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北大才子"到"合格兵" 高明:男兒有志揮金戈

 

CCTV.com  2007年09月04日 15:02  來源:  

訓練場上的高明向來都是排頭兵(2006年9月28日攝)。高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校入伍大學生士兵,一名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起來的“80後”青年,在短短一年多的軍營生活中,以“崇文尚武”的精兵形象證明了自己的“高明”。新華社發(李鴻林攝)
北大學子高明從當兵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享受國家改革成果長大的新一代大學生,能不能成為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型士兵?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知識青年,能不能承擔起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使命?
一年之後,高明以“崇文尚武”的精兵形象,證實了自己的“高明”:他當兵半年,就成為導彈測控專業二號位操作號手,改寫了該號位一直由士官和幹部擔任的歷史;僅用一年,就學會了六七年老兵才能掌握的專業技能,多次在各級組織的軍事比武中奪魁!第二炮兵某基地黨委作出決定,號召全體官兵向高明學習。2007年6月,高明作為惟一的義務兵代表,登上了第二炮兵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會的講臺……
  ●從“普通戰士”到“導彈精兵”
他當兵一年就掌握了許多專業技能
“長劍”靜臥,蓄勢沖天。某導彈旅導彈測試大廳內,一場導彈測控專業比武正在進行。坐在二號操作號位上的高明白衣白帽,一雙機警的目光,緊緊地盯著一排排閃爍不定的指示燈。
10、9、8、7……“點火??”高明面容鎮定,果斷地按下了導彈發射按鈕。“口令準確,操作熟練,程序無誤……”高明入伍後第十八次參加專業比武奪冠,戰友們興奮地把他抬了起來,拋向空中……
“導彈測控”是導彈專業中的“尖端”,決定著發射的成敗。而二號操作號位又是導彈水平綜合測控的核心號位,每個參數都要求縝密細緻、精益求精,高明當兵半年就被破格安排在這個重要崗位上。
如此責任重大的“號位”,為何敢交給一個新兵?旅長胡明全説:“高明聰明好學,積極上進,不管多難的科目,他一學就會,一練就精,用到哪兒都是一個放心的兵!”
高明入伍前學的是文科,新兵下連後第一次參加技術營組織的測控專業理論考核,高明只考了47分。“臉都丟光了!”説過這話,他跑到營部資料室,借來10多本導彈教材潛心鑽研。10天之後,營裏再次組織專業考核,他便以94分的成績名列全營第三名,進步之快令人刮目相看!
“導彈水平測試規程”涉及500多個口令、100多組數據,是測控專業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沒有一兩個月的苦功夫根本記不住。可高明拿過來後,只用了兩天時間就背得滾瓜爛熟,超常的記憶力和過人的毅力令人驚嘆!
按理説,一名入伍不長的新兵,即使文化基礎再好,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如此高的專業水平,已是“破天荒”了。可高明卻絲毫沒有懈怠。他説:“一名合格的水平測控操作手,不僅要熟悉口令和參數,還必須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高明在北大學的是經濟學,為了彌補工科不足,他相繼自學了《電工學》、《電子電路》、《機械製圖》等多門與導彈有關的課程,把導彈測控專業的五大核心電路圖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普通戰士”練成了“導彈精兵”。
●從“三好學生”到“合格戰士”
  他以頑強的意志實現人生的跨越
2005年10月,北大“校園網”上一則簡短的通知,令高明振奮不已:我國正式施行從全日制高校在校學生中徵集士兵政策!
“男兒何不帶吳鉤?”“看到這個消息,一股‘腹有詩書,胸有韜略;文章傳世,疆場建功’的男兒氣概,仿佛在我的血液中氤氳回蕩,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進夢寐的軍營!”
高明少年喪父,家境貧寒。2003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大一被評為三好學生,大二擔任團支部書記。鋻於他的家庭狀況,國家“西部開發助學工程”伸出溫暖之手,資助他全部學習和生活費用。
2005年12月7日,高明如願以償地穿上了綠軍裝,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第一個在校參軍的大學生士兵。
高明來到部隊第二天,“北大學生”的身份就在新兵班裏“暴露”了!班長陸少華從“新兵登記表”上看到高明的簡歷後,一轉身就來到營教導員吳學軍的辦公室:“這個兵我不帶!”
到底是大學生士兵不好帶,還是帶兵人低估了大學生士兵?高明在軍營的快速成長,很快就給了陸少華一個滿意的答案!
旅裏舉行新兵授銜儀式,高明代表新兵發言出口不凡:“頭頂軍徽,保國泰民安,義無反顧;肩負重任,促中華崛起,義不容辭!”聽到高明的講話,許多官兵感嘆:沒想到一個小新兵,政治素質這麼高!
軍營與大學校園相比,更強調集中統一,高明最怕過不了這一關。果然,他接二連三地出了問題:班長第一次給他佈置任務,他隨口應了一聲“稍等”,班長嚴厲地説:“軍人沒有‘稍等’!”第一次出操,他睡過了頭兒,被排長從被窩裏拽了起來,再次受到批評。第一次軍容風紀檢查,他頭髮長了半寸、指甲長了1毫米。連長告訴他:“從‘三好學生’到‘合格戰士’,差距往往就在這毫釐之間。”為了養成好作風,高明給自己立下一條規矩:相同錯誤絕不犯兩次!很快,他就成了新兵連的“標準兵”,當上了副班長,連隊每週的光榮榜上,他得到的“小紅旗”最多。教導員吳學軍説:“高明這樣的兵太難得了,他表現出的頑強毅力根本不像一個20歲的小青年能夠做到的!”
新兵訓練結束分到測試二連後,面對繁重的專業學習,高明揮筆寫了一篇短文《我們要自討苦吃》,鞭策自己“‘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能為一時安逸而失去進取之心。”高明是全營5公里越野冠軍,可他每天仍然堅持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起立,練出了一身“疙瘩肉”。2005年除夕之夜,高明還圍著操場跑了10公里。他説:“我不想為虛度軍營的每一天而後悔!”2006年底,高明被評為優秀士兵!

