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約會新7天]第188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3日 09:12 來源:
進入[約會新7天]>>

  CCTV.com消息(約會新七天):

  她毅然選擇放棄年輕的生命,

  她走上狀告親生父親的道路;

  是怎樣的心理讓這些青少年做出如此選擇?

  紫凝:這兩件事看起來好像是毫無關係的,但是其實他們也有他們的共同點。

  楊春:她們不能冷靜地想想,用別的方式、角度來解決問題。

  陶宏開:人們成功的概率80%是來自情商,智商只是佔20%。

  素質教育學家陶宏開、新聞調查記者楊春做客《約會新七天》開出家庭教育良方

  楊春:其實我們從來不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

  陶宏開:你不自重,孩子不尊重你,所以説像我們家長還需懂得自愛,自保,自善。

  請收看本週日播出的《約會新7天》。

  紫凝:大家好,歡迎和新聞頻道約會新的七天。我是紫凝。我們今天《新聞人説新聞事》這個板塊特意請來了兩個嘉賓,他們一位是陶宏開教授,提到陶教授的名字,我想很多家長都是耳熟能詳的了,因為您曾經幫助過很多的網癮少年脫離網絡,還有一名是著名記者,他來自《新聞調查》,楊春,你們也曾經做過很多期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節目,今天之所以把兩位請到演播室來是想聊一些關於青少年的一些話題,因為我們新聞頻道將在下周播出兩期比較重要的節目,那這兩期都是和青少年心理問題有關的。

  一個19歲的女孩不能接受父母準備離婚的現實。

  “我説你(父親)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畢竟都是多少年夫妻,你這樣太過分了。”

  她多次上訪,狀告自己的親生父親保養二奶。

  記者:萬一他要因為你的舉報進了監獄怎麼辦?

  A:這是你自己做的,這是你自己必須付出的代價。

  記者: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覺得你還在愛他嗎,還是覺得你只是想報復他?

  A:只能説是30%的恨,因為70%還是愛。

  一些年輕的孩子輕易做出結束生命的選擇。

  採訪:那天是元宵節,/我知道我所愛的人,這一天是和別人一起過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離我很遠,覺得新的一年對我來説沒有什麼希望。

  一個女孩自殺前,在左邊寫下了活下去的理由,右邊寫下了選擇死亡的理由,人們可以發現左邊很少,而右邊很多。在遺書的結尾,她寫道:死亡是我的權利。

  下周的社會紀錄和紀事,打開這些青澀年齡的心靈故事。

  紫凝:這自殺和女兒狀告父親這兩件事兒看起來好像是毫無關係的,但是其實它們也有它們的共同點。

  陶宏開:對,這反映了中國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的一些問題,比如説他們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太善於去搞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沒有方向感。

  楊春:原來我們《新聞調查》都是揭黑、揭醜的節目,一提到青少年,我們每次去採訪都覺得應該是一件陽光的事情,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但是偏偏我們做青少年的節目讓我們輕鬆不起來,為什麼現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也都在自問,那麼多?而且這麼嚴重?

  陶宏開:大家都覺得我是戒網癮專家,我感到非常感動啊,很多的孩子來信談的並不是網癮問題,(而是)他的自卑的問題,他的和父母溝通的問題,早戀的問題,對性的怪怪的感覺的問題,都來向我傾訴。

  楊春: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熱點問題。

  陶宏開:對,説明他們認識到了他們有問題想要解決。

  紫凝:像咱們剛才看的片子裏,《紀事》裏面第一個例子,這個女孩子在元宵節的時候和男朋友已經分手了,然後就覺得心情非常不好,就想自殺。

  楊春:在我們這個年齡是想象不到為什麼他們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

  陶宏開:生命是多麼寶貴啊,只有一次,他們就很輕率地自我(決定),我不要了。

  紫凝:第二個女孩子就説我想自殺,我認為人有選擇自殺的這種權利,其實這種想法是挺自私的啊。

  楊春:我覺得也非常符合這個時代,這個時期的很多青少年的心理,我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可以對自己負責,但是旁的人怎麼樣我也不了解。

  陶宏開:他們得想他們要有生的權利和生的責任。

  紫凝:對,像剛才《社會記錄》中的這個女兒狀告父親,她用這種方法來解決自己面臨的(父母離異的)困難。

  記者:説你父親是西門慶,是不是有點過激了?

