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環球360):
銀發學徒
主持人:
在中國手工業史中,想學一門手藝,得從學徒做起,正如詩吟:“學徒進店,為學行賈;不授書算,當習勤苦;淘米河邊,面色如土!”也不是誰都能拜師學藝,還得經過師傅挑選和考核,只有那些天資聰穎,能吃苦的少年才能入行拜師。不過今時今日,可就不一樣了,哪怕您退了休,只要想學,一樣可以從學徒做起。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喬瑟一直在醫院裏從事配餐的工作,最近他辭掉了這份穩定的工作,很多人以為年過半百的喬瑟會選擇在家中頤養天年,不過他卻沒有停下來,而是成為了一家電子設備廠的學徒。 現在他和一群與女兒一樣年齡的年輕人一起工作學習。 有著同樣學習熱情的還不止老喬瑟一個, 翠西獲得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幫助她實現了自己園藝師的夢想。
翠西:
這對我兒子來説還是挺有趣的,他今年學徒畢業,我今年剛成為學徒,不過這也很不錯啊。
皮特(培訓公司員工):
我想這是個需要掂量的決定,一切重新開始,成為一名學徒,對於很多老技工來説是個很大的轉折,他們也許不是那麼容易適應。
布拉德(學徒):
我想年齡不是問題,越年長的可能經驗更豐富。
近年來,老年技工再就業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一方面在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的中老年工人希望選擇他們所喜歡的行業,並且到工廠中接受再培訓,將他們多年積累的經驗重新帶到新的工作崗位。從數字上可以看出,接受職業培訓的中老年技工人數在近幾年有了很大的飛躍。
蓋裏(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培訓部部長):
大概有3500人在接受培訓,十年前只有400名,所以是個很大的飛躍。
海瑟(澳大利亞工業集團成員):
我們現在從一個很低的基礎開始做起,不過已經是十年前的七倍了,雖然這還很不夠。(閃白,從另一段截取的一段同期)我想我們現在必須關注這個形式,成熟的技工將會成為新的社會需求。
另一方面面對國內高級技工短缺的問題,澳大利亞政府也大力支持一些技術高度熟練,但由於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而被迫提前退休的高級技術人員重新補充到其他行業,以解決國內高級技工不足的現狀。
蓋裏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培訓部部長):
我們應該鼓勵這種行為,不一定要制定政策,但我們要鼓勵企業去發現這些再培訓的老技工的寶貴之處,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
通過政府的支持,廠商和培訓中心聯手,將老年技工安排在實際的生産環境中接受培訓的方式已經初見成效,比起培養一個年輕的毫無經驗的技工來説,老年技工憑藉著多年的經驗和已經掌握的技巧, 往往實際動手能力更強, 能夠較快的轉變為公司所需要的技術人員。這無論對於工人本身,還是社會以及工廠,都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局面。
主持人:
現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了, 不僅僅是在澳大利亞,在很多別的國家,我們都可以看見不少退休人員,尤其是技術工人,選擇重新就業,銀發軍團成為了職場上的一道風景線.我聽説在韓國就有那麼一家老人公司,成員全都是退休老人,憑著熟練的技術和工作默契,還有良好的信譽,打敗了不少對手,成為了行內小有名氣的企業.老年人的再就業也讓老年人從中獲益。
不少老人在退休以後會患上憂鬱症,但是重新就業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雖然再就業後的薪水不高, 但不少人認為比錢更重要的是每天早晨起床後可以上班工作。
有關專家解釋,在社會對高齡化問題並未具備有效對策的情況下,如果企業積極支持退休職員的再創業,不僅可以提高高齡人力的利用率,同時也可以解決高齡失業問題。
據中國老齡協會統計,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達到1.3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0%以上。在為數巨大的老年群體中,一部分身體仍健康、精力尚充沛的老年人選擇了再就業,而老年人的再就業形式多種多樣。 比如由全國老齡委組織的“銀齡行動”,所謂“銀齡行動”,也就是“老年知識分子援助西部大開發行動”,是倡導並組織以東部為主的全國大中城市離退休老年知識分子以各種形式向西部地區提供智力援助,支援西部大開發。有1000多名老年知識分子積極參與了這個活動。
