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兩岸看神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3日 21:36 來源:CCTV.com
進入[東方時空]>>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

  白岩松:中央電視臺的觀眾朋友和東森電視臺的觀眾朋友你們好,我們現在是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室為您帶來《東方時空》的特別節目“兩岸看神舟”,跟我搭檔主持的是東森電視臺的主播盧秀芳。

  盧:大家好,這次再度跟岩松合作非常高興,我看到延續我們之前的情誼,這次我還是為你們準備了禮物,特別從台灣帶來,您打開看看。我們看到這個禮物是兩岸看神舟也是紀念我們這次特別報道,它是筆記本,當然記載著我們兩岸媒體合作的大事,也記載著未來兩岸的大事,希望在你採訪的時候有幫助。

  白岩松:我現在應該寫下第一筆,寫下2005年10月12號這樣一個日子,因為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

  盧:的確,另外我還帶來一個禮物,這個禮物咱們一人一個。

  白岩松:一定不是戒指。

  盧:我們看到這是“兩岸看神舟”,這是一個杯子,這是一個對杯。

  白岩松:你對得起觀眾,可我對不起觀眾。

  盧:我們看到這個杯子不能空的,所以説我給你斟上水,一方面我看到你今天做了好長時間的轉播,口也渴了,多喝一點水。二方面,這水也有寓意,為什麼,我一人都斟上一半,兩杯加起來就是滿的了,圓滿,要祝賀我們節目合作圓滿,另外要祝賀神舟發射圓滿。

  白:還有一個寓意,在中國的古文化中,道德經裏就説杯滿則溢,因此不倒滿非常好,我們也預祝整個航天事業永遠在不斷進步中向前進,永遠不追求的是10,而是永遠我們在路上。

  盧:舉杯慶賀。

  白:給我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我也要送禮物,你看我這個禮物禮輕情誼重,送一幅手套,你先把它戴上。

  盧:我進航天城都沒有蒙眼睛,難道在這裡要蒙眼睛嗎。

  白:戴上手套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禮物在背後,它只能用手套來拿,它很精緻,是神舟六號的模型。

  盧:太令人驚訝了,這是一個神舟六號的模型。

  白:放回你的辦公室,但是要弄上防盜裝置。

  盧:的確,我同事一定都非常非常羨慕我,謝謝,這真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個禮物。

  白:的確就是這個禮物本身戴的手套,它希望每個人都特別好的對待他,把手套戴上再去觸摸他,也要把你的手套和這個禮物一起放在你的辦公室裏。

  我在今天2005年10月12號的確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頭有很多跟神舟六號的新聞一個一個又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一個又一個的畫面讓我們的印象那麼深刻和難忘,再次回顧一下。

  短片──回顧

  費俊龍:總隊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

  總隊長:出發。

  指揮中心: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起飛。

  (9點飛船勝利升空)

  雷達跟蹤正常,東風助推器分離。

  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白岩松:秀芳,就是這次在整個今天上午發射的過程中,我知道你也在演播室裏向台灣的觀眾來進行直播,後來有沒有給同事打電話,反響怎麼樣,狀況怎麼樣?

  盧:我先講一下我自己的感覺,其實我特別是看到在雪花片片之下,兩位航天員走出來,我突然一陣子覺得全身發麻,為什麼發麻?後來我想到四個字,熱血沸騰,那個場景真是太令人感動了,在整個直播之後,我們的同事立刻打電話給我,説全台灣的觀眾都在同步收看我們的轉播,因為在整個現場,我想台灣的觀眾幾乎是沒有辦法想象的一個場景,特別是在準時發射的場景,兩位航天員走出來,大家目送他們,熱烈的掌聲,隨後我也看到包括在央視的電視臺裏,所有的像是火車站的民眾也在收看這個轉播,台灣的民眾其實也有同樣的場景,可以説是兩岸透過神六的發射,他們有共同的關注焦點。

  白:其實這次因為來的時間比較短,我説下一次比如神七、神八再發射的時候,秀芳來了,不僅僅去航天城,還有機會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那也是一個非常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現在由我們的記者帶你去看一看,講一講。我們的記者王躍軍現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躍軍你好。

  王躍軍:岩松你好。

  白:現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職責是什麼,狀態怎麼樣?

