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操秀英
科技網訊 丹尼 哈維非常喜歡他在多倫多的辦公室,尤其是通過那扇8平方米的大窗戶,他可以終年盡情享受燦爛的陽光。最近,他做了一個粗略的計算,加拿大冬天的氣溫是零下20℃,如果要把辦公室溫度保持在20℃的話,需要2000瓦特的熱量,比整天用鍋爐燒水消耗的能量還多。
寬敞的代價
這個簡單的數據讓哈維憂心忡忡。
哈維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氣候變化專家。他曾經提出一項計劃來減少建築物的能量消耗,然而,整個城市的大部分建築都像他所在的辦公室一樣,寬大的窗戶成了時尚,而且成群的寫字樓仍在拔地而起,消耗大量能源並釋放二氧化碳。“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每座新建築都可能是將來的一筆債。”哈維説,“其實,可減少能量消耗的窗戶已經生産出來了,但建築商卻沒有使用。”
由哈佛大學和其他機構共同發佈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建築物能量消耗産生的二氧化碳,佔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1/3。航空與發電要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依靠重大技術革新,建築則不同,人類完全可以利用現成的技術,在不到10年時間裏使建築物産生的二氧化碳降低30%。
這些研究能推動人們的建築物節能意識嗎?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建築專家説,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其實殊途同歸。在發展中國家,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掀起建築熱潮,但是管理者卻忽視了建築物的環境效應;而那些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也存在問題,比如美國正在紛紛建造更大的房子,這就抵消了通過其他途徑節約下來的能源。
這一趨勢與人們的期望恰好相反。
希望的房屋
值得慶幸的是,歐洲近幾年推出的“節能房屋”讓人們眼前一亮。通過隱藏所有接縫、使用高品質絕緣窗戶來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陽光,節能房屋的能耗僅為傳統房屋的10%。部分新型節能房屋還採用了先進的隔熱技術,3層玻璃的窗戶提供了極好的隔熱密封層。室內污濁空氣在排出前,先吸收空氣中儲藏的熱量,再交換給進入室內的新鮮空氣,使90%以上的熱量保留在室內。當室外溫度低至零下8℃時,室內在沒有供暖的情況下仍可保持在21℃。使用這種吸熱裝置的房屋,冬天幾乎可以不用暖氣。住在伊利諾斯這種房屋裏的卡特裏娜 克林吉布格説:“我通常用10支蠟燭給房屋加熱。”那裏冬天的氣溫通常在零下10℃左右。
根據能量來源不同,每座節能房屋的二氧化碳釋放量可比原來少65%。現在歐洲每年建造5000座節能房屋,並且有4000座老房屋正按同樣標準改造。如果用效率更高的設備代替傳統白熾燈泡和古老的熱水器,就能節約更多的能源,比如太陽能熱水器可減少燒水的能量;僅僅換掉商業大樓裏大排量的通風設備,就能節約60%的能量。
哈維和同事們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調查了這些措施的長遠影響。他們推測,到2020年,這些措施可使能源消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9%。如果《京都議定書》能提高化石原料價格,限制人們使用它們給建築物加熱的話,這個數字還可能增加4%到7%。今年5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組織發佈的一個報告也同樣指出,建築節能幾乎是所有領域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儘管歐洲的節能房屋帶來曙光,但美國的步伐卻並不輕鬆。帕克説,美國南部涌現了大量城鎮,大量房屋和家電正投入使用,房屋面積平均比1940年擴大了一倍。儘管採取了相關措施,美國能源部預測,2030年前,居民住房及商業住房的能源消耗將每年上升1%多。
共同的責任
該怎樣改變這種局面?
節能專家認為,既然市場無法自行改進,政府就應該介入。比如,英國政府已經承諾讓所有新建房屋都實現碳中和;德國現在每年建造2000多座節能房屋,其中大部分都享受政府的低息貸款和減免稅款政策;美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時,國會制定的能源政策就具體提到了建築和設備節能的激勵措施。
其次,社會組織也是重要力量之一。如2007年8月16日,多麗絲 杜克慈善基金會宣佈了一項為期3年、投入2100萬美元的捐贈計劃,以幫助創造和激發新的清潔能源技術市場,從而對付全球變暖。該計劃的主要捐助方為美國能源基金會,它表示,這筆資助將加速推動節能相關的建築法規、節能電器標準的落實,確保建築技術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一系列基本方針得以貫徹,將美國建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40%以上。
另外,對民眾的教育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房屋節能技術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産生了,但是大部分建築師和開發商對此並不熟悉。儘管歐洲走在建築節能的前列,政府依然要説服涉及房屋建造的城市規劃者、地方政府決策者以及建築商等各方人士接受和配合相關政策。
倫敦城市大學的建築研究者羅伯特 洛爾説:“所有人都應該朝着正確的方向努力,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地球。”
責編:李秀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