  A:西門慶和潘金蓮通姦的時候,起碼沒有把他家裏的三妻四妾都給休掉,不可能,沒有,也沒有對他孩子怎麼樣怎麼樣,沒有,但是我爸卻不一樣了,為了一個女的,竟然把他爸爸媽媽都拋棄了,還不如他呢。

  陶宏開:她就很自我,她自己充滿了恨,她是用愛來掩蓋這種恨。

  楊春:是什麼樣的一種動力來趨勢這個女孩,她確實是有原因,但是要走到這樣的一種極端的方式和父親鬧成這樣。我原來做過一期節目叫《被開除的女大學生》,和這個女孩他們的故事不一樣,但是她們的方式特別像,我採訪的這個女大學生,上了大學以後認識了一個大她十幾歲的一個男的,排除一切阻力,他們戀愛了,他們結婚了,甚至還生了孩子,在校園裏,後來被學校開除了,為什麼這個女孩在面對這個事情的時候,包括我們剛才在《社會記錄》中看到的女孩,她們不能冷靜的想想,用別的方式、角度來解決問題。偏要這樣一意孤行地走下去,最後給自己,給自己的家庭帶來了這麼多的損失。

  紫凝:看這個女孩狀告父親的時候,片子裏有一小段好像和她狀告父親沒有關係的…

  社會記錄記者採訪王靜的那一天,王靜在做飯的過程中發現窗臺上有螞蟻,這個發現讓她很生氣,做好的飯也不吃了。

  王靜:我很生氣,我覺得她沒有把家裏收拾乾淨。

  記者:你覺得誰沒有把灶臺收拾乾淨?

  A:我媽,我不在家,她沒把家收拾乾淨。

  記者:你生你媽的氣嗎?

  A:我不是生我媽的氣,我只是説我做飯整個過程不順。

  記者:不想吃了,現在?

  A:不吃,這頓飯我不吃。

  記者:你媽媽也沒吃呢,你快去勸媽媽吃吧?

  A:不吃。

  記者:你不吃,你媽也不吃啊?

  A:她不吃她不吃,反正我是不吃,就這樣,我做東西我要求很嚴格。

  記者:就扔在那,多浪費啊?

  A:對,這個東西我本來就沒法吃。

  記者:怎麼沒法吃?

  A:只要是出差錯的東西我是絕對不吃,包括做不好的東西我也不吃,我對我自己做的東西也是這樣的。

  記者:不能出差錯?

  A:不能出差錯。

  陶宏開:我們比較忽視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什麼是心理素質呢?是指人的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自我平衡能力是評價一個人承受度的高低(的標準),你越會自我平衡,你越成熟。

  紫凝:我就特別想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為什麼我們那麼多的青少年都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這是什麼造成的呢?

  陶宏開:這裡面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就是起點教育。我們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他們沒有想到壞的開頭也是失敗的一半,很多的教育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開頭。

  紫凝:您覺得現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陶宏開:三個(問題)構成,一個是過度關愛,但是這個和獨生子女有關係,就是好像説他們把一切都獻給孩子了,為了孩子,很容易就把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愛物質化,金錢化,他們認為的愛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物質。

