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工人年薪20萬
20萬元———這是英國一家大牌電氣公司早在6年前開給一個大連工人一年的“身價”。他叫王亮,今年37歲,是大連重工 起重集團的一名電工。他在過去十幾年中為企業創造直接效益2000余萬元,帶出了10名本科學歷的高徒,成了大連重工 起重集團“3個博士都不換的寶貝疙瘩”。
自學成才的天價工人
從一個職高學歷的普通工人,成長為現代企業新一代知識型、複合型的高級工人技師,王亮走過的是一條異常艱苦坎坷的路。1988年,由於嚴重偏科,18歲的王亮以3分之差高考落榜,一心想當電氣工程師的他在失意的徬徨中走進了大重的技工學校。
畢業後,他成了集團安裝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安裝公司的職工一年約有300天時間在祖國各地施工,而且多為露天作業,他就抓住乘車、乘船、乘機的時間和氣象條件惡劣無法施工的時間看書學習。
這樣,日積月累,他不僅紮實地掌握了一名電工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自學了清華、哈工大等高等院校工業控制與自動化專業的教科書,廣泛涉獵了當代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技術資料,較早地掌握了自動化控制領域裏的一些高新技術。
中國工人令老外折服
1995年,秦皇島港煤碼頭四期工程合作項目安裝初期,不知底細的外國專家看到黑黑瘦瘦的王亮,滿腹不高興,強調“調試施工員必須由工程師擔任。”不得已,中方領導只好硬着頭皮説“這就是我們的工程師”,並給王亮印了“工程師名片”。
名片“騙”過了外國專家,但“鎮”住他們的卻是中國工人的技藝。調試中,外方設計的天吊始終不能正常完成準確的動作,幾天下來,在場的外方專家“傻”了。經過細緻分析,王亮按照自己修改的設計圖紙,終於使天吊正確地完成了動作。專家服了,豎起了大拇指。
回家探親圖紙當“禮物”
有人給王亮做過計算,他從事安裝調試工作15年,與親人在一起的時間僅有2年多一點的時間。
妻子坐月子,王亮在領導的催促下才請假回家看看,他説要親手給妻子做湯,湯是做上了,王亮開始鑽研工作,結果把湯的事情就給忘了,深夜1點多鐘,王亮家對面樓的居民驚恐地發現,王亮家廚房又是冒煙又是火星的,趕忙報警,派出所的民警經過緊急勘察,最終發現是煮湯的高壓鍋燒幹了。
一年春節的正月初三,王亮全家去岳母家拜年,走進屋子,岳母接過王亮手中沉重的大包裹不停地念叨,以後來家千萬別花錢買這麼多的東西。一旁的妻子大笑,王亮臉紅了,原來那個大包裹包的是王亮施工調試的圖紙。
責編:張蘭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