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環球360]十一特別節目“幻化”未來篇(10月6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9日 17:04 來源:CCTV.com
進入[環球360]>>

  CCTV.com消息(環球360):

  主持人:

  今天是中秋節,首先我代表《環球360》欄目組祝大家中秋快樂!在這麼一個傳統佳節,我們今天要説的話題卻有點超前的色彩,也算是我們這個創意欄目的一點創意吧。今天的主題叫“幻化”,講得都是在今天看來有一點超前的創意,讓我們跟着這些奇妙的想法,到變幻莫測的未來世界去看一看。

  您現在所看到的並不是科幻電影裏未來戰士的鎧甲,也不是橄欖球運動員們的高科技裝備。它的學名叫“複合義肢”,由於它是一件一件穿在人們身上的,所以給它起了個通俗的名字——機器套裝。穿上它,中風患者以及因大腦受損而導致運動障礙的人,也可以行走自如;穿上它,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的人,走路和上下樓梯也不再感到困難。舉個例子來説,如果一個人的腿部能承受80公斤的重力,那麼穿上它之後,就能承受180公斤的重力。同時,它還能幫助肢體損傷的人進行恢復性訓練,也可以增加士兵、警衛人員以及消防員等承擔緊急營救任務的人員所能負載的有效裝備量。

  這身行頭約重15公斤。穿上它需要將它固定在骨盆、背部、大腿、小腿和手臂等關鍵部位。套裝內部設有電腦控制系統、驅動器和傳感器。當您想做某個動作時,傳感器就能接收到大腦發出的電子神經信號,接着電腦控制就會發出指令,相關部位的驅動器就會進入工作狀態,幫助您進行運動。這種機器套裝能夠通過皮膚表面流動的電子信號檢測到肌肉的運動,然後放大這些信號,增加人的力量。如果我們以後都能擁有這樣一件衣服,從幾歲的孩子到幾十歲的老人,都能和超人媲美了!

  “機器套裝”實際上是個比喻,下面就給您介紹幾款真正的智慧服裝。這是“會輕拍肩膀的披肩”,它能幫您記錄並模擬回放愛人間的親密接觸,讓你可以重溫那份令你魂牽夢繞的感覺。

  這是“能上網的服裝”。它的布料可充當通訊工具,上面的“顯示屏”利用藍牙技術與手機網絡相連,用戶還可通過GPRS系統與人聯絡或上網。

  再看這件“會測心跳的連帽衫”,它的不尋常之處就在於帽子裏裝有內置照相機,它能夠感應穿衣者的心率和興奮水平。如果穿衣者變得興奮,導致心跳加快,照相機會自動拍攝下周圍的景象。

  看似普通的尼龍長袖夾克衫也變得不一樣了,因為它裝上了兩個內置的風扇,可以幫你隨時調節溫度。

  還有這雙“會變形的靴子”,它可根據穿着者的行走速度和動作而隨時改變形狀。

  清晨的陽光暖暖的照進來,安妮又迎來了美好一天的開始。

  安妮正在享受着家庭網絡帶來的幸福休閒生活,起床後,家庭網絡立即進入“起床”狀態。一杯醇香的咖啡讓休息了一夜的身體頓時充滿活力。輕按家庭網絡服務器發出指令,洗衣機和烤箱進入工作狀態,短短幾分鐘,松軟飄香的麵包就烤好可以端上餐桌了。享受完可口的早餐,舒展一下身體,查看自己定制的瑜珈課程的進度。啟動程序,綜合空調自動調節室內溫度,安妮專注的進入練習狀態,享受瑜珈帶來的全身心的放鬆。練習完課程,看看今天的天氣如何。

  梳粧完畢,忙碌的都市生活即將開始。出門前,安妮用家庭網絡服務器將生活模式設置為“外出模式”,百葉窗簾自動垂放,家電進入待機或關閉狀態。

  像所有已婚女子一樣,家庭是唐娜生活的重心。工作的間隙,她總不忘通過家庭網絡服務器關注一下自己的小家。

  這個家庭網絡系統讓唐娜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家裏的情況。

  音效同期:喬恩,你在做什麼?

