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第四軍醫大學醫療扶貧惠及人民紀事

 

CCTV.com  2008年01月11日 17:01  來源:新華社  
[內容速覽]  軍醫大學醫療隊在延安棗園廣場為老區人民義診(2007年12月27日攝)。楊鋒因腸梗阻壞死施行小腸切除術後,僅剩下40厘米小腸,1.85米的身高,體重只有35公斤,生命垂危,醫院免費為其實施了活體小腸移植。

  

  第四軍醫大學醫療隊在延安棗園廣場為老區人民義診(2007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發(王坤攝)

  新華社西安1月9日電 新華社記者胥金章

  數九寒冬,一支身著綠軍裝的醫療隊迎著凜冽的寒風、踏著皚皚冰雪,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在棗園廣場為延安老區人民義務診療。

  這是第四軍醫大學在進行為民義診活動。

  第四軍醫大學從解決西部貧困群眾就醫難、看病貴、看不起病入手,實施了系列醫療扶貧活動。學校及三所附屬醫院連年被國家和陜西省表彰為擁政愛民模範單位,被群眾親切地譽為“健康的守護者”“生命的保護神”。

  “推出一系列惠民的好政策”

  “嗚——”2000年7月的一天,幾輛軍用救護車從第四軍醫大學駛出,一路呼嘯向陜西華縣瓜坡鎮龍嶺村急馳。

  華縣有個村莊,一年之中竟有多個村民相繼患癌症去世,全村陷入一片恐懼……

  病情就是命令。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立即帶領醫療車隊趕到華縣的瓜坡鎮,翻山越嶺徒步趕到龍嶺村。

  3個醫療小組迅速採取水樣土樣,挨家挨戶進行病情調查,並將全村男女老少接到學校附屬醫院體檢。

  樊代明帶著醫療隊先後三上龍嶺,摸清了食道癌産生的病因。針對當地群眾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他們編寫了《防癌手冊》發給群眾,為病人發放藥品,並將病情嚴重的患者接到醫院免費治療。

  很快,患病村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昔日被恐懼籠罩的山村,又恢復了生機。

  第四軍醫大學還不計成本,減免醫療費用,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專設“愛心病房”,對無錢病人不拒收、不延誤救治、不降低服務標準,讓患病的貧困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軍隊的溫暖;

  啟動“愛心工程”,對老人、退休教師、學生、下崗工人、低保人員、殘疾人員免收掛號費,減免診療費。7年來,共減免醫療費7000余萬元;

  先後派出500多支醫療分隊,組織5000余人次,為西部貧困地區群眾送醫送藥,開展免費義診諮詢,免費提供急需藥品,免費開展健康普查和查體等“三免”活動,救治各類患者10萬餘人,免費發放藥品800余萬元;

  參加衛生部組織的“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光明列車行動”“萬名醫師下農村”等活動,先後派出12批次、90余名醫療骨幹,為患者進行免費治療,使2000余名患者重見光明;

  第三附屬醫院發起“志承長征、服務西部”活動,赴陜甘寧等老區為老紅軍、老八路、老解放和當地百姓免費進行口腔健康診療,受益群眾達5000余人。

  學校還每年組織博士生醫療隊,開展“青藏千里行”“重走長征路”等活動,為2萬多名藏、蒙古等少數民族同胞進行醫療諮詢、查體治病。甘南藏族自治州80多歲的藏族老人次仁旺堆感動地説:“金珠瑪米,不用燒香的活菩薩。”

  “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西部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如何滿足千百萬貧困人口的就醫需求?

  第四軍醫大學按照“重點幫建,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的思路,先後與延安大學附屬醫院、華陰市榮軍醫院和澄城、安塞等8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醫院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與青海、寧夏、新疆和西藏等6省(區)的28家醫院建立了技術幫帶關係。5年來,為援建醫院投入經費1300多萬元。

  陜西省委副書記王俠説:“四醫大用精湛的醫術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為發展陜西教育衛生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張淑華的辦公室裏,記者看到了她珍藏多年的《醫院雙擁共建大事記》,真實記錄了醫院在四醫大幫扶下的發展歷程——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最早成立於抗日戰爭時期,但受地理和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醫院發展緩慢。從2000年開始,四醫大派出200多批次近千名專家教授赴延大實施技術指導、手術帶教、教學授課,接收醫院選派的300多名中青年骨幹免費學習進修。

  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主任章翔至今還記得,當年他到延大附屬醫院做陜北第一例垂體腺瘤手術時,手術前四醫大領導給他下了軍令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章翔將參加手術人員召集一起,在白紙上畫了一張草圖,鎮定地説:“這個病人的顱內長了一個雞蛋大的腫瘤,正好在動脈上。在顱內動脈上做手術,就如同在鋼絲上跳舞,一不小心將瘤刺破,病人不到一分鐘就會死亡,風險很大。開顱時,從右側採取微創的辦法進入,切除動脈瘤。”

