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臺媒翻炒中美臺海對峙 美軍澄清未發生任何事情

 

CCTV.com  2008年01月21日 09:44  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內容速覽]  就在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到訪北京之際,台灣媒體1月15日卻似乎是有意“曝料”,説去年11月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訪港未遂後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經台灣海峽途中,卻被解放軍的軍艦和潛艇“盯上”,雙方“對峙”長達28小時。但美軍太平洋艦隊發言人松永1月16日表示,去年11月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峽時,“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美軍“小鷹號”航母〔資料圖片〕

  就在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到訪北京之際,台灣媒體1月15日卻似乎是有意“曝料”,説去年11月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訪港未遂後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經台灣海峽途中,卻被解放軍的軍艦和潛艇“盯上”,雙方“對峙”長達28小時。此報道立即被西方媒體轉載。但美軍太平洋艦隊發言人松永1月16日表示,去年11月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峽時,“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説中國雷達鎖定“小鷹”

  1月15日,台灣《中國時報》突然引述“權威消息渠道”稱,中美去年11月發生自1996年以來首度“軍事對峙”。按《中國時報》的説法,“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聖誕節訪問香港未遂後,立即調整航向,穿越台灣海峽返回日本母港。2007年11月23日,“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水域後,沿著“臺海中線”以東向北緩慢航行。與此同時,準備前往日本訪問的解放軍南海艦隊“深圳”號導彈驅逐艦也在台灣海峽航行。素有“中華第一艦”之稱的“深圳”號導彈驅逐艦是南海艦隊的旗艦,該艦具有強大的對海攻擊和防空、反潛等綜合作戰能力。

  《中國時報》説,“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等8艘美艦進入臺海後,大陸隨即調派一艘已在台灣蘭嶼附近海域活動的“宋”級潛艇進行監控,“深圳”號也被指示監控“小鷹”號。當時,“宋”級潛艇和“深圳”號驅逐艦在“臺海中線”以西靠大陸沿岸跟隨。

  《中國時報》稱,美軍發現“遭到跟蹤監視”後,“小鷹”號放慢航速,中國海軍的兩艘艦艇也“跟著緩行”,最後“小鷹”號“甚至停駛”,而中國海軍的兩艘艦艇也停下,而其中“宋”級潛艇是被一架P3─C反潛機偵察中才發現的,這時,“小鷹”號“才得知”除遭到一艘水面艦跟隨外,還有一艘中國的潛艇在水下跟蹤監視。《中國時報》報道稱,“據傳”“小鷹”號得知被跟蹤監視後,曾“不甘示弱”擺出戰鬥姿態,艦載機升空,而中國的驅逐艦及潛艇也用“雷達鎖定”“小鷹”號,場面一度“相當緊張”。這種“對峙”持續了28小時後,“小鷹”號才駛離臺海,于11月27日抵達母港橫須賀。

  美臺媒體借機“造勢”

  《中國時報》這一“曝料”恰值美太總司令基廷上將訪問北京,因此,它立即吸引了台灣和美國部分媒體的眼球:台灣東森新聞臺15日表示,這次中美兩軍在臺海“對峙”,應該是“小鷹”號“遭拒絕”停靠香港後“意外衍生”,整起事件與台灣無關,而是單純的“美中角力”。

  美國《海軍時報》15日則以《據報:中國軍艦叫板“小鷹”號》為題,引述了日本共同社駐台灣記者的報道,但同時表示,基廷上將訪問北京就是為了加強中美之間的軍事交流與溝通。

  《新美國人》雜誌撰稿人丹尼斯15日刊出長篇評論稱:“1月6日,伊朗的5艘小艇與美國3艘戰艦在霍爾木茲海峽遭遇,引來了國際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和布什政府的高度關注,而去年11月發生在台灣海峽嚴重得多的中美海軍遭遇,卻既沒有引起布什政府的關注。中美戰艦對峙的性質很嚴重,儘管美國的戰艦數量遠超中國,但中國的戰艦所載武器卻能造成嚴重損害,甚至能擊沉美國的戰艦。‘深圳’號就裝有4套反艦導彈發射器。更嚴重的威脅來自‘宋’級潛艇,‘宋’級潛艇在近海或者淺水水域作戰中因其靜音而有優勢……儘管美國的航母戰鬥群的武器裝備能輕鬆打敗更多數量的中國戰艦,但中國的潛艇和戰艦仍對美國的‘小鷹’號航母有威脅,這遠不是5艘伊朗快艇對美國戰艦的騷擾所能相提並論的……”

  美國官方説法不同

  有意思的是,當台灣和部分美國媒體把這一“事件”做得轟轟烈烈時,五角大樓卻透露:“美國的一艘戰艦很快就要訪問香港,希望中國政府開綠燈。”

  而美國軍方人士也表示,去年“小鷹”號在臺海停留長達28小時其實另有原因,除了當時美軍解釋的天氣原因迫使整個航母戰鬥群不得不穿越台灣海峽外,還有“小鷹”剛結束了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菲律賓海域舉行的聯合演習,部分艦艇仍留在南海水域。

  因此,“小鷹”號專程在台灣海峽水域等待其中兩艘艦艇,在兩艦跟上後,整個航母戰鬥群一起返回日本橫須賀母港,這才使得航母戰鬥群與結束演習北上的中國戰艦恰好相逢在敏感水域。而這一情況就被台灣媒體“過分解讀”了。(青年參考/特約記者 張竹力)

責編:曹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