  沒什麼。

  不要玩游戲 快做作業吧。

  又有人來訪,通過家庭網絡服務器唐娜可以告訴來訪者,自己現在不在家。下班了,回家的路上,通過車上的視頻系統,再看看客廳和臥室的情況,恩,一切好像都不錯。到家了,虹膜掃描系統經過確認,自動打開房門。數字家庭影院在播放什麼?哦,今天是唐娜夫婦的結婚紀念日,生活因為細節得到關注而充滿感動。

  這就是網絡化的家,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許吧,幾年、幾十年之後,這就是我們更加舒適、溫馨的港灣。

  出行當然需要交通工具,那我們就先看看未來的汽車會是什麼樣子的。

  您發沒發現這些汽車有什麼與眾不同?沒錯,它們都是塑料做的。光滑而又極富質感的外殼,流暢的線條,豐富而又明亮的色彩組合,有的外型酷似動畫片中的急速賽車,有的看上則像是外太空的不明飛行物。

  您可不要小看這些用來製作汽車的塑料,它們可是一種新型材料,是一種適合用作車身材料的塑料混合物,這種材料在遭受撞擊、惡劣氣候以及長時間使用後,仍然能保持原有形狀不變。

  馬特克羅夫特 塑料汽車設計者:

  用柔韌的塑料做出一些基本的汽車配件,網絡上已經有賣的了。但是它們的問題是使用起來還不夠方便,很多都是為那些汽車發燒友提供的,我們想做一些更加簡單的東西讓大多數人都能用。

  採用塑料材料來製作汽車車身、車窗玻璃、照明部件以及內部的一些零件,不僅拓寬了設計的自由度,還可以減輕重量,從而使燃油效率提高、噪音減少。而對於汽車生産商來説,採用塑料也可以減少設備和人員的投入。另外,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也使汽車不會造成白色污染。

  您再看這輛電動汽車,酷似玩具的車身可以360度旋轉,相信有了這款汽車,您再也不需要掉頭了,因為只要這個雞蛋形的駕駛艙轉動180度,就可以實現掉頭。還有這款外表看似普通的汽車,其內部卻如同宇宙飛船上的駕駛室,可沿環型軌跡360度旋轉移動坐倚,先進的電腦顯示器,質感優良的內包裝,坐在裏面,是不是有種提前進入未來的感覺!

  除了汽車,自行車同樣是您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下面我們就給您推薦這一款——空氣動力自行車。

  空氣動力自行車,顧名思義,就是不用您瞪、補耗油也不耗電,而是用空氣當作動力。它的奧妙就在於它裝備有特殊壓縮空氣引擎。

  發明者 裏古斯(Armando Regusci):

  壓縮機通過這個閥門連接導管,將壓縮空氣壓縮進氣缸,推動活塞在氣缸中移動。活塞拉動軸承,軸承帶動鏈子,鏈子拉動車輪向前轉動。當活塞到這裡的時候,彈簧會到那個位置,然後當我們打開閥門的時候,彈簧到這兒,並把活塞帶回初始的位置。

  據説,這款自行車時速可達每小時90公里,而一般的摩托車速度也只有100公里左右。另外,由於完全以空氣為動力,不僅環保而且省錢。空氣動力自行車每行駛一百公里只需花費0.04美元,相當於三毛二左右,而使用傳統的燃油引擎行駛相同的距離,您的花費會是空氣動力自行車的一百到二百倍。

  當然,無論是開車還是騎車出門,停車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頭疼的問題,不過,下面這個停車場,肯定能讓您眉頭大展!

  您看明白了嗎?這可是個全自動地下停車場。您看,只要揮一揮手中的停車卡,再把車開進車房裏,您就一切等好兒吧!這種地下停車場深11米,直徑18米,能停放50輛汽車。無論您是停車還是取車,只要20秒,一切搞定!相對於地面停車場,這種地下停車場不僅節省了用地面積,而且安全性更強。畢竟那是10多米深的地下,四週又沒有通道,想要偷車至少先得想辦法把車開出來,這可比在地面上解決一個車門鎖就能開車跑路的情況複雜多了。這樣的停車場可以建在各個寫字樓、大廈、居民樓等建築物的地基之下,汽車停得又快又多,極大方便了樓裏的員工和居民。

  當然,不僅是停放汽車,越來越多的自行車也可以“同理求解”。

  這個自行車的停車場深11米,直徑7米,可以停放144輛自行車。如果是地面停車場,停放同樣數量的自行車所需的平面面積可是它的10倍!利用這個停車場停、取自行車的速度比汽車還要快,只要10秒鐘就可以了!

  停車人(女):(停車、取車)非常快,所以很方便。

  停車人(男):

  我喜歡(這個地下停車場),它使我的自行車更安全,而且還能不被雨淋。

  又省地方又省事,這樣的停車場您還滿意嗎?

  你能設想出一條從地面直衝到天際的公路嗎,公路並不是由瀝青和石子鋪成的,而是由激光搭建。沿着這條激光公路,人類可以搭乘飛船遨游太空。這並非異想天開,目前美、俄等國已經提出並製造出了激光光船,並把激光推進作為發展運載工具優先考慮的目標。

  科學家:

  快來,我已經將激光準備好了。這裡情況一切良好。

  白沙導彈試驗所的科學家正在建造這樣的公路。他們設想著由一束能量巨大的激光將一艘光船送進太空軌道。如今,這個設想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發射控制員:

  三.二.一發射!

