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軍區某摩步師複雜電磁環境下實兵實彈檢驗性演習 楊再新 攝
“八百里瀚海”硝煙瀰漫。前不久,瀋陽軍區某摩步師組織的複雜電磁環境下實兵實彈檢驗性演習拉開大幕:擔負主攻任務的某裝甲團在空中和地面炮火掩護下,快速開進至“藍軍”防御前沿,對其前沿裝甲目標和火力點實施火力摧毀;隨後又由坦克引導裝甲輸送車快速通過通路,向“藍軍”防禦陣地發起迅雷不及掩耳的進攻……
演練結束,總導演稱讚該裝甲團,是一把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尖刀”。
千里借“場”
4年前,正當全軍加速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大抓軍事訓練之際,一個難題擺在剛上任不久的某裝甲團團長李智淵的面前:由於沒有相應的訓練場地,這個團的分隊戰鬥射擊訓練和營連實車戰術訓練多年來一直挂空擋,從而制約了全團戰鬥力的提升。
過去,為克服這一難題,各級沒少想辦法,都因客觀條件所限,沒能解決。但李團長明白:這兩個課目都是涉及部隊核心軍事能力的重要基礎課目,拖不得!
經過一番深入調研和思考,李團長大膽提出:向上級借訓練場,把鐵騎拉到千里之外的軍區訓練基地去練,這樣既可以解決部隊訓練燃眉之急,又可以在途中練戰備拉動,練偽裝防護,一舉多得,他的想法得到了上級的大力支持。
三伏天,訓練拉開序幕,難題接踵而來:從營區到訓練基地距離遠,怎樣把重裝備開到訓練場?如何高質量組織實施分隊戰鬥射擊和營連實車戰術訓練?如何進行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團領導和全團官兵一起想辦法,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和軍交部門聯絡,確定重裝備由鐵路運輸,一天之內便可到達;組織相關分隊學習教范,掌握訓練的作業條件和組織實施方法;聘請蚌埠坦克學院、軍區坦克訓練基地的專家為客座教授,隨時請教訓練中的難題;他們還抓了示範分隊,規範了場地、目標的設置、組織實施方法、成績評定標準、後裝保障方法、應急處置辦法等等。
一個月後,全團所有分隊完成戰鬥射擊訓練和實車戰術訓練。經過師裏考核,均達到良好成績。
吃塹長智
隨著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一場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演習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打響了。
高速行進的101號裝甲指揮車上,李團長坐在車載指揮系統的電子地圖前,從容鎮定地下達著各項作戰命令。正當戰鬥順利進行之際,導演部給他們出了一道難題:101號裝甲指揮車被敵炮火擊中,指揮中斷。哪知,僅過5秒鐘,各營指揮員就接到乘坐105號裝甲指揮車的副團長的命令:“迅速調整部署,繼續向2號高地攻擊。3營立即加入戰鬥,支援1營……”只見3營幾十輛坦克噴出道道黑煙,向“敵”縱深陣地衝去。
這時,更困難的情況出現了,通信參謀向指揮員報告:“‘敵’實施強電磁干擾,擔負穿插迂迴任務的分隊進至無名高地後與指揮所失去聯絡。”
“迅速啟用衛星通信系統,恢復聯絡!”指揮員馬上提出應變之策。半分鐘後,穿插分隊接到團指揮所的命令:“搶佔高地後,迅速襲擊‘敵’指揮所,癱瘓‘敵’通信系統。”10分鐘後,分隊指揮員向指揮所報告:“正按命令展開作戰行動。”
演習結束,師長高興地對李團長説:“三年磨一劍,你們在提升信息化指揮能力上進步不小啊!”
前幾年,該團參加了3次演習,3次都掉了“鏈子”:第一次演習,團指揮所設在野地的帳篷裏,被一發炮彈給端了;第二次演習,團指揮所設在指揮方艙裏,被“藍軍”的一個排給偷襲了;第3次演習,電臺受到強電磁干擾,指揮員成了聾子。吃一塹長一智:他們把指揮所搬到裝甲車內,提高了機動性和防護性,把一個指揮所變成了3個指揮組,分乘3輛裝甲指揮車,可以隨時根據指揮員傷亡情況實施接替指揮;建立多種通信手段和系統並用的指揮網,確保遭強電磁干擾情況下,指揮不中斷,使自身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能力不斷提升。
好中求疵
正當全團訓練水平不斷提升的時候,團領導做出了一項出乎官兵意料的決定:在科爾沁草原進行長距離機動。
拂曉時分,只見由坦克、裝甲車編組的綠色巨龍穿綠海、踏沙浪,過古河道,走無人區,一路顛顛簸簸,一路涉難過險。夜深之時,當最後一台車到達指定地域,李團長屈指一算,機動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不少。
演練成功,官兵們都很興奮,有的甚至建議團裏應該召開慶功會,好好慶祝一下。對此,團長李智淵、政委嚴宏騫卻很冷靜:這次機動只是在里程上有所突破,可不能稍有成績就滿足!