  紫凝:對,就好像剛才那個片子中女兒狀告父親,父親就説如果你把我想和你媽媽離婚的這個消息傳遞給你媽媽的話,我就獎勵你一個手機。

  A:他説你把這個意思跟你媽傳達過去的話,我到時候給你買個手機,給你配部手機,就是拿物質來誘惑我。

  陶宏開:他總是用這個物質來進行溝通,就把這個(物質)關,因為就這麼一個寶貝孩子生怕他會受到傷害,父母總以為我是完美的,我要給你提供一個最好的成長道路,我給你鋪平一切,那孩子就失去了獨立,適應能力,受挫能力。那麼過度關愛和過度保護到最後馬上就是過度希望,孩子以上學,五六歲上學的話,馬上(説)好好考啊,考第一名,100分,好,什麼都要最高的,那孩子從小就是過度關愛,過度保護了,他驕傲氣已經十分嚴重了,根本就討厭這種應試教育,枯燥的學習,成績已不好,父母馬上就説看你不爭氣,給我丟臉了,你這樣怎麼辦?討飯去吧。孩子就和父母逆反了。這樣的逆反是這樣産生的。不是天生逆反,是父母的引導方法不對。

  楊春:我們原來還做過一期《神童的成長》,確實是神童,7歲就上了中學,13歲就上了大學,但是他的母親由於把太多的期望放在了他的身上,她的一句話讓我現在都記憶猶新, 她説我這孩子就是神童,就要當愛因斯坦,當華羅庚。

  記者:那你覺得如果一個人他沒有讀碩士、讀博士、讀博士後,他只是一個健康的、普通的、快樂的這樣的一個人,他算成功嗎?

  曾學梅:太沒有意義了,對人生來講太平常了。因為從古到今在皇宮裏當官的,地方上當官的都是讀書的人。

  陶宏開:其實他們沒有認識到一個人成功最主要的是在於情商而不是智商。人們成功的概率80%是來自情商,智商只是佔20%,他只是關注孩子這方面的成長而忽視了情商的培養,這就導致了孩子的失敗。中國的家長他們一貫以來,都比較忽視情感教育,孔子説過,喜怒哀樂,不形於色,是成大氣候的氣質,這是錯誤的。總體來説,中國人比較內向,家醜不可外揚,(情緒)含在裏面,(壓抑)多了之後就會爆發出來。

  紫凝:我們剛才説了這麼多,都是家庭的原因造成了青少年心理問題增多,有沒有其他原因。

  楊春:如果我們把這些原因、重負都歸結在父母身上,那是不公平的。

  陶宏開:對,是四個環節,家庭、社會、學校,最後還有一個自我,他是根據年齡不一樣,當孩子最小的時候,家庭因素佔了百分之七十、八十,甚至是九十。

  紫凝:這個是打基礎的時候。

  陶宏開:對,那麼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社會教育進來了,社會就有責任了,進學校就有學校的責任了,當孩子差不多到了十四五歲以後,他要有一個自我平衡能力,自我教育就開始佔了上風了。你是成人了,你有問題的話不能再怪父母,我六十歲了,我有問題不能怪我父母,對不對。我應該成熟了,我應該學會自我教育,自我平衡了。之所以我那麼強調家庭問題,就是從我個人來説的話,我不可能馬上改變社會,我又不可能改變整個教育制度,所以我可能改變的只有家長,包括你。

  楊春:沒錯。

  紫凝:我相信電視機前的很多的家長,在看我們節目的時候心理都是很焦慮的,就像陶教授説的,你告訴我,到底應該怎麼做。

  楊春:特別是那些家庭關繫緊張的,父母關係,子女關繫緊張的,子女有些,比如説上網成癮這些問題的,您給個良方。

  陶宏開:主要先要學會自我反省,反思過去的錯誤,已經錯的方面不要再重復了,聰明人就是不重復錯誤,一定要放鬆心態,放鬆心態認真去分析問題出在哪,還有很多,要學會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面,在教育還在的時候還要學會把握一個度,很多家長都是説,過去我們吃了很多苦,我不能讓我的孩子吃苦,我可以提供一切,你什麼都不用管,你好好學習吧,這個孩子長不大的。