  手術中,如何下刀,如何閉合,如何切瘤,每做一步章翔就教一步,讓每一個人都掌握關鍵的要點和步驟。

  在延大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的眼裏,從四醫大學到的不僅僅是精湛的醫術,還有高尚的醫德醫風。

  一天深夜,路明遠教授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趕到延大附屬醫院為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實施手術,手術一直持續到次日淩晨2點。誰也沒有想到,淩晨5點,路明遠教授又來到病房探視病人,教他如何起身,如何側臥,以減輕傷口的疼痛……

  如今,延大附屬醫院開展了乙肝快速診斷、視覺復明、心臟直視手術等40多項新業務,填補了陜北的醫療空白;醫院醫療收入達2.4億元,成為陜北醫療行業的“龍頭”。延大附屬醫院院長馬柏林由衷地説:“四醫大給我們培養了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華山腳下,有一個名為陜西省榮譽軍人療養院的小醫院。醫院于1938年經毛主席批准在延安成立,何長工為首任院長,是陜西省唯一收治國家1-4級殘疾軍人的優撫醫療機構,收治了各個革命時期的軍隊特級、一等傷殘軍人2萬餘名。

  受醫療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制約,榮軍醫院的發展舉步維艱,榮譽軍人的保健治療難以保證。

  第四軍醫大學對榮軍醫院進行了全面幫帶,不但滿足了所有榮譽軍人的就醫需求,而且使榮軍醫院醫療創收增長了12倍。四醫大政委孫長新説:“讓榮譽軍人享受一流的技術和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四醫大還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優勢,為41所醫學專科學校,贈送價值3000余萬元的教學設備,幫助建設教學實驗室74個;積極支持延安、寶雞、咸陽、商洛、安康、漢中等7所衛生學校培養人才,共招收學生6582人;為西部9個省區培養輸送了口腔、臨床、實驗、影像等11個專業的6400余名本科和大專醫護人員;為地方醫院培養了5000多名學科&&人,成為當地醫院的骨幹力量。

  “救治一批疑難患者”

  陜西合陽縣少女王娜患先天性面部畸形,面部嚴重凹陷成坑,沒有鼻骨、上顎及牙齒,自小被親生父母遺棄。

  18年來,王娜的父母去過不少醫院,沒有一家醫院敢收治。一天天長大的王娜不敢出門與人説話,飲食只能吃流食。

  2006年,四醫大第三附屬醫院收治了王娜。

  王娜面部重建手術不僅花費高,而且難度大風險大。四醫大免費收治了這名“坑面女”。他們成立了專家組,採取顴骨牽引、骨移植重建面中部骨骼、種植牙恢復咀嚼功能三期手術,為王娜實施了世界首例面部修復再造。

  四醫大把診治疑難重病作為服務西部人民的試金石,建起了國家級重點學科19個,全軍醫學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所5個。目前已形成了以微波滅活骨癌手術、小腸和肝臟移植術、“換臉”整形術、全口牙齒種植術、下頜再造術等30多項國內領先的特色救治技術,為數百萬疑難雜症患者解除了病痛,被老百姓親切地譽為“再世華佗”。

  “祝你生日快樂……”四醫大附屬一院胃腸外科走廊裏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全體醫護人員正在為患者楊鋒舉辦“五歲”生日宴會。

  楊鋒因腸梗阻壞死施行小腸切除術後,僅剩下40厘米小腸,1.85米的身高,體重只有35公斤,生命垂危,醫院免費為其實施了活體小腸移植。

  術後5年,楊鋒的體重恢復到60多公斤,身體各項指標與常人無異。楊鋒由此成為全亞洲小腸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

  為了紀念兒子的重生,父親楊潤生特意將他的生日改在實施手術的這一天。醫院又在胃腸外科為他安排了一個比較輕鬆的勤雜工崗位,解決了楊鋒的生計問題。2006年,這位幸運的年輕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甘肅9歲兒童于發琴患先天瀰漫性肝硬變,生命垂危。四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組織19個學科、50多名專家通力協作進行搶救,成功為她實施了全國首例部分活體肝臟移植。

  雲南傈僳族青年李國興臉部被熊咬傷,四處求醫無果,面目全非。就在他生活勇氣喪失殆盡的時候,四醫大派人專程將他接到附屬醫院救治,經過專家教授的集體攻關,成功實施了世界第二例、國內第一例“換臉術”,使患者重新樹立了生活信心。

責編:曹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