慶功會沒開,他們卻引導官兵給演練挑了許多毛病:一些駕駛員沒有按要求操作,險些造成車輛損壞;面對突發情況,大多數駕駛員不知如何處置。有3輛裝甲車陷進泥坑裏,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拉出來;有幾輛坦克出發時沒有加滿機油箱,結果消耗掉了備份的機油。其中一輛坦克由於缺少冷卻液,在半路拋錨;這次機動出動了30%的裝甲裝備,有些問題沒有暴露出來……
看著大家頭腦冷靜了,團長、政委趁熱打鐵:“我們不能把問題背回去,現在就彌補不足。”於是,在科爾沁草原深處,他們開始進行補短。
經過50天的補短訓練,第一次遠距離機動暴露出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這時,團首長在全團官兵大會上宣佈:9月底,再進行一次遠程機動,這次出動70%的裝甲裝備。目的是:檢驗補短成果,發現新的問題。
一個淩晨,他們開始了第二次遠程機動。機動結束後,司令機關迅速整理出了簡要情況:機動時間比上次有了進一步提升;所有坦克、裝甲車無一拋錨;行軍中出現的20多起故障全部排除……總之,第一次機動中暴露的30多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對此,團領導仍不滿足。總結會上,團領導提出了新要求:這次機動雖然成果不小,但是距離實戰的要求差距還很大,因為我們只是練了“走”,還沒有練打、練防,也沒有練野戰條件下的保障……
半年後,裝甲團又進行了一次帶戰術背景的長途機動。與前兩次不同的是,濃濃的硝煙味兒伴隨著整個機動過程。
挑戰極限
去年1月3日,團黨委會議室。與會團領導個個表情嚴肅。他們正在討論上馬一項新的挑戰課題:把部隊拉進長白山進行實兵實彈演練。
這次演練正值數九隆冬,氣溫-40℃左右,要出動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機動距離遠,地形險峻、複雜,可以説是一步一個坎兒。
碾著積雪,團領導帶領部隊出發了。第三天,他們爬上了一座海拔400米的山,眼前出現了一條狹窄彎曲的山路,路上有雪有冰。幾名坦克駕駛員下車一看,都皺起了眉頭。李團長決定,自己先坐著指揮車走一趟,探探這段路。回來後,他提出了要求:坦克車要一輛一輛通過,速度要開到最慢,這樣就會避免發生側滑。車上只留一名駕駛員,其他3名乘員下車步行。隨著一聲“開始”的命令,坦克一連102車的排煙口冒出了一股黑煙。駕駛員是全團有名的訓練尖子,按照團領導的要求,他把車挂到一擋,一點一點往前挪。眼看就要通過這段路了,突然,車開始向右側滑行。幾十米以外的官兵們驚叫一聲。真險,坦克滑行了一米停下來了。原來,一棵半米粗的大樹擋住了履帶。面對險情,團領導商量後,重新制定了闖關方案……
就這樣,他們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高速公路無法過,就找到有橋的地方鑽過去;國道繞不過去,就在路面上鋪上十公分厚的草簾子,快速通過;過河,在最厚的冰層上走;過雪路,請有經驗的地方駕駛員指導;過陡坡,讓牽引車在一旁保障……
四九第5天,他們開始對機降之“敵”進行圍殲。冰天雪地之中,只見坦克分隊沿3個方向,在裝甲步兵和工兵的配合下,迅速向機降之“敵”發起攻擊。到達射擊有效距離後,開始進行火力打擊。“咣咣咣”,上百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緊接著,坦克、裝甲車引導步兵迅速佔領了陣地。
精鋼百煉
2007年5月初,團裏接到師裏的命令:秋天參加師裏組織的首次一體化聯合作戰演習,裝甲團要唱主角、挑大梁。
團黨委會議室。李團長説:“這次演習課題新、難度大、要求高,為了更好地鍛鍊部隊,全團所有的坦克、裝甲車輛都要上陣參演。”聽他一説,不少人都擔心起來:“演習課題這麼新,把坦克和裝甲車都派上去,風險太大。去得少一點,裝備可以優中選優,乘員也可以優中選優,會大大提高完成任務的保險系數。”李團長卻有自己的想法:“全上陣,才能使人人得到摔打,車車得到考驗。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一句話,把大家説服了。
半個月後,部隊來到塞外演習場。先進行專業訓練,再進行綜合演練。一次演練有不足,就進行第二次演練……就這樣,在演習正式開始之前,為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他們共進行了15次實兵實車演練。每演一次,部隊就進一步。
這是第6次演練——火力突擊、攻擊突破、圍剿殘敵。演練結束,李團長召集各級指揮員,認真查找問題:有的分隊沒有按要求行動、有的分隊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到位、有的分隊戰鬥隊形保持得不好……針對這些問題,兩天后,他們進行了第7次演練。
這是第9次演練——和空軍、陸航、炮兵、工兵、步兵進行全員全裝實兵綜合演練。地面行動配合得不錯,空地作戰行動配合卻出現了誤差。按計劃,轟炸機本應先於攻擊部隊到達轟炸地域,可是由於天氣原因,晚到2分鐘……李團長又與軍指揮員坐在一起研究解決精確組織空地協同作戰問題。
演練15次,共暴露出100多個問題,也解決了100多個問題。9月底,師裏組織有空軍、陸航等部隊參加的“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演習,裝甲團上百輛坦克、裝甲車一起上陣,出色完成了任務。(盧俊 王紹波 杜樹人)
相關鏈結:
責編:王騰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