  王:從整個發射場的情況來看,目前發射完之後還有一個相應的搜救和監測這樣一個任務,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整個應該是非常平靜的,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樣的熱烈。其中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因為像酒泉這個地方,它本身創造過許多第一,就像我們上學一樣取得過很多好成績的時候,當你第一次拿第一的時候可能會很高興,連續拿第一的時候可能就和平靜心態,這是一點。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整個飛船現在剛剛入軌,後續還有很多工作要來做,所以大家的情緒能很快的平靜下來。另一方面,我今天下午採訪的時候,跟我一起,比如從甲地到乙地只需要五分鐘的時間,跟我一起採訪的工作人員就睡在了車上,因為非常非常的辛苦,非常非常的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整個酒泉目前比較平靜的一個狀態。

  白:在今天發射成功之後,現場的那種當時他們輕鬆、歡快、興奮的感覺是我們所感受不到的,你當時一定感受到了。

  王:最一開始我在大廳當中看到很多人員,工作人員的手是握著拳頭的,他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不眨眼,嘴是張著的,全神貫注的看著大屏幕,隨著上面的數據不斷的變化,情緒也在不斷的緩解,中間還有人鼓掌,當宣佈了發射過程當中取得圓滿成功的時候,大家興高采烈,我和當場的幾位比如像火箭系統的總指揮,包括像飛船系統的總指揮,我也向他們表示祝賀,而且跟他們握手,我相信他們手是濕漉漉的,應該説他們是非常緊張。當時發射成功也非常興奮,但是現在應該説都趨於平靜了。

  盧:我首先謝謝你上午跟我現場的一個連線報道,對台北的直播,台北的民眾早上都看到你在酒泉基地的採訪。我在這裡還要問你一個問題,我對兩位航天員,台灣民眾對這兩位特別感興趣,你跟他們的接觸是最直接的,昨天有一個説明會,還有今天出來的樣子,給你留下最深刻的樣子是什麼?

  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費俊龍本身給人一種剛毅感,他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是乾淨利落,出來的時候向大家招手致意,包括和首長對話的時候,也是讓人感覺到剛毅、堅定、自信。聶海勝從總的情況來看,給人感覺好象很溫文爾雅,包括和記者見面的時候,回答問題的時候也非常的幽默,我想這兩個人能夠合作在一起,應該説是一個非常好的搭檔,我們現在可以想象可能他們在空中目前也可能會形成一個非常默契的這樣一種合作。

  白:非常感謝躍軍給我們帶來的報道,而且要跟觀眾朋友説明一下,剛才可以看到王躍軍在整個給我們直播的過程中用手捂著電話的耳機,因為其實在今天上午九點多發射場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之後,相當多的直播設備都已經拆除掉,他剛才是要用手機跟我們完成連線,今天已經有兩個系統非常輕鬆了,一個是火箭系統,他們當時火箭一發射完了之後,那麼的順利,按往常的慣例他們要放鞭炮,後來畢竟還有那麼多系統的工作要持續,他們就以後再一起一塊放鞭炮,這是一個其中很有意思的細節。其實在酒泉的確很難忘,秀芳下次一定要去,地方不大,但是那塊很美,在一片戈壁當中突然出現了綠洲,他們自己還營造了很好的生態環境。

  盧:跟台灣的觀眾特別説明一下,因為台灣的觀眾總是説明酒泉發射基地好象很神秘的感覺,氣氛怎麼樣?

  白:氣氛怎麼説呢,我舉一個例子,張藝謀英雄那部電影就在那兒拍的,你説它那兒有多麼好看,後來我們專門去了酒泉旁邊去拍照,那塊地方色彩的豐富性是其他地方很難比的,我們專門去拍照。還有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上次在神舟五號發射之前我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有幾天的時間,結果去了之後找不到飛船的總指揮,後來一看在底下的運動室里正在打乒乓球,非常輕鬆和歡快,但是有一點是這次比較緊張的,什麼緊張呢?床位緊張,因為那個地方本來就不大,只有幾個招待所,因此大家搶床位後來到了很高的地步,我的同事告訴我他住的房子連衛生間都沒有。