作為“優秀士兵”的高明(前)在戰友們眼中還是個“陽光青年”(2006年9月28日攝)。新華社發(李鴻林攝)
  ●從“優秀士兵”到“優秀黨員”
他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成長進步的最大動力
高明把信仰看得比天大。在日記中,他多次引用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話,表達自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執著追求。
高明入伍時,揹包裏特意帶上了《毛澤東著作選讀》、《鄧小平文選》等政治書籍,一有空就學習。
今年3月,旅裏開展“讚頌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題教育活動,高明走上講臺,從國家扶持“三農”的幾個數字入手,結合自己所學的經濟管理知識,向官兵談他眼中的科學發展觀,由於內容實在、形式活潑,在官兵中引起熱烈反響。
高明是北大第一個在校參軍的大學生士兵。這個特殊的“背景”,使他格外引人注目。凡是到高明所在旅的人都要問一問:高明到底“高明”在哪?
“他敢進言、敢挑刺,雖然只是個新兵,可腦子裏裝的卻是部隊現代化建設的大事。”去年5月,營裏組織導彈專業理論考核,高明以97分的成績名列第一。可對這個“第一”,高明卻有疑問。他肯定地説:“我應該是100分!”為了3分之差,高明與營長“論理”。一論方知,這3分之差出在教材差異上:高明學的是一本教材,而標準答案卻出自另一本教材。原來,隨著導彈裝備的快速發展和更新換型,導彈裝備教材和導彈訓練教材新老並用、版本不同,造成個別地方內容不統一,表述不一致,根據有出入。於是,高明就利用業餘時間,將多本教材拿到一起,逐章逐節地核對、查證、修訂。5個月之後,他把整理好的部分關鍵章節呈送到上級機關,受到高度重視。
教導員吳學軍是優秀政治教員,他第一次給高明上政治教育課,就被挑出了“毛病”。他在課後私下找新兵徵求意見時,高明很委婉地指出了他授課引文不當、知識含量不高、照本宣科等問題,吳教導員被弄了個“大紅臉”,以後備課格外認真。技術營就改進訓練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多數戰士填寫“沒有意見”,可高明“毫不客氣”。他針對專業訓練中有的戰士“吃不飽”、有的戰士“吃不了”的“一鍋煮”現象,建議營裏分層施訓、因人施教。營黨委採納他的意見,訓練質量大大提高。
  ●從“陽光青年”到“攜手共進”
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當代青年值得信賴
高明常常為自己是一名戰士而自豪。2006年9月,高明利用兩個週末,撰寫了一篇長達13000字的軍營隨筆,暢談自己在軍營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訓練場上,嚴厲的新兵班長晚上一遍又一遍地起床給新兵掖被子;投彈場上,面對新兵的過於緊張甩到眼前哧哧冒煙的手榴彈,營長、連長同時撲向了戰友……文中充滿了以苦為樂的豪邁情懷和樂觀主義精神。北大青年網分13次陸續刊載後,每次都引來師生的上千次點擊。一名女同學在帖子上留言:你是北大的陽光青年!
在戰友們眼中,高明是他們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同班戰士張帆只有初中文化,學習接受慢,一些戰友疏遠他,而高明卻主動靠上去,教他學文化,幫他學專業。張帆喜歡歷史,高明就給他推薦《史記》通俗讀本。有些章節張帆看不懂,高明就反復給他講解。有了知識的熏陶,張帆進步很快,當上了連隊的板報員。高明5公里越野全連第一,可每次參加5公里越野比賽,他總是跑在最後面,把掉隊的戰友一個一個地拉到前面……
高明讀了許多中國古代典籍,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和現代思想品德熏陶,在高明的心靈中早已蘊育出積學修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證實,‘80後’並非利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當代青年是值得信賴的!”
高明的班裏有塊記事小黑板。高明經常用它為戰友講解專業知識,時常把自己的“思想火花”和“人生格言”寫在小黑板上,使這塊小黑板成了全班戰士學習專業的“小講臺”,激勵戰士奮發向上的“小教員”。戰友們把高明的這些感悟和名言警句抄錄在筆記本上,當成了“座右銘”。久而久之,高明在戰士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從一個班到一個排、從一個連到一個營……戰士們真誠地説:“當兵就要當高明那樣的兵!”(人民日報記者 袁建達 新華社記者 張選傑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王永孝)

責編:曹勁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