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主持人:暑假裏有的家長願意帶自己的孩子去旅遊,有的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學生班,還有補習班,也有的家長在這個暑假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去吃苦。
今天我們的調查就來關注一下孩子們的吃苦教育,先來看幾張圖片,這張圖片是廣州市海珠區的城市裏面的小孩下鄉去體驗幹農活;這張圖片是安徽合肥市的小朋友去農村和小夥伴去體驗他們的農村生活,他們在吃玉米;這是江蘇淮安,大家都知道了行走訓練營,參加這個營的孩子每天要行走四五十公里的路,這些方法都是家長們煞費苦心想出來的,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來把身上的那種嬌生慣養的習慣去一去。但問題是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又有多少家長願意這樣做,或者説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那種專門的吃苦訓練班呢?
我們來看一個調查:
這個調查是新浪網跟我們一起進行的,參加人數是1933人,如果有吃苦教育訓練班或者夏令營您會送孩子去嗎?
有55%的家長説會,35%的家長不會,還有10%的家長是説不清楚。
我們來看一下這55%的數字對家長來説可能自己對自己的孩子下這個狠手,讓孩子在自己的手裏面吃苦恐怕下不去,乾脆把孩子送出去,讓他參加吃苦夏令營,家長是這樣想的,那麼孩子們對於參加這樣的吃苦訓練班他們怎麼想呢?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廣西南寧的一個軍事夏令營孩子們是怎麼説的。
在南寧武警指揮學院的操場上,一群十多歲左右的孩子正在跟著教官有模有樣的學習拳法。這個軍事夏令營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年,來這兒的孩子大多是被父母送到這兒來接受吃苦教育的。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我是被爸爸媽媽逼來的,原來我説不要不要,然後媽媽説就要你去,然後她就逼我來了。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他爸爸媽媽想讓他自己學會獨立。
在這裡接受訓練的孩子,有許多在家裏從來沒有做過家務,在這裡一切都要靠自己動手了。做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們卻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我想回家玩電腦。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我想回家看電視,回家玩我的賽車。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有時教官訓練我們站不好,不穩了,他就罰我們,所以我們就很累。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我想吃漢堡包,好幾天沒吃肉了。
夏令營的教官説現在孩子嬌生慣養吃不了苦,確實讓他們感到很頭疼。
廣西軍事夏令營教官:調皮啊,想家的喜歡哭,睡的條件,因為在部隊裏面睡的床舖條件肯定比家裏裏面要差,所以都不太適應。
廣西軍事夏令營小隊員:我要回家。
主持人:不知道當爹當媽聽到孩子們説這樣的話心裏會是什麼滋味。問題是這些當爹當媽的能下得去這樣的狠心把孩子送到吃苦夏令營,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家長劉女士:當初孩子比較嬌氣,比較膽小,嬌生慣養一點,我就想送他到軍事夏令營,培養他的獨立能力,還有動手能力,因為他在家都是爸爸媽媽幫他做的,很少自己動手做,以前都沒有讓他做,都是慣著他,也是有點捨不得,因為孩子太小了,好像不捨得讓他做。
家長黃先生:小孩生活條件太好了,目的想讓他受苦,到部隊去鍛鍊,以前沒有受過什麼苦,給他去那裏鍛鍊了,獨生子女都寵壞了。
家長雷女士 :當初想給小孩增加自理能力,因為在家裏面都是我們父母包辦,去那裏的話都是按照軍事化的管理來培訓,在家也可以給他鍛鍊,但是相對來説我們這種鍛鍊不夠系統,參加這種集體的活動感受可能比較深一點。
主持人:到部隊去吃吃苦,然後提高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這是家長們共同的想法。但問題是廣大的人群對於家長們這樣的選擇又是怎麼看的呢?我們進行了一個調查,對於孩子的吃苦教育你更贊成哪種方式?平時在家裏通過點點滴滴進行,73%,集中一段時間送到專門的培訓班或者夏令營18%,平時在學校裏進行教育是9%,我們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觀眾的留言,中國孩子在夏令營輸給日本孩子的事至今讓我印象深刻,中國孩子缺少的正是這樣的磨難教育,我支持家長們的做法;平時嬌生慣養卻把孩子吃苦精神的培養寄託在各種各樣的吃苦訓練班身上,這是一種推卸自己教育責任的表現;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通過一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來改變孩子們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我看難。
其實可能所有的家長心裏都明白,自己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是不能嬌生慣養的,但問題是我們現在是獨生子女政策,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可以説是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做到不寵愛孩子都難。就像剛才那位觀眾留言所説的那樣,前幾年中日孩子共同參加的那次夏令營,日本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吃苦精神真是讓人過目難忘,那麼接下來我們不妨看一個短片,看一看外國的孩子都是怎樣進行我們所説的吃苦教育的。
在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賺”。美國孩子不管家裏多少富有,12歲以後都會幫著父母或者鄰居剪草、送報賺取零用錢。
在德國家長從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孩子到14歲以前就會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如給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在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它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外出旅行無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上一個小揹包,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主持人:國外的一些教育方法希望對您也能有所啟發。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些觀眾的留言:
有一位觀眾説吃苦不等於受皮肉之苦,排在首位的還是要“苦其心志”,讓孩子懂得用心幹事,有進取心,套用現在的説法就是讓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領悟到生活的不易,這就足矣。吃苦再看,讓孩子吃苦絕不是沒有苦,而讓父母們為孩子找苦吃,而是讓孩子多做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孩子通過親自做,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艱辛。
曾經寫過中日之間孩子較量的教育專家孫允曉他這樣認為,他覺得孩子去參加吃苦夏令營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有的孩子參加完這樣的夏令營之後會出現一些反彈的反應,比如有的孩子會認為我參加吃苦夏令營了,我吃了大苦了,那麼我回家以後我就是功臣,我一定要找補回來,所以孫教授認為要戒除孩子們身上這種嬌生慣養的習慣,絕不是參加一次兩次吃苦夏令營就能夠解決的。
責編: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