  盧:下次你看到搶的身影當中一定有我。

  白:一定會有,但是會提前替你安排一下,但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有一個地方非常重要,那有幾棟航天員的別墅,因為他們要很早從北京的航天員的培訓中心要飛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做整個發射前的準備,這裡面的情況躍軍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嚮導,接下來通過片子感受一下。

  解説:

  座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員公寓問天閣是航天員生活和訓練的地方,當年楊利偉就是從這裡出征的。

  于本城(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問天閣,從我們理解上講,問天的真正意義一種對宇宙奧秘的一種探索,一種對太空的一種利用,特別是一種和平利用,和平利用太空的一種科技活動。

  王躍軍:這裡就是問天閣,是航天員出征前幾天生活,包括進行身體鍛鍊,包括工作的這樣一個場所,對於我們一些人來講,這裡面一定會非常非常的神秘,接下來帶大家進來一起看一下。第一個門廳我們看到這邊是一個檢疫室,這個地方主要是針對外來的一些人員可能帶來一些病菌在這裡進行一些消毒、處理,從而避免傳染。我們再往裏面走,來看一下,這兒是它的一個大廳,在這個大廳可以會見很多很多的客人,大廳的對面,我看到有這樣的一幅字畫,飛天,應該説這也是放在這裡寓意深刻,通過這樣一個走廊我們可以到前面航天員居住的房間看一看,那個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它在二樓,我們現在上去。在二樓我們看到航天員居住的房間,這個房間就是目前正在遨遊太空的費俊龍和聶海勝居住的,我們進來看一下裏面的環境,先是一個這樣的小廳,然後這兒有點像居家過日子的大的會客廳。費俊龍就住在這個房間,我們進來看一下,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首先一看這樣的格局和我們通常居住的賓館很相象,而且整個房間的面積比較小,據説設計這樣小的面積,是為了使航天員能夠適應小環境來生活。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我們來看,在費俊龍居住的房間的門的背後有這樣一個簽名,據説每一個參加飛行的航天員在離開這個地方的時候都要簽上自己的名字。“神舟飛行乘組,航天員:費俊龍,2005年10月12日淩晨”。

  費俊龍、聶海勝出發之前是在這邊的一系列房間進行體檢,然後在這邊的房間進行飛行前的準備,包括換上宇航服,然後通過裏面的一個通道來到前面的會見大廳。這個就是會見大廳,包括記者見面會也是在這裡進行的,在這個地方他們進行了中央領導人的接見,當時在裏邊,我們看到這兒有一個玻璃把他們隔開了,他們就是從那個門出去,然後在外面舉行的歡送儀式,然後乘車來到發射塔下。

  這裡就是發射神舟六號的發射塔架,非常有幸能夠站在這上面,這個塔架是一百多米高,完全是鋼結構的,當時是長征二號火箭托載著神舟六號在這邊,是被發射塔架的兩翼包裹著固定在這裡,固定在這個發射平臺上。火箭升空之後,由於燃料燃燒,大家可以看到留下了漆黑的印跡。另外,我們在電視屏幕上可以看到火箭發射的時候,火焰是向兩側噴出的,就是由下面兩個導流槽順勢噴出的,這樣不至於他噴出的火焰覆蓋更大的範圍。在6:08分的時候,聶海勝和費俊龍就來到了這個發射塔架的一層,乘坐防爆電梯,也就是這樣的防爆電梯,現在這個電梯已經關閉了,他們乘坐這樣的防爆電梯達到和這個飛船相平行的平臺,然後進入了船艙當中,在9:00的時候,隨著神舟六號一起發射成功,目前他們正在遨遊太空。

  白岩松:真是不錯,完成任務之後安靜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倒是給我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讓我們所有人能夠身臨其境的去感受路徑的過程。我們轉換一個話題,秀芳,今天我們目睹的是神舟六號的發射,在接近兩年前,2003年10月15號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你周圍的人感受是什麼樣的?

