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臺媒:搜救演習為兩岸軍事互信跨出微妙一步

 

CCTV.com  2009年02月26日 10: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新網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胡錦濤去年12月底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六點意見,兩岸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話題持續發酵。實際上,在胡錦濤發表講話的前二個月,兩岸已在金門和廈門間的小三通航線,進行了首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跨出微妙且值得借鏡的一步。

  所謂“臺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去年10月23日舉行的“金廈小三通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實施不到一個小時,但雙方從交流接觸到信任協作,足足走了13年。幕後推手是“中華搜救協會”。可以説,這次海上搜救演練,創造由民間推動,當局同意,人民得利的三贏局面。

  台灣“中華搜救協會”秘書長銀柳生回憶説,1995年第三屆兩岸航運交流研討會在大連召開。他應邀隨同協會理事長范裏出席會議。范曾在空軍任職,他本人亦為臺軍退役將領,任內長期督導臺軍搜救業務。退役後他加入“中華搜救協會”,經由這次會議竟和大陸同行結下不解之緣。

  民間扮推手 救難協作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均感於台灣海峽時有船難發生,兩岸亟需于海上的救難協作。但雙方並未建立救難通報機制,使得民間協會扮演“穿針引線”,協助當局推動兩岸船難搜救的時機浮出臺面。

  會議結束後,“中華搜救協會”在北京與“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隸屬交通運輸部),達成兩岸海上救難“訊息通報”默契,幾經奔走,協會先後與大陸“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中國民航搜救中心”以及上海、廣州、福州、廈門、汕頭等海上救助基地(站),建立24小時救難熱線聯絡管道。

  美國很快知道內情,並樂見兩岸的“海上救援措施”能持續推動。這個通報管道雖未有兩岸軍方參與,亦非雙方的正式機制。但從美方的角度看,在兩岸未結束敵對狀態之前,有此進展,已是難能可貴,不時成為學術研究軍事互信的案例。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