主持人:
真的要向這些參加銀齡行動的老人們致敬,即便在一直是年輕人天下的服務業,老人們也能有所作為,我知道有一家餐廳,女老闆專門挑選了一批自己的同齡人,清一色50歲以上的男服務員。老年男性服務員們穿著花格襯衫,打著領結,十分精神,人稱“帥哥”,端盤子的姿勢非常規範,非常高雅。青年顧客在接受這些老紳士服務的時候,感到能學到不少的東西。在服務行業,年輕美貌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這讓我想起一個比喻,老人如同歷經歲月沉積的貝殼,雖然外表失去光華,可是內裏卻蘊含著最美麗的珍珠。
秘密寫上墻
主持人:
當學生的時候,總有那麼一段時間喜歡在課桌上寫寫畫畫, 上課走神了,就寫下對哪個老師的不滿,還有那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美其名曰課桌文化,雖説涂寫公物倒不是那麼文明的行為,不過那一尺見方的小桌子上,卻記錄了孩提時代的真實情感,那些不為人知的屬於孩子的秘密都在那些信手塗鴉中傾訴著。長大成人後,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 更需要傾訴的窗口和對象。如果有這樣一面墻,能讓我們抒寫那些快樂的,憂傷的,煩惱的,不為人知的點滴心情,那該多好啊。
年少時的信筆塗鴉,傾訴著孩提時代的秘密和苦惱到是隱約透露出不少少年時代的懵懂和輕狂。
成長後我們依然期待一個釋放心靈,塗鴉心情的地方,如果有那麼一面墻。
近幾年來,塗鴉成為了年輕文化的流行代名詞,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作為個人心理的外在形象表達,塗鴉刻記著許多人的私人記憶以及私人意見。塗鴉的原創和草根性十足,一直被認為是發散個人情緒,宣泄情感的方式。作為一項私人藝術,塗鴉最吸引青年人的地方在於:自由但隱秘。年輕人需要自由表達的方式和場所,不過隨意在公共場所涂畫又欠缺文明,能光明正大的把心情寫上墻也許是很多人的期待。
這不是倫敦的地鐵站,不是紐約的街頭,卻是一家西餐廳。質樸的紅色磚墻上是顧客們的留言,也許是秘密,也許是約定,也許是愛的表白,也許是友情的見證。各種心情的描繪恰似都市人眾生百態的縮影,也許浮躁,也許惆悵,也許迷茫,也許快樂。在這裡,除了品嘗美食以外,餐廳四週的墻壁成了顧客心情的留言簿,在書寫的片刻,也漸漸釋放了壓力,舒緩了情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可對於留言的人來説也許別有意義。每段文字後面也許都有一個故事。
小姜,阿妍,小瑞自從畢業後,都一年多沒見了,今天,她們約好了在老地方碰面。大家一進來,不是忙著點餐,而是找。
主持人 :
畢業分別時的留言,一年後的重逢,墻壁上友情的見證並沒有被時間模糊,每一段文字背後都有顧客自己珍貴的記憶。有的顧客説現在的人特別在乎別人、尤其是戀人能夠體會自己的感受,為此即使把自己的部分內心世界公之於眾也在所不惜。當塗鴉遇到餐廳時擦出的獨特火花讓餐廳著著實實在年輕顧客中火了一把。
店主的靈感來源於當年自己開設的酒吧,不時會有外國朋友在墻壁上隨意塗鴉,於是便受到啟發,開設一家可以隨意涂寫墻壁的餐廳。貼近消費群體也是餐廳受歡迎的成功之處,店主一共開了四家類似風格的餐廳,周邊有不少高校和中學,獨特自由的塗鴉風格,公道的價格自然受到了不少學生族和年輕人的歡迎。
餐廳的服務是半自助式的,需要自己上前點餐,領取刀叉,餐巾等。餐廳的食物以西式為主悠悠的異國小調, 滿是留言的紅磚墻, 西式餐點,淡淡的美式風格讓人們在這裡滿足了胃口,也為心情找到了出口。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在忙碌的城市節拍中找到自己情緒的平衡點。有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專家認為餐廳提供墻面給大家任意塗抹,説不定還能形成特有的餐廳文化。現代人承載和思考的東西很多,內心的秘密需要更多途徑的發泄,而餐廳裏的一堵堵墻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主持人:
人們對餐飲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食物的質量以外,氛圍的營造,裝修的格調都成為人們選擇的重要標準,如果能將顧客的情感渴求和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結合考慮,打造一個讓顧客在情感上有所依賴有所寄託的環境,對於那些第一次來的客人,是新鮮,對於回頭客來説,這裡也許不僅僅是餐廳而已,更是他們心情的驛站。