  盧: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坐在台北的主播臺上,處理這個,也是頭條新聞,台灣的媒體也是用頭版頭條報道神舟五號的發射,當時是遠距離的,有很多科學得數據,但是它的感覺是比較遠距離,我想在這個報道當中還是給人家感覺是一個驚嘆號,這次隨著我走進了航天城,特別是台灣的觀眾看到我的報道,會感到非常親切,他們無法想象台灣的主播可以躺在航天員的座椅上,台灣的主播可以去摸摸航天員的衣服,可以吃吃他們的冰淇淋跟食物,我想通過我的報道,台灣的觀眾在今天看報道的時候他們的感覺是更貼近的,而且更有感情的,而且感覺上是會更輕鬆的。另外我要講的,主要就是孩子們,我們講到除了大人的世界之外,孩子們還有學生們他們是最單純的,他們有很多很多的夢想,這次我們也希望透過神舟六號的發射,啟迪台灣孩子們和學生們對科學的夢,有夢也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將來都有圓飛天夢的機會。

  在今天有一個很特別的時刻就是兩岸的學生共同鼓掌,在台灣的成功大學他們有一個航太的科技研究所,我們就通過這個短片來看今天掌聲響起的那一刻。

  (台灣東森短片)

  解説:

  大陸神舟六號太空船順利發射升空,台灣民眾也相當的關切,主要是研究太空科學的台灣成功大學的學生,一早就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看畫面。

  同期聲(台灣大學生):

  模型,這只是一個模型,我們一直做模型,現在我們要做出桌上型衛星,一個工程理出來。

  自己國家的火箭在本土發射。

  也是蠻興奮的。

  解説:

  當神舟六號發射成功的時候,他們除了感到興奮,也為它的成功感到光榮。大學生們希望未來兩岸能夠多合作,一起來研究太空科技。由於之前神舟五號曾經帶著台灣的水果種子上太空研究,因此台灣民眾也很關心這一次神六的太空人有沒有帶著台灣的泥土或台灣的水果上太空,不過無論如何,他們希望五天之後神六太空船能夠完成任務,順利的返航,回到家鄉。東森新聞綜合報道。

  盧:剛才在這個片子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神舟六號的發射的確在台灣埋下了很多種子,這是一個科學的種子,對太空嚮往的種子,在剛剛的成功大學裏面充分感受到這個氣氛。整個台灣民眾他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同樣為我們報道的這位記者楊朝現在正在線上,楊朝你好。

  楊朝:大陸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盧:楊朝所在的位置是台北的天文科學教育館。楊朝,你告訴我們一下在今天台灣民眾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掌握神舟發射的情形?

  楊朝:好的主持人,其實這一次神舟六號圓滿的發射,基本上除了大陸觀眾關切之外,在台灣的民眾也相當的關切,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個背後的太空博物館就可以看出來,原本人是非常少,但是神六發射成功之後,一到下午這邊的人非常多,此外,這一次發射成功之後,很多的台灣民眾透過我們東森新聞的全程直播,看到太空船發射,他們非常吃驚,因為他們覺得原來大陸的太空科技發展水平是這麼的高,讓他們覺得非常的振奮,現在他們除了已經有掀起了一股太空熱之外,現在他們也是希望五天的任務能夠順利返航,希望這兩位太空人能夠平安回家。

  盧:除了太空熱之外,我相信有一股媒體熱,雖然我現在不在台北,但是我可以想象我的同業們追逐新聞的場面,是不是楊朝?

  楊朝:對,沒錯,其實今天台灣的媒體都大篇幅的報道,除了電視臺、各臺都是以整點直播的方式來播,可以看到我手中的兩份報紙是今天的晚報,這兩份晚報都是以頭版頭條的方式來播神六升空,太空人説感覺良好,還有大篇幅報道和照片、圖文並茂,也可以看到台灣的觀眾很關心,像在太空有沒有太空馬桶,怎麼樣上廁所,太空食物是什麼,這都是台灣民眾的關切。我們可以看到另一份報紙,也是頭版頭條,而且他還提了兩位太空人非常勇敢,在上太空之前表示沒什麼好憂慮,他們希望相約台北,咱們北京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從媒體的報道就可以看出事實上這一次神舟六號發射,不管在大陸、台灣也好,所有的媒體都是高度關注,因此可以看出這一次的神六發射成功,媒體的感覺也是相當的振奮。

  白:楊朝,你好,我是白岩松,我要替秀芳問一個他其實挺想問但是不好意思問的問題,今天上午由於她第一次台灣的媒體有機會在北京的演播室,並且走進了航天城報道整個神六的發射過程,這一點是不是使秀芳也成為今天上午在台灣被選擇最多的一個主播?