  楊春:中國父母的通病,自己永遠是權威。

  陶宏開:有個家長很有意思,他跟我説,我家裏一定要乾乾淨淨的,但是我孩子出現以後我就不顧一切,我把家裏的傢具全包起來了,邊腳全部用海綿包起來了,弄的亂七八糟的。為什麼,我怕孩子碰着。難道我這不是在愛孩子嗎?我説你這是在愛孩子嗎?你可以把家裏全包起來,你能把全社會也包起來嗎?你的孩子在家里長,就不在社會上長嗎?孩子不碰一下怎麼知道走路要小心呢?怎麼知道這個角會傷人呢?就忽視了這一點。

  楊春:這點是肯定的,父母愛孩子,但是比如我剛才提到的,我做過的神童的成長的那期節目,也是個母親,把兒子,這個神童包起來了,洗衣、做飯,甚至穿衣、穿襪都包起來了,

  陶宏開:還有繫鞋帶呢,但是最後,兒子説,他説我恨他。

  曾學梅:他自己覺得我過去這樣做的都不對,害了他這樣子。

  記者:你恨媽媽嗎?

  魏永康:有點恨。覺得我這次所做的主要是她,使得我不會與人交往。

  楊春:多年來積累下來一個愛的過程,最後結出來一個恨的東西。

  陶宏開:是的,有個父親打電話問我,他就説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我説你問吧,他一邊説一邊哭,他就説,我們給了孩子一切的一切,他為什麼會恨我們?我説你可能給他一切的一切嗎?你只給了他,你認為給了他一切,很多應該給的沒給到,所以孩子會恨你。

  紫凝:會不會提出來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現在已經到十幾歲了,處在一個非常難以控制的狀況,我現在再去説,再從頭像您説的,這樣一些程序來對他進行一些教育,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陶宏開:不,所以説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很多人問我,你幫助了這麼多的人,你有沒有失敗過,我説先搞清什麼叫失敗,有志則不言敗,放棄就是失敗,你不放棄就不是失敗,你就説這個燈吧,愛迪生做了兩千多次試驗,他第一次用這個材料做燈的時候,燈沒有亮,你説他是失敗還是成功,它是雙向的,它是個成功,它成功證明了,這個材料不適合做燈,他不會重復一個材料,他會用另外一個材料,正是説,失敗乃成功之母也,每個家長當然是有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要放棄。

  楊春:同時我也是特別想説的一句話就是,除了剛才您強調的,咱們強調的,社會的原因,家長的原因,我們談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這個話題,青少年十幾歲了,我覺得説一句大實話,他們也應該明白點兒事了,很多事情不能歸結到父母身上了,不能歸結到社會的身上,他們自己應該來分析一下,自己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陶宏開:所以呢,我就講這個,子不教,父之過的同時,也會講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告訴孩子,你不要害你的父母,你看像孩子理解父母,他們也是不完美的,要給父母一個改過的過程,不要用這種極力地報復手段,去傷害父親,傷害母親,最後傷害的是自己,那麼的確有些孩子,就是説不能自拔,我就聽到一個家長給我打電話説,他的孩子四年前,保送送到北大,上北大以後迷上網上游戲,結果這個母親為了幫孩子,多次往返,這個家長和北大之間,她過去這個肝不太好,有這個肝炎,結果跑了三年,肝炎跑成了肝硬化,肝硬化跑成了肝癌,她電話向我哭訴,她就説,我完了,我怎麼辦,我説你為什麼這樣做啊,孩子上大學已經是成人了,很多東西她要自己對面對,你不能包辦他,那麼孩子是你生活的重心,但不應該是你生活的一切,那麼你把孩子當孩子以外,你還有你的丈夫,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的工作,你的社會責任等等,還有你自己,是不是啊,你這樣做的話,結果是兩敗俱傷,所希望見到他們學生自愛,會把自己當人,他説得很清楚,他每次到北大見她的孩子,孩子不願意見她,正説明你不自重,孩子不尊重你,所以説像我們家長還需懂得自愛,自保,自善。

