他們的經濟來源。可是這裡也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牛羊很容易走失,或者乾脆被偷走。鎮上的人因為牛羊出現糾紛是常有的事。
有些人倒是想得開,他們更在乎與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們和睦相處,吃了虧也不追究,來個面兒上一團和氣。
安德魯 哈里斯警官:
很多情況下牧場主們只是念叨説“瞧,我的羊丟了”。但他們往往不會繼續追究,他們不想把矛頭指向鄰居,因為我猜在這樣一個小地方 ,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他們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跟鄰居們搞得不和。
這樣做表面上是和諧了,誰知道大家彼此心底裏會不會有什麼芥蒂呢?再説這也成全了那些偷雞摸狗的人啊。難怪牛羊丟失成了小鎮上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
安德魯 哈里斯警官:
我經常接到牲畜被盜的報案,不幸的是很多都無法破案。
怎麼辦呢?有心人乾脆就在自家的牲畜身上作個標記。斯波恩就是這樣一個有經驗的農場主。當他的羊真的走失了的時候,這一招還真提供了線索。
這天早上,斯波恩發現自家羊圈的籬笆倒了,一番仔細清點後,他發現一共少了43頭羊,這可是個不小的損失。還好,他的羊背上都有藍色顏料寫的編號。於是斯波恩跟著羊蹄印,一氣兒追了6公里,一直追到了鄰居羅伯特家的農場。
斯波恩上門説明來由,可鄰居羅伯特説,根本沒看見斯波恩家的羊。但斯波恩注意到在羅伯特剪下的羊毛堆裏,有染著藍色顏料的羊毛,這讓斯波恩心生疑團。而羅伯特辯解説自家的羊身上也染了藍顏料。兩人爭執半天沒有結果,於是,斯波恩向警察局報了案。
伊恩警官 :
我們來到現場看了一下地上的羊毛,發現確實如描述的那樣,羊毛上有斯波恩先生曾經涂過的藍色標記,於是我們作了進一步的調查,調查顯示這些羊是在週一早上被帶到這兒的。
主持人:
警方在調查後得出了和斯波恩相同的結論,事情看起來已經水落石出了,不過羅伯特並不願意承認是他偷了羊,如果在法庭上作出這樣的裁決也是需要證據的。用羅伯特的話説,你説你家的羊用藍色染料做了標記,我還説我也用藍色染料給我家的羊做過標記呢。而且過去像這樣被擱置的案子不在少數。面對這樣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一些人乾脆忍氣吞聲、息事寧人,省得羊沒追回來,還得罪了多年的老鄰居。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安德魯 哈里斯警官:
我們看了一下, 發現有40隻白色的羊像是偷來的,我們給斯波恩先生打了電話,他過來看了羊之後有99%的把握確認這些羊是他的,但他無法100%地肯定,也不能那樣肯定。
沒有證據,警方也束手無策。安德魯 哈里斯警官多年來負責小鎮的治安,這樣的情況他遇到過不知多少回了。這次他決定嘗試新的辦法,那就是DNA檢測法。這種方法也許您並不陌生,在刑事案件的偵破中,它經常被用來核實人的身份,這次,安德魯想把它用在羊群歸屬的確認上。
安德魯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同一牧場裏的羊長期被圈養,彼此間都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只要通過DNA檢測哪一家的與這四十隻羊血緣關係更近,那麼這些羊就一定屬於哪一家。
安德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斯波恩,斯波恩立刻答應了。
斯波恩 牧場主:
我相信那些羊是我的,為了證明我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認為應該去做DNA測試,確保那些羊百分之百是我的。
法醫從兩家羊身上採集了血羊,結果證明,羅伯特家的一群羊和斯波恩家的羊有密切的血緣關係。在證據面前,羅伯特只好承認,他隱匿了一群走進他農場的外來羊。最終,羅伯特不但送還了那群羊,還要上繳大約3800美元的罰款。
主持人:
案件如今已經作出了裁決,這個小故事到這裡也應該結束了,可實際上還沒有。現在哈里斯警官正在計劃,將DNA檢測作為破獲這類案件的主要手段,保護當地的羊兒不再丟失。而其他居民也一直關注著整件事的進展,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丟失了羊兒可以用DNA檢測法來幫助尋找,更重要的是斯波恩和警方的做法讓他們改變了處理這種事件的態度,那就是積極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粉飾太平,這才是最大的變化。
膠帶雕塑
主持人:
一説起雕塑,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前不久修繕竣工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質地堅硬,給人一種莊嚴而神聖的美感。當然雕塑有很多種藝術形態,但是它的創作幾乎都是建立在某種堅實的固體上,比如説在石頭上創作出來的是石雕,玉刻出來的是玉雕,還有根雕、冰雕等等。不過,今天要給您介紹的這種雕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見過。
這位先生沒事吧?怎麼撞進墻裏去了?這個男孩坐在這兒幹什麼呢?哎?嚇死我了!