  楊朝:沒錯,你講得非常好,因為這一次秀芳可以説是全台灣第一個上了演播室之外,也是親身經歷看了很多有關神六方面的一些器材,科技的東西,等於是她除了她自己本身看了之後,也幫助台灣許多民眾告訴大家許多太空的知識,尤其是發展太空的過程的艱辛,事實上這一次很多民眾包括記者都很羨慕你,這一次回來之後要好好問她到底這次去,向她吃到很多太空的食物,他們都很好奇,到底太空食物是什麼東西,我覺得秀芳回來之後要告訴大家太空食物怎麼吃,也希望秀芳回來把她的經驗告訴大家。

  盧:其實楊朝説的還含蓄,在我播完之後楊朝給我打電話説,我們看了你的報道全部傻眼了。

  白:好,楊朝,非常感謝你給我們帶來的報道,等你回到北京的時候再見。我為什麼要説回到北京的時候再見,他作為東森派駐北京的記者,其實我們之前都見過。

  剛才談到太空食品,這是你要回台灣去向很多你的觀眾去解釋的,究竟食品怎麼樣,味道如何,我在這兒倒要問你一個問題,航天員是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最受關注的一個成分,從你去感受到了一些航天員的訓練過程,包括今天再看到一些太空艙裏傳回的畫面,你對這兩個航天員的印象怎麼樣?

  盧:來北京之前我做了很多資料,聶海勝的部分尤其是不陌生,費俊龍的部分這兩天也看了很多很多他們的資料,今天讓我最感動的其實還是大雪紛飛的早上,他們兩個帶著燦爛的笑容,那個笑容讓你看了之後覺得心裏很踏實,我走進航天城,跟他們有非常近距離的貼近,包括他們運動的器材我也試了一下,雖然做的不太好,他們吃的食物我也咬了一口,他們躺的太空椅我也坐了一下。在這種種過程當中,我的腦海當中點的訊息開始連接,變成一個線跟面的訊息,好象整個連接起來,我仿佛可以想象到如果我是他們經歷這整個訓練之後,我現在在天上那個感受,那個激動是怎麼樣,我完全可以體會。

  白:在整個選拔過程中最早從1500個飛行員當中選拔了14個航天員,從1998年開始經歷了非常艱苦的訓練,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什麼呢,這裡面既是像兄弟一樣的哥們兒、夥伴,一起成長,一起生活,但是最後其實又有一定的競爭,因為當他完成這個梯隊的時候,你想想六個人是雙打分成三個組,總有兩個人要上去,另外有四個人就要失去這個機會,但是你從他們的表情,昨天下午五點半跟記者見面的時候,所有人都抱成一個團一樣,你上去,你們倆上去也是替我們所有人上去,共同為你鼓掌,競爭之中的友誼也是非常棒的一種感受。

  盧:包括我們在航天員的宿舍當中感受到氣氛,大大的紅布條上面寫的慶賀還有歡迎他們好兄弟上天還有返航的過程當中,你在那個上面已經看到濃濃的情誼了。

  白:沒錯,從九點鐘開始發射到現在已經九個半小時的時間都已經過去了,在這個接近於白天的狀態之中他們的生活怎麼樣呢,來,去觸摸一下。

  (短片)

  發射一分鐘後航天員狀態的畫面

  13分鐘後,航天員報告“狀態良好”

  15分鐘後航天員使用器械操作

  30分鐘後航天員揭開頭盔面罩,揮手致意

  一小時後 航天員接到地面命令 摘下手套

  兩小時後 航天員拿出食品開始進食

  白:秀芳,咱們倆有兩天的機會進了航天城體驗一下航天員方方面面的情況,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就是40歲的楊利偉今年依然能跑出11秒多的百米的成績,而且他們每天在體能訓練室裏訓練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我嘆為觀止,你覺得哪點讓你覺得嘆為觀止的,説人家就是航天員,我們就是普通人?

