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能效標識還不夠“貼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1日 04:55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去年3月1日,我國《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家用電冰箱和房間空調開始執行能效標識制度。記者日前走訪了北京幾家家電賣場,第一批“能效標識産品目錄”中規定型號的空調和冰箱,都已經按要求貼上了“中國能效標識”,這種標有“1、2、3、4、5”的五色彩條的標簽直觀地告訴消費者,電器的節能性如何。

    能效標識制度發起者之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所所長李愛仙向記者介紹,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對於提高産品節能水平,引導社會節能消費,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真正要“貼”進家電廠家和消費者心裏,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能效標識,“標”而不“準”

    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聯合公佈了12個型號家用空調器的比較試驗結果。12個型號的家用空調器能效實測數值均在國家標準範圍內,但有企業誇大産品的能效水平,低標輸入功率。

    一位家電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由於現在生産冰箱空調的廠家太多,能效標識“其實挺亂的,各家都説自己節能,水分很大。”

    《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中規定,能效標識上標注的數值與監督部門檢測值允許有一定誤差。但目前能效標識上的數據主要由生産廠家自行檢測標注,尚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水分”早已超過了允許的誤差範圍,形成了對消費者的誤導。

    “要對市場進行全面的統計和監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現在投入還不夠。”李愛仙説,“要擠出‘水分’,只有靠各方聯合,加強監督。除了政府質監部門的嚴格檢查,行業協會和企業應該建立自我監督機制,零售商業也應該負起責任,對消費者負責。”

    據悉,標準化研究院正與發改委、質檢總局等部門聯合對市場上能效標識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抽查,估計在9月份前後公佈抽查結果。

    節能標準,需要“節節高”

    記者在市場上看到,好幾個品牌的冰箱除了貼有“中國能效標識”,還在顯著位置貼有“達到歐洲能效最高標準”等説明。這令很多消費者摸不著頭腦:我們的標準與歐洲的標準孰高孰低?

    “我國能效標準制定得比較晚,制定過程中參照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能效標準,一級指標與發達國家的一級指標基本持平。”李愛仙説,“消費者購買電器時,可以放心地以‘中國能效標識’來判斷是否節能。”

    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幾乎所有粘貼“中國能效標識”的冰箱,能效都達到了1、2級的“高標準”。

    “節能”越來越成為家電的賣點,但消費者對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所有冰箱的能效標識都顯示達到1、2級的‘高標準’,這説明我們的標準還不算高。這樣的能效標識對消費者也就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和引導價值了。”在北三環一家國美電器賣場內,正在選購冰箱的張嵐女士説。

    據悉,按照現有標準,我國目前市場上40%—50%的冰箱能效指數都達到一級標準。李愛仙説,我國家電能效標準還有待提高。一方面,我們將修訂冰箱能效指數,進一步提高現有標準;另一方面,要擴大能效標識産品範圍,把所有類別的洗衣機、單元式空調及各種電器都納入能效標識産品目錄。

    “節能”消費,成本過高

    記者在幾家賣場發現,低能耗産品與高能耗産品相比,相同款式價格往往要高1000元左右,而且普遍沒有樣品展示。

    “我們有耗電量低的産品,但沒人買,所以也就不擺出來了。”某知名品牌空調銷售人員劉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同樣功能的空調,低能耗比高能耗的貴1000元左右,輸出功率少200瓦左右,也就是説,每工作4到5小時大約能省1度電。使用10年,每年集中工作3個月左右,一台低能耗空調能省下的電費大約也是1000多元。”把今後10年才能節省下的電費一次支付,消費者覺得並不划算,所以,節能家電的魅力大打折扣。

    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各方努力。李愛仙説,“低能耗家電科技含量高,廠家在提高生産技術水平的同時,還得想方設法在管理、營銷等其他環節努力把成本降下來;另外,政策應該起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對低能耗電器的生産給與優惠,引導和鼓勵購買節能電器等。”

    本報記者 王 煒

責編:曹晶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