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法治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寶貝回家”:警方攜手民間力量打拐

 

CCTV.com  2009年05月31日 12: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尋子網站得到公安部支持,刑偵局長表示警方將與民間打拐人士建立長期合作機制

  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幫助下,警方近日成功解救一名被拐賣的16歲聾啞女孩,並把她送回山西大同父母身邊。 觀察

  警民攜手“打拐”

  這名山西女孩自今年2月被拐騙後,被輾轉拐到香港、廣州、深圳、上海等地,期間因被脅迫從事偷竊而被公安機關拘留。

  “我們網站4月份得到孩子父母提供的信息後,把人販子的情況轉交給公安部‘打拐辦’,在他們的督辦下,警方抓捕了人販子,解救了孩子。”“寶貝回家”網站站長張寶艷説。

  2007年創辦于吉林通化的“寶貝回家”,在全國各地已有一萬多名志願者,通過收集、分析、比對尋人信息,這家網站已幫助找到了36名被拐兒童。

  我國民間打拐人士中,除了張寶艷這樣的熱心人,更多的是丟失孩子的父母。共同的關注和遭遇使這個群體走到一起,他們互相鼓勵、互通信息,有些人在尋子過程中幫助他人找到了孩子。

  上月開始,警方在全國範圍展開打拐專項行動。引人注目的是,公安部刑偵局專門邀請“寶貝回家”網站的志願者代表探討合作打拐事宜。

  公安部刑偵局局長杜航偉説,警方將與民間打拐人士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希望民間人士為打拐專項行動提供建議和線索,並對基層打拐進行監督反饋。

  “寶貝回家”網站得到了公安部提供的大容量、高速度服務器空間,開闢了打拐專欄,呼籲公眾積極舉報人販子。網站利用遍及全國的志願者網絡,發現可疑的人販子、買主和拐賣兒童的線索,向公安部打拐辦舉報,迄今已提供30多條線索。

  硬幣的兩面

  民間打拐力量的興起,與拐賣婦女兒童現象的存在,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上世紀80年代後,拐賣兒童現象愈演愈烈。一些人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不惜花數萬元非法收買兒童特別是男童,高額利潤誘使人販子鋌而走險。近年來,犯罪團夥拐賣外來務工子女案件增多,甚至強迫拐賣兒童從事行乞及賣淫、偷盜、搶奪等犯罪活動。

  警方披露,犯罪分子通常會在公共場所利用玩具、食物等騙取小孩信任,或是在租屋騙取家長的信任後拐騙兒童,有的甚至採取了搶奪、綁架等惡劣手段。

  由於拐賣案件多為跨省區流竄作案,調查取證、抓捕犯人、解救被拐兒童困難多,耗資大。分佈在社會各階層、各地域的志願者,在打拐信息收集、監督舉報、異地比對等方面可以扮演角色。

  深圳市經營“電話超市”的彭高峰至今仍在苦尋被拐的兒子。去年3月,31歲的彭高峰在看守電話亭生意時,4歲的兒子突然被一名身穿黑色夾克的男子強行抱走。

  彭高峰和同樣經歷失子之痛的十幾名農民工共同組成了“尋子聯盟”,不斷向媒體和政府部門求助,希望有奇跡發生。目前,這個聯盟已發展到全國各地200多戶家庭。

  張寶艷説,在找孩子過程中,每個家庭都有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往往不能互相交流,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網絡平臺,把信息聯絡起來。

  “一旦找到來歷不明的孩子,我們通常會問他們那裏是不是下雪、有哪些動植物、説什麼方言,通過這些線索查找對比報告失蹤兒童家長的資料,”她説,“然後我們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聯絡他們可能的父母。”

  欣慰與困惑

  民間打拐力量越來越受到重視。公安機關改變了以前報告失蹤兒童24小時內不立案的規定,只要接到兒童失蹤的報告,基層警方就立案,到現場調查。

  據了解,民間打拐人士正在推動一項新的立法舉措──加大對被拐兒童買主的懲罰力度。民間人士指出,只有增加買主的違法成本,才能壓縮被拐兒童的“市場需求”。

  在為打拐取得成效而欣慰的同時,民間打拐人士也為面臨的困難而憂心。

  目前,張寶艷用自家的三台電腦,在朋友幫助下維持著“寶貝回家”網站運營。網站是公益性的,志願者和尋子家長刊登尋人啟事完全免費。

  “網站接收了一點捐款,主要用於資助被解救的兒童讀書、看病,”張寶艷説,“我希望能成立一個基金,給舉報人一點獎勵。”

  張寶艷和丈夫創作過一個劇本《路有多長》,寫的是被拐和流浪兒童群體的不幸故事。最近,民間人士和警方聯手打拐的一些成功案例鼓舞了張寶艷,她把劇本改了個名字──《寶貝回家》。 (李志暉 李舒 彭勇)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