  盧:我要先講的是,我知道楊利偉當時在升空的時候,他的心跳還是保持只有74下,這表示什麼呢,他一點都不緊張,平常我們看個球賽心臟都怦怦跳。包括我今天在看現場轉播升空的那一剎那,因為又激動,又有點緊張,我心跳就挺快了,我想我一定不能當航天員。

  白:説到這個是我倆印象最深的,不過我倆真是在這兩天的時間內有很多很多的體驗,會在這些天的兩岸看神舟的節目當中陸續為大家展現在面前,但是我想也是我倆丟臉的過程,不信你看一看,第一個可不是,第一個談的是吃,還好,我們做了個不錯的嚮導。

  解説:

  吃飯、喝水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來説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但是到了太空失重的環境下,這原本簡單的吃吃喝喝可就複雜了。今天岩松、秀芳就要學學在太空中怎麼吃飯、喝水。

  白:吃喝拉薩睡,我們要關注吃喝這兩個字。

  盧:今天要吃的是太空大餐。

  白:讓專家給咱們介紹,吃飯需要這麼多硬朗朗的設備嗎?

  解説:

  在飛船中,與吃飯有關的設備主要包括食品加熱裝置,特殊的餐具,以及殘渣收集器。

  朱景濤(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食品管理主管設計師):

  這就是食品加熱裝置,這個白色的叫加熱器,那個是控制器。

  白:比如説先把飯要熱一下。

  朱景濤:這個前面有按紐開關,按下去之後就可以翻開蓋。

  盧:有點像麵包機。

  朱景濤:對,它這四個凹槽就是這樣來安裝的,翻過來這樣放。是有槽的,這是嚴絲合縫的,這個也是翻過來放,平常都是需要訓練的。就這樣一蓋,一拴上。

  盧:一打開就是一頓午餐或者一頓晚餐了。

  解説:

  目前可以向航天員提供的航天食品已經有幾十種至多,我們平時的一些家常菜,比如宮爆雞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等,航天員到了太空也能吃到,而且這些中式菜品的口味也相當的地道。不過為了減輕廢物收集系統的負擔,那些有骨頭,帶刺的食物就免去了,能上天的都是一些重量輕、體積小,但又含有豐富營養和充足熱量的食物,當然,有了食譜還不夠,岩松和秀芳還要好好學習在太空吃飯的真本事。

  白:像我們吃飯平常就要備盤子、備碗,在頂上拿這個吃還是另有一套比較禮儀的餐具?

  朱景濤:在太空中吃飯肯定是需要一些工具,否則的話他不好操作,因為失重狀態下,他不像地面上可以放在桌子上沒問題的。我們在天上就需要一個餐盤。

  解説:

  吃飯用托盤,要説起來這可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這餐盤也有學問,首先餐盤是要牢牢綁在自己的腿上,放餐具的位置有一塊小小的吸鐵石,這樣勺子、叉子就不會滿天飛了。

  盧:現在我要享用這個太空大餐了,今天我要吃的是什錦炒飯配上熏魚,配上蘑菇,還有一個很好喝的飲料。當然太空當中有太空禮儀,簡單的太空禮儀,所以不是隨便吃的,這裡還有很漂亮的湯匙,還有叉子,還有小剪刀。

  白:怎麼沒有筷子呢?我發現食品全是中餐,但是餐具是西餐的。

  朱景濤:筷子在天上使用起來可能還是風險比較大一點,萬一夾不住的話會飄起來。當然這個勺子為什麼可以用呢,因為食品都是濕的食品,帶有一點黏性,就可以黏在上面,不會飄起來,筷子使用不當就會飄起來。

  解説:

  在太空吃飯講究的是一口吃,吃飯的時候是要緊緊抓住食品袋,把食品逐塊擠到嘴裏,即便用勺子吃的話,也是要把食物送進嘴裏後閉進嘴唇慢慢嚼,不然的話,這一張嘴,到嘴裏的食物還是會飛走的。沒填飽肚子是小事,如果咬碎的食物在艙裏四處飄浮,影響了儀錶儀器的正常工作,那麻煩可就大了。

  掌握了這太空的吃飯法,岩松還給秀芳帶來了一個小驚喜。

  白:先來這個吧。

  盧:剛好肚子餓了。

  白:你看,太空食品,餓了我先不管,我覺得女同胞一定愛吃冰淇淋。

  盧:幹吃冰淇淋,我來試試看。

  解説:

  岩松請秀芳品嘗的是特製的太空冰淇淋,首先拿在嘴裏就沒有普通冰淇淋的那份冰涼,那麼,這太空冰淇淋的口味又怎麼樣呢?