  紫凝:那好感謝我們的嘉賓今天來到演播室現場,也給大家聊了這麼多很有用的話,也希望我們電視機前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在今後自信和諧、而且非常自信的笑容能夠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其實正像我們剛才討論的那樣,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重要的是家長如何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不同的父母就會帶出不同的孩子。比如大家熟悉的童話大王鄭淵潔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培養出了同樣寫童話的兒子,但如果兩個著名的傳統作家卻培養出了一個“酸菜派”的另類歌手,你是不是會很好奇他們的育人方式呢。

  小時候的男孩子總是將爸爸當神一樣的人物崇拜着,可這種親密的父子關係也會隨着男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着,雪村也不例外。

  2、産生隔閡 青春期

  父子倆如何化解了矛盾,雪村又如何如願已償走上了自己喜歡的道路。下周日,請收看《實話實説》。

  上周日,《共同關注》欄目組和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共同推出的 “共同關注希望工程圓夢大學”公益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啟動儀式。籃球巨星姚明也來到了現場,向基金會贈送了由CBA出版的印有自己圖像的個性化郵票集,以激勵貧困大學生們積極進取,實現他們心中的大學夢想。

  姚明:我想每個人的開始都是天生的,但接下來的路就要靠自己去走。希望你們都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上周我們介紹的《共同關注》系列節目《我要上大學》播出以後,引起了地方政府和廣大熱心觀眾的強烈反應。在短短一週的時間裏,就已經有四百多名貧困生被認捐。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有關工作人員説,他們的熱線電話已經快要被熱心觀眾“打爆”了,每天都有幾百個熱心觀眾打電話過來,希望能為貧困學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周,《共同關注》將推出尋訪雲南貧困大學生系列節目。近期,水木年華組合、國家羽毛球隊隊員等眾多公眾人物也將隨《共同關注》記者前往全國各地尋訪貧困大學生,屆時我們會為大家帶來更為詳細的報道。

  如果你想知道更為詳細的情況,請您收看《共同關注》節目,希望大家都來伸出關愛援助之手,幫助農村困難大學新生。

  字幕:捐款熱線:010-64055518,諮詢熱線:010-64028486

  下周三,由公安部和《法治在線》欄目組共同主辦的2006第二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評選活動也將召開新聞發佈會。經過各省廳提名和組委會初評産生60位候選人的名單和先進事跡將在發佈會上公佈。《法治在線》欄目將從當天開始至8月23日,連續展播候選人的先進事跡。如果您想參與投票,可以將選票郵寄到以下地址,您也可以登錄央視網站直接投票,或者發送手機短信投票。

  字幕:北京市西四環中路49號影視之家第二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評選活動辦公室收 郵編:100039

  央視網站:www.cctv.com

  移動用戶、聯通用戶、小靈通用戶均發送候選人編號至9999719(每條短信收費0.5元)投票截止日期:2006年 8月25日,郵寄選票以當地郵戳日期為準。

  另外,現在活動還面向全社會徵集:本次評選活動的主題歌曲、活動標識、廣告宣傳詞、記錄您與警察之間故事的文字或 DV作品、頒獎典禮創意等,詳細情況您也可以登錄央視國際網站。您也可以將以上作品或文字及聯絡方式寄往以下地址,或發電子郵件。評選活動組委會將邀請優秀作品的作者參加第二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頒獎典禮。如果您想了解第二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評選活動更為詳細地情況,請收看《法治在線》節目。

  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西路3830信箱《法治在線》欄目收(請註明徵集字樣)

  郵編100038

  發電子郵件fzzx-cctv@vip.sina.com cctvfzzx@sina.com

  《東方時空》製作的《千里走青藏》特別節目,在一套播出以來反響強烈,從下周開始,新聞頻道在每天下午的一點半和晚上的十一點半也將展播《千里走青藏》,歡迎大家到時收看。

責編:復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