  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就這樣在現實中發生了!與傳統的化學推進相比,激光推進最突出的優點是不需攜帶燃料,航天器在大氣層中飛行時,只需對空氣加熱就可以了。光船需要的動力僅僅是從地面發射一束能量巨大的激光。現在進行試驗的模型是未來真正使用的光船的三十分之一,與傳統火箭相比,光船在體積和重量上有明顯的優勢,更嬌小更輕便。

  不過,乘坐這樣的光船到太空旅行會不會同樣很貴呢?其實不然。傳統的火箭發射需要四千萬美元,一般人承受不起。而光船每次發射的費用只需要兩萬美元,相當於購買一部小汽車的價錢。

  米德 美國科學家:

  用買一部新汽車的價錢你就可以發射你自己的光船,在以後四年裏你可以分期付款,在這期間,它就一直在太空上。

  麥拉波 光船發明人:

  我真正的希望就是將費用大量降低,使得人人都象買一張飛機票一樣都能到太空旅行。

  試驗完畢時,關閉激光發射器,就可以將光船回收,以備再度使用。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能坐著這樣的光船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博物館珍藏了最寶貴的人類歷史,不過,世界上那麼多博物館,那麼多珍貴文物,想要看遍可不是件容易事。不過,下面的虛擬博物館倒是一本可以隨時閱覽的“歷史書”。

  現實中彩色兵馬俑可不是誰都能看到的,不過,在虛擬博物館裏,您盡可以360全方位的觀看它的圖像。電腦上按照您的要求放大、縮小、平移、旋轉,想怎麼看就怎麼看,這在真實的博物館中都是無法實現的。

  這是與敦煌莫高窟齊名的大足石刻的代表作日月觀音,平時只能透過石窟入口處的鐵柵欄瞥見它的一角。可是在虛擬博物館中不僅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三維的日月觀音,而且還能欣賞日月觀音的三維動畫,璀璨的古老文明在虛擬博物館中被完美演繹。

  北航虛擬現實實驗室副教授 齊越:

  數字化的信息是永遠都會存在的,而這個文物呢很可能有一天它會消失掉的,那麼被我們子孫後代呢通過數字化信息,可以永久看到大足石刻的日月觀音的樣子。

  除了珍貴的歷史文物,虛擬博物館還用特殊的方式為您解釋了古代體育項目的玩法。跳遠是最常見的體育運動之一,你知道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古希臘是如何進行這項運動的嗎?

  現在看到的場景是將古代希臘的跳遠運動進行了復原,我們可以現在這個場景中隨便瀏覽一下。

  (記者:旁邊是觀眾是嗎?)

  旁邊的是觀眾,這個是跳遠的運動員。

  (記者:好像都是男性啊?)

  對,在古代的希臘運動中是只允許男性參加的,不允許女性參加,而且包括觀眾和運動員都是不穿衣服的。

  (記者:那這個游戲怎麼玩呢?)

  這個游戲我先介紹一下吧,這個運動員他手上是拿着兩個石器,這兩個石器叫做助進器(助跳器),就是説這個運動員跳到最高點的時候,把這兩個助跳器向後方拋出去,這樣的話會使自己跳遠成績更好一些,

  原來古希臘人在跳遠的時候要靠拋出手中的重物來助跳,不知道這招管不管用,但是在游戲中它可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扔好了,跳出7、8米也不奇怪。

  古代項目有互動游戲幫助人們理解,介紹現代項目的Flash動畫作也很有趣。

  再來看看這位跳藝術體操的運動員。發現了嗎,和以往的電視效果不同,我們觀看的角度仿佛不受攝像機位置的限制,在180的範圍內任意調整角度觀看。用戶只要用鼠標輕點屏幕上的按鈕,就會呈現這樣的效果。

  怎麼樣?虛擬博物館這本歷史書有意思吧,相信這本書的內容會隨着時間不斷豐富,將來就真的可以足不出戶通古今了。

  主持人:

  這一圈未來之旅你還過癮嗎?暫時先把您拉回來休息休息。您可別以為這些只是説説玩玩,沒準不久的將來您真就穿上機器套裝幹活,騎着空氣動力自行車旅游去了呢。其實這一切並沒有想象得那麼遙遠。接下來還有一位關鍵先生需要隆重介紹,它是我們節目的常客,也許不久的將來,它也會成為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呢,它就是——機器人。

  展會上自採內容:女研究員命令阿爾法,然後男研究員命令阿爾法,阿爾法依次回應。

  這是“識別型”機器人阿爾法,它分辨出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而且自己思考以後能夠準確理解命令做出回答。不僅如此,阿爾法還能聽懂不同家庭成員的口音,從而辨別出不同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

  有什麼新聞嗎?好的,我在這裡,最近的消息是英德科學家想要聯手破解愛因斯坦重力波之謎。打開電視機,好的,我在這裡,電視打開了,我回去了。

  您剛剛收到一封新郵件,是小野奈美發給您的。她説她現在在立山旅游。

  怎麼樣?這個特別小助理幹得還不錯吧?