  白:而且還是黑白雙色,上面是巧克力味,底下是香草味。

  盧:我第一次吃到有聲音的冰淇淋,咬下去咔嚓咔嚓的。

  白:我是第一次吃到很溫暖的冰淇淋。

  白岩松:我發現在做完食品這期節目之後,我跟秀芳代表海峽兩岸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就是吃剩下的堅決打包,不信您看,我們現在桌子上就有打包回來的東西,讓秀芳給我們介紹一下。

  盧:好,我們看看這裡面是什麼呢,事實上我同事看到我的報道之後,我已經接到無數電話説可不可以帶一點回來給我們嘗嘗,大家羨慕的不得了,這裡面看起來是月餅,月餅剛好兩塊,咱們省著點吃。

  白:非常具有新聞性,今天上午航天員在太空中第一頓飯由於不能進軌道艙加熱,因此他的第一頓飯也是月餅。

  盧:嘗一口看裏面是什麼餡的?蓮蓉嗎?

  白:也許是鳳梨。

  盧:完全是很好的口味,跟我們在地球上吃的月餅是一模一樣的,很酥,很軟。

  白:所以這塊我要給你留著,我本來想自己吃。

  盧:這個就不客氣了。

  白:因為這個食品的確是很新鮮,尤其如果是讓孩子感受一下的話,他一定會覺得特別新奇,也許不如平常吃的家裏的飯菜香,但是它很特別,他會記很久,甚至會跟同伴説我吃過太空食品。

  盧:的確,我都覺得這一包食品甚至他上過十堂的課,親身的體會是最難得的。

  白:我們剛才説的是第一頓飯,我們現在關注第二頓飯吃沒吃,現在我們航天員在太空艙裏面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接下來我們要連線的是目前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記者張羽,張羽你好。剛才我已經説了,因為我們在做節目,航天員已經由返回艙進入到軌道艙裏面,這一方面的情況再給我們兩岸的觀眾介紹一下。

  張羽:在5:28分的時候,航天員費俊龍解開了束縛帶,打開了返回艙到軌道艙的艙門,然後在聶海勝稍微的幫助下,非常自如的也非常輕鬆的穿過了艙門,進入了軌道艙。最新的消息是剛才在遠洋四號的測控期間,我看到費俊龍非常輕鬆的穿著一身工作服,也就不是航天服,穿著航天服的時候感覺還是稍有一些莊嚴和笨重的感覺,當他穿起工作服的時候,那種藍色的工作服,那邊是國徽,那邊是神六的標誌,顯得非常輕鬆愜意,他這手在玩相機,這手在翻看他的飛行記錄和操作手冊,這讓我想起楊利偉當時説,他説任何一個航天員在最開始上太空的時候,他最大的幸運就是用相機對地觀測和拍攝照片,我看費俊龍也是這樣的,不斷的把玩相機,情緒非常輕鬆,他報回來的報告永遠是那樣的兩句話,一個是飛船一切正常,第二就是感覺良好,我覺得感覺良好非成為流行語不可。

  白:現在我們大家感覺都良好,你剛才介紹的細節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這可是我們所有人第一次目睹我們的航天員穿了太空服之外的第二套服裝,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標誌性的時刻。

  盧:我最好奇的是像是宇航服我給台灣觀眾介紹得非常詳細,但是工作服的部分包括我都還沒有看過,張羽是不是可以跟台灣的觀眾説明一下,工作服是什麼樣子的,台灣觀眾最好奇的當然還是兩位航天員他們做了一些什麼,能不能更細節的告訴我們,比如我看到他們吃飯前餐盤特意轉了一下,看起來好帥。

