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當天多雲轉陣雨 “天暫昏”時會更黑
陰天觀測也別有韻味
本報訊(記者李佳)“如果多雲或下雨,是不是就看不到太陽‘變臉’?”昨日,有市民打來電話詢問。記者就相關問題諮詢省天文學會普委會主任沈斌。
沈斌介紹,日全食,顧名思義,如果沒有日照當空,肉眼無法領略太陽被月影逐步遮掩的壯觀天象。
省天文學會理事徐濤介紹,1997年,日全食造訪黑龍江漠河,在武漢可看到日偏食。當天雲層非常厚,他就錯過了月亮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初虧”時刻,後來等到雲散得以見證日食過程。
專家介紹,儘管飽眼福得看老天臉色,但市民完全可感受到日全食的發生。在陰雨天,仔細品味日食發生過程天色由亮變暗、再變亮、再變暗的“天暫昏”現象,也是非常有趣的。
古人對日食的記錄曾提到,“天暫昏”,隨後“天再旦”。“天暫昏”,就是日全食的“精華”部分,從食既到生光之間,太陽全部被月球遮住。在此期間,天色突然全暗,類似暴雨瞬間到來,在陰雨天或許感受更為強烈。
因為,晴天發生全食時,天不會完全漆黑,因為有日冕的光芒。但是,陰天時厚厚的雲層會遮住日冕微弱的光,市民很有可能迎來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
10年裏同日僅3個晴天市氣象局沒有驅雨預案
本報訊(記者李俊 通訊員趙昭炘)7月22日,江城預報天氣為多雲轉陣雨,天氣逐漸轉陰。氣象條件不利於觀測日全食。
氣象專家查閱歷史資料發現,10年來的7月22日,江城僅有3個晴天。其餘7天裏,多雲轉陣雨的天氣有3天,陰天1天,雨天3天。
雖然日全食當天江城好天氣的概率不高,而且目前預測的天氣狀況也是多雲轉陣雨,可能影響觀測。但是氣象專家表示,只要當天雲層不厚,江城市民還是能夠觀測到日全食的精彩時刻。只是由於雲層遮擋,許多細節將無法看到。
氣象專家説,日全食那天,無論多雲、陰天甚至雨天,在全食時分天一剎那間都會黑下來。即使觀測不到“日全食”,感受白天突然變成黑夜的一瞬間,也是很有意思的。
對於日全食當天江城可能出現的陣雨,市氣象局表示,沒有驅雨預案。
地球每年能見2至5次日食日全食發生原因規律完全掌握
本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盧建昌 趙衛東)專家指出,日全食對於普通市民來説,是百年難遇,但對整個地球來説,並不罕見。
省天文學會理事、中科院測地所專家高布錫介紹,日全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陽三個天體運行過程中産生的一種正常天文現象,現在人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它發生的原因與規律,去年天文專家就知道今年將發生日全食。
他説,當月亮轉到日地之間、三點位於一條直線上時,在地球上看,月亮正好把太陽遮住——這種現象就是日全食。
由於地球和月球都在運動,所以月球的影子以很快的速度掃過地球表面,掃過的這片長條形區域就是日全食帶,處在日全食帶內的人們就能看到日全食。
科學家根據地球、月球和太陽的運轉規律測算,每年在地球上至少能看到2次日食,最多時能看到5次,日全食每兩年就會出現3次。所以,對於整個地球來説,日食和日全食並非罕見現象;但對地球上某一點來説,日全食平均大約370年才能出現一次。
看10分鐘歇一下
本報訊(記者李艷梅)日全食即將來臨,眼科專家昨日提醒:即使戴上護目鏡,觀看時間也不宜過長;觀看日全食形成的5分24秒內,也最好不要取下護目鏡。
7月22日的日全食從8時多開始,整個日食全過程持續兩個多小時。市兒童醫院眼科專家曹波平説,如果沒有防護措施,肉眼直接觀看這一天文奇觀,太陽發出的紅外線和紫外線等會刺激眼睛,灼傷視網膜的視細胞,這種傷害超過一定的時間和強度,視細胞受損嚴重,會造成視力下降,甚至會導致失明。因此,市民尤其是孩子看日全食一定要準備合格、專業的濾光鏡。
曹波平説,即使戴上護目鏡,在持續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也不能一次觀看時間過長,中間應讓眼睛休息。他提醒,一次最長觀賞時間不超過10分鐘。
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日全食形成,時長為5分多。有人認為此時光線變暗,可肉眼直接觀看。專家提醒,這段時間最好也不要取下護目鏡。
交警著夜光背心疏導秩序出行切勿隨意停車觀看
本報訊(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黃進明 王曉妍)針對日全食可能對道路交通安全帶來的影響,交管部門昨日表示,已制定道路交通保衛方案,並提醒市民觀測日全食時切記交通安全。
交管部門將加強對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長江隧道、江漢一橋、江漢二橋、月湖橋、晴川橋、長豐橋等中心城區過江通道和全市各主幹道及橋梁交通管理。
在群眾集中觀看日全食的漢口江灘市政廣場、江岸育才一小、江漢新華下路中學、硚口26中、漢陽宏橋小學、武昌中山路小學、洪山金鶴園學校、青山49中、東西湖吳家山三中、蔡甸幸福路中學、新洲邾城一小等觀測點周邊道路及路邊廣場等,提前安排充足警力維護交通秩序。
日全食期間,所有上路巡邏的警車將開啟警燈;上路民警及交通保安協管員,一律按夜間勤務要求著反光背心。
交警提醒,早上駕車出門前請檢查車輛安全狀況,尤其要保持燈光齊全、完好;日全食過程中能見度逐漸降低,上午8時,請將車輛夜行燈光打開;不要隨意停車或駕駛時觀看日全食, 避免發生交通事故或造成交通擁堵。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