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991年:民工潮

 

CCTV.com  2008年10月08日 17: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紅網綜合  

深圳南山區的打工妹

  馬路是銀行,工廠是錢莊。

  兩手空空來,回去蓋樓房。

  ——新民謠

  90年代的鐘聲響徹在北京城的時候,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這樣的場景:

  街頭“賣牛奶”的第一聲叫賣,遠比街心花園的老年迪斯科來得更早;而午間建築工地“吭唷”聲,又比舞廳“蓬嚓嚓”顯得更歡;“叮叮叮”的門鈴聲,時常打攪你的午睡;手持各種證件的“災民”,貿然闖進機關和住戶,在困惑不解的主人面前,操起難懂的方言,頑強地推銷自己或自己的産品。

  在成都,流動人口正神奇地變成這個古老城市的又一景觀,他們的影子無所不在,從事的勞動無所不包。廣大市民在這一年開始驚呼:吃苦耐勞的農民,已經開始把買賣做到你家門口了!城市是塊寶地,又是塊巨大的“洼地”,農村勞動力每天每時都一刻不停地朝這洼地裏流動和傾瀉。

  臘月將盡,他們懷揣著掙來的錢回家過年,元宵前後,當空氣中還縈繞著爆竹的硝煙味,城市居民還在津津有味地享受著春節的喜悅和各種口福時。他們——過完春節的農民們,又整裝出發了,背負各種夢想,以更洶湧澎湃的氣勢,再次向中國的各大城市進發,川軍,皖軍,豫軍,鄂軍……仿佛從天而降,匯成了強大的民工潮,這股富有勃勃生命力的大潮席捲而至,猛烈衝擊各大城市的車站碼頭。這年開春,人們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看到的都是類似的主題:鄭州火車站,不堪重負;南京汽車站,人滿為患;沿長江客運碼頭,民工如洪水般洶湧。

  街頭巷尾,車站碼頭,順著街沿,倚著橋欄,那些來自山區的“找工作”的人或站或立或蹲,那沾著灰塵,涂著黃泥的衣鞋,那或背或放的大花被蓋,把街頭點綴得不倫不類。一本本攤開的傢具圖,一輛靠墻停放的有些生銹的三輪車,一把把被磚沙磨薄的磨亮的磚刀,一副副在路邊支起的釘鞋掌,一柄柄立起的滾刷,……鮮明地向過往行人昭示他從事的職業或“工種”。

  到本年止,中國23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均流動人口總量達1000萬,其中,上海183萬,北京130萬,廣州110萬……,綜合上海、北京、瀋陽、成都、西安等6的城市資料,外來雇工比例如下——

  建築業雇幫工佔流動人口25%-30%,一般居住兩年以上;從事服務、修理業的佔流動人口10%-15%,一般居住幾月,長則數年。

  除了擺攤賣水果、蔬菜,裁剪之外,還有從事搞搬運,拉蜂窩煤,補鞋,磨刀,打傢具,收破爛等同市民密切相關的五花八門的勞動,他們還樂於充當醫院、學校、機關等單位所需要的勤雜工,花木匠,炊事員甚至看門者守更人等,青年女性多受雇于旅館業、飲食業的個體戶承包者和家庭保姆。

  盲流,既是一個象徵,又是一個隱喻,在過去,它幾乎是愚昧、骯髒的窮要飯的同義詞,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是因為貧困饑餓的威脅,萬般無奈之下流落城市裏的,又找不到謀生的就業門路,只好乞討為生。

  如今不同了,那張張樸實的面孔顯露出的每一個表情,都在改變城市人的傳統觀念。

  這一年,早已辭去村長職務奔向城市的張村長衣錦還鄉,這消息傳遍大別山腹地的村落,村民們紛紛上前討教取經。當村長離開的時候,在邁往外地的山路上,外出打工的人流使得寂靜的山路熱鬧起來,成為這個村子百年來一大景觀。

  這一年,在大巴山一個山村裏,幾乎關閉的儲蓄所,忙得四腳朝天,臘月三十前5天,存款額急劇上升,竟達30萬,全部為外出打工經商回鄉過年的農民所存。

  “青壯出門去,唯留童婦吏”,內地山區,老區,貧困地區勞動力不斷外流,驚動了當地黨政領導,在蘇北農村進城打工佔70%以上,淮河中游的南岸有一個54萬人口的小縣,外出人口達12萬之多。

  “要想富,就得雇”。城市成了他們唯一選擇的營地。

  在這一年市民的記憶中,城市越來越像城市,城市也越來越不像城市。

  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條條大道越來越寬坦,農貿市場到處開花,服務項目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昔日的“鄉巴佬”們充斥大街小巷。

  進入市民家庭,衣衫呆板,口音古怪的外地人佔據了本該市民們佔據的位置,中國的大城市成了“大縣城”。

  在這一年裏,市民們的失落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暴露更充分。

  這一年,城市市民在喜悅地享受民工給都市經濟生活帶來諸多方便時,也承接著外來人口帶來的騷擾和困惑。

  這一年的某個傍晚,上海蘇州河面一艘神秘的小船裏,幾個江浙民工在昏暗的船艙裏分贓,多達10余萬的鈔票是他們在10余家工廠作案的“成果”。

  同一時刻,在成都九眼橋勞務市場的一個棚子裏,一位來自大巴山的婦女産下了她的第五個女兒。

  也是在同時,一個叫安子的姑娘匆匆行走在深圳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這位幾年前闖進深圳的山區小姑娘,帶著白天打工的一身疲倦,走向深圳大學夜大班,開始構思她的系列紀實文學《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這部書使她成為深圳市家喻戶曉的人物,並成為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90年代的震蕩,將以某種社會結構的改組為序曲。

  1991年大事記

  ★5月至7月,我國江淮地區暴雨成災,受災人口7500萬,直接經濟損失160億人民幣,我國政府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

  ★影片《周恩來》、《焦裕祿》獲很高上座率。

  ★吸毒及毒品問題受到社會關注。

  選自《人民記憶50年》作者:宋強、喬邊

責編:李二慶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