紐約抱怨信件博物館
主持人:
您生活中碰沒碰到這樣的事情,公交改線只能走幾站地去趕車、門口排滿了賣菜小販又臟又亂、高壓電線斷了沒人理,這時候有的人可能抱怨幾句默默忍了,有的人可能通過廣播熱線發發牢騷,還有的人沒準就會嘗試一下市長熱線,讓咱們的父母官幫忙想想辦法。這不,美國紐約市市民跟市長的互動,就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一場小規模的瘟疫令我們不能再去市場,疾病還使我在前一年冬天失去了兩名奴隸,這些經濟損失應獲得賠償。” “在多年的追尋後,我發現美國人最純粹的東西就是對金錢的極度追求。”
現在您看到的就是幾百年前紐約市民給市長寫的抱怨信件,而它們只是“抱怨信件博物館”的一小部分。所謂抱怨信件博物館其實就是一份報紙,上面刊登了31封來自1751年至1973年近300年間書寫的抱怨信件,作者是普通紐約市民,而收信人則是當時的市長們。這其中既有手寫的信件,也有打印而成的,但表達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牢騷。
這位是馬修 巴科姆,紐約的一位藝術家,“抱怨信件博物館”的館長。為了進行藝術創作,他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無意間發現了這些有意思的抱怨信件。
馬修 巴科姆 抱怨信件博物館創建者:對我來説,市民們表達的怨言和意見讓我覺得很重要、很原始也很有力度。我認為這些東西很有用,未必是樂觀而是幫助我們去思考、去反省,去回顧一下城市的變化,去想一想人們表達自己意願的方式以及我們怎樣才能讓人們更好地表達他們的意見,並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所有信件中,有一封信讓馬修 巴科姆覺得最為有趣。它的大意是這樣的: “我叫瑪麗 庫克,來自倫敦,本人擁有吸引人的小麥色肌膚,市長先生,您能幫我找一位美國丈夫嗎?有必要的話我可以附上我的照片。”真是難以想象,連抱怨找不到老公的信也發到了紐約市長的郵箱。據説,這封徵婚信當年在媒體刊登後,立刻得到了大批單身漢的回應。
主持人:
從1751年到1973年,近300年的歷史把紐約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小城歷練成了今天首屈一指的國際化大都市。紐約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日益增加的摩天大樓,同樣體現在紐約人抱怨的內容以及解決方法的改進上。
不同的時代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老百姓抱怨的內容同樣也在經歷著各種變化。
紐約居民(懷特):
紐約時刻充滿抱怨,因為發了牢騷我們才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無論是食物、平等人權甚至是同性戀婚姻都是這樣。
出租車司機 阿賽維多:現在的交通太堵了,有太多的卡車、小汽車,一點辦法也沒有。
紐約人 麗貝卡:這個城市裏的男人完全不顧及別人,如果你們的媽媽知道你們這些男人 是怎麼對待帶著孩子的婦女的,一定會感到非常意外。
這些抱怨很有可能也變成市長手裏的一封信或是報紙上的一篇抱怨文章,記錄下今天紐約發展的現狀。
馬修 巴科姆(抱怨信件博物館創建者):隨便某一天,當你打開報紙也許你就會看到紐約人已經抱怨了幾個世紀的內容時代變了,有些細節當然也會不同,不過像在紐約這樣的大都市需要忍受很多事情。我不認為每件事情都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總會有一些(在抱怨與解決方法之間)的矛盾鬥爭讓你的頭腦保持清醒去尋找解決的辦法。
主持人:
來自紐約市民的呼聲成為政府改進的依據和動力,而抱怨內容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紐約這座城市的進步與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再解決,百姓與政府之間實現良性的互動,才能共同促進城市的進步。紐約人馬修 巴科姆的“抱怨信件博物館”事實上只是一張報紙,如果真的把它舉辦成一次展覽,讓人們更加清楚地明白哪些問題已經解決,是怎樣解決的,哪些還有待改進,應當怎樣改進,也許也是個不錯的創意吧。
日本汽車回收
主持人:
有車有房,是時下年輕人追求的目標。這房子一旦買了,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的話,住一輩子也行。但是車可不行,只要是使用期限達到國家強行報廢標準,必須立刻登出報廢,並由專業部門進行回收,這是為了安全,同樣也是為了環保。也就是説,我們的賣車市場越紅火,汽車回收的壓力就越大。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5000萬輛汽車報廢,我國每年需要報廢的汽車也已經達到100萬輛以上,如此龐大的“廢車隊伍”,該拿它們怎麼辦呢?別急,我們不妨先到日本去看一看。
別誤會,這可不是某個大型車展,而是豐田汽車公司的博物館,豐田汽車的經典車型基本上都在這了。不過,性能再好、再美觀的汽車,也有光榮“退伍”的時候,到那時,曾經讓您引以為傲的流線型車體、高性能馬達和真皮車座等等,反而成了大自然的負擔。這不,為了讓報廢汽車和環境友好握手,豐田汽車公司可是煞費苦心。
豐田金屬公司是豐田汽車旗下專門對報廢汽車進行回收處理的公司,所有踏入這裡的汽車要過的第一關就是“拆解”,把所有能夠回收再利用東西全都解下來。別以為這會是一項耗時費力的活兒,豐田的拆解方法可巧妙得很。
現在油價那麼高,報廢汽車中沒有用完的汽油如果不進行回收,不僅浪費了心疼更污染環境。可怎麼才能高效抽取封閉在油箱裏的油呢?讓這些專業的師傅演示給您看。您看,邊聊著天就幹完了。原來他們用的是腳踏式燃料抽取設備,能夠輕鬆地在油箱底部打出一個大孔進行抽取,可以減少一半的工作時間呢。
嚇您一跳吧。其實這是在引爆車裏的氣囊。氣囊能在危機時刻為人們提供安全保障,可殊不知製作氣囊的材料卻是對環境有害的。利用這種單獨引爆裝置氣囊將氣囊解下來回收,處理時間比以前縮短了90%呢。
怎麼樣?既快又完整,玻璃一點沒浪費地都拿去再利用,這多虧了師傅使用的“氣鋸”,用它切割玻璃,不僅不會玻璃片飛濺,還能比用普通玻璃刀節省40%的時間。
錯綜複雜的線路網就這樣被連根拔起,好像是一根根的銅線又回到了生産車間,看著是不是很痛快?相比過去的剝離工具,這種鏈條剝離工具將線束緊緊纏住,不會因為單頭斷線就和線束分開,不但提高了回收率,還節省了40%的操作時間。
現在正在拆解保險杠,似乎很輕鬆地一拉就掉下來了,比起以往既笨重又費錢的保險杠拆解機,這種設備的價格是原來的十分之一,卻能節省大約一半的時間。
經過一番敲敲打打,汽車就剩下了一副鐵皮空殼,等待它的是另一番更加細緻的分解過程。而已經被卸下來的發動機、氣囊、玻璃、銅線、電池等等又開始了它們的第二次生命。
主持人:
把拆卸過程變得輕鬆就是為高效回收提供了保證,豐田公司的研究人員在拆卸工具上著實下了不少工夫。不過,對於環境和回收的重視,應該説從開發設計階段就開始了。例如他們將再生利用性能很高的樹脂製作樹脂零部件,用植物的生態塑料做地板墊,減少石油的消耗,還有不使用水銀的氣體放電車燈等等。另外,為了方便拆解,豐田把儀錶盤的接合處設計成V字槽,一拉就能卸下來。而剛才一大捆線能連根拔出,也是靠設計人員在線束上提示了最為高效徹底的剝離要點。從前期到後期完美的配合,才能使回收進行得如此徹底、順利。不過,這配合咱只説了一半,還有一半在後面。
剛才已經被拆空的汽車壓扁後就來到了這裡。接下來它們被一一吊入粉碎機打碎,然後他們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大小不同的金屬塊會被機器自動分開,就像這樣。工作人員會按照鐵、銅、鋁等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分門別類地將它們篩選出來。最後,再經過高溫加熱等不同方式的處理,金屬就成了汽車生産的各種原材料,爐渣則可以作為路基材料,燃燒排出的高熱無害氣體可以用做發電,而少量的焚燒灰則被填滿。高效細緻的工作讓他們連車主遺留在報廢車裏的小小硬幣也能回收,光這項收入,每年就有300多萬日元呢。
從設計開發到拆解,再到最後的分解加工,環環相扣使得豐田汽車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了90%,而他們的目標是在2015年達到95%以上,也就是説,豐田汽車從生産、使用到回收再利用整個生命週期廢棄物排放幾乎為零。
主持人:
90%以上的回收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對環境造成的負擔。而這樣一個數字的達成融合了社會各方面的努力。日本從2005年開始實施《汽車再利用》法規,從法律上提出了汽車回收再利用的標準;另外,社會各方在參與買車的時候要支付一筆再生費,大約合人民幣770元左右,從而減輕汽車製造商的回收負擔;另外,汽車製造商在回收汽車時還會得到一些獎勵,促進汽車回收的積極性等等。這些對於中國的汽車回收業,都具有借鑒意義。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