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改革開放30年:海軍航空兵武器裝備建設"三級跳"

 

CCTV.com  2009年04月17日 14: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軍報  
專題:中國海軍60年

海軍航空兵殲擊機編隊巡邏海天。吳鐵祥供稿

  在共和國的藍色國土上空,馳騁著一支威震海天的空中勁旅——海軍航空兵。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英雄的人民海軍航空兵飛天巡海、創新發展,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由岸基型向岸艦型、由執行單一任務向執行多種任務的跨越,成為守衛祖國萬里海空的一柄鋒利長劍。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武器裝備建設實現“三級跳”——

  構建綜合配套的兵力體系

  國慶50週年首都盛大閱兵式上,6架海軍型“飛豹”殲轟機組成箭形梯隊,以壯美的雄姿首次代表海軍航空兵接受祖國的檢閱。“飛豹”橫空出世,填補了海軍多功能機種的空白,標誌著海軍航空兵的中遠程作戰、高速機動、綜合突擊能力顯著提升。

  海軍司令部航空兵部部長郭燕冬,當年任海軍航空兵司令部軍訓處處長,直接參與了“飛豹”梯隊受閱的組織實施。説起“飛豹”,他的自豪感溢於言表。這不光是因為“飛豹”是威名遠揚的國産新型戰機,更因為這一機型是改革開放時期一度由海軍航空兵獨力支撐研發的。

  1975年初,郭燕冬入伍來到海軍航空兵某師,開始和海軍飛機打交道。他回憶説:“海軍航空兵,是姓‘海’的航空兵,可是剛入伍時,我們接觸的都是和空軍通用的飛機,沒有一架是專門為海軍量身建造的,海軍航空兵戰鬥力的發展不能不受到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綜合國力迅速增強,為海軍航空兵研製海軍型高性能戰機提供了保證和機遇。郭燕冬告訴我們,改革開放初期至今,海軍航空兵主戰裝備經歷了3次較大規模的更新,完成了“三級跳”,三代戰機、空中加油機、電子偵察機等一批關鍵裝備填補了海軍的空白。

  2005年夏,“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演烽煙驟起。中外記者驚奇地發現:我海軍警戒巡邏機首次公開亮相,其機首明顯凸出,像個“大鼻子”。

  如今,海軍航空兵已經形成以殲轟7、轟6、殲8等新型戰機為主體,以警戒機、新型艦載反潛直升機、加油機、水上飛機、電子偵察機等為補充的兵力體系。僅導彈武器,就有空空、空艦、空地、反輻射和反潛等5類共10余個型號。

  如今,海軍航空兵的“海味”越來越濃了,作戰性能更優越了。

  隨著新一代戰機飛上藍天,延續了幾十年的訓法戰法不斷創新發展,超視距導彈攻擊日益成為重要的作戰樣式,海軍航空兵的綜合作戰能力空前提高。

  -緊跟新軍事變革步伐,岸基、艦基航空兵齊頭並進——

  加速發展遠程作戰能力

  現代海戰,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為走向大洋的海上作戰編隊提供可靠的空中支援,要求海軍航空兵加速發展遠程作戰能力。

  1980年1月3日,碧空如洗。艦載直升機的轟鳴聲在上海長江口響起。海軍飛行員郭文才第一個駕機升空,對準科考船停機坪上的中心標誌圈穩穩地下降,實現了我軍艦載直升機首次著船。隨著這載入海軍建設史冊的“第一著”,海軍航空兵實現了由岸基向艦載的突破,結束了只能在近海飛行的歷史!

  從此,艦載直升機伴隨著戰艦搜潛攻潛、超視距引導、機降滑降、立體補給,使海上編隊的合成作戰能力穩步提升。

  在艦基航空兵實現突破的同時,岸基航空兵的遠程作戰能力也在加速成長。

  1980年11月,海軍航空兵某轟炸機團,在沒有航行資料、沒有地標參照物、沒有導航臺、沒有備降場的困難條件下,完成了我軍航空兵歷史上首次南沙巡航,向世界展示了我海軍航空兵的遠程作戰能力。

  太平洋西部有一串珍珠般的島嶼,地理上稱為第一島鏈,其外就是浩瀚的太平洋腹部。1986年5月22日,某轟炸機團兩架銀鷹從東海之濱起飛,兩小時後,飛越第一島鏈,飛臨我艦艇編隊上空。人民海軍的戰機與軍艦首次在太平洋上勝利會師,並進行了協同攻防演練。

  30年來,隨著“飛豹”等一批新型戰機的裝備,海軍航空兵遠程作戰能力不斷增強。

  2000年4月,海軍殲擊機與空中加油機首次完成空中加油。西方專家説,這標誌著中國海軍航空兵遠程作戰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遠程作戰能力的提高,集中反映了海軍航空兵部隊多年來軍事訓練創新發展的豐碩成果。

  1999年2月,海軍航空兵建成了先進的模擬飛行訓練中心,加速實現由單一實裝訓練向實裝訓練與模擬訓練相結合轉變。以前打一發導彈,最便宜的也要花費數十萬元;現在在訓練中心“打一發”,費用僅相當於按動一下檯燈的開關。

  空中失火、空中停車……這些飛行員在實裝訓練中也許一輩子也難以遇到的空中特情,現在都可以進行模擬訓練。今年9月,某部一架新型戰機空中突發險情,最終化險為夷。如果沒有嚴格的模擬訓練,這樣高水平的臨機處置是不可想象的。

  -適應歷史使命的新要求,逐步實現向多樣化任務轉變——

  艦載直升機翱翔三大洋

  1980年5月,只有5個月著艦史的海軍航空兵艦載直升機,搭乘艦艇編隊遠赴南太平洋執行保障任務,僅用5分20秒,就將運載火箭發射數據艙打撈上來。這是我海軍航空兵第一次出大洋。

  改革開放大潮洶湧,帶來了觀念的衝擊,也賦予了海軍航空兵部隊一系列多樣化軍事任務。為此,海軍航空兵一次次飛向世界,航跡至今已遍佈五大洲三大洋。

  1984年11月,海軍艦載直升機隨艦橫跨太平洋,參加南極考察和建立長城站,創下了在南極單機安全起降104架次的飛行紀錄。

  海軍是在和平時期惟一可以“自由”地跨出國門的國際性軍種。改革開放以來,海軍航空兵艦載直升機部隊20多次隨艦遠航,訪問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2年,艦載直升機隨艦艇編隊完成了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的首次環球航行,創下了我海軍航空兵一次訪問國家最多、駐艦時間最長、隨艦航程最遠等多項紀錄。

  2005年11月,海軍艦載直升機在阿拉伯海參加了“中巴友誼—2005”搜救演習,開啟了我海軍演兵境外的歷史。

  在訪問中交流,在較量中提高。至今,艦載直升機部隊已先後10多次參加中外海軍聯合軍演。世界五大洲三大洋一次次留下了中國海空雄鷹的矯健身影,海軍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術和良好的軍事素養,一次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一次次讓世界震驚。

責編:李永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