  張羽:工作服首先是天藍色的,是天空的顏色,它是連體的,中間有一個拉鏈,有點像航天服的拉鏈穿脫方式,是非常緊身的,非常合身的,這邊是國徽,這邊是神六的標誌,顯得非常從容,愜意,剛才從返回的畫面來看,費俊龍是右手在把玩相機,不時的轉一下相機,相機在空中經常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這邊偶爾在翻看操作記錄。剛才在測控期間返回的畫面主要是軌道艙的畫面,沒有看到聶海勝在返回艙的畫面。

  白:這也是一個非常新奇的地方,第一次傳回的是軌道艙裏的畫面,以前我們看到的全是返回艙的畫面。下一步動作和任務之中,張羽給我們推薦一個看點,在接下來的任務當中。

  張羽:現在來看,在今天晚上有可能進行家屬和航天員的天地通話,我想那必然是一個感人的時刻。

  白:沒錯,我也相信在很快的報道當中,秀芳也會把這方面的內容給台灣的觀眾帶去,非常感謝張羽給我們帶回來的報道。謝謝。

  這其實剛才這個時刻,我覺得的確要跟台灣的觀眾,包括大陸的觀眾有一個很詳盡的介紹,神舟五號跟六號的區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神舟五號一直是在返回艙裏頭的這樣一種工作狀態,這一次當今天下午剛才介紹5:28分的時候已經進入到軌道艙,這是第一次。脫掉太空服又是第一次,然後一直是軌道艙裏傳回來的畫面又是第一次,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容積了一大堆的第一次。

  盧:對,它創造了很多新的記錄,我想特別是對於台灣的觀眾還有台灣的孩子來講,他不知道衣服穿脫之間有這麼大的學問,還有這麼重大的意義。

  白:這個關於脫衣服也有一個細節要介紹給咱們的觀眾朋友,剛開始的時候認為在太空當中脫掉太空服應該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楊利偉雖然沒有脫掉,但是他通過其他的一些身體的感覺等等,他回來已經告訴了有關方面的科研人員説,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難,也許要簡單一點。

  盧:對,主要因為太空當中是無重力狀態,所以衣服上不會像我們在地面上拿起來這麼重,十幾公斤,衣服基本上是飄著的,人也是飄著的,想辦法鑽進去就行了。

  白:秀芳當時還問了這個問題,從返回艙如果進軌道艙要鑽進這個門會不會很費勁,人家的答案是在太空的狀態沒那麼費勁。

  盧:一蹬就上去了。

  白:剛才張羽的解釋裏面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在聶海勝的稍加幫助之下就順利進入軌道艙裏。

  盧:事實上宇航服之後還要穿回來,我們也問了專家,一般穿脫來講要花多長時間,專家告訴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是穿不上的,最快半個小時之內穿上成績算很好,但是航天員不一樣,他們經過訓練,兩分到兩分半就穿上了。

  白:未來的日子裏每天6:14分的時候,鎖定我們兩岸看神舟的特別節目,海峽兩岸的朋友,我們會給你們帶來非常精彩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今天很多媒體對我們神六進行的評價。

  美聯社(美國):此次“神六”發射,將進一步確定中國作為世界航天大國的地位。

  CNN(美國):此次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危險性及難度系數都很高,這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俄羅斯新聞網:此前,無論是美國航天員,還是俄羅斯航天員,都只能使用瑞士生産的太空表。現在,中國航天員將在軌道上使用自己的太空表,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自主研製並使用太空表的國家。

  《紐約時報》(美國):中國這次的載人飛船發射活動的公開程度,已經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好,接下來我們就把我們的報道的節目直接信號轉給我們另外的一個演播室,小萌你好。

  其實在整個報道過程中時間都非常的緊,但是也是排班,所有工作都在排班。

  盧:我們要説明一下,我們在台灣,透過這次報道,可以説是整個台灣的民眾都看得到我們這次的合作了。

  白:我想在未來還有六七天的時間裏頭,這個時間是相對我們説定的時間,但並不意味著飛船一定在什麼時候就按照我們這個節目的概念,因為他隨時在三到七天內都可以返回,這是一個返回的窗口的時間。

責編:陶柯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