您別害怕,這些確實不是真人,而是由透明膠帶製成的人物雕塑。
美國藝術家馬克就是這些雕塑的創作者,而創作這些膠帶雕塑的初衷似乎也很簡單。
藝術家 馬克:
我想試著把雕塑放在大街上吸引那些過路的人他也許正要去7-11便利店,看到這個東西後他會停下來琢磨一下這是什麼意思,他的注意力一時間被吸引住。隨後他會哈哈一笑,這挺容易實現的。
説起來容易,那膠帶雕塑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透明膠帶可以在任何商場買到,接下來看一下馬克是如何開始的吧。
藝術家 馬克:
我用這些膠帶把我的胳膊或者其它部位纏起來,然後把它剪開,再粘到一起,這就是胳膊的膠帶雕塑了。
不過,馬克怎麼會想到用膠帶做雕塑呢?這還得從他上小學開始説起。由於對課堂的內容不感興趣,他把隨身帶來的膠帶纏在鉛筆上,做了一個膠帶的鉛筆模型。當時老師還曾經批評他浪費膠帶,不過今天,這些膠帶似乎被“浪費”得相當有藝術性。
也許您會驚訝,這麼多奇思妙想的靈感是從那裏來的?其實馬克無時無刻不在觀察生活,即便是在他騎車上班的路上。
藝術家 馬克:
我看到那個路標已經有一點彎了,於是我就想,嘿 ,如果有一個小孩在用力拉那個路標應該很酷,因為那是一種真實的互動,我猜這也許很酷,也許很幼稚,但同時也有一點異想天開、一點顛覆。不過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東西他們不會産生攻擊性,只是覺得很好玩。
主持人:
以前我只知道膠帶可以粘東西,從來沒想過它還能變成這麼生動、逼真的雕塑作品,那些圍著雕塑看的人肯定跟我一樣好奇。不過,如果不是擺在街上,不是這樣近距離地接觸普通人,這種藝術又能被多少人所了解呢?
所有這些膠帶雕塑全部被擺放在戶外,大多數都是直接放在街道上,馬克把它叫作“街面藝術”。
藝術家 馬克:
對於我來説,就要更注重城市的哪一個角落適合作我的背景。
路面上的膠帶雕塑讓馬克賺足了人氣,它幽默、生活化的表現內容讓很多路過的人幾乎都産生了一種反應:注視、停下來、碰一碰、隨後哈哈一笑,即便是陌生人,他們也會相互攀談。
而膠帶雕塑只是馬克藝術作品的一部分,不過相同的是,馬克會把他其它藝術作品也搬到戶外,讓普通人在最近的距離內去欣賞。
主持人:
當然,我們並不是讓您把藝術品都搬到街面上去展示,咱們的路面沒有那麼大地方,而且也未必合法。就像馬克所説的,我們希望您能找到最恰當的展現藝術的方法,一種從內容、到形式到展現的環境都不會讓人覺得高高在上的方法,這才是關鍵。既然今天説的是雕塑,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組同樣精彩而又貼近普通人的雕塑。
主持人:
節目最後依然是我們的創意徵集。我們欄目創意徵集活動開展以來收到了很多觀眾的來信,我們會在今後的節目中將這些創意介紹給大家,讓更多的人來分享。
今天我們要向您介紹的是山西省太原市山大附中一名高中學生給我們發來的創意,他的名字叫牛培行。牛培行在信中對我們説他已經有二十多項專利了。多了不起啊,小小年紀已經有這麼多發明了。那我們今天要為您介紹的他發明的一種鞋,叫“琴鞋”。
琴鞋是什麼呢?一般人們彈琴都是用手,牛培行希望人們在跳舞時腳上也能打出節拍,奏出旋律,於是牛培行就發明了一種“琴鞋”,琴鞋比踢踏舞鞋更加輕便,而且能在草地或地毯上産生同樣的音效。使用時一打開電路開關,人腳踏地時便可按鍵,並按腳跳出的舞步,跳出踢踏舞的聲效,如轉換開關後,又能用腳彈琴,並按腳跳出的舞步,發出音樂旋律的聲音。
是不是很神奇,有點像童話裏的鞋子。從這個小發明上可以看出牛培行同學非常善於觀察生活,而且用心思考,並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我們的欄目也感謝牛培行同學把創意發給我們,希望你的發明之路、創意之路越走越寬廣。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