  別看這位個頭小,它可是一位專業品酒師呢。不信咱們就拿兩杯葡萄酒讓它試試。

  這是2004年的薄若萊,具有紅莓和花朵的香味,口感柔和清淡。

  這是西拉,中間型,具有特別活躍的混合香味,包括漿果、香草和熟透的水果味道,另外還有適量的丹寧酸。

  神了!不僅知道酒的名字和品種,還對口感如數家珍,像個品酒的內行吧?它有眼睛,可以轉動的腦袋和説話時發光的嘴巴,目前它已經能夠判斷出幾十種不同口味的葡萄酒。將來,這款機器人還可以被設計的更加個性化,比如,根據內部程序來專門識別主人偏好的葡萄酒,甚至為主人挑選出符合其口味的葡萄酒品種。有了它,喜歡葡萄酒的您就多了一個得力的小助手。

  山姆:

  你好,誰能告訴我發生什麼意外啦?

  這就是名叫山姆的機器人病人。他不僅能和醫生交流病情,還模擬人呼吸,咳嗽,呻吟,甚至還有脈搏和心跳,如果給他扎針的話,他的身體還會非常配合地出現流血反映,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病人呀。不過山姆的所有活動或反映都是通過計算機的操作軟體來進行的。

  醫生: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你有哪疼痛不舒服嗎?

  山姆還可以為醫院實習生提供逼真的模擬訓練,“以逼真的方式,同步模擬患者的一舉一動”。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設定不同的病例,讓學生一天就能碰到以前一年才能碰到的病症,而且一旦出現誤診也不用擔心承擔什麼後果,還能重新從失誤中吸取教訓。

  醫生 費歐娜:

  我們所有人在給他看病的時候都非常投入,你注意到沒有,我們就像在給一位真實的病人看病一樣。

  阿希姆患有細菌性腦膜炎,正在紐約市以北的布萊斯代爾兒童醫院裏接受治療。病痛和寂寞讓阿希姆情緒有些低落,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斯派克的“先生”走進了他的病房。

  阿希姆:

  我很喜歡,高興得快發瘋了,想知道它是不是個機器人。

  是的,斯派克先生就是一個機器人。他陪伴阿希姆的左右,通過實時的畫面和聲音讓阿希姆了解課堂上發生的一切,阿希姆還可以接受老師的提問,並和同學們探討。

  當然,斯派克先生還有一位得力助手,就是他的伴侶——康迪夫人。負責傳遞課堂信號的就是她。她同時把阿希姆的圖像和聲音展現給老師和同學們。這一切都是通過一種遠程傳輸技術實現的。阿希姆可以遠程控制康迪夫人,比如隨意轉動她頭部的攝像裝置,以便能看到教室各個方位;還有舉起她的手、控制音量等等。這樣就如同阿希姆本人身在教室一樣,他能自如地和大家交流。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也可以通過調焦看得一清二楚。另外,康迪夫人底部還安裝有四個輪子,方便她在教室之間來回移動。她還具有掃描、傳真和打印功能,這樣老師就可以把文字的東西傳輸給阿希姆了。

  阿希姆的護士:

  黃色的代表你要去某個地方或者去洗手間,紅色是要離開課堂,這有兩個藍色的,是放大和縮小,還有舉手。

  有了這兩位“助學夫婦”,小阿希姆就像又回到了校園一樣,心情好了病就好得快,同時學習也沒落下,他們的作用還真不小呢!

  哎?這是在做飯嗎?

  看樣子確實是,可是怎麼不需要人呢?原來這是一台烹調機器人。它由一台普通的電腦主機、一個電腦顯示器和一個烹飪臺組成,如果廚房裏有網線,你還可以邊燒菜邊上網。

  烹調機器人的運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它把複雜的燒菜過程分解為三個步驟:翻炒,加料,和加熱。

  您看,“烹飪機器人”的翻炒功夫靠得就是這四個彎曲的彈性手指。這邊這個鳥喙狀的小裝置,就是“加料機器手”,添加固體的佐料的全靠它來完成,而液態的油、醬、醋,還有燒菜最常用到的水,則是從裝有這些佐料的容器中通過這個導管流向炒鍋的。另外,由於“烹飪機器人”用得是一個電磁加熱器,沒有明火,更不會産生油煙。有了這麼個機器人,咱們的廚師朋友可輕鬆多了!

  主持人:

  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相信沒人能説清楚。在今天看來有些新奇甚至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創意,也許就是未來生活的真是寫照。也正是這樣的想法和創意,推動着我們的社會不斷